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串味折子
6796700000034

第34章 疑似说男人着装;糖醋双响炮;自古多情空余恨

经常觉得奇怪,那些中年男士的着装标准究竟是从哪儿来的?清一色的翻领恤衫,深色或素或花纹或格子,泛着“柔和”的丝光亮,下摆系到了腰带里,个别的还要在一旁别上要多土有多土的手机套、钥匙串。西裤多有些短,露出下边一块袜子,最不可原谅的是黑皮鞋配白色棉袜,竟然还看见一位穿一双红袜子,另一位穿女人那种丝袜。(当时心理反应非常重,犹如看见男人在小拇指上留了长长的指甲。)最后在腋下夹一个包就算大功告成,当然还腆着他们的肚腩。好在他们的恤衫不都是老婆捡回来的处理货,至少有大半人穿的都是名牌。

曾有两拨男的来送稿,其中有俩竟然穿一模一样的恤衫,想必是单位集体活动时发的“纪念品”。有同事说,咱女的最怕撞衫,男的就好意思哦。我说,这副打扮的满大街都是,在北戴河一个干部培训班上看见45个人差不多全一样,也弄不清他们是没有选择呢还是懒得选择,真令人审美疲劳。也是,像英国国宝级歌手、同性恋高手艾尔顿·约翰那样的也不多,有消息说把全世界男人的衣服加一块也没有他的多。他买衣服的路子是:好,就这样子的10种颜色各要一件;这个冬季的衣服都用松鼠皮定做;内裤要带网眼,红绿搭配——呵呵,他买多少穿成什么样也没事,最后反正要拿出去拍卖,多的是人当场把衣服脱到只剩裤衩,就是为了试约翰的裤子是否和自己身。

说到内裤再八卦几句。有天胡乱翻两篇博客文章,男的那篇说的是现在这女人太能装,不是处女还弄条带红的内裤骗他还假装喊疼,结果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勇于告诉他自己不是处女的小学老师;女的那篇则说自己遇到的两个即兴男人都是只剩下内裤时让她决定在床上是“死”还是活色生香,其中一个穿条超不过3块钱老头裤衩的差点让她恶心死。哈哈。

男同事说,那你说俺们男的穿什么?想想说:首先男人穿简洁、品质好、不刻意,并和环境十分协调的着装让人觉得愉快。如果穿蓝色的棉布衬衣或浅色半袖,有点发白那种,然后配一条卡其色的裤子,也是洗得泛旧得那种,而且他的身材属于运动型的挺拔健美,那会觉得很性感、很迷人。女同事说,男人和女人对你的着装发表建议,总该听女人的建议。这观点自然符合逻辑,如同女人为何总希望买漂亮衣服装扮给男人看,总有男人买漂亮衣服给女人穿一样。

当然,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的动物,但其下半身的智商可不低,尤其有种男人对好物质天生有鉴赏力。别看他们穿戴上乏善可挑,但对披着衣服的女人的要求却非常注重质量,甚至把爱情和漂亮衣服以及饰品等同特征:要扬长避短要紧跟时尚要突显个性要经典历久要质量与数量具备要款式与品牌并重。年龄越从30奔上的家伙的眼光越毒辣老道,好多小雏子一样的女孩儿哪斗得过那些黑山老妖?自己以要男人衣服送男人性为交易把漂亮衣服披挂在身,而最终多是进入陷阱那样的地方了事。

情色和色情语音一颠倒,口感就完全不同,前者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那里都能绿灯通过,比如现在众多有影响的报刊都开有情色男女的专栏,广播电台的夜话类节目更是略胜一筹。而后者,不仅舆论监督毫不留情,还要动用多家执法部门联合行动彻底清扫。

服饰业是最先粉墨登场的,从南到北的大商场里隔三差五就有一场“内衣秀”,女人们贴身的那两件东西在大庭广众之下变成了道具和旗帜。

天津一家内衣公司为推广品牌请顾客当场试穿表演,“完了嘛就别脱了,归你了”。猜怎么着,竞有上百女人争先恐后,商家只好让保安拿着警棍点请那些模样身材周正的出场,这下那些挑剩下的不干了:这不是当众搞人格歧视吗?你们也不看看,芸芸众生真正标准的佳人有几个?呸!促销经理乐了,“下次,下次我厂准备评选胸围、臀围最大的女士,到时也免费赠送内衣儿,欢迎各位捧场。”乱喽,差点没打起来。这场面是我亲眼所见。

