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6810600000019

第19章 自强不息,在生活中做最棒的自己——自信与自强是成功的内驱力(2)

比别人更卖力地工作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必须为实现它干得比其他人更多,即使你投入时间与精力并不能保证你就会成功,你也要一直干下去,否则结果就更可想而知。

《思想的光辉》

现在一个人10年换6次工作都很常见。但1946年的华尔街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那时的人并不跳来跳去,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一生和某个公司联系在一起。

从布隆伯格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了,许多大公司贪求与众不同的门第、风格、语音和常春藤联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罗门更看重业绩,鼓励实干,容忍异议,对博士生和中学辍学生一视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适应,他觉得那正是适合他的地方。

那时的职员都接受雇主的保护,这是因为,在那时的华尔街,重要的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当时的布隆伯格认为: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投资银行公司——对不是创始家族的继承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会把它看成是终生的职业。你会一直干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合伙人,然后在年纪很大时死在一次商务会议当中。

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投入大量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的为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这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这样他们就更憎恶他们的职业。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去做,平日不喜欢早起就干不过来。”

布隆伯格每天早上到班,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比其他人都早。

如果比利要借个火儿或是谈体育比赛,因为只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所以比利就跟他聊。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他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钱搭他的车回家,他可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

布隆伯格认识到:“使我自己无所不在并不是个苦差事——我喜欢这么做。当然了,跟那些掌权的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也不大可能有损我的事业。我从来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使公司离不开他。”

他在研究生院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那个夏天为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哈佛广场的一个小房地产公司工作,他就是早来晚走的。学生们到城里来就是为了找一个9月份可以搬进去的地方。他们总是急三火四的,想尽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6点30分去上班。到7点30分或8点的时候,所有来剑桥的可能租房的人已经给公司打电话,跟接电话的人订好看房时间了。他当然就是惟一一个来这么早接电话的人,那些给这个公司干活的成年“专职”们(他只是“暑期打工仔”)在9点30分才开始工作。

于是,每天当一个接一个的人进办公室找布隆伯格先生时,他们坐在那里感到很奇怪。

布隆伯格非常赞赏样一句话。他说:“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你身在何处。你不能选择开始事业时的优势,你当然更不能选择你的基因智力水平。但是你却能控制自己工作的勤奋程度,我相信某地有某人可以不努力工作就聪明地取得成功并维持下去,但我从未遇见过他(她)。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就越好,就是那么简单。我总是比其他人做得多。”

当然,布隆伯格并没有因为工作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我不记得曾因工作太紧或我太专注工作而耽误了晚上或周末的娱乐。我跟所有女孩子们的约会,我去滑雪、跑步和参加聚会比别人都多。我只是保证12个小时投入工作,12个小时去娱乐——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拥有越多的生活。”

要有不服输的斗志

如果要论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那就是成功者都有不服输的心性,这种心性在他人或外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会焕发屡败屡战,直至成功的斗志。

《思想的光辉》

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青年时期,曾经是个地痞式的人物,尽管他聪明机灵,也常常仗义行事,但他常跟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不是酗酒寻事,就是打架斗殴。有一次,他与同伙一起将父亲一个好友的汽车偷了出去,在加利弗尼亚外兜了一圈,最后开到纽约去赌钱,结果把父亲好友的汽车也输进去了。他父亲知道此事后,非常恼火,对他骂道:“你简直一无是处!”

“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一无是处?”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伤了里根的自尊心。从此以后,里根断绝与那些不务正业的朋友们的来往。为了证明自己,里根开始努力学习,并很快便拥有一份自己的不小的产业,直到后来成为美国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每个人都有潜能,这些潜能往往连我们自己也未必清楚,但在遇到外来刺激的激发下,就会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激发之下,人生之局肯定要发生变化。

但有的人在受到外来刺激时,比如受伤害和侮辱时,不敢作出正当的反应,而说一些傻话,或是感到羞辱,或是恶语相向,最终以结怨告终。这样的结果使人生格局走向了不利的一面,这种负面的反应实在不可取。

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借着被别人激发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决定在芝加哥为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出入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凑集起来,而后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建造,自己则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要的其余500万美元。

建造持续施工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约翰逊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准备摊在餐桌上时,保险公司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惟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的贷款承诺。”保险公司主管回答。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能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他微笑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试看。”

他试过以后,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儿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几小时回到了芝加哥。

运用激将法,务必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约翰逊在谈话中暗示,他怀疑那位主管果真拥有那么大的能力。主管听了这话,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那好,我就证明给你看!

