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角色
67057100000008

第8章

“销售做到最后,办法都用尽了,就只能拼蛮力了,除了蛮力,还要有信心,不信邪,相信奇迹。”

跟我说这番话的人是个混蛋,但话说得在理。

尹萧坐我办公桌对面,手支棱着脑袋,全身放松,又有一丝认真思索的神情——这小家伙在我面前放弃耍小聪明后明显可爱多了。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混出点名堂来呢?光靠努力好像也不管用啊!”他眼神颇为迷茫。

我说:“努力是基本前提,遇到事情还得肯用脑子,有勇无谋可不行。此外还要看得准机会并且能及时抓住,机会很难得,往往一闪就过去了——这几点都属于个人能力问题,只要用心,多少都能有所提升,但最后一点,就只能看各人造化了。”

他坐直了身子,一脸渴望地问:“是什么?”

“运气。运气在职场中也非常重要。”

尹萧仰面向天,似乎觉得不可思议。

我解释给他听,“有些人,能力一般,智商一般,却能爬到一个很高的位子上,大家都觉得无法理解,其实很简单,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他恰好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运气好。”

他想了想,豁然开朗,“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种人可不少!”

“不过光靠运气是走不长的,用不着去羡慕这种人。”

“我也不见得有这运气啊!”他缩了缩脖子。

“没错,人不能指望靠运气成功。”

“智商、努力、机会、运气,”尹萧扳着手指头细数,有点气馁,“我什么时候才能把它们全部凑齐啊!”

“吓着你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要想成功,不见得需要太多天赋,但恒心和毅力是必须的,要意志坚定,不管面临多大麻烦都不退缩。可惜,大多数人碰到困难的第一反应是转头就跑。”

“因为不确定是不是走在正确的路上嘛!”听他口气,显然他也属于知难而退的那类人。

“不走到底怎么可能知道答案呢!就算到最后发现自己走错了,起码你不会有遗憾。再说,失败教给一个人的东西要远远多过成功。”

我的很多感悟都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

“嗯,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尹萧笑嘻嘻地说,“可我更愿意从成功中学习经验。”

我也笑了,渴望成功,人之常情。

昨天上午,我们把标书送抵博特,至此,招标工作中能做的部分已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等结果了。

等待期间也不是风平浪静的,徐驰不断给我发来秘密信息。

据他从博特内部听说,凯达总部把杨山的申请书打回来了,凯达虽然也按期投递了标书,但接单后要怎么操作还在研究中,夏明对此轻描淡写,而金总显然对凯达的情况心知肚明,目前看,凯达的胜算最小。

“只要把万泰踹出局,这事儿就算成了!评标组里能关照的人我都关照过了。”徐驰笃定地作出保证。

形势看上去不错,陈之豪已经开始筹划未来。

“小郗,如果咱们能拿下博特这单,我会立刻向汪总申请扩招人员,我希望到时候能由你来负责这条产品线的销售,争取在两年内把这一块的销售额拉升到咱们部门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我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实现这个目标有难度但并非不切实际——拿下博特后,今年的销售额将是个令人激动的数字。一个好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好开始,我没理由拱手让人。

挑战意味着风险,同时也会带来强烈的成就感,对陈之豪来说也一样。

他再次向我谈起他的理想,还有对市场的感觉和预期——他有几次都猜对了走向,然而公司不是他的,只能坐看机遇流失。

“但这次不一样。”他双拳轻轻对擂,语调高扬,“因为这次我有你。”

这种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尤其他还用貌似深情的目光望着我,我清楚那双眼睛里的光芒仅仅是被良好的愿景所激发,但还是转开了视线——他总是轻易让我想起另一个人。

“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呢?”我问他,“那样不就可以完全照自己的想法做了?”

“我35岁那年的确有过机会,”陈之豪坦率地告诉我,“一位朋友因为健康原因打算把公司转让后移民,他看上我,但我很犹豫,后来他出了个主意,让我先做一段时间代理总经理,感觉好再作决定。而我在决策过程中很快就犯了个错误,损失掉一大笔钱,我也失去了自己做老板的勇气。”

“做生意总是有赚有亏,一次失误不算什么吧?”我有些不解。

“你说得没错。其实最打击我的不是损失了多少钱,而是我差劲的心理素质——给人打工,万一搞砸了,个人损失肯定会有,但不至于倾家荡产。自己做老板完全是另一回事,今天你站在人生巅峰,但过不了几天说不定已跌到谷底,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更糟糕的情况,可能还会背一身债,被人成天在屁股后面追。”

“有些人天生是做老板的料,他们有冒险精神,把失败当补药吃。至于我,”他惭愧地笑了笑,“我意识到自己承受不了那样的大起大落,一辈子就是个打工仔的命,所以后来就死心塌地帮汪总做事了。”

我开玩笑问:“难道你从来没想过跳槽?也许走出华星能找到更好的平台呢!”

“难啊!”

