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6799100000029

第29章 满足人性的饥渴(6)

俗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事情忍一忍、让一让就能彼此达成谅解。忍让此时不是表明软弱,相反它正表明你有理智,是真正的勇者。

善于体谅人不仅可以增强自制力。也正是一种美德,会增添我们的魅力,让我们显得可爱。

我高中时的物理老师,人长得其貌不扬,夫人却生得楚楚动人,让人一见难忘,而且还是一位大学教师。我们做学生的常常都私下议论:物理老师真有本事,能找这么出色的夫人。那么他的本事究竟在哪里呢?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但有一件小事,却让我突然感受到了他的优点。

那是早晨上学的时候,我在路上碰到他,他正搀着夫人去看病,他夫人一只脚被车撞伤了。我们一起走着,恰好地碰到了一位熟人,熟人问:“你夫人的脚怎么呢?”此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她的脚被自行车压了,伤的还比较重。唉,从来不病的,就这一回。”

这种回答你是否觉得没啥出奇呢?可我觉得这回答正渗透了他的魅力所在,我终于发现他的本事在哪里了。试想想,他夫人脚被车压了,自己不能上班,还天天要丈夫搀着去看病,这段时间的家务事肯定也是丈夫全包了,她内心自会有一种内疚感和烦躁感。而她丈夫的回答正是深入其心,“从来不病的,就这一回。”表达的意思是:你从来就没有麻烦过我,就这一次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体贴入微的丈夫,谁嫁了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容忍和体谅虽不如热情的感染力,似急风骤雨,但却仿如丝丝春雨,能滋润人的心田。

心理学家史京纳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在学习方面,有良好行为得到奖励的动物比有不良行为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也更能记住它所学的。人类也有着同样的情形。所以我们在激励别人进步时,一般应采用多鼓励少斥责的方法。

但批评既然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那么有些批评也就是必须的。比如要在领导面前展现才华,一味地迎合、赞扬领导,领导常常并不以为意,反而你能巧妙地恰到好处地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可能就会对你刮目相看了。要真正地帮助一个人是离不开批评的,但批评又常易伤到别人的尊严,引起反感,我们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这个世界上被批评得最多的是飞机驾驶员。他们在进入飞机场时,控制台不断地纠正他们,飞高了,飞低了,飞左了,飞右了,他们从来都是诚心诚意地接受,没有丝毫抗拒。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控制台是为了他们好,是为了他们能安全降落。

实际上,批评要不引起反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对方觉得我们的批评是为了他好。

在好朋友之间,为了帮助他,我们常常会大声地责备,有时甚至会痛骂,但他却并不生气,就是因为他知道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他好。只要让人感觉到“我对你说这些是为了你好”,就能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

有次上课,学生讲话,我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他对我怀恨在心。下课后,我就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上课讲话我不管,学校会不会扣我的工资。”

他回答:“不会。”“你上课讲话,我批评你,你跟我顶嘴,我生气还要死很多细胞,我不管你岂不更舒服?对我又没有损害,我何苦要让你恨我批评你呢?你说为什么?”

“是为了我好。”

够了,这样的对话自然很快就消除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批评和赞扬自己的某一部分,会有全部都受到了评价的感觉。比如赞扬某位小姐“你的眼睛真漂亮”,她会觉得你说她人很漂亮;批评某位小姐“你的嘴长得不好”,她会认为你说她人长得不好。批评往往容易被夸大,容易被对方误认为是对他整个人的攻击,因此批评就必须注意批评的方法。

有次应邀给某成教班上课。课前主持人将我大吹一通,仿佛请到我这样的人上课,是学生的莫大荣幸。待我从后面步上讲台时,一位学员毫不客气他说:“原来是个小孩。”

这句话明显对我是个挑战,如果不理会降低我的威信,进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批评得不恰当,又会影响师生关系。怎么办呢?走上讲台后我就这样说:

“刚才我走上讲台时,大家都听到了,有位学员说:‘原来是个小孩。’我很欣赏这句话!他的意思是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将来会比我更强,上次你们演讲时,我也在下面听。这位学员演讲结束时,将拳头捏得紧紧地用力一挥,说:‘做人就是要这样!’的确,做人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气概,我欣赏这种气概,但更欣赏的是徐悲鸿的一句话‘做人要有傲骨,不可有傲气’。如果他将这句话放在心里就好了,说出来不够圆滑,因为我听了不高兴,如果我是他的领导,我就会给小鞋他穿。”

批评完后我马上就叫这位学员发表感想。他道歉说他为人就是这样,喜欢随随便便,并没有什么恶意。我的这种批评方式显然取得了效果。

批评要取得效果就要有批评的方法,下面介绍批评的技巧: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纺织厂当轮班长,手下管着一帮顽皮的小姐。纺织厂工资低,工作又辛苦,人人都“身在曹营心在汉”,想换工作。工作起来吊儿郎当,很不好管理。可我这位同学管理的轮班,却是全厂出勤率最高,工作效率最高的。厂长要他介绍经验,他认为没什么好说,我问他,他说实际上很简单,每当这班小姐迟到或者工作效率不高要批评时,就先赞扬一下,比如“你的发型配你的脸型真漂亮,不过下一次打扮尽量少花点时间,要不迟到了影响不好。”“你这件衣服真漂亮!不过这么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工作起来未免碍手碍脚,降低效率。”这样的批评小姐容易接受,又能保持彼此关系融洽。

