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忽视了谦下心的修持,而错认为所有的成就完全来自于自身的能力,就容易产生“傲慢”的心理。
“傲慢”的表现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却不一定真正有理由;
第二种是自己觉得强过别人而产生的傲慢心;
第三种是沾沾自喜,自己有了一点小进步,就自觉了不起,变得不踏实起来。
第四种是自我安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明明有缺点,却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甚至鄙视别人的优点和成就。
无论哪一种傲慢,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一心只安放自己,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经验、自我的保护。这样的人常常会因为过于自我为中心而忽视身边人的感受,掩饰自我的不足,还会漠视甚至伤害到身边的人,傲慢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一旦遭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责怪,就容易愤怒,甚至攻击别人,以求自卫。
日本明治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南隐禅师,他境界很高,常常能用一两句话给人以深刻的点拨,很多人慕名而至,前来问佛参禅。其中有一位官员请南隐禅师为他讲解何谓天堂,何谓地狱,并希望禅师能够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看一看。南隐禅师面露鄙夷之色,开始用很刻薄的语言嘲笑官员的无知。
官员大怒,立刻让身边的差役棒打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跑到佛像之后,露出头来对着官员喊:“你不是让我带你参观地狱吗?看,这就是地狱!”
官员顿时明白了南隐禅师所指,心生愧疚,于是低头向禅师道歉,官员被南隐禅师的智慧所折服,神情之中流露出谦卑之色。
南隐禅师又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听到南隐禅师的辱骂后,官员尚未思考禅师的用意便勃然大怒,是因为他对被人的意见、批评有条件性反射,一念之间,便坠入了地狱;反之,当他醒悟过来,以一颗谦卑心待人时,天堂即在眼前。这就是所谓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谦虚能够助人克服傲慢之心,将人从绪波动的炼狱之中解脱出来。
本焕长老曾说:“信佛的人要以佛心为心,无骄慢心,而有谦下心,服务他人的心。”参禅的人从中读出众生,不参禅的人能从中领悟虚怀于个人修行的效用。一个谦虚的人,会将自己摆放在一个比真正的自我更低的地方,结果能得到更高的提升空间,反之,一个满心傲慢,为一点进步沾沾自喜的人,反而会收获比预期更低的成效。
隐峰禅师从马祖禅师三年,自以为得道了,于是有些洋洋得意起来。他备好行装,挺起胸脯,辞别马祖,准备到石头禅师处一试禅道。
马祖禅师看出隐峰有些心浮气躁,决定让他碰一回钉子,临行前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这话一语双关:一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石头绊了栽跟头;二是说那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壁。
隐峰却不以为然,他一路兴高采烈,并未栽什么跟头,不禁更加得意了。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并且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石头禅师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两眼朝上回答道:“苍天!苍天!”(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隐峰无话可对,他知道“石头”的厉害了,这才想起马祖说过的话,于是重新回到马祖处。
马祖听了事情的始末,告诉隐峰:“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
隐峰心想:“你石头禅师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真是妙哉!”想到这里他仿佛得了法宝,欣然上路。
再次见到石头禅师时,隐峰依旧做出了同样的动作,问了同样的问题,岂料石头却先朝他“嘘嘘”两声,这让他措手不及。他呆在那里,不得其解,丧气而归。
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点着他的脑门说:“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隐峰之所以认为自己可以和石头禅师一论禅道了,是因为自满心、傲慢心放大了他对自己的估量。至于如何摒除傲慢心,修谦下心,还需要从傲慢心的四种分类上对症下药。
对待自以为是的傲慢,要从认清自己开始。对自己的优点、缺点统统都心中有数了,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夸海口,即是修谦下心。
目中无人是傲慢,对付它要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比自己强的地方。找到了,不觉得人人一无是处而恶语中伤,即是修谦下心。
沾沾自喜是傲慢,遏制它要时刻提醒自己“当下的我永远有待提高”。永远给自己的成长、进步留下空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样的想法就不会趁虚而入。
自我安慰是傲慢,是对自身缺点的傲慢。给自己一个机会,和另一个自己打一场官司,好好地自我省察一番。
骄傲是一种不幸,谦虚是一种弥补,人不可能天生完满,却可以在谦虚中不断填补天生具有的缺陷、不足。相反,骄傲自满,必难吸收有用之物,自然不能以虚怀补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