他早年把很多大型公司都跳了一遍,积累的经验已足够丰富。

“如果你是个有想法的人,最好别待在那些稳定的大企业里,那是教你讲规矩的地方,大方向上的事轮不到你操心,有看不见的高层在远程操控。想施展抱负的话,华星这种规模的企业比较合适。”

华星当然也不是天堂,但再要跳,也没有更合适的,哪儿的情况都差不多,除非自己做老板,而他又缺乏胆识。

“我也考虑过再干几年就退休,反正钱赚得差不多了。不过想想退休后回家也是无聊……人还是得有点东西折腾着,活起来才带劲。”

我以为认识陈之豪的人对他的评价应该和我大同小异:老成持重,有责任心,体贴下属,不愿冒太多风险,也因此能保住道德底线。

不过几天后我碰巧搭刘明州的车子下班回家,他在路上聊起陈之豪时,言语中却颇有几分微词。

“人是个好人,但凡事太讲原则就容易陷入死板。”等红灯时,他轻轻敲着方向盘,“尤其涉及到下属升职加薪的问题。你知道吧,咱们公司在这方面是有比例的:每个部门一年不能超过规定的百分比,也算成本控制吧。”

的确是这么回事。

“陈总照单全收,听话的员工老板最喜欢嘛,哈哈!但也有人破坏规则,比如罗玲,财务部总共才几个鸟毛人,去年加薪的居然有三个,咱们销售部人数是他们四倍,才给八个名额!我手下那些兄弟跟着我出生入死地干,图什么,不就图能多挣点儿嘛!”

我多少还是倾向于陈之豪的,稍稍维护他说:“他大概也没办法吧,公司的规定摆在那儿呢!”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想要底下人给你拼命,那你也得拼命给他们争取好处啊!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大家都说罗玲做事不地道,可她手下那几个人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她?因为她实在,好处看得见!”

转弯后,刘明州终于停止抱怨,换了张笑脸,冷不丁瞥我一眼,“小郗,你现在可是陈总最看重的人,有机会给他提个醒,这不马上又快到绩效评定的时候了,弟兄们可都盯着呢!”

三月在等待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半,下旬首周,博特开标结果终于公布——赢家是凯达。

就在开标前一周,夏明不知用了什么理由说服金总随他飞美国,跟凯达总部的头头们见了面,并很快达成协定:两家公司将互相推广并代售对方产品,一年后,还将成立合资企业。作为诚意的表现,金总同意凯达关于把废旧品返工计划从招标书中剥离的建议——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诱惑,他大概很难说不吧?

徐驰告诉我这些情况的时候显得很沮丧,并难得露出抱歉的神色。

“评标小组的评分结果一开始的确是你们华星最高,不过谁也没想到,金总会突然要求新增一个考核项,明显是倾向凯达的……你们打给我的钱我用得差不多了,不过我的那份钱你们不必付了,如果你在老板那里不好交代,我可以想办法给你退一部分,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给老赵打了个电话。前思后想,我不信事情会如徐驰描述得那样戏剧性,越深思越觉得我们可能是被耍了。

打电话时我没抱太大希望——老赵的埋怨言犹在耳,我以为他会找借口推托,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出来见我。

很快,我在老赵那儿听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其实博特一直就合作问题在跟凯达磋商。医疗器械的销售中,售后服务是很重要的一块利润来源,博特在国内市场已经营多年,两家能够谈合作,博特的承诺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给客户提供售后服务时会优先使用凯达的配件,这也将成为凯达抢占市场份额的助推器。

博特则希望借凯达的影响力把产品推向美国市场,但凯达提出的条件很苛刻,尤其在价格和配件消耗比率方面怎么谈都不肯让步,夏明没办法,就跟金总想出了招标的点子,想借此吓唬凯达。恰好这时余磊又提出了返工旧货折价出售的建议,金总便把两单生意捆绑在一块儿,以便让招标看上去更加逼真,也可借此削弱凯达的优势。

凯达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失去合作机会,终于在金总前往美国时作了让步。为巩固谈判成果,双方还进一步确定了开办合资公司的意向。

我的心拔凉拔凉的,这小丑当的,真是被人耍了还沾沾自喜。

“那万泰呢,他们事先也一点不知情?他们的销售不是小金总的铁哥们儿吗?”

老赵摇头,“生意场上哪来什么铁哥们儿啊!具体怎么回事我不清楚,虚虚实实都有可能,但是你想想,博特跟凯达一合资,档次整个儿就被拉上去了,将来还要搞上市融资。小金又不傻,他会分不出轻重?”

我彻底无言,看不到的内幕实在太多了。

很多事,你以为是自己在起推动作用,其实不是,你不过是身处那条河流,河水自流,与你无关。

老赵看看我,又说:“你们一直是跟余磊的下属在联系吧?”

我苦笑,“你好像什么都知道。”

“我也是事成定局后才听说的。余磊找你们合作是真的,但他低估了金总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这么看,你们也不算被耍了,只是不占时局优势。小郗,我知道你想赢,也看得出来你很努力,所以今天我肯出来跟你见面,把这里头的条条道道都告诉你。我不是要跟你总结什么经验教训,只有一点想告诉你,做任何事,大环境很重要……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