如果你要拔牙,拔牙是很痛苦的事,那么医生会给你打针麻醉药,牙还是要拔的,但麻醉药却可以消除痛苦。同样道理,批评也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而赞扬就是麻醉药,赞扬有助于将交往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使对方认识到我们不是在攻击他的自我,使他感觉到更加无拘无束。

通常人们在听到别人对他的某些长处赞扬之后,再去听一些比较令人不愉快的批评总是好受得多。

美国著名管理人员史考伯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史考伯是否指着那块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没有,史考伯才不会那么做。他朝那些人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马上就知道自己违犯了规则。

史考伯的批评方式没有一句指责工人的话语,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如果他们遵守了规则,还是帮了他一个忙,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当面指责别人,有时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常常使我们受到爱戴。

很多人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接句“但是”,再开始批评。听者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生意场上的老手,在对方动人的言语之后,只要听到一句“但是”,马上就会神情紧张,全神贯注。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为“而且”就行了。比如你的小孩数学考好了,语文没考好,你可以说:“你的数学考得不错,但是语文考得不好。”他开始听你赞扬他数学考得好可能会很高兴,但久而久之,他就会知道你赞扬他只是为了一个“但是”,批评他的语文考得不好。我们何不把“但是”改成“而且”呢?“你的数学考得不错,而且我相信你下次语文也会考得很好。”这样,实际上是将批评化成了一种激励。我有一位同事,教语文的,为人自视甚高。有次我请他帮我写了一个广告,文笔虽然不错,但过于文绉绉,无法让大众接受。我就对他这样说:“你写的广告真是文采飞扬,到底学中文的,我就写不出来,而且我想象你这样的大手笔,再稍加润色,一定能做到雅俗共赏。”我的实质是要批评他没有做到雅俗共赏,但给他的感觉就好似我一直在赞扬他,这就是间接批评的效力。

我曾经给厂长经理培训班讲过课,其间我问他们:“什么令你们最头疼?”有位经理告诉我:“当我在大众面前正威风凛凛地讲话时,我夫人突然跑出来说‘你真笨!’令我最头疼。”接着他又问我:“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有位学员说:“我当时不作声,回家再找她算账。”’这样不行,夫人在大众面前打击了你的威望,你就必须在大众面前捡回来,否则,下属会笑你怕老婆,有“气管炎”,影响你的威信。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遇到类似情况。苏格拉底娶了一个有名的长舌妇,别人问他,像他这样有名望的人为什么要娶一个泼妇。苏格拉底反问:“好骑手要骑什么马?当然是烈马。如果我跟这样的人都能相处成功,那跟别人交往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有次苏格拉底在讲课,正讲到得意处,夫人突然跑出来,劈头盖脸将苏格拉底臭骂一顿,越骂越气,最后一盆洗脚水就往苏格拉底身上泼去。待夫人走后,苏格拉底看着惊诧莫名的学生问:“雷鸣过后是什么?当然是倾盆大雨。”

这种回答机警是机警,但未免有些阿Q 精神。这类问题难就难在既不能影响夫妻关系,还要适度回击夫人。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幽默的方式来回击。比如“我是笨,但我发现还有一个人比我更笨,那就是你,你为什么要嫁给我呢?”或者“我是笨,笨得连家务事也不会做,都给你包了。”幽默反映了你并不笨,又不影响夫妻关系,同时还适度攻击了夫人。

幽默批评是间接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貌似开玩笑,实则暗藏玄机。比如某人在你面前大吹大擂,令你不胜其烦,你就可以用幽默批评中的不伦不类法,“我这一生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戈塔尔,另一个就是你了。”

利用谐意也是有效的幽默批评。我有一位同事,为人十分小气,每次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一到买单时,他就要去洗手间或者要打电话,反正总有事。一次吃饭时,我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我帮你拔掉。”他说不用,我马上接道:“你这家伙一毛不拔还想做人。”弄得他不好意思起来,那餐主动买了单。假如一个人一开始就谦虚地承认,他也不是无懈可击的,那么听他再评断你的过失,也许就不那么难以入耳了。批评之前先说一些诸如“我以前也犯过类似错误”“我年轻时也是如此”,这类话都有助于降低对别人的伤害。

谦卑如果运用得当,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将是巨大的。一个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错误,但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能帮助另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有位抽烟成瘾的老父亲,自己未能戒烟,却劝儿子戒烟,他这样说:“我抽了几十年烟、也戒了几十年烟。始终没有毅力戒下来,你看我现在咳得多厉害。儿子应该比老子强,我相信你一定能把烟戒下来!”

这种说法将自己的错误变成了一种对儿子的挑战。我是当老师的,遇到学生上课讲话,为了让他下次不敢再犯,总要惩罚他。但惩罚过后,学生往往对我怀恨在心。怎样既能惩罚学生以戒下次又让他不怀恨我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法:在开班会时,我首先问学生“上课讲话对不对?”

学生自然回答不对。我接着又问:“既然大家都认为上课讲话不对,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那我们是否应该惩罚一下上课讲话的同学?目的不在于真的惩罚他们,只是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以免下次再犯。”学生中有谁敢说不惩罚呢?否则说明他上课喜欢讲话。于是我让大家自己提出建议,对上课讲话者应如何惩罚?同学纷纷提议,有的说罚扫地一星期,有的说罚扫地一个月,有的甚至说罚扫地一学期。最后还是我出来做好人,提议罚扫地三天。然后我问大家有不同意的赶紧举手,如果都没有意见,以后罚上课讲话者扫地可不能怨我。结果无一人举手,这条惩罚措施就通过学生自己的提议而确定下来。以后再有学生上课讲话,我罚他扫地,他也无话可说,因为是他自己同意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