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扮演生活角色
生活其实就是各种角色的串联,这里所说的角色当然不是虚假或演戏的意思,而是指我们选择去担当什么。
我们可能在工作上、家庭社区等各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角色代表的是责任、人际关系以及奉献精神等等。
人生有很多痛苦,常是因为我们自知虽然成功地扮演某一角色,却牺牲了另一个可能更重要的角色。比如你可能是某家公司的副总裁,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但却不是一个好爸爸或好丈夫。你可能善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却常无法满足个人发展与成长的需求。
如果你对各个角色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生活自然能维持秩序与均衡。而清楚的信念可自然衍生各个角色的特定含义。要在不同角色间取得均衡,并不是指花在每个角色上的时间要均等,而是指这些不同的角色能共同促进个人信念的实现。
现在我们以最自然的方式,列出我们所想到的各种角色。第一次不必太急于把每个角色都说对,可能要几周以后你才会觉得真正抓住生活中的每个层面。角色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两个人做完全一样的事,所定义出来的角色也可能不一样。此外,角色也会随着年龄而有所不同,你可能会换工作、加入某个社团、结婚、生子、当祖父母等等。
比如说,你可能将你在家庭中的角色简单定义为“家庭成员”。但你也可能身兼二职,如“丈夫兼父亲”、“妻子兼母亲”、“女儿兼姐妹”等。工作上的角色也可能是多重的,如涵盖行政、营销、人事、长期规划等。此外,你也可能定义一个与个人发展相关的角色。
角色①丈夫——父亲;角色②经理——新产品;角色③经理——研究;角色④经理——员工培训角色;角色⑤经理——行政;角色⑥经理——社团主持人。
一个兼职的房地产销售员则可能列出下面几种角色:
角色①家庭管理;角色②母亲;角色③家长会副会长;角色④销售——开发客户;角色⑤销售——财务、行政;角色⑥销售——房地产;角色⑦……
根据研究显示,人脑一次至多只能处理7 类事物,超过7 类以上则效率较差。因此我们建议你把类似的合并在一起,例如行政与财务、人事与团队精神的建立,如此有助于让我们凝聚注意力于同一范围。但这并不表示你一定要想出7 种角色,5 个、6 个都无妨,7 只是代表人脑轻松运作的上限。
角色的定义能让我们对人生的圆满有整体观,生命中不只是工作或家庭或某种情感,而是全部的综合。除了你自己定义的角色以外,我们另外建议一套所谓“利器”型的基础角色。之所以特别把这套角色分开来看有两个理由:①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这是扮演好其他角色的基础。
利器形容人必须投资心力,提升物质、社会、心理、精神四方面的能力。储备了足够的能力,将来才可能继续有成果出现。我们可能忽略了运动的重要(物质),或荒废了重要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情感),对自己的领域不够精通(心理),或是不确知什么是重要和有意义的事(精神)。如果我们无法增进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很快便会钝化,并因此失去均衡而筋疲力尽,结果自然无法扮演好其他角色。
我们都听说过奥林匹克运动选手赛前经过了多少年的苦练和准备,可以说,实际比赛的情形他们早已在心中预演过无数次了。如此培养出一股力量,才能在比赛中有精彩的表现。如果他们平常只是轻松愉快地练习,到时则不可能奢望侥幸获得胜利。同样,如果我们平常不好好培养生命的潜能,也不会有享受生命的能力。
上述的利器型角色可能与你自己定义的个人发展角色相重叠,这没什么关系,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样做最适合你。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角色并不是要把生活的整体分割切碎,同时也是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人生,寻求均衡与和谐。总之,我们应该从事物的重要性、相互关系性来建立观念平台。
现在请你把你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写下来:
接着思索下面的问题:
(1)你是否常感觉被一两种角色所吞蚀,因而无法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经营其他角色?
(2)在你花最多时间精力去经营的角色中,是否已涵盖所有“最重要的事”?
(3)所列出的这些角色是否有助于实现你的信念?
(4)如果你每周都对这些角色检讨一次,以使一周的活动维持均衡,是否有助于追求圆满的人生?
3.寻找象限目标
现在你已经明白了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请思索下面这个问题:
这一周内当你扮演每一种角色时,有哪件是最重要的?哪件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思索这个问题时,你应该同时听从理性和感性的声音。什么事情对你所扮演的角色有重大影响?比如说什么事会影响你扮演妻子、朋友、父母、员工角色?你应该利用罗盘来帮助你寻找答案,而不是时钟,仔细倾听你的良知,答案的关键是重要性而非紧迫性。
比如说你的某个角色与他人发展有关,你的目标很可能包括安排个人内省时间、明确信念、收集有关的信息等。至于工作上的目标则包括做长期规划、训练部属、拜访客户、增进与老板的共识等。
在利器型领域,物质目标可能是定期运动与适当的饮食;精神方面可选择冥想、强化或研读有启发性的书籍;心理方面不妨制定目标去上课或自修;至于社会性发展方面,可在“与人互信”的原则上下工夫,比如培养用心倾听的习惯、诚实、无条件接受人的能力等。总之,关键在于持续加强这几方面的修养,使自己更有能力去爱、生活、学习与发挥影响力。每天只要花一小时利器,你就能建立内在的成就,从而充实外在成就的能力。
你可能认为在每个角色中都有好几个目标要完成,不过你最好把范围限定在一两个最重要的目标中。内在罗盘可能也会告诉你,不宜在一周内设定每个角色的目标。第二象限的特色就是非常有弹性,你大体可依照内在罗盘的指示,决定最重要的是哪件事。
现在请在一周计划表的目标栏中填上你的目标。
如果你考虑得够周详,所选定的目标应该都是你认为有助于角色实现的。
现在请你思索下面问题:
(1)如果你在下星期完成以上的目标,会有什么结果?