此外,“内衣秀”们被围观起哄、乱抓乱摸的报道不时耳闻。广州一商场让一女模特躺一浴缸里当众洗澡,商家的创意是“泡的就是你”。一是推广新式洗浴设备,二是促销一种国产泡泡浴液,围观者越挤越多,直到头一圈的男人呼拉一下扑了上去,吓得那惹火女郎噌地一下站了起来,还好,穿着三点内衣呢。

我在南京一家大商场看到了一种老外设计的人体家具,凹凸有致的女人裸体或跪或卧或斜或靠,人物和辙,天衣无缝且用料考究结实耐用,每只标价2500美元,看的人多买的人没见。

色迷迷的把戏广告界也不甘落后,上海一内衣品牌把“玩美女人”的广告语贴上了南京路,这不就色情了吗,被工商罚款20万元,连夜撤下。一家网站的广告语是“上我让你终生难忘。”点击率激增,管理部门发出警告让换,马上有帖子跟上:“换,你换我走。”

因为商业的需要,情色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兴奋剂,双响炮,尽管格调不高,但商人们知道,跟它有关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来不少眼球。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对情色感兴趣,不过是反映强弱不同而已。性研究学者李银河认为,现代人过于忙碌的生活和开放的思维,使刺激成了选择事物的一个标准。越是正常的人越对情色感兴趣,但理智会阻止其行为触犯法律,保持尊严,心理和生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刻意回避。

如此看来,情色不仅仅是商家的摇钱树,更是因为人自己本身的渴望才使商业有了发挥的余地。给菜肴起些花花名不过是噱头,权且一道糖醋创意,让女人做秀以情色出场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男权圈套,不这么着商战岂不显得过于拘谨?

在这个以创新、宽容和享受生活为人生基准的时代,若对鱼龙斑斓的一切不能心平气和,那只能说明这个人落伍和保守。商人们为利,绞尽脑汁,得与失其实也是无从把握。作为旁观者,有两种态度,一是安心如佛,慈祥笑看。二是理性地抨击,理得心安,相信环境能够得到净化。

但以我看,情色为主的热闹还远远理不出个头绪来呢!

原来我对武侠小说的印象就跟现在有些不会上网的人对网络的印象一样偏颇怪异,后来在儿子的谆谆开导下读了几部金庸的作品。发现金大侠对男人是偏爱有弱智倾向又傻又笨型的,而对女人,则偏爱有奴性的。

后来看一个专访,金庸说他最爱的人物,男的是郭靖,女的是小昭。在《天龙八部》里有两个女人值得玩味,一个是阿朱,一个是阿紫。前者是“爱我就死给你看”的好女人版本,后者是“不爱我就坏给你看”的坏女人版本。后者的版本还有马夫人、天山童姥。高于生活的小说中,感情能够让女人自虐和虐他,当然,除了变态还成就了她们的江湖地位。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每一个成功的女人后面都有伤害了她的男人,当然可能还不止一个或者一次。

在金大侠的笔下,女人只有从感情上找出路,如果爱有相应的回报,女人就找到了幸福,如果没有,只有变态到把人性扭曲,搭上一生,在江湖上变成恶人靠千夫所指来巩固人气。这样的女人,最大的毛病是一叶障目,特别不善于从“过去”中离心抽足,不用平常的眼光看待不如意的事儿,不知道“这感情不值得我犹豫不值得我考虑,这种回忆不值得我提起不值得哭泣,早就不该让我浪费时间找奇迹,这样的你不值得我恨你”。她们总是因为深爱那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而从此把心上锁,在一个不爱又伤害自己的男人的阴影下自虐一生。所以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好像有这样的词:爱比恨更难宽恕。

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吃过感情苦头的女人也越来越多地摇身一变,往有江湖地位的事业变态型方面靠。她们不在命运的巨手下屈服,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观念和心态,不在一条道上跑到黑。

举俩例子:下班路上碰到邻居陈姐,我问起她妹妹的近况,说她用离婚时分到的钱财买了许多农贸市场的铺位又转租出去钱赚的挺轻松。有时候就和她前夫在商场上直接抗衡,没少给他下绊,弄得他直来求手下留情。

还有一个那年去背牛顶玩时认识的女子,朴素中温柔又不失精干的那种类型,她丈夫另觅了新欢,开始差点没自杀,后来“就过来了,跟他离,再争一口气”,通过一个亲戚从县里调到市里,现在的职位是实权在握,“可以随便治那个不是东西的”,“弄得他直想调出系统,但只要我搅和他哪那么容易。”

