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三百年(下)
6797900000082

第82章 慷慨誓师为红颜 (1)

李自成的哥哥这时从秦中赶来,因为几句话说得不对劲,这个可怜的农民就让弟弟当即杀死。可他带来的养子李双喜却让李自成非常喜欢,于是他就收之为嗣。

好杀成性甚至有过李自成的李双喜,不久就被李自成立为太子。李自成又改是年的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并传谕工匠铸永昌钱。不想铸出的钱却字迹模糊不清,李自成命熔去重铸却依然如此。

三次铸钱三次不成,气得李自成怒令把金银都铸成每只重斤余的大饼,共熔铸成这样的钱四十三万七千五百六十枚。李自成又命铸永昌玺印,也是屡铸不成,李自成怒不可遏,令将国库中所有玉石金银铜铁各印一齐销毁,其愤才略平。

登极后的李自成令宋献策录了百官姓名职司,然后按着官级让他们献银若干。一品大臣及王公外戚,每日献金银各一斗;二三品的挨次递减。如其短少,就立马逮下,命侍卫凿去眼睛一只;若不凿目就是割耳,或者敲齿,也有割鼻的。至于鞭掠扑笞,朝臣无一不受。

李自成命一直争相向他献媚的成国公朱纯臣助饷十万,朱纯臣搜刮家中现金不满十万,李自成就朝着他笑了笑:“你缺我的饷银,我也叫你缺一样儿!”于是朱纯臣的牙齿就被李自成的侍卫敲去了五枚,敲得朱纯臣血流满口,敲得李自成哈哈大笑。

这样不一个月,满朝文武大臣个个弄得只眼缺鼻独耳破唇豁。敲去牙齿的廷臣于陈述时无齿漏风,李自成嫌他们言语含糊讲话不明白,就令侍卫再割去舌头。被剜鼻的廷臣说话时嗡嗡得让李自成心烦,就命人割去剜鼻者的臂肉,代为补缺鼻子。

而凿去眼睛的廷臣上朝时,李自成嫌独眼难看,又有仿也是独眼的李自成之嫌,于是就叫侍卫去剜了一些罪犯的眼珠来补,结果这个廷臣血流满脸,眼睛不曾补好,倒是要痛死了。李自成一见补眼不成,就索性再把那只好的眼睛也剜去了,弄得独眼廷臣成了盲目,退朝下来,只好摸索回家。

于是满朝臣中,除了牛金星等一班原党之外,凡是投诚的大臣,竟没有一个是五官周整的。到了后来百官都不敢再去上朝,李自成见没人朝参,不觉大怒,命部下按所录名单一一逮系。于是那些独眼缺鼻的官员,一个个铁索郎当地络绎道上。

京师百姓就当作一桩新鲜事儿来看,还指指点点说这个瞎子就是当初第一个迎贼入城的大官某某,那个没鼻子的也是当初上书劝进的,如今成了这个样子,也算是对不忠不义者的报应。众人的纷纷议论听得那班残废的廷臣官员人人低头,含羞无地,虽十分懊丧却已来不及了。

虽然听说了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可标准的机会主义者吴三桂仍旧拥着明廷大兵而不前。就在吴三桂只管按兵不动地观望的时候,李自成遣使呈上吴襄的书信,吴三桂忙拆开来一看,见上面写道:

长白吾儿知悉:

今吾君已逝,新主登极。汝自幼稚得膺荣爵,不可谓非一时之侥幸。顷者明祚调残,天命已定。识时务者俊杰,自当及早弃甲来归。奈何犹自恃骄军,拥兵观望乎?大丈夫须顺天循时,择主而事,当不失通侯之赏,亦所以成孝道之名。苟执迷不省,则父遭惨戮,家属受屠。既不能忠以报君,又不获孝以护父。臣节有亏,身名两败,祈三思之。书到之日,宜即遵行,慎无踌躇,自贻伊戚也。此嘱!

吴三桂读了他父亲的手书,半晌犹疑不决。正这时又有来报,有京师吴都督府的仆人求见。吴三桂急命唤家中的仆人来,问京中情况怎么样了。这个仆人禀道:“都中自闯贼攻破城垣后,到处焚掠杀戮,不论官民,除了殉节的大臣府第不曾蹂躏外,其余无一幸免……”

吴三桂听得发急,喝住道:“别的不用你说,我只问你家中怎么样了?”仆人答道:“都督府已被贼兵劫掠得不成样了……”吴三桂不待那仆人说毕就接口问道:“家人都无恙吗?”

仆人垂泪答道:“太老爷给贼人掳去,用了重刑,太夫人因此急死……”那“死”字才吐得一半,吴三桂就带怒喝骂道:“混帐!谁来问你太老爷太夫人?我问的是陈夫人可安在?”仆人吓得屈了半膝,颤巍巍地答道:“陈夫人已被闯贼掳往营中去了。”

吴三桂一听,顿时脸色大变,蓦地从腰间拔下宝剑,咔的一下,被砍去了的案桌一角,就着劲猛的势头,直飞出一丈余外。而吴三桂则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发恨道:“闯贼!我吴三桂和你势不两立!”

将士们都知道吴三桂会有与以往不同的举动,果然过了大半天,点鼓升帐,吴三桂对诸将慷慨痛说:“闯贼现居神京,逼死皇帝,这样大逆不道的流贼还敢挟我投诚!”然后将吴襄的手书传观诸将。

其时吴三桂的帐下总兵郭壮图、马宝,副总兵胡国柱、马雄,参议夏国相,谋士孙延龄,副将高大节、吴琛等,看了吴襄的劝降书,都默默无言,只有参议夏国相说:“将军欲讨闯贼,虽是名正言顺,怎奈吴老将军现软禁于贼寨,宁非投鼠忌器?”

