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隐居生活中的淡泊心境,这种心境是热爱生活的灵魂所唱出的一首隐秘的诗歌,这种隐秘表面看去是潇洒的,但由于它描述的对象是窗外的松林竹户,所以让我们怀疑它内心中的真实情绪,尽管它对内心中深深的郁闷和孤独只字未写,但仔细品味之后,我们丝毫没有感到有什么潇洒,而是感受到了一种无奈和寂寥。真正的潇洒是什么呢?我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才真正表现了人生的潇洒与适意。
用辛弃疾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对读,才能真正理解何谓潇洒。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篇短文触景兴怀,苍凉悲郁,意趣无穷,与辛词对读,令人深思。
或许在隐居中才能深刻感悟生死之别,为避免被世间的烦嚣所污染和侵害,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不失为一种躲避不幸的明智之举。
在山林中没有阴谋,没有算计,甚至也没有孤独,小酌一杯,在“午醉醒时”看“松窗竹户”,体验人生的“万千潇洒”,难道不是一种惬意的生活吗?
第5节十年湖海扁舟,几多愁
人生如同辽阔湖海上的一叶扁舟,必定要经历狂风恶浪的洗礼,那一波一波的狂涛,是对人生巨大的考验,勇敢的人在狂涛中畅游,软弱的人在狂涛中沉没。
在充满风险的人生之路上,拥有理想的人会凭借坚定的意志向目标一步步前进,他们不会在面临危险时摇摆不定,更不会退缩。人生只有在与狂风恶浪的搏斗中,才能达到辉煌。
“十年湖海扁舟,几多愁”,高度概括了人生奋斗的历程,人生就是在忧愁和痛苦的包围中航行在湖海上的一叶扁舟,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不会在湖海的风浪中沉没。
这句词来自毛谤的《相见欢》:“十年湖海扁舟,几多愁。白发青灯今夜、不宜秋。中庭树,空阶雨,思悠悠。寂寞一生心事、五更头。”
作者在对人生的感叹中进入了回忆,那回忆是心酸而凄苦的,寂寞和无奈弥漫在这首词作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在晚年的回忆中避免伤感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努力奋斗,无愧人生。
在面临人生的考验时,软弱的性格只能使岁月虚度,在回忆时除了伤感和悲叹,还能有什么呢?不敢挑战命运的人任凭岁月流逝,到晚年只能感到空虚和懊悔。而意志坚强的人则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挑战的激情,他们在“十年湖海扁舟”的岁月中与风浪搏斗过,面对狂风恶浪,他们拥有战而胜之的勇气,绝不会悲叹“几多愁”。
一切成功的人都能让奋斗的激情充满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在奋斗中使生命得到了升华,那是一种只有英雄才能具备的勇气,在人生的风浪中,他们实现了梦想。当他们回忆往事时,会为自己在“十年湖海扁舟”的岁月中取得的成功而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所有伟大的人物都是在人生的风浪中畅游的人,他们经历了痛苦的煎熬,最终走向了成功。司马迁忍受着宫刑的耻辱,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人生的执著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巨著——《史记》;而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忍受了人生最巨大的痛苦,创作了包括《命运交响曲》在内的许多辉煌篇章。由此可见,人生之路必须经历风浪,才能取得成功。
明代著名史学家谈迁的经历就深刻诠释了“十年湖海扁舟”的含义。
他自幼立志成为史学家,用自己的笔记录亡国之痛,但由于家境贫困,谈迁只能靠替人抄书、代人写信或为别人当秘书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在他的心目中,司马迁是他的人生楷模,为了能成为司马迁一样的人物,实现撰述明代历史的宏愿,他搜集邸报、档册、地方志和多种遗闻,为他的历史著作积累素材。
谈迁为编写一部详尽真实的明代历史著作,付出了毕生精力,绝不是“十年湖海扁舟”,而是一生都在湖海中颠簸,.他从27岁时开始动笔,以历朝实录为基本材料,兼采杂史上百种,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辛创作,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长达五百多万言的明史著作《国榷》。但不幸的是完成这部皇皇巨著两年之后,手稿被窃,这令他十分痛苦。已53岁的谈迁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然而他并没有在悲痛中沉沦,更没有在人生的湖海中随波逐流,而是发愤重写,并于四年后完成新作,其中的辛酸自不必说,单看此书前后写作时间累计达35年之久就足以说明一切。
经历过“十年湖海扁舟”的岁月,并在重大挫折中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才不会在晚年的回忆中沮丧和懊悔,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他们奋斗过,这样的人生是没有遗感的。
第6节笑尘劳,三十九年非
人生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过程,如果不能时时反省自己,而让自己的行为放任自流,不受任何约束,那么就有走上歧途的危险,当回首往事时徒添悔恨。在采取某个行动之后,认真总结,就不会使自己抱憾终身。常常反省的人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叔本华曾说过:“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湎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的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只有时时反省,才能把握住“现在”,而把握住“现在”,才能把握住未来。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就是对曾经流逝的时光做认真反省之后得到的启示。这句颇富哲理的词来自辛弃疾的《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生、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这旬词告诉我们必须经常自我反省,才能理智地面对人生。过往的岁月已匆匆而逝,一去不返,如果不能及时总结,就会使稍纵即逝的时光毫无意义地流逝。过去印证着未来,已经流逝的时光在反思中能化作思想的光芒,照亮人生的未来之路。
人生是被命运所主宰,还是主宰命运,取决于是否能及时反省自己。
我们生活的环境纷纭复杂,并且瞬息万变,而时光则犹如涓涓细流,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在短暂的一生中若想获得成功和幸福,就必须时时反省自己,检讨曾经的行为,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人格,提高修养,从而紧紧把握住成功的机会。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中,一切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能够经常反省自己的人,他们一方面检讨自己的过失,一方面总结他人的经验,从这种总结和对比中,发现“三十九年非”,这就是自觉和醒悟。我们不必把过去的行为一概否定,但对过去的行为不断思考和检讨,对人生一定是有益的,这有助于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变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别的事情上。”改变的前提是思考,是自我反省,只有对往事不断反省,才能陶冶性情,提高修养,促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