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村的星空
66971200000017

第17章 代子

有人说代注恒是不懂爱情的人,也有一位兄弟说出了比较中肯的话。

室友杨柳说:“看看《大唐双龙传》嘛,里面的宋阀阀主宋缺是天下顶级的武林高手,可以和天下三大宗师宁道奇、毕玄、傅采林相提并论,他就是个练刀可以不要家庭的人,以他全书中老一辈第一帅哥的长相最后都只是为了家族的原因娶了个丑女结婚,他就是那种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完全忽视爱情的人,看来代子就是这种人哟。”

代子、带子、袋子、呆子都是代注恒在大学里被同学或者寝室室友取得绰号。

既然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鬼谷子,那这个代注恒当然就可以是代子咯。

当然不喜欢代注恒的人也可以叫他带子、袋子或者呆子。

代注恒之所以被大家戏谑的称为“代子”大约和他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有关。

寝室里的男生都是大学本科生,起码也是当时学校里的中等生或者优等生。

20世纪末,但凡能进中等大学的本科学生,当年要不是大城市发达城市重点学校的中下等生,就是大城市发达城市普通学校的优等生,再不就是中等城市重点学校的中等生或者小城市县城乡镇的重点学校的中上等生。

这个时候没有独木桥,不是几十个人抢一个名额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经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

当年高考时,代注恒也就是2.8比1的比例考上的本科,根本也算不上多么了不起。不过代注恒也挺骄傲的,如果全国高考加上英语,他确实只能算中下等成绩,如果抛开英语,他四科成绩都能考上最普通本科大学,加上英语还不足以填补普通本科到重点本科之间那三十来分的差距。单算四科成绩,他可能还是勉强算得上一名优等生了。

他五科成绩在班上算第四十五名,后面也只有十来个同学,如果只算四科成绩的话,他好像就是班上的第二名了,仅比那位考上重点大学本硕连读的同学少2分,甚至比考上北京某重点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还多11分,当然加上英语的话,他就比本硕连读少了118分,比贸易高才生少了101分。这就是英语的决定性作用和伟大地位!

寝室里的本科生们几乎四科成绩都比代注恒少50分以上,甚至100分的也有,除了英语之外,代注恒其他学科的功底都足以支撑他的骄傲。

当人们最初用教授称呼他,再进一步升级为“翁”,大三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代子”的荣誉。这个称谓,其实也不完全是戏谑,那是每当大家有非英语类问题时,代注恒总能提供答案慢慢换来的。

同样看过《大唐双龙传》的寝室短暂一学期室友朱云开也用这个小说来说过代注恒。书中三大绝顶高手中的傅采林就是一个长相最丑的完美主义者。而朱云起就说过这样的话:“代注恒不像宋缺,他和宋缺是两类人,其实我觉得他更像傅采林。人本来长得不行,所以追求极致的完美,追求除了长相以外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完美。因此,无论如何漂亮的女人在他眼中都不是完美的,如果不是长相,他的性情还真有些像徐子陵,搞不好他说的追求精神恋爱,精神恋爱比所有爱情都更美妙还是真心话呢。”

代注恒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当时黄易大师的小说渐渐有超越金庸大师和古龙大师的趋势。

男生喜欢武侠小说,粉丝主要集中在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身上,剩下的有部分会喜欢温瑞安、诸葛青云等小众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到了21世纪初,黄易大师的几部作品开始获得很多男生的追捧,《覆雨翻云》、《边荒传说》、《寻秦记》都经常被男生们从租书店租出来。其中《大唐双龙传》可能最受武侠迷的喜爱。

男生寝室里八个男生,两个金庸迷,三个黄易迷,一个古龙迷,一个梁羽生迷。三个黄易迷中还有一个是既喜欢黄易又喜欢金庸的。

杨柳和朱云开都是那种只要黄易的新书连载出来,就一定要走遍城里所有租书店都要第一时间借来看的黄易武侠迷。

恰好两人都用《大唐双龙传》里的人物来评价代注恒,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女多男少的两年大学时光中,代注恒并没有在校园中重启一段新的爱情,而是大四黄昏恋时光和一个高中同学“丢弃”的女孩重温了一次爱情。