吴三桂大义凛然地愤愤说道:“本爵三桂得封平西伯,故君恩重如山,如今君国之大仇深恨未复,岂能顾及私情?况且古有大义灭亲,昔日项羽欲烹太公,汉高祖犹言分我杯羹。今日本爵也只好尽忠不能尽孝了,唉!”随着这声悲痛的叹息,吴三桂的眼泪适时地涌流出来,他的泪水是真实而非表演性,当着心爱的女人在别的男人怀抱里戏谑取乐,吴三桂痛心何如,不要说流泪,他真的想流血了,如果有必要。

然后吴三桂喝令刀斧手将李自成差来的使者推出斩首。这个使者本来以为有老吴襄现拘留在自己军中,谅吴三桂断不致于忍心弃白发老父于不顾,所以一直放大了胆子等候回书。幸而夏国相劝谏道:“两国相争,尚不斩来使,更遑论是草寇的走狗,何足污我斧钺?”吴三桂于是改命为,割去使者的耳鼻,让他回去报知李自成,义师不日即到,叫闯贼准备肉袒请降就是了。

这里吴三桂择吉日慷慨誓师,口口声声为国驱贼而愤兴义师,而决不是为了愤争红颜,其假君国大仇之名而利用军心的狡猾真是至极。

吴三桂说得声泪俱落,其忠君爱国之情感动得将士们人人泣零,个个义愤填膺。吴三桂又命夏国相起草讨贼檄文,颁行各处:

闯贼李自成,以么麽小丑,荡秽神京。日色华光,豺狼突于禁阙;妖氛吐焰,犬豕据乎朝廷。逼帝后于泉台,填小民于沟壑。绝无惠德,只事淫威,本夜郎自大之心,窃天子至尊之位。又复穷极悍恶,昼夜宣淫;更旦逞尽贪残,日夕抢掠。于是神州赤县,变成棘地荆天;嗟我首都京华,化为妖坎贼窟。本爵身膺边陲之寄,心怀君国之忧。悲象魏凌夷,愤枭酋残虐。爰兴义师,藉除暴逆。凡我官吏,尔侪军民,当知国家厚泽深仁,自应报本;亲睹闯贼凶悍惨酷,群起诛奸。挥逐日之戈,奏回天之力。顺能克逆,诚志所孚,义声所播,一以当百。试看禹甸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

吴三桂颁了檄文,又大集诸将商议:“本爵此次为国复仇,得一鼓逐贼,然后择皇族近支,重立明祚。不过这谈何容易,现在贼人拥百万之众,只怕未必能够成功。”

诸将齐声说道:“将军忠忱为国,义师必势如破竹,得天下响应,何患贼兵不灭?现虽寡众悬殊,但诚如所谓一以当十,士气可用。”

吴三桂大摇其头:“话不能这样讲,目今建州正在兴盛之时,他们也曾受天朝恩典,我决定致书与建州皇帝,晓以大义,向他借一旅劲师平国乱。”

夏国相吓得连连摇手:“万万使不得!建州现在虎视眈眈,正苦于没有机会,今若借他们的兵马定乱,就是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只怕这些兵强将勇的建州人会是引狼入室,那样恐怕大明江山就将真的断送了。此计犹如饮鸩止渴,还是不干的好!”

吴三桂却仍固执地微笑道:“参谋远虑也有道理,但我只不过是借建州兵马一用,将来乱定,权还在我,至多把辽、蓟两处作为酬谢就是了!”吴三桂拿定了主意,连夜修书差使往建州借人马。

其时清朝的太宗皇帝已经宾天,太子福临接位,年纪只有九岁,由多尔衮摄政,一切朝中大事都是他一人独断独行。一接到平西伯吴三桂借兵定乱的书信,多尔衮马上就决定了值此明朝无主、以代定国乱为名、乘机图明疆的大规划。于是多尔衮打发吴三桂的使者回去,让他回复平西伯吴三桂,让平西伯吴三桂带了轻骑来关前迎接建州大兵。

然后多尔衮以豫王多铎为先锋,留郑亲王齐尔哈朗辅幼主,亲自统领二十万大兵浩浩荡荡地到了山海关。接着吴三桂为大兵前驱,多尔衮统清兵随后进关,一路斩关夺锁破城邑,势如风扫残雪。

李自成在京中一听说剿匪大兵已进通州,忙下令收拾起金珠宝物共载七百多车,预备兵败时逃入陕西;一面亲领闯兵出京迎敌。

结果大败于清兵之手,李自成退走五六十里。多尔衮兵不血刃地进了北京,又分兵两万交给吴三桂让他追赶闯兵。

一看平西伯吴三桂的人马追到,牛金星大叫:“事已急迫,速弃陈圆圆,以缓吴三桂的追逐!”

李自成却恋恋不舍,彼时他正护着陈圆圆鞭马疾驰,到底被吴三桂赶上,亲自带住陈圆圆的丝缰。李自成趁势逃脱,而吴三桂拥美在怀,到底夺回了圆圆,马上就收军不赶了。

清皇室嫂子嫁小叔

九王多尔衮听说吴三桂逗留不进,恐他回京有变,就急急督促平西伯继续统兵西进追贼。这里多尔衮就在北京定都,并令飞骑出关,迎幼主进关,在北京接位,又命多铎领大兵进取江南。

当多尔衮燕京定都后,满洲亲王大臣都疑这大位必属多尔衮自己的了,不期他迎幼主进关,并第一个俯伏称臣。这开国的功勋可实在大太了,于是在提议酬功的办法时,知道多尔衮和那位迷惑了洪承畴降清的文皇太后的暖昧事情的汉大学士钱谦益,竟上书奏请皇太后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一读了这道正合私意的表章,忙进宫和皇太后密议,自然很快就下旨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