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第二卷)
67054600000025

第25章 重臣之死

然而,盟约的签订并不是意味着智跞对赵鞅完全信任了。身为中军将的他,以打败士家、中行家头功自居,开始迫不及待地以自己的意志分配利益,企图压制赵、魏、韩三家。

智跞的计划是什么呢?他打算兑现对士皋夷与梁婴父的承诺,以国家的名义宣布士皋夷是士家的新宗主,梁婴父是中行家的新当家。而相对应的,原来分别属于士吉射和中行寅的下军佐与上军将两个职位,也由士夷皋与梁婴父顶替。这样一来,士夷皋和梁婴父两个小人就轻松跻身六卿行列中了。

知道智跞的这个决定时,赵鞅一下子拍案而起。他是聪明人,他非常清楚,智跞打着赏赐功臣的名义,实际上是为自己培植势力。士梁两个小人是智跞发掘出来并且拿来利用的,智跞现在把他们封为卿,让两人坐享高官厚禄,士梁二人一定会对智跞俯首帖耳,成为智跞的党羽。到时候,智士梁三人占据六卿中的三职,狼狈为奸,这晋国的大权不是在智跞的手中了么。

所以,赵鞅在朝会上激烈反对智跞的决定,容不得半点妥协。而赵鞅这么一带头反对,韩不信和魏曼多两人也站了出来,坚决不同意。

朝会上,刚刚签字成为盟友的智、赵、魏、韩四卿吵成了一片,谁也不让谁,几乎都要动起手来。到了最后,智跞一人实在拗不过赵、魏、韩三人的严词反对,不得不把这件事“日后再议”,搁置了起来。

赵鞅在朝会上的反对,令梁婴父与士皋夷相当地难堪。到手的卿位就这么飞了,简直是岂有此理。小人毕竟小人,要是得罪了他们,那就等着被他们阴的结果。这梁婴父就跳了出来,要陷害赵鞅。

他找到智跞说:

“赵鞅所依靠的,正是董安于的智谋。如果让董安于继续辅佐赵鞅,赵家迟早会得到晋国的权柄。小人得知,当初士家与中行家起兵叛乱,正是董安于挑衅所致。大人何不以率先制造叛乱为罪名,处死董安于,剪除赵鞅羽翼?”

智跞听到后大喜,称赞梁婴父此计甚妙。杀了董安于不仅去掉了赵鞅的得力助手,而且敲山震虎,令赵魏韩三家不敢再放肆。于是,他当即派人去责问赵鞅说:

“士家与中行家的叛乱,是你的家臣董安于挑起的。依照晋国的法律,发起叛乱之人有死罪。如今士吉射与中行寅已获得惩罚,剩下的董安于绝不能逍遥法外。赵大夫你看着办吧。”

智跞的这个命令,对赵鞅来说仿佛是晴天霹雳。董安于一直是他最最信任、最最得力的家臣,忠心耿耿跟随了自己几十年,为自己出谋划策,鞍前马后劳顿。赵鞅一直是把他当做自己的知己朋友一样对待,现在智跞要杀他,不是要了自己的半条命吗?

但是,智家目前的势力远胜自己,赵家也正需要智家的庇护才能对抗士家和中行家。赵鞅不能去违抗智跞的命令。所以在智跞使者的傲慢的目光之下,左右为难的赵鞅半天说不出话来。

智跞的使者继续质问道:

“在下冒昧地问赵大夫,您是否愿意惩处董安于?”

董安于看见赵鞅愤怒和犹豫的神情,当即挺身而出,喊道:

“董安于愿受惩罚!”

赵鞅连忙看了董安于一眼,想开口阻止他。但董安于跪倒在地,大义凛然地对赵鞅说:

“臣死了,晋国就会安定,赵氏也会安宁。哪里还需要臣继续活在世上?每个人都会死,臣已经死得很晚了!请大人赐臣自尽以谢天下吧。”

赵鞅知道董安于是要主动牺牲来帮自己最后一个忙,纵使他有万般的不舍,他也必须以大局为重了。他强忍着自己悲愤的心情,同意了董安于的请求,赐他上吊自尽。董安于谢过赵鞅,转身便去往另一个房间,上吊自杀了。

董安于死后,赵鞅按照智跞使者的意思,向在场的人们宣布了董安于的“罪状”,并表示自己绝不包庇,要将董安于陈尸街头,任凭国人唾骂和践踏。

智跞的使者心满意足地走了,赵鞅却痛苦地命人将董安于暴尸街头,然后昧着良心在朝会上向正卿智跞汇报说:

“元帅命我惩治罪人董安于,我已给予董安于应有的惩罚了。特在此向元帅您汇报。”

智跞得意洋洋地回答说:

“赵大夫奉公守法,不包庇家臣犯罪,真乃国之栋梁。本帅愿与赵大夫再立盟约,共襄大计!”

在确信赵家被削弱,赵鞅已经服帖之后,智跞决心好好利用赵鞅的才智与人脉,为最终消灭士家与中行家做好准备,所以他才提出单独与赵鞅再次结盟。

此时的赵鞅,看见智跞与梁婴父的嘴脸,肯定是恨不得立刻揍他们二人两拳。但为了大局,他只能忍了。他听从智跞的建议,与智跞再次结盟了。而自这件事之后,赵鞅在智跞底下愈发“老实”,智跞也没有再为难陷害赵鞅。

董安于的死,让赵鞅始终满怀感激与愧疚。他不能公开收敛董安于的尸体,只能暗中制作了董安于的牌位,供奉在赵家祖庙中,并命令赵氏子孙每一代都必须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