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考虑问题完全由自己的是非判断和情感好恶所决定。只要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情感好恶和是非标准,只要你知道了对方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哪一个点上,你就可以根据社会平均关系,或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倾向,然后促使他按照这种倾向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种办事方法就是世人常用的激将法。这种方法是双向的,一是自己激别人,一是别人激自己,但不管是谁激谁,都会通过激励而获得某些改变。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可以很快改变我们的现状。

不惧怕任何挫折,活出强者气势

许多人不到穷途末路的境地就不会发现自己的力量,而灾祸的折磨反而会使他们发现真我,磨难也是一样,它犹如凿子和锤子,能够把生命雕刻出力量和希望来。

《人性的弱点》

人只要接受困境的自己,才能释放心灵的能力,一旦我们接受最恶劣的状况,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损失了,从此以后所有都是“得”,不再是“失”。所以,坦然面对最坏的状况,能让心灵平安。

《顽童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仓和海伦·凯勒。当时,海伦·凯勒只是位15岁的少女,现在,她已经是20世纪的传奇人物之一了。

海伦勒虽然是位盲人,但她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还是许多著作问世。她多姿多彩的一生曾被拍成电影,她的耳朵全聋,但她却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有9年的时间,她完全不能说话,后来,她却能巡回全国各州发表演讲,甚至有4年时间她参加喜剧的演出,还到欧洲旅行。

她刚出生时,也是个正常的婴儿,能看、能听、正在呀呀学语时,一场疾病使她变得又盲又聋,那里她才19个月大。

既盲又聋使得她性情大变。稍一不顺心,就乱敲乱打,有时滚在地上乱吼乱叫。

双亲在绝望之余,忍痛把她送到波士顿的盲人学校就读,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从那时起,在黑暗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位光明的天使,她就是安妮·苏利文老师,她辞去盲人学校的教职,正式教育海伦·凯勒。当时苏利文老师未满20岁,要担负起教导一位既盲又聋哑的少女,实在是件艰巨的工作。

苏利文出身于穷苦家庭,10岁时,她和弟弟两个人被收容在马萨诸塞州的救济院。由于房间不足,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太平间,那是放置尸体的房间。弟弟身体较弱,6个月后就病死了。而苏利文也差一点在14岁失明,然后到盲人学校学习盲文。所幸双眼并未失明,但是,她那几乎失明的视力,在她去世之前也丧失了。

苏利文空间如何教导海伦·凯勒呢?她如何一个月的时间就和生活在黑暗、沉默世界中的海伦·凯勒沟通呢?——关于这件事情,在海伦比凯勒所著的《我的生涯》一书中有深刻的描述:“一位既盲又聋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言语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非笔墨可以形容。”海伦·凯勒自己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言语存在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赶快天亮。我想再也没有其他人能感受我当时的喜悦了!”

海伦·凯勒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在她20岁那年,终于进入大学就读。苏利文老师也和她同行。这时,她除了和一般学生一样会看书写字之外,她还得学习说话。当时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海伦对此奇迹非常兴奋,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

现在的海伦·凯勒能将话说得很好了,只不过略带些外国腔调而已。她使用点字打字机著书和写稿。修正错误时,就用发夹在纸上空白部分挖个小孔子注明。

海伦住在纽约市时,她家距离我家只隔几条街。每当我出去遛狗时,偶尔也会看到她带着狼犬在庭院里散步。

我发现她有自言自语的习惯。不过,她并不像普通人一样地动嘴巴——而是动手指。她就是用手语来自言自语。据她的秘书告诉我,海伦·凯勒没有方位感,连在自己家中,有时也会迷路,而家具的位置稍一改变,她就会迷失方向。很多人说,失明的人常具有超能力的第六感觉,但经过科学试验的结果,证明他们的触觉、味觉和常人并无两样。

不过,海伦的触觉的确极为敏锐,她只要以手指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还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辩明声音,还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但她本身则无法唱得很优美。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就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个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些特别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她的顽强精神而学到的。

当然,是要比常人付出百倍的辛苦而掌握的。

保持个性,坚持做自己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个新东西,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归根结底说起来,所有的艺术都带着一些自传体;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人性的弱点》

上天赋予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全新不二的,只有自己尝试开发运用,才能充分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天赋。

北卡罗莱纳州的伊迪斯太太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我曾是一个极为感性而羞怯的女孩,我一直很胖,双颊丰满,这使我看起来更显肥胖,我母亲是个古板不开通的女人,她觉得把衣服做得太漂亮穿着像白痴,而且衣服太贴身容易撑破,最好做得宽大一点,她让我也如此装扮;我从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交活动,也没有令我开心的事。”

上学后,我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体育运动也不参加。我害羞极了,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成年后,我和一位年长于我几岁的先生结婚,但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丈夫的家人都相当镇定从容,我希望能像他们那样泰然自若,但我并没有。我试图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但总失败。而家人每次也试图帮我突破自己,却反倒让我更深地躲进自己的世界。我变得越来越紧张、烦躁易怒,躲着不见任何朋友。甚至听到门铃声我都会惊慌失措地躲进自己的世界!我是彻头彻尾地失败了。我很清楚,担忧我先生有一天会发现真相。所以只要在公共场合,我都尽量装作很开心,甚至假装得有些过分;我知道自己表现过火,每次会客过后的几天,我都会感到精疲力竭。终于,我实在忧愁到怀疑是否还要继续生存。我甚至想到自杀。”

后来发生什么事使这位妇人转变了呢?——只是偶然的一个评论。

伊迪斯太太继续写道:“偶然的一句话转变了我的一生,有一天婆婆谈到她如何教育子女,她说:‘不论任何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个性独立!’这几个字在我脑中一闪,给了我灵感,所有这些苦恼都源于我使自己进入一个并非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