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转动人脉:构建超级成功人脉网的73个技巧
6803400000023

第23章 实战篇:书本上学不到的人脉经验(5)

我们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许多的和尚。其中一位老和尚法天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佛法极为高深,深受世人的敬仰。

一次,法天带着两位徒弟去外地讲经,口吃的毛病又犯了,经书当然是诵读得一塌糊涂,令当地的僧人纷纷怀疑,认为——这个传说很厉害的法师不过如此啊,当地的僧人甚至开始起哄起来。这时,法天用求救的眼神望着自己的两位爱徒。其中一位爱徒灵机一动,拿来了一张白纸,让自己的师傅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对佛经的理解,然后由自己诵读出来。结果,法天得到白纸之后,运笔如飞,将佛经分析得头头是道,获得了满堂彩,自己的爱徒借诵经,也赢得了当地僧人的喜爱。

法天大师的这个爱徒的聪明之处是没有抢自己师傅的风头,借一张白纸,既挽回了师傅的面子,又让自己出了小小的风头。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质疑。作为老板,即使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允许下属自作主张,擅自改变自己的决定。聪明的下属会想方设法让老板自己决定,用高超的技巧让上司既改正了错误,又保住了权威和面子。职场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不会发生越俎代庖的事情,让领导走在人们视野的中心位置,在成功策划某项工作时,即使是你的功劳,也要把选择权留给自己,而把决定权给领导。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

专家点拨:1.要想毁掉一个人才,那就鼓励他时时刻刻抢领导的风头。

2.在职场中,我们必须做到不逾矩、守规范,知道在自己的职位上该说什么样的话,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切忌一时头脑发热,做出和自己的身份、职位相悖的事情来。

3.上级可以允许你犯错,但是切忌抢他的风头。适当表现自己,赢得老板的青睐有一种人,无论出现在哪儿,便立即成为众人瞩目的核心,即使他们不言语,就那么站着或坐着,也带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甚至还能令人毫无保留地对他产生信任感,他的法宝就是会展现自己。

案例分享: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是“一扇老橡木做的门”,任何新鲜的看法都被拒之门外。然而,一个叫豪斯的人却是个例外。

有一次,豪斯被单独召见在总统办公室里,他明知总统不简单承受别人的看法,但还是尽本人所能,把苦心研讨的一个方案理屈词穷地陈述出来。威尔逊立即表示:“在我情愿听空话的时分,我会再次请你光临。”但在数天之后的一次宴会上,豪斯很诧异地听到威尔逊正在把本人数天前向总统的倡议作为总统本人的见地地下公布。这件事,使豪斯大彻大悟,懂得了向威尔逊奉献看法的最好办法:避免别人在场,静静地把看法“移植”到总统的心中。一开始,使总统不知不觉地感到兴味;然后使这看法可以作为总统的“天赋的设想”而公之于众;最后,使总统坚持不懈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这个好主见。这样,他的计谋就能成功地被总统采用。豪斯说过:“我不情愿称那些方案是我的,并不只仅出于讨总统喜爱。我的方案充其量是一粒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氛围和阳光。只要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把树种变成大树,公道地说,是总统。我只不过把种子移到了总统心中。”

经验总结:一个人哪怕能力再强,技术再高超,如果他不懂得适时地展现自己的实力,那么他的优点将一辈子不被别人发现而被埋没了。很多人能力很强,但是在现实中却很难受到重用,总是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实际上,就是不知道如何自我展示。一位潜质优厚的员工,犹如一个丰富的宝藏,你的老板顾不上或是不懂去开发时,就需要你自我展示。

有这样一个求职者,在参加一个大公司的面试的时候,他先从网络上查到了这个公司的所有人员的资料,同时对可能面试他的人进行了一番分析,看这个人喜欢什么,对于工作能力有什么看法。当一位年老的女士对他进行面试的时候,他知道这样的人喜欢有礼貌、重感情同时又有能力的人。于是,他就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这几方面的能力。要知道,能够参加大公司竞争的人,在能力上肯定都是顶呱呱的。