在代注恒眼中,女人其实也是书,不过女人这种书可没有纸张那种书永恒。

在他读过的千千万万本书中,有些书给了他知识,有些书给了他快乐,有些书给他了启迪,有些书给了他灵感,有些书给了他警示,有些书给了他方法,有些书给了他思索,有些书给了他满足。他视读书为与那些附着在书本上的伟大灵魂交流,如果说父母给他肉体的话,那么那些书就给了他灵魂。与那些高尚伟大的灵魂不断的交流,他的内心不断强大起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建立起来,他明确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的肉体就好比是饥渴和荒芜的沙漠,那些好书如同雨水,如同观音菩萨的净水一样浇灌和滋养他的肉体,使他的肉体有了灵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是一副躯壳或佛家所说的臭皮囊。

他把在学校接受教育比喻成挖坑,小学是小坑,中学是中坑,大学是大坑,研究生学习是巨坑。坑越大越需要东西去装填,也能够装填更多的东西。

小学心智发育有限,社会经验有限,阅读学习时间有限,积累自然有限,是为小坑。越长大,坑越大,坑越大,要么装填的知识和经验越多,要么越空虚无聊。

代注恒没日没夜的看书,经常是每晚看书到1点,锻炼身体1小时,两点睡觉,早晨6点起床,跑步健身锻炼一个半小时左右,接着又是看书。

代注恒像一个躺在书海当中的海绵,无时无刻不在吸收。如果当天有课,那是很扫兴的事情,很可能打断他读书的进度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安排。

尤其是绝大多数课,大约听个十分钟以后就没有多少营养了。大多数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看过的书未必有他代注恒多。从专业领域来说,也许确实是钻研的更深更透更精,不过代注恒并不喜欢教育专业,这个专业并非由他自己选择。那是家庭原因加上英语决定性加上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结果。

代注恒喜欢亚里士多德或者孔子的那种教育,并不喜欢现代教育如同工厂统一生产商品一样的教育。

如果当初一切顺心,代注恒最喜欢的是新闻、广告、金融这几个专业。因为前两个专业需要广博的知识,后一个专业会非常刺激。

书的世界有多大,代注恒的梦想就有多广博。

还在不断追求宽度,不知道在哪个领域加强深度的时候,代注恒迎来了大四年级的实习。

大学有30多个城市的100多个单位作为实习基地,除了自己不接受学校安排自行选择实习单位以外,都可以在学校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实习。

代注恒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实习单位,不愿意回自己家乡最好的中学甚至大学去实习,也不愿意去父亲好朋友介绍的省城的一些学校实习,主要就是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和包办。

俗话说的好,压力越大反抗越强。父母加诸于代注恒身上的爱的牢笼、枷锁、禁锢越紧密,代注恒的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越强烈。

在30多个城市的100多个单位里,代注恒精心选择了交通最不方便、通讯都成问题的几个选项。

一个是大山深处高原地区的专科大学,一个是大山深处交通需要火车+大巴+小巴+三轮车的县城中学,一个是三省交界的贫困山区用电都困难的乡镇小学。

三个选项最后一个都没有去成,那是因为代注恒的父母拿出杀手锏,如果去那种相当于封闭隔绝的地区,那父母就会到这个地方来租房陪伴!

退而求其次,在学生会那个多次找代注恒帮助写论文的朋友张贵斤的帮助下,终于换了一个相对来说,在省内与家乡距离相对较远,表面上交通又很方便的城市的一所高中。说交通方便,主要是全程都通高速公路;说表面方便,其实是因为全程大约5个多小时车程,关键问题在于要出省,再回省,转车3次。

这个美丽的县城也就成为代注恒的第三故乡了,如果从居住时间来看,家乡是第一故乡,大学城市是第二故乡,这个实习城市待了50天,已经是第三故乡。

实习期间,代注恒遇到了一本书,这也许就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朋友们真心的失望,这绝对不是一个恰当的转折点,恰恰好像一个高速飞驰的跑车突然高兴着要到一条村道来上跑一样。

这次拐点跟一本书、一个人和一件事相关,尤其是这本书像圣经一样迷住了代注恒,勾出了他身体中的另一个魂灵。

书绝对是好书,看过的人很多,大多数看过的人都应该承认这书是好书。

人是伟人,真正的伟人。

事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