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6799100000098

第98章 外圆内方,进退自如(5)

与此相反,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讨厌听不满自己的话,讨厌听指出自己失误的话。不论这些话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有意中伤的都讨厌,都不愿听到。他们如果是这些话的直接发出者你会讨厌他,恨他,甚至可能恨他一辈子。他如果是这些话的转述者,你也可能讨厌他、恨他,认为他是赞同这些话的。听到这些话总觉得逆耳,心中不愉快,脸上挂不住。

殊不知这正是常人常犯的一种错误,一种由心理脆弱或无自知之明,或追求虚荣所导致的一种错误。

面对批评和赞扬,人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的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往往会觉得丢脸、难堪、悲伤、恼火而生气,而在得到赞扬时,会有振作、兴奋、自豪、惬意、快乐的感受。因此,人们一般不会认为挨批评是件舒服的事。

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常常就会有意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很少有人会真正地把批评看做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人格。即使是“忠言”,听起来也“逆耳”。

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不只一次地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遇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

这种经历的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面对批评,人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跟我差不多,你为什么单和我过不去”;“你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有什么权利批评我”;“我哪里得罪了你,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

因此,如果批评者是你的上司,你即使不便顶撞几句,也可能耿耿于怀,在工作中消极抵抗;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事,你即使不大发雷霆,也可能会报以讽刺挖苦,或伺机找茬;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你即使不和他争吵一番,也可能会责怪对方背叛了你,并把你们之间的情谊打上句号。

然而,不幸的是,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以及可断送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友谊。一个人如果老是拒绝批评,那就无异于说自己以“完人”自居。这显然害多益少。

走出这一陷阱的办法,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批评是缺乏约束力的,而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并分两步来解决。

第一步,要耐心倾听批评。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你既不要急于反驳,辩解,或拂袖而去,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既不要轻易断言批评者怀有恶意、敌意,居心不良,或故意挑剔,对人不对事而大动肝火,也不要惊慌失措、再三道歉,或无地自容,低声下气,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而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明地概括出他批评的大意,并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在倾听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自己快忍不住了,可立即这样提醒自己,“我非完人,别逃避,别发火,别害怕,听完再说。”当然,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不习惯,甚至感到委屈、窝囊。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说来,批评者并不能从批评中获得什么好处。相反,可能会有所失。如果他提出的批评是诚恳、善意的,利于受批评者改正缺点或错误,相反,如果他出于恶意、敌意、动机不良,那他便暴露了自己,便于你早作准备并寻找对策。怕就怕别人对你早有意见,心怀不满,表面上又对你一副笑容,明着赞扬,却在背后搞鬼,或在关键时刻突然对你发难。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要是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利。因此,首先要有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

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缺点、错误,批评得有道理,不要拒绝人家的好意,更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第三步,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

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既有权提出正告,又没有义务去接受。

勇为建功立业之始有一盖世之勇,有了盖世之气,然后才能创造盖世的伟业,成就盖世的英名。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他们之所以能立大功创大业,他们之所以能名垂千古,无处不是依赖着他们的大勇,大无畏精神。这是豪杰大勇气质的第一要旨,没有这些就绝对不能成就为英雄豪杰。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在于没有勇气,没有大无畏精神。英雄豪杰之所以成为英雄豪杰,就在于拥有这种勇气,拥有这种大无畏精神。

勇为万事成功之母!在生命的大洪流中,从勇中可以看到生命力的雄浑,可以看到气势的磅礴。所以说只有勇,才有克服困难、战胜贫贱的精神,才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才有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精神,才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才有敢于殉真理、殉正义的精神!像这样,也才能看到生命的真谛,才能看到生命的美,才能看到生命的善,才能看到生命的灿烂光辉!

有勇气,就敢于担当一切。有大无畏精神,就能够完成一切。所以孔子说:“拥有智慧、仁德、勇敢这三者,就能完成天下的大德。”又说:“聪明的人没有迷惑,仁德的人没有忧愁,勇敢的人没有畏怯。”

孙子将“智、信、仁、勇、严”作为将领必备的五要素。这样才能完成事业、功绩,才能完成道德,才能完成人生。行仁与完善仁,也必须依赖于勇;行义与完善义,也必须依赖着勇;行其所知与成就于道,行德与成就于德,也同样都要依赖着勇。

心中有火大勇自生力行大道,才能勇于赴汤蹈火,不马虎才能免除灾难,不随便谋取暴利,不苟且偷生,不怕死。履危如安,甘险如饴。视生如芥,视死如归。

见义不为,不是勇;畏强欺弱,不是勇;面临大难而不敢立节,看到危险而不能从命,也不是勇。

大勇之道,可以从义中培养。只想到的是义,不将生死当作一回事,就会大勇自生。

孔子评论大勇说:“反省自己不畏缩,若是自己亏了理,即使对方是很普通的人,我也害怕他;如果自己是正确的,即使对方是千军万马,我也敢勇往直前。”(《孟子·公孙丑上》)又说:“面临大难而不感到害怕的人,是圣人的勇气。”(《庄子》)孟子评论北宫黝所培养的勇气时说:“肌肤受刺也不屈不挠,眼下受刺眼珠也不动一下,只要精神上受到一点羞辱,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鞭挞似的。既然不能忍受普通人的羞辱,也不可忍受万乘之君王的羞辱,把去刺杀万乘君看成是刺杀普通的人一样。在他的眼中没有值得害怕的君王,遭到羞辱马上就要反击。”