面试时,那位女士问他:“你业余时间一般怎么度过?”他回答:“我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因为我喜欢家庭。周末喜欢开车,带我父母和我的妻子出去吃饭。我的妻子今天也来了,她也想到贵公司来工作,因为两个人在一起会更愉快。”从一些资料中,他知道,这个大公司是鼓励员工夫妻一起参加公司的。有了这么多的资料,他当然如愿进入了这个世界一流的大公司,而他的妻子最后也和他一起在这个公司中工作。

因此,要想选择一个很好的发展道路,有一项能力是你必须要掌握的,那就是很好的自我展示的能力。其实这个能力不但在推销自己的时候用得上,在很多环节,都是你不可缺少的能力。

当然,展现自己也要恰到好处,符合实际。获得老板的欣赏的首要和根本的一点,在于先做些事给别人看。公司里各人有各人的权利,必定对你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但在繁忙中,老板却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寻觅有能力的人。你应当相信老板的眼睛与耳朵,只需你“学有所长,用有所效”,老板自然会把你视为得力干将。

首先,表现你的顺应才能。同老板交往,你不太可以改动老板,能改动的只要你本人。理想上,“改动本人比改动老板简单”。每次分配你一项权利时,你要尽快弄清其侧重点,根据他的时间表调整本人的“操纵盘”。你还要理解老板的经历、心境、习气,免得犯忌。其次,表现出独立处理成绩的才能。属于你职权范畴内的成绩,最好是“自给自足”,不要事事恳求,更不要张口叫苦喊难。这样做会烦扰老板的大事,会得到与别人交往的机遇,还会给老板留下不能“独立行走”的印象。最后,表现你的高效率。不服从指令,使得权利难以按时完成,老板就会发怒。身为老板的人,义务重,压力大,经常是“外松内紧,吃睡平衡”,他很期望下属能为之“减负减压”。如果你能以高效率辅佐他完成方案,他就会视你为“爱将”。

展现自己同样也适用于企业,这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到中国访问。天津飞鸽自行车厂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毛遂自荐,准备向布什夫妇每人赠送一辆最新型号的飞鸽牌自行车,他们向****总理提出了这个建议。外交部和****总理考虑到布什夫妇以前在北京时非常喜欢骑自行车外出游览,也就同意了飞鸽自行车厂的要求。布什总统不但在接受礼物的现场——钓鱼台国宾馆内让记者拍照、录像,而且回到美国后还把在白宫骑飞鸽车的照片寄给****总理和天津自行车厂。此后,国外兴起了一股购买飞鸽自行车热,飞鸽车开始畅销海外,在国内的知名度也骤然上升。

专家点拨:一个人哪怕能力再强,技术再高超,如果他不懂得适时地展现自己的实力,那么他的优点将一辈子不被别人发现而被埋没了。

展现自己也要恰到好处,符合实际。

职场中,老板不喜欢“喜洋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群中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初涉职场的人,更是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处处表现自己,凡事都要争个“先手”,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但是,过早地掀起和卷入竞争,你就会成为“喜洋洋”,而这也是老板最不喜欢的。

案例分享:三国中的刘备早期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落难的皇家后裔。后来,为什么可以成为三国鼎立之一的一方霸主?可以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所有的原因都是和人脉分不开的!

首先,刘备是皇家后裔,有一定的宗族关系和人脉。比如早期的他刚起军的时候不是就自称是汉皇后裔?这种身份使世人及宗族中的人给他很多同情,其中荆州避难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其次,他依靠的是结盟关系。比如关、张为刘备赢得一方天下立了汗马功劳,二人之所以能做到舍命保刘备,是因为“桃园三结义”的原因。三是人情关系。三国局面的出现,诸葛亮功不可没,其之所以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非是为了报答三顾茅庐之恩。

