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麦肯锡决断力:停止无效努力的“三速”法则
65761900000004

第4章 选择工作的三个标准

在上一章中,我从辞职当天的事情开始讲起。下面,我要再往前追溯一下,讲讲我当初在麦肯锡公司就职时的故事。我是2008年4月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管理咨询企业(下文简称为“咨询”)麦肯锡公司日本分公司工作的。实际上,我是在2007年1月左右开始求职的。由于2006年4月至12月,我曾经在菲律宾的亚洲开发银行当过实习生,因此,比起周围的人,求职的时间要稍晚一些。对于从东京大学本科直接考取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我而言,求职有三个标准:

1.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公司;

2.选择可以从事国际性工作的公司;

3.选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创造出价值,并且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司。

这些标准看似极其简单,但是,却是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多个国家当实习生的过程中,自然总结出来的求职关键点。此外,就我的个性而言,我属于无论干什么都能充满兴趣地去享受,而不是只能干特定的具体工作的类型,因此,只要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公司,我认为都没有问题。在实际面试时,我也是这样阐述自己的求职意向的。

具体而言,我将求职范围锁定在了综合贸易公司、海运公司和咨询公司之中。特别是,针对作为最重要候选对象的贸易公司,我甚至下定了每个公司至少拜访5名以上人员的决心。顺便提一下,在求职期间,我没有读一本关于求职技巧的书籍,也没有对自己进行分析,更没有请任何人帮助修改求职申请书。由于学生时代学习认真踏实,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且有丰富的海外实习经验,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我非常自信,觉得无论被问到什么问题,都能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自身的经历应对自如。

当然,这种学生时代的“自信”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之后的生活中得到了印证,给了我沉痛的教训,但是,在当时还是非常重要的。

贸易公司等日资企业的招聘是从4月份开始的,在这之前,就有许多外资咨询公司开始优先招聘了。虽然也会参加招聘考试,但是,我认为其充其量也就是“对招聘有益的练习”而已。周围许多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也都持这种态度。但是,只有麦肯锡公司不同,它在当时的毕业生中间备受追捧,甚至被神化了。连我都对这家公司充满了憧憬,常常欢欣雀跃地期待着考试的到来,总是琢磨:“等待我的究竟是怎样的考试呢?难度究竟有多大呢?虽然很快就会见分晓了,但是,还是充满了期待……”时至今日,当时的心情仍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