孟子评论孟施舍所培养的勇气时,借用的孟施舍的话:“我把不可战胜的,看成是能够战胜的。先是估量对方的力量才动手,先要想到有必胜的把握才开始交锋。像这样的人就是畏惧大军的人,不能算真正的勇士。我孟施舍怎样才能取得必定的胜利呢?只是做到无所畏惧罢了。”

孟子评论周文王的勇气时说:“《诗经》中说:‘周文王勃然大怒,整顿军队,阻止侵略的行为,增强了周朝的福威,回报了天下的厚望。’就是周文王的大勇。文王发了大怒,而使天下百姓得到了安定。”

孟子评论周武王的勇气时说:“《尚书》中记载:‘上天抚育了人民百姓,同时也造就了他们的君王,同时还造就了他们的先生。君王与先生的责任,就是要辅助于上天,爱护人民。天下的人不管有无罪过,都由我来处理,哪个敢违抗上天的旨意?’只有殷纣王违抗了天意而横行于天下,周武王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打败了他。这就是周武王的大勇,这就是武王发了大怒而天下人民得到了安定。”

孟子评论大丈夫的勇气时说:“住在天下这个最大的宅院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子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得志时同人民一起走这条大道,不得志时独自一人走自己的路。富贵时不迷乱,贫贱时不动摇,权势强暴不屈服,这样的人就称为大丈夫。”

胆识过人者必有勇气大勇的道理,可以由知养成。知就明白,明白就不迷惑,不迷惑就不会动摇心志,不动摇心志,大勇就会自然产生。明白就是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礼义。所以说:“真正明白了礼义就不会谋取私利,真正明白了道理就不会计较功德。”明白了道义,就自然能死守善道而不动摇心志。

成吉思汗说:“有包天勇气的人,必然有包天的胆识。所以常常能敢作敢为,敢于担当大任,敢击强敌,敢冒危险。”在人类的精神当中,敢于克服困难,迎战危险,必须有很大的胆识与很大的勇气。历代的英雄豪杰,大都是从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危险中磨练出来的,这就需要勇气来完成。

孟子谈到不动心之道时说:“我就是懂得,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回答什么叫做知言时说:“不正当的言辞就知道它所隐藏的含义,****的言辞知道它的陷害,邪恶的言辞知道它的离间,避开正面的言辞知道它的理屈词穷。”

知道就会明智,就能分辨是非。有智慧则胆识生,胆识生则勇气壮。这样才能成人所不成,任人所不能任,死人所不能死。所以,勇气由胆识产生,没有胆识,纵然有胜敌的万全之计,也等于零;有非常的胆识,就可能有非常的事业。

勇武还须有谋略赵充国说:“帝王的军队,作战时要想取得重大胜利,贵在谋略,贱在硬拼硬打的战争。”我们在开始定计谋立策略时,就应该慎重考虑,更应持之以恒,在实行的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想建大业、立大功的人,如果是无策划的随其自然的演变而任意应付,就不可能成功的,这就是谋略学之所以成为自古以来的事业家、领导所重视的主要原因。

《奇经》一书上说:“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下策是动用兵力战胜敌人,丢开根本去追求细枝末节,圣人不是这样做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后代兵家的宗旨,它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

《孙子兵法·始计》篇上说:“开战以前,以‘庙算’能够取得胜利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以前就预计不能取得胜利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庙算’周密就能胜利,‘庙算’有疏忽就不能胜利,何况不作‘庙算’呢?我从这些方面来观察,谁胜谁负就有个大概了。”孙子这里所说的“庙算”,也就是对谋略而言的,决定了谋略就能定出计策。

谋略必须详细,计策必须周密。前者不脱离事实,不搭空架子;后者也不能忽略事实,而闭门造车。

1942年深秋,刘少奇从华中前线返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时,经过津浦路时,利用休息时间与铁道游击队员座谈,了解情况。

认真听完有关铁道游击队的汇报后,刘少奇肯定了他们的斗争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缺点。主要是发动群众还不够深入,可靠的根据地不多。刘少奇强调:群众是我们开展游击队活动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就立不住脚,又怎能去狠狠打击敌人呢?

刘少奇建议铁道游击队在敌占区建立一批“基点村”,并解释道:所谓“基点村”,一是要把村里的群众基础打好,使群众自觉拥护我们;二是村里要有坚强的骨干,要注意发展党员;三是能掌握住与敌伪通气挂钩的人。这样的村子越多,我们活动的范围就越大,我们的基础就更牢。

刘少奇还明确要求,坚持敌后抗战,必须注意三条:一,既要有力地打击敌人,又不要过于暴露自己,做到出其不意掌握主动。另一条,对伪组织上层分子,如伪保长、伪乡长等,要将打与拉结合起来。坏的不打不行,但光打不拉也不行,在敌战区斗争要讲策略。再一条,铁道游击队要重视游击区的建设。

为此,刘少奇还作了个生动的比喻。他说:蜘蛛在网上为什么能蹲得住,就因为他拉了网,这网就是根据地,小飞虫撞上来,一触网就粘住了。我们打游击,也要学蜘蛛拉网,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有了根据地,就有人有粮,就能在群众中站住脚。

刘少奇精辟的指示完全符合游击队战斗的规律。以后,铁道游击队根据他的指示,讲究斗争策略,重视游击建设。不但改变了过去对伪组织上层分子光打不拉的做法,而且多做策反工作。实际斗争证明,这样做以后,一些伪保长、伪乡长被争取过来了,表面上是鬼子的人,实际上成了为游击队办事的卧底。一有敌情,他们就设法向游击队报告,使游击队的活动更加自如,打击鬼子更为有利,弄得鬼子非常被动,像无头的苍蝇,到处挨打。鉴于此用兵打仗若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开始设计时,就要因时、因地、因事、因人的不同,而谋略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