在媒体中,不时有关于自杀的报道,那么,自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些人可能有千万种,而且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一定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很在意一些事情,并把它们看的有如生命一样的重要,这时,损害了它们或失去了它们,这些人就会如同损害或失去了他们的生命,这种过于执着,不懂得淡泊,不懂得放弃的处世态度是不利于人生的。
让错误和烦恼“到此为止”
生活中不幸之事无法逃避,更无法左右它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面对,那就是让错误和烦恼“到此为止”。
《思想的光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旧创伤。
当杰勒米·泰勒丧失了一切的时候——他的房屋遭人侵占,家人被赶出家门,流离失所,庄园被没收了,他这样写道:“我落到了财产征收员的手中,他们毫不客气地剥夺了我的所有财产。现在剩下了什么呢?让我仔细搜寻一下。他们留给了我可爱的太阳和月亮,我温良贤淑的妻子仍在我的身边,我还有许多给我排忧解难的患难朋友,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我还有愉快的心、欢快的笑脸,他们无法剥夺我对上帝的敬仰,无法剥夺我对美好天堂的向往以及我对他们罪恶之举的仁慈和宽厚。我照常吃饭、喝酒,照样睡觉和消化,我照常读书和思考……”
在意外打击和灾难面前,泰勒仍感到有足够的理由高兴、欢乐,他像是爱上了这些痛苦和灾难似的,或者说,他在这种常人难以摆脱的痛苦和怨恨中仍然能够自得其乐,真可谓不以常人之忧为忧,而以常人之乐为乐。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是因为他善于正视困难,视灾祸为一点寻常荆棘,他即使坐在这些荆棘之上,亦不足为忧。
生活中烦心的事情是很多的,我们的一生中很少有几次能够真正感到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多数情况下是诡谲多变的,所以人们常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这种环境之中,唯一能使我们保持平静心情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随遇而安”,就是让自己“无所谓”。一个人若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豁达的心境,那真是比拥有万贯家财更有福气。
一个人搭车回家,行至途中,车子抛锚,当时正值盛夏午后,闷热难当。当他得知四五个小时后才可起程时,别人都在抱怨,他却找了一个凉爽平坦的地方美美地睡了一觉。当他睡醒时车子已经修好,趁着黄昏的晚风,他踏上了归程。之后,他逢人便说:“真是一次最愉快的旅行!”
由此,随遇而安的妙处可见一斑。假如换了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只好站在烈日下,一面抱怨,一面着急。可那辆车子不会因此提前一分钟修好,那次旅行也一定是一次最糟糕的旅行。
砂糖是甜的,精盐是咸的。它们是味道的两极,互为正反,如果想要使食物尝起来是甜的,只要加点糖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若我们再加入些盐,反而更能增强砂糖的甜度与味道。这是因为调和了互为正反的两种味道,产生了一秧新鲜滋味,这正是造物主维妙的安排。
事物都有对立和正反两面。有对立的关系,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能体会出那种类似砂糖里加入盐的滋味。所以,与其为那些难过的事情苦恼,还不如想想如何去接纳、调和它们。如此,必能产生新的美味,而坦途也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当你遭遇不如意事的时候,尽可把它看做一幕戏或一段小说,而你不过临时做了其中主角而已。那样你反倒觉得自己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
无论你如何精心设计,或者想象事情会如何发展,或者相信事情应该如此……有些事总会让你感到迷惑、难堪或不平衡,你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因为你的情绪、你的身体状况,也许因为航班,天气等客观原因,或者是因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应该接受这种混乱、难堪的状况,从心理上把这些烦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你应该知道,鲜花永远是和荆棘相伴的。
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使整个世界都流光溢彩。在这种光彩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
不过,要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如果太坏的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头上,人人都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如果不是你的家庭被破坏和惊吓,你是容易冷静的;并且在你没有受到严重的侵犯时,你也很容易理解怎样去宽恕别人。但是,当你遇到不幸的事情时,想继续保持冷静和宽容对于一些人而言就很难了,因为他们不能无所谓地看待这一切。
控制自己受伤的情绪,不管是因为焦虑、不满、孤独,还是愤怒,你必须尽可能地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责,充分考虑任何行为的后果。虽然有些事情你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别人的决定和行为,你肯定不能将世界按照你的愿望来塑造,但是你还是应该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既然如此,那就无所谓一些,看淡一些。有些事情你是可以控制的,如你自己的想法、怎样对形势做出反应以及自己将来的打算等。你可以查明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超出现实的期待,然后将其抛弃或将其更改得合乎情理;你可以时常回过头来想想,而不要一味盲目前进;你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或是听听别人的看法。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看到到底发生了什么,弄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并且最终接受现实。
发生了天大的事也要镇定自若
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智慧之人不同于常人之处就是他既能看到这些发展变化,又能承受和应对这种变化。
《智慧的锦囊》
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沉住气、稳住神,这是一种修炼、一种涵养、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实用的和理智的对待现实的正确心态,处事不惊和处变不惊能使我们进退的余地大大拓宽,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成为强者和快乐者。所以,要想活得旷达安然,就要有一种任凭云卷云舒,我自安然信步的胸怀。
据说东方的渤海国宰相去世的时候,国王想从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大臣中选择一人做新宰相。国王把他们俩留在宫中,分别让人告诉他们:“祝贺你,明天国王将宣布你做宰相!”
