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6654800000039

第39章 何妨呤啸且徐行(1)

第1节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辛弃疾常借历史典故抒发怀抱,在《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这首词中,借汉代名将李广的遭遇寄托自己的情怀,词中虽然有退隐之思,但一句“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却流露出其对南宋朝廷不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虽被迫闲居,却也不失豪迈之情。

这首词有一篇小序:“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从这篇短序中可以看出,此词实为戏作,但仔细品读却有严肃而深刻的人生感悟,全词如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词中借李广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慷慨豪迈的人生情怀,词中的“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句,令我感触尤深。

我们知道,人到暮年,壮志未酬,是多么苍凉,但因此而意志消沉、百无聊赖,则是完全不可取的。即使由于种种难以克服的原因,不能实现怀抱和梦想,也要坚持不懈地与命运进行抗争,否则曾经激荡的心灵就会变得晦暗麻痹和迟钝木讷。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曾经历过苦难,但他们却与命运进行着艰苦不懈的斗争,例如谈迁、卡莱尔等等,而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是如此,他为了人生的理想,宁肯不当大学教授而甘愿以磨镜片来谋求最简单的生活,最终却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他的精神是值得后人钦佩的。斯宾诺莎之所以能在晚年安于淡泊和艰难的境界,是由于心中怀抱着远大的理想。他以“谈笑过残年”的豪情,表现着人生的“风流慷慨”。

在短暂的人生中,很难事事如意,必须以理智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波折和苦难。尤其到老年之时,体力衰弱,思维迟钝,许多人会陷入沮丧之中,但辛弃疾却告诉我们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那就是“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品读辛弃疾给我们的人生教诲,常常让我想起元代著名作家卢挚的一首小曲:“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赢,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目。风雨相催,兔走乌飞。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如果我们把卢挚小曲中的“快活”作积极的理解,就能在晚年岁月中慷慨豪迈的度过余生。无数事实证明,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不甘沉沦的人,努力求索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卓然独立的精神追求中,始终保持着人格尊严。尽管前途难料,生存窘迫,也从不消极颓废,即使偶有失落感,也只是发几句牢骚而已,而不是真正绝望。诚如《古诗十九首》中所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这是清醒的人生意识,岁月的流逝让古人发出了悠忽百年的感叹,这不是消极颓废,而是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其所表现出的生命智慧在深沉的感叹中显得格外沉痛与悲怆。

毫无疑问,人到晚年,往往力不胜任,无论精力还是体力都日渐衰竭,随着岁月的迅速流逝,会感到死亡正在向自己走来,在这种境遇中一味消沉只能促使衰老更加迅速,如能焕发出晚年豪情,在谈笑中表现出风流慷慨,仍然能使生命提高到更高的境界。既然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又有什么可悲哀的呢?所谓“谈笑过残年”,就是把握住生命的每一时刻,正如奥利维埃·吉夏尔所说:“人到暮年,感到时间紧迫,他迫使人们尽快地作出决定,完成一生中具有伟大意义的业绩。”在这方面,戴高乐可以说是一个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典范。他79岁下台后并没有放弃工作,安享晚年,而是回到了科隆贝,开始撰写回忆录。在他的余生,仍要实现一个在任时无法实现的愿望,那就是拜访弗朗哥。尽管弗朗哥作为西班牙的独裁者,被历史所唾弃,但在戴高乐的时代,弗朗哥却是一个风云人物,令戴高乐钦佩不已。在戴高乐身为总统时,他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己的权威和统治,这使他疲惫不堪。戴高乐非常钦佩弗朗哥能够长期统治的手腕,总想当面会晤他,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个一生的夙愿是在戴高乐接近死亡之时实现的。

从戴高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生的残年之时,仍要保持“风流慷慨”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姿态去获取人生最大的成功,无论你怎样衰老,都可以体验到“风流慷既”的生活。

也许,用“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的态度对待晚年的岁月,可以平息曾经经历的深重创伤,也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

第2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生只有一次,韶华易逝,一去不返,因此人们总是叹息生命的短暂,在无限的哀怨中任由时光流逝,但苏轼则不然,他在西流的河水中发现了人生的积极因素。作这首词时,苏轼正处于贬谪黄州期间,生活极其艰苦,而且身份是罪人。按理说,一个悲观的人会在失意潦倒中颓废下去,但苏轼在此词中却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毫无消极的情绪。门前流水之句并非苏轼异想天开之语,而是有事实根据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蕲水在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位于城外不远的兰溪之畔,据《旧唐书》记载:天台山国济寺中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当众多和尚前往请业时,门前溪水果然西流。苏轼所在清泉寺门边的兰溪之水也的确是西流之水。苏轼从西流之水中看到了事无常例,忽然感悟到事物是可以发展变化的,与其徒然悲叹,自伤白发,不如珍惜岁月,使自己的心态回到青春时期,这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苏轼本人似乎很少感叹人生的衰老,他曾写过豪迈的词句:“老夫聊发少圭三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从中可以知道苏轼的确抱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词中“休将自发唱黄鸡”一句,是反自居易《醉歌》之意而生发的感叹。在这里,让我们读一读自居易的《醉歌》,对理解苏轼的词句是有意义的,自居易在《醉歌》中写道:“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目。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从白居易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人一旦衰老,往往会丧失斗志。但苏轼却不同,他以积极的态度劝告世人不要徒然悲叹衰老,实际上在老年阶段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这方面古往今来有许多事例说明了这个道理,而我却对二战英雄戴高乐的晚年经历颇有感触。