恨男人恨出专业水平的例子挺多的,不赘。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种女人真是颇得金大侠之法。没人会平白无故地恨一个人,当恨成为爱的衍生物的时候就学会了另一种襟怀:业余用情,专一修炼,待到炉火纯青气定神闲时就照准那个目标练他,和喜欢一个人就想助他或给他异曲同工吧?这真比把男人当成生命中唯一幸福的出路要宏伟豪迈得多。讲话啦,一个人一生最多也就认识3000人,最多也就和5000人能讲上一句以上的话。既然缘分的概率这么低,对某些人来说,和一个人较劲玩恨死磕也不是啥说不过去的事啊。

珍贵的主义者的胸怀。

知道自己是混在江湖的谁不是混在江湖啊,好在是那种还比较受人尊重的侠女。或许是因为老了,老了知道尊重人爱人和被尊重是我的希望,就像朋友说他希望老了后几个老男人还能在一块喝喝酒;就像我弟弟说他老了就希望蹲在墙根晒着太阳色迷迷地看40多岁的女人,兜里不装一分钱。

混在江湖这么些年,我的观点就是这个世界是男人的。

混在江湖这么些年,逐渐发现中国的男人已经没有了英雄的梦想。

梦想,是带有点仙气的东西。梦想是展开双翼的飞鸟,漫无边际、虚无缥缈、天马行空……而关于英雄,总存有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刘胡兰龙梅玉荣——梁羽生的《萍踪侠影》《水浒传》的敢想敢干,敢作敢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记忆。或许是一种红尘冀望,或者是一种心灵相契,这已非故事和小说所能赋予人的普通意义。那种珍贵的主义者的胸怀,非世间任何一种男女之情可以比拟。

曾经一直觉得,生为男人你绝不能活得平平庸庸,是男人你就应该成为英雄。然而我吃惊地发现,现在男人们的英雄气概已经所剩无几了,在这个讲经济效益的商品时代,男人们连他们本来该有的英雄气概也一并出卖。

首先男人们变得很能容忍,忍得住屈辱。为了保住可怜的饭碗,他们可以向外国女老板下跪;为了也无苦累也无忧,他们当鸭做尤吃软饭;为了保住那个位置他们奴颜卑膝欺软怕硬扭曲人性。

也容得下丑恶。当歹徒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凌辱女同胞,男人们可以像欣赏一部情节刺激的电影那样从头看到尾而不愤怒不报警;当有人为不公所迫要自杀,他们不是施以援救和劝说,而是幸灾乐祸,大喊有种的你跳啊,别救,让他跳。

容的下龌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假话空话胡话欺骗怯懦——

男人们还变得很精明。精明得下水搭救落水者前要先谈价码,给的钱不够对不起我不救你;互相利用时更是精打细算,责任和义务斤两分明。

男人们的身手倒是一如既往的敏捷。多年前,被利用的孩子们作汇报表演时突发大火,一些身强力壮完全可做英雄的男人们,麻利地踩在孩子们身上夺路狂奔,致使蒙难者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孩子;女友说:一天晚上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地震,关键时候她丈夫完全没顾及她而是自顾往外跑。

男人们没有了英雄气概,就连一些军人也在想当官、薪水、房子、关系——当然,军人的英雄气概尚待血与火的考验。男人还剩什么呢?面子,英雄可以不做,但面子不能不要。要面子可以装出一副英雄气概,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恍惚觉得英雄气概就是装出来的。

连最具英雄情结的五六七十年代的男人也学着8090后说: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英雄这个字眼现在只是出现在缤纷的传说里。他们和孩子一起到好莱坞的电影中去寻找英雄气概。所以,史泰龙、施瓦辛格硬梆梆的电影一直备受欢迎,游戏《征服者》科幻《蝙蝠侠》大赚其钱。《泰坦尼克号》虽儿女情长但在三分之二的人注定要葬身海底的时候,男人们义无反顾地把三分之一的逃生机会让给了女人和儿童,这悲壮的英雄行为又一次以艺术的形式成全了男人们的光荣和骄傲。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

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

好象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

——许巍《那一年》

能使中国男人真正成为男人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无情地撕下他们的面具,并冲着那张坚厚的假面喝斥几声,这样,或许能激起他们心底蒙尘的英雄气概。当然成为英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如果连一颗英雄的种子都不种,那中国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呢,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