然后,国王让人领他们回到各自的房间锤觉,然后,国王躲在隔壁仔细观察两人的动静。其中一个人,内心过于激动,一夜未眠。而另一个人走进卧室不久,便静静地睡去,不时有鼾声传出,直到第二天仆人把他叫醒。
能静静入睡的那位大臣当了宰相,而一夜未眠的那位落选了。
国王说:“一听说要当宰相就激动得睡不着觉的那位说明他心里放不下事。当宰相,就要有腹中能撑船的度量。”
事实也正像这位国王说的一样,心里放不下事,一有事就焦躁不安,担心事态不知向何处发展,总猜测是好事还是祸事?有利于己还是有损于己?这样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他的这种焦躁不安,不纯粹是兴奋,更多的是出于“担心”这种心态。
读过《飘》的人可能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当斯佳丽遇到什么烦恼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她就对自己说,“我现在不要想它,明天再想好了,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
实际上,这种习惯是一种以无所谓的心态给心灵松绑的方法。它体现在实践中就是万事其实都有无所谓的一面,如果我们为某个问题、某项取舍苦苦挣扎一整天,仍然无法理出头绪,无从下手,那么最好暂时放下它,不要让自己作任何决定,让它在时间中成熟一些再去解决。
时间是生活最耐心的朋友。等问题的坚硬外壳被时间风化后,要剥开它就相对容易得多。
斯佳丽松开绑绳的办法,就是一种凡事无所谓、凡事无所惧的心态,既承载了人生的责任,也具有乐天派的胸襟。
凡事无所谓反映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品位,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种不同凡响的处世气度。唯有凡事无所谓的心态,才能举重若轻、处事从容和无所畏惧。
随意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真正认知
一个人如果过于看重自己,势必就会看轻别人,在这轻与重之间,自然就形成人际关系上的距离和隔阂,这种对于自己的认知态度极不利于自己的为人处世。
《思想的光辉》
被称为成功人士的人,也多半是深谙生活之道的人,他们是在社会群体中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人,太在乎自己,人生就不能超脱,也就不会把一些荣辱看得无所谓。太在乎自己,就有可能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把自己看成是高人一等的人,最终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愚人。
特别在乎自己的人总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谁,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架势,说大话,吹大牛,以示自己伟大的魄力和气度。相反,不太在乎自己的人都是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谎话专家。人们佩服的是那些平易恬淡、超然潇洒的人,而不是那些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人。
有这样一件趣事。在美国纽约的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背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要赶这趟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他大喊:“喂,老头,你给我提一下箱子,我给你小费。”
那个老人想都没想,接过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开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着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对那个老人说:
“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欢迎您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天哪,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用道歉,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着说,“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真正懂得快乐的人,是那些即使是名人也不张扬的人,他们过的是平凡人一样的生活。因此,他们过的很平和,无所累。
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之后,科学界褒贬不一。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知道后,不禁哈哈大笑。他说:“一百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真理只认可科学的推理与事实,与人数无关。真理面前,“人海战术”并不能说明问题,更不能给谬论带来面子。可见爱因斯坦也不在乎别人的攻击,而是直指他们的痛处。
有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然誉满天下,却还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如果洛克菲勒和爱因斯坦脑子里总装着诸如该穿什么大衣,该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才有面子之类的事儿,并把这些看得很在意,那他们就不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而是“面子”的奴隶了。
不要为打翻牛奶而影响好心情
意外的损失是令人沮丧的,但如果沮丧并不能挽回我们的损失的话,那么,沮丧的时间则不如接着去创造。
《思想的光辉》
使们快乐或不快乐的,并不是环境本身,而是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我们自己的感受。
《十二个以人力胜天的人》的作者,已故的威廉·波里索曾说过: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将收入当作资本,傻子都会这样做的。重要的是从损失中获益,这可是需要聪明的才智,也正是智者和傻瓜的区别。”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刚经历了一次火车事故,失去了一条腿。
人的一辈子不可能顺风顺水,总要有失利的时候。人生过程也就是得到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失也就无所谓得。所以,得与失是人生当中很正常的现象。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能正视得与失,他们常为一时的得而欣喜若狂,又为短暂的失而黯然心碎。其实大可不必,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计较这些的。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是一无所有的,随着一天天的长大,我们才慢慢地获得了许多东西,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又失去了它们,那也只不过是回到了从前,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人之所以会悲伤,就是因为把以前的得到看成了理所当然。所以要想活出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就不能仅仅习惯于得到,还要习惯于失去。失去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