经验总结:虽然刘备文不及孔明,武不如关、张,但由于他能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才使其建功立业。与刘备恰好相反的历史人物岳飞只得了个悲愤而死的下场。岳飞和高宗两人关系的转折是在绍兴七年春。宋高宗本已慷慨允诺岳飞指挥除韩世忠和张俊以外的各军,大举北伐,却因张浚和秦桧的说服,取消成命。岳飞于是愤慨辞职,为亡母守孝。高宗派人请岳飞出山,岳飞坚辞不就,一连发了三道诏书才把岳飞劝了回来。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要挟皇帝。这件事皇帝表面上是宽恕了岳飞,其实他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同时,岳飞的部队叫“岳家军”,这本身就是个大问题。试想,领导出钱,给职位,给资源,给任命,让你来指挥,而你成立的军队却叫“岳家军”,这不等于心里没有上级、没有公司,只有自己吗?而岳飞的部队所向披靡,每次收复河南失地,老百姓感谢的是岳飞,感谢的是岳家军,对于皇帝却一点儿也不感恩。这就好比公司业绩飙升,开个记者招待会,旁边新任命的市场部负责人被记者团团包围,在闪光灯下侃侃而谈,使劲宣传自己获得满场喝彩,领导往那儿一坐却没人搭理。

总是处处表现的员工,无形中将自己放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定位上。这样老板和同事都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他总能比别人强,比别人做得出色。一旦他出现遗漏和失误,也很容易让老板认为这样的员工争强好胜,自高自大,使得他在老板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智者不会过早地把自己的实力表现出来,他们懂得等待,捕捉机会,在该表现的时候才展露出自己的才华。事实证明,最终的成功者,往往是“后发”之人。这样的职员往往为人低调,做事脚踏实地。而他们每有进步与发展,都会让老板看到他的发展潜力。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得到晋升的机也会更多。

总之,表现自己要注意把握恰当的尺度和分寸。如果只知道一味地表现自己,轻视他人,独占表演的舞台,而不给别人任何机会,就只能收获憎恨和妒忌,绝不会得到尊重和帮助。所以,要想在职场上走得稳当,请记住,千万别抢他人的风头。

专家点拨:

1.过早地掀起和卷入竞争,你就会成为“喜洋洋”,而这也是老板最不喜欢的。

2.智者不会过早地把自己的实力表现出来,他们懂得等待,捕捉机会,在该表现的时候才展露出自己的才华。

3.表现自己要注意把握恰当的尺度和分寸。

与同事交往要讲求“同流”

有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不肯助人的人,他必然会在有生之年遭遇到大困难,并且大大伤害到其他人。”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是不可能脱离周围的环境的。对于身处办公室的职员来说,与同事们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分享:乔萍所在的公司大部分同事都是男性,中午吃饭时的短暂休息时间,同事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可乔萍总感觉到插不上嘴,起初的一段日子只能在旁边远听。男同事们喜欢谈论的话题无非集中在体育、股票上面,不过他们即使不懂时装的流行趋势,也不妨碍他们与女同事的交流。不过要想和这些男同事搞好同事关系,首先得强迫自己去接受他们的一些感兴和爱好。于是,乔萍每天开始都“有意识”地关注体育方面的消息和新闻,遇到合适机会甚至还和男同事们一起去看球。有了共同话题后,乔萍和男同事相处容易多了;每次和他们闲聊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他们进行交流,很快就跟同事们打成了一片。

经验总结:

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不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奋斗的工作方式也并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因为在工作中,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同事之间要多同流,与同事打成一片才能顺利地展开工作。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性格内向,整天郁郁寡欢,使人望而生畏,无形之中与人产生距离。人际关系淡化,缺乏必要的适时沟通,久而久之脱离了群体。在今天这个强调团队精神的职场里,他们能不“掉队”吗?

当今世界是一个处处讲究合作的世界,作为一名公司的职员,单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一个上规模的项目的。因此,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团队精神,融入团队,以整个团队为荣,在尽自己本职的同时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我们要学会合作,要学会融入群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取得成功。

首先,我们要融入同事的爱好之中。俗话说“趣味相投”,只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才能让人走到一起。

可以在8小时以外跟你的同事逛街或吃饭,和大家一起“疯”,可以在不经意间让同事们接受和喜欢自己的另一面,大家的感情也就会逐渐融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