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叫做《日出东方》。这本书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推出的长篇历史小说。取材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8年***、朱德井冈山会师这段中国革命史上风云际会的历程。
这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0多万字,作者是浙江省作协主席黄亚洲。
如果说一本书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格的塑造有多大,那么恐怕《日出东方》这部小说恐怕就产生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因为它的出现对代注恒的人生产生了巨大而实际的影响,这种影响恐怕也是一生一世的。如同当年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影响了一代人一样。
2002年的5月的一天,天气很好,太阳高悬空中,大学新校区空气清新。天刚放亮,代注恒就起床,穿上足球短袖短裤,出了寝室去围着校园跑步。
大学新校区依山傍水,美丽极了。老校区那种拥挤破旧的感觉完全被宽敞清新所取代。
老校区300亩,大约和省内好一点的重点中学差不多大。虽然绿化也很不错,几乎每一眼都能够收入绿色影子,只是都比较小气,道路比较狭窄,树木比较稀少,楼房比较陈旧,运动场地更加紧凑。
新校区2300亩,布局合理,规划精细。绿化面积很大片,甚至包括了整座山的公园,包括了长度达2.5公里的一段小河的河边林地。楼间距非常远,每间教室每间寝室放眼看出去都是一片风景。
老校区四面都是城市主城区的街道,几乎呈现出一个接近菱形的结构,周围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恰好街道又都是两车道或者最多四车道的老街道,噪音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新校区大致的形状像个葫芦,葫芦的底座就是2.5公里长的小河形成的。
小河为大江的之流,在主城区汇入大江,20世纪末的小河还没有沦为污水沟,周边没有什么工业企业,小河也不是特别小,河道宽的地方达三四十米,窄的地方也基本上有八九米,水深处五六米,水浅处两三米,从大山深处流出,全年水量充沛,河里有三四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在某些河段还形成了一些湿地,有超过十多种鸟类栖息。
小河里甚至还有载人的客运小船。船的班次很少,载客量也只有十多人。代注恒曾经多次乘坐这个小船去上游的多个乡镇。乘着小船,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手中的书,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的船程简直无与伦比。返程无法乘船的话,代注恒要么就在这个乡镇找个旅馆住一夜,要么就去乘坐客运中巴返回。
小河南岸是校园,北岸要么是山要么是乡村道路。南岸校园林地是恋人们谈情说爱的圣地之一,也曾经是代注恒和岳博天畅谈哲学的圣地,在恋人们心中这个地方叫“伊甸园”,在岳博天口中则叫做“哲学家小林”,希望未来自己成为哲学家之后能够享受到德国大哲学家康德一样的荣誉,因为哲学家康德经常在这条小路上思考散步,海德堡有了“哲学家小径”。
岳博天从小到大也被当成书呆子,每时每刻都喜欢看书,可当他认识了代注恒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比自己更喜欢看书的怪胎。岳博天虽然喜欢看书,可他还有其他爱好,而在做其他事时他是不看书的,或者说可以暂时忘记书。也就是这个原因,岳博天永远不可能在有代注恒的时候被称为“岳子”,他顶了天职称级别也就能到“翁”,被少数同学叫做“信天翁”。
代注恒也不是不做其他的事情,可他做任何事情时同时都能看书,这就是岳博天自叹弗如的了。
当代注恒练习靠近倒立,这个时候他居然还能用木架子倒放着一本书!当代注恒冬天晚上在一层楼公用的款洗间里慢慢冲洗冷水澡的时候,他还用塑料口袋包着一本书在看!当代注恒边走路边看书,边吃饭边看书,边踢球边看书时,都不是多么奇怪的行为了。
带上最好的朋友杜精诚从北京帮他买的MP4,听着音乐或者评书或者有声书慢跑在校园里,他仿佛又找到了天地间连接天和地的感觉。
代注恒其实不是一个喜欢跑步的人,主要是他明白自己无论如何跑,也无法跑过自然界很多普通的动物,无法真正体味到飞驰的感觉。
“强健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半强迫代注恒必须跑步,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相比较于跑步来说,他更喜欢徒走。能够连续不断的走下去,走到天荒地老这还是他一个梦想。
工作后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看过主人公跑步穿越整个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后,他更是蠢蠢欲动,连续冒生出从家乡广场走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从家乡广场走到香港金紫荆广场、从家乡广场走到拉萨布达拉宫,从家乡开始徒走中国边界线和徒走亚欧大陆的念头。
为了有个好体魄,他不间断的进行体能训练,大学四年每天至少坚持少则一小时多则六小时锻炼,俯卧撑、下蹲跳、扎马步、拉韧带、引体向上、倒立、曲臂悬垂、散打、空手道、截拳道、跆拳道、柔道、泰拳、棍术、飞镖等等都是代注恒喜欢的锻炼运动。
这天早晨,代注恒神清气爽,改变了周期性的颓靡烦闷。昨晚两点,终于用一个月间断时间把《共产党宣言》读完记完,心中仿佛真的有一个幽灵在徘徊。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共产党宣言》的引言一直回荡在代注恒的脑海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个《共产党宣言》以前就听说过,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应该都知道,可真正看过,真正看懂过,真正引起共鸣的有多少人?
代注恒在学习高中历史时,高中历史教师是个幽默风趣的戴眼镜的男教师,知识广博而乐观喜剧。
代注恒本来就喜欢历史学科,觉得历史是智慧结晶,是行为总结,是现实的镜子。但他在学习高中历史之前,更喜欢历史中的故事,更喜欢历史中的人物。是那位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历史解读机”的历史老师秦大海让他真正明白了历史的精神和智慧。
经过秦老师的教诲,历史学霸代注恒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人们必须从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谋划未来。
秦老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曾经念过《共产党宣言》的引言,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根本听不懂,也不喜欢听。甚至有女生说这个引言跟古文一样绕口生涩。
那个时候的代注恒只有17岁,脑袋中也还是积累了几千本书的知识,不过因为兴趣爱好的原因,他对这个引言这本书的兴趣还是不太高。加之高考也不会考《共产党宣言》的具体内容,所以并没有去买本书来看。
其实,那个时候的代注恒,根本还不懂什么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情怀。
过去了4年时间,代注恒更加成熟,经历了更多的世事,读过了更多的书,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人生,突然而然的就觉得有必要把《共产党宣言》好好读读。当时,他也并不只是读《共产党宣言》,他还读《古兰经》、《圣经》、《金刚经》、《道德经》。
尽管小学开始,代注恒就已经接触这些“高深莫测”的经典书籍,可是仅仅有文字上的认识而已。
《道德经》曾经是代注恒非常喜欢的经典,也曾经读过四次,不过小学时读《道德经》他的感觉是自在逍遥;中学时读读出的是人生哲学;大学再读,就读出了文体优美和丰富内涵,读出了“道法”的本体论意义。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同一本好书,都会得到不同的营养。心智不同,阅历不同,共鸣的层次就完全不同了。在不同的心情背景下读同一本书,结果也会不同。
中学时代,读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代注恒恨死了书中的女主角之一周芷若,大二的时候再读,他爱死了周芷若,因为他经历了太多的无奈,更加懂得“无奈”二字的深刻内涵。
代注恒自己也无法想象到,文学形象中的周芷若能够从自己最恨的三个形象之一变成自己最爱的六个形象之一,与李寻欢、福贵、阿甘、聂赫留朵夫、基督山伯爵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