(2)你对自己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如果你只完成部分目标,结果又如何?
(4)会对你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吗?
(5)如果你持续每周都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
(6)会比现在过得更好吗?
4.确定决策依据
要有效地实现第二象限的积极目标,首先必须确立一套决策的依据。多数人的生活因第一、三象限的事务而拥挤不堪,却又不断想挤出一点时间来完成,无非是要为“最重要的事”挪出一些时间。其实根本解决方法是不把时间都排满了再来腾挪,而是先确定轻重缓急,再安排时间。
下面是一位时间专家和大家分享的一段经验:
“我参加过一场讨论会,课题是《时间》。讲到一个段落时,讲师说:‘下面我们来一段问答时间。’他从桌下拿出一个宽口罐子放在桌上,旁边有一个盘子,盘子上放了拳头大小的石头。他问大家:‘你们认为可以放进去多少石头?’”
“大家猜完以后,他说:‘好,我们看看谁猜得对。’他拿起一个石头放进罐子里,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我不记得他放了几个,总之最后放满了。”
“他说:‘这个罐子是不是放满了?’”
“每个人看了看罐子都答‘是’。”
“他说:‘是吗?’”他从桌下拿出一小桶小石子,把一些倒进罐子里,摇了摇,小石子纷纷跑到大石块之间的空隙。他笑了笑又问大家:‘现在罐子满了吗?’”
“这次我们都不敢大意了,‘不一定’。”
“‘很好’,说着,他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倒进罐子里,沙纷纷跑进大小石块的空隙。他再一次望着大家问:‘罐子满了吗?’”
“大家齐声大喊:‘没有!’”
“他说:‘好极了。’说完拿出一瓶水来倒进罐子里,然后他说:‘我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有人回答:‘意思是我们总能找到空隙,只要肯用心,生活中总可以填进更多东西。’”
“他说:‘不,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你没有先放那些大石块,你会放小石子、沙子和水吗?’”
“如果我们的观念是‘做愈多愈好’,我们永远都想在一段时间内填入更多的事。但如果你填入的不是最重要的事,做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第二象限的目标就好比那些大石块。如果我们先摆其他的东西(水、沙和小石子),然后再摆大石块,结果不但无法填满,而且在填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搞得一团糟。
但如果我们知道大石块在那里,而能够先摆进去,不但可以放进非常多的石块,更可以在空隙间填进无数的小石子、沙子和水。不管其他东西放进多少,大石块(即第二象限的目标)先放进去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再来看你的一周计划表,把你的第二象限目标填进去。你会发现表上的每日行事历有两种空栏,一种是依据时间分配的,一种则是要列出当天的最重要事项。
你应该在一天中设定一个时间来实现第二象限目标,或者把它列为当日重要事项。
具体的计划通常是最有效的。比如说,你认为一周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做长期规划、运动、准备一项大型方案,这时应该针对这些目标确实安排时间来做。除了要加以规划外,还应将其他活动排开。如果届时有事无法实现,应立刻安排别的时间。
有些目标则不适宜安排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而将其列为重要事项效果较佳。比如说你的目标是要改善与女儿的关系,你应该知道改善关系的适当时机是很难预测的。因此与其列出一个特定时间,不如只把女儿的名字写在“其他重要事项”最上面,然后静候时机到来。
比如说你在星期一写下来,但时机一直没有到来,你可以画个箭头拉到星期二,如果仍然没有适当机会,再延到星期三。如此,这件重要事项会一直在你脑海,同时你也可以观察你们之间的关系在这周内的变化。
于是在星期三晚上,当你在看报纸时,女儿走进来想和你说话,你便有足够的动机推开报纸,而不是推开你女儿。
当然安排与子女从事共同的活动也很重要,亲人间最自然的交流通常都是发生在文娱活动、看电影时。你必须对你的目标有深切的认识,才能选择最为适合的方式。
如果你是一边阅读本书一边做一周计划,现在不妨花点时间列出你的第二象限目标。要把最重要的事摆在第一位,安排时间实现第二象限目标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不安排已排定第二象限的活动,一周的时间会很容易被第一、三象限的事情填满,因为这些事情总是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时候重要的第二象限活动反而很难再找空隙填入。
但如果先把大石头摆进去,结果便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不但可以把心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更可循隙填入其他事项。等大石块都填入后,你就可以放心安排别的活动了。安排一项活动时最好先思考这活动究竟属于哪一个象限。有些事乍看之下似乎很紧急,实际上是否只因别人对你造成压力所以才产生急迫感?这件事真的很重要吗?或者因为感觉急需处理才以为它很重要?
前面已说过,如果你是个习惯处理紧急状况的人,很可能会误以为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属于第一象限,仔细分析后可能发现很多时间其实都是花在第三象限上。如果你找不到时间投资在第二象限,最值得改善的地方应该是第三象限。
一旦你开始投资的时间在第二象限,在其他象限所花的时间会大量减少。当你倾注更多心力在计划、准备、建立人际关系、享受建设性休闲中,你将不再急于收拾第一象限的烂摊子,或是为了第三象限中别人的紧急需求而忙得不可开交。你应该朝着减少三、四象限的目标努力。方法是尽量多花时间在一、二象限,而慢慢地把重心移向第二象限的准备、预防、充实自我等。
安排一周计划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排得太满,要预留弹性空间。当然你要尽力安排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不要忘了,不管安排得多周详,真实的生活绝不可能像计划表那样有规律和一成不变。如果你忽略了生活的不可预测(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必然会丧失机会、变化和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
学习第二象限的时间安排,并不是为了设计一套严密无缺的行事日历,而是要建立一种基本态度,让你在每时每刻的选择中都能以事情的重要性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