戴高乐第二次担任总统时已是67岁的老人,他感到精力日益衰竭,力不从心,已难以面对生命的挑战。1958年,已68岁的戴高乐第一次会见了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当时阿登纳已近暮夕之年,这使戴高乐十分惊讶,于是戴高乐急忙向阿登纳请教战胜高龄的秘诀。阿登纳告诉他说:“每个人都会遭遇年龄障碍,但是如果你能够像飞行员突破声障一样突破年龄障碍,就可以长期的活下去。”阿登纳的理论让戴高乐兴奋不已,这次会见之后,戴高乐总是高兴地对人说:“我已经越过了年龄障碍,可以无限地活下去。”

从此以后,每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的戴高乐总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领晤到徒然悲叹衰老毫无意义,尽管衰老是不可抵御的自然规律,但如果调整心态,让自己年轻起来,仍能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战胜麻木和迟钝,恢复敏捷与灵活,这完全取决于心理素质和气质。

而有些年轻入在困难和挫折中颓废不堪,未老先衰,他们真应该认真体会苏轼充满乐观情绪的词句,恢复“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情,激发出内心中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而已进入老年的人,则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认真体会苏轼在词中所表达出来的心境:“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第3节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人到老年往往丧失活力,对人生的目标也不再执著,变得沮丧不堪,仿佛是荒野中忧郁的灵魂,他们的生命也不会在奋斗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曾经用整个心灵去追求成功的豪情也渐渐消失,而被岁月剥夺了主宰命运的力量,在夕阳的黄昏中,只有哀伤,他们一旦向命运屈服,就只能在余生的岁月中蹒跚。

悲观的人面对岁月的蚕食往往会意志消沉,躺在回忆的温柔乡中聊度残生,这正如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人生的各个阶段》中所写的那样:“人生前四十年提供了正文,而随后三十年则提供了对这正文的注释,后者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正文的真正含义及其个中相互的关联,并揭示出它包含的道德教训和其他多种微妙之处。”叔本华的思想表达了对青春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但是,他的思想略显悲观。实际上人生的价值是由整个人生所负载的,只要一息尚存,生命就应不停顿地创造。

人生也就是在这种创造中获得了意义,只有创造才能使人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到老年,往往万念俱灰,因为只有进入老年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短暂,而心中滋生的悲情难以得到缓解,面对死亡的步步逼近,人会对生命更加留恋,从而深刻地思考人生。思考越深刻、越彻底,生死之情就会越强烈,但是怎样才能使灵魂得以寄托呢?这就必须抱有“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积极态度。这句令人深感鼓舞的词句出自叶梦得的《点绛唇》一词,全词见本书“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一节。

这句词让我深深体验到老年情感的宣泄与对生命的体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一种深刻而敏感的精神活动,是对生命的充分肯定,人一旦进入到老年阶段,便会对死亡产生极其敏锐的感觉,但悲哀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只有唤醒青春时的朝气,才能扩展心灵的空间,让自己超越死亡,使生命在焕发的精神境界中得以延续,可以说“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和落落胸襟。

每个人进入垂暮之年时,都会被死亡的意识所笼罩,如果情绪低迷,就会失去生命的激情,而那样的人生也就真正走到穷途末路了。

许多人在晚年时光中只会回忆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光,并在回忆中体验着当时的激情和梦想,但却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其实对老年人来说,仍然有金色的日子,如果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年轻,在老年时光中“犹作天涯想”,仍然会使你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东方破晓时的明媚朝霞,也仍然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海潮澎湃。毕竟,人生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富有价值,也才能赢得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能在晚年时光仍抱有“犹作天涯想”的豪情,就能使你的生命永远年轻,而不使晚年的生命在叹息中枯萎凋零,也许你没有力量向前冲锋,但你却能擎起生命中最后的希望,让生命在夕阳的辉煌中放射出光芒。

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与其让自己在晚年中依凭回忆生活,不如把悲凉的心境全部清除,而让内心再次活跃起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就是让青春在晚年的心境中重新绽放。这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在这种体悟中曾经激荡的豪情令生命获得了新的价值。

告别意志消沉的垂头丧气,拥抱超越的精神状态,让晚年的生命在“犹作天涯想”中获得丰神逸韵。

第4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人生是一个从青年到壮年,最终走向衰老的过程,在青年时代意气风发,在壮年时代气宇轩昂,但到老年时代呢?难道衰老的人只能面对死的静寂,只能在黑暗和荒凉中度过残年吗?这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问题,精神贫乏的人或许会在无奈中沉睡,而精神充:卖的人则会想方设法解脱自己,挣脱精神的枷锁,让生命在凯旋中放射出更强大的光芒。他们谈论的绝不是黄昏、黑夜和阵阵秋雨,而永远是一片蔚蓝的天空。的确,人生会衰老,但自信的人决不让衰老的生命像枯萎的树叶一样随风飘零,因为他们相信生命永远是金色的,即便在晚年也要表现出少年的狂放和激情。看苏轼那得意的神态,“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多么潇洒,多么豪迈。

这句令人情绪激昂的词,出自苏轼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这首词中弥漫着少年的豪情与狂放,看那头戴锦帽,身着貂裘的老者,一身标准的打猎装束,率领大队随从“二f骑卷平冈”,这是何等潇洒的场面。从这首词中,我们应感悟到只要充满信心,即使身老体衰,也能像少年人一样激情满怀,重新体验青春的豪迈。

这是一种释然,一种对个体生命的深切感悟,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