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好自己就能成功
65761300000002

第2章 管好自己的目标 找到主动目标,解决问题再前进

管好自己的目标 找到主动目标,解决问题再前进

目标分为主动目标和被动目标,普通人的多数目标是被动目标,甚至有些人的人生目标都是被动目标。有的人对一个主动目标从一而终,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推进这个目标;有的人在无数次选择和更换后,才确定一个主动目标。

我们要为自己设立一个主动目标。比如,学习不是目标,好好学习是过程,学到知识才是目标。在管好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阻拦、失败、松懈等等,但如果我们站在行业巨头的肩膀上,就会看得更远、更清晰,也会更容易解决这些问题。

岳飞三次投戎 少年立志,精忠报国

或许岳飞的结局并不美好,可是谈起那段历史,我们心中涌现的是对他的崇拜与赞美。

岳飞,南宋人,出生于现在的河南安阳。对于岳飞来说,童年生活意味着动荡与不安。但正因为如此,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习武卫国的志向。虽然在后来的从军路上,岳飞走得并不顺利,但从来也没有动摇过那份执着的信念。直到被坏人害死的那一刻,这位满身正气的英雄嘴里所喊的仍然是“天地可表”的豪言壮语。在岳飞身上所体现的不只是壮烈,还有他为人的刚毅,更有一旦立下目标便锲而不舍的决心。

其实岳飞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父母都是为地主家种地的,但他却从没有为吃饭的问题困扰过。对于岳飞来说,想要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就需要国家安定,只有不惜一切地保家卫国,和平与安定才会变成事实。

为了这个目标,他向师傅学习射箭和枪术,往往是在别的小伙伴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练习了。他深知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道理,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从来就不怕苦、不怕累。等到16岁的时候,岳飞已经成为可以挽弓300斤且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壮志少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在《满江红》中的豪言壮语,可却没有人知道,这不但是岳飞对世人诚挚的奉劝,而且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精确总结。1122年,只有19岁的岳飞带着满腔报国的热忱从戎。他凭着自己出色的身手,屡立战功,还生擒了敌队首领,很快便被封为补授承信郎。

这时家中传来噩耗:父亲病故。岳飞只得暂离军营回家为父亲守孝。

两年后,此时边境的百姓正忍受着金军不断骚扰之苦。他再次投身战争,为了保家卫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岳飞的威名不胫而走,他成了百姓们交口称赞的英雄。

这时,某绿林豪杰带着重金来劝岳飞入伙。然而从小便饱受困苦煎熬、忠君爱国的岳飞却眉头也不皱一下,大声训斥来人:“我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绝不会上山落草为寇!”

1126年,金国正式大举进军中原,这时的岳飞已经23岁。百姓的苦难,国家的破碎,让爱国心切的岳飞再次启程,他立下“不斩金军誓不还”的宏愿。离家之前,岳飞的母亲为鼓励岳飞,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就这样带着母亲所刺的四个字,全身心地投入杀敌卫国的战争中。

启示

SUCCESS

或许岳飞的结局并不美好,可是谈起那段历史,我们心中涌现的是对他的崇拜与赞美;作为一个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来说,岳飞是最成功的典范。如今,我们既没有战乱的逼迫,也没有铁蹄践踏的烦忧,但我们却不能少了这份为了理想与目标的坚持。唯有如此,我们的明天才会没有遗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玄奘私往天竺 为求佛法真理,万里西行

没有什么路是一马平川的,为了心中的目标,经历很多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玄奘,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有着顽强意志的求佛者。他不是《西游记》中的十世轮回“唐僧”,他没有3个武力高超的徒弟。他,起初仅仅是隋朝一个学习佛经的无名小卒。然而他却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一首为目标而行的诗歌,为世人留下一段“西天取经”的传奇。

602年,玄奘出生于一个陈姓人家,父亲曾是江陵的县官,他的二哥在洛阳出家为僧,他时常去拜访二哥,这种听经传道的经历给玄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玄奘11岁时,他被破格录取为僧徒,并且非常系统地学习了当时的经书,慢慢成为洛阳信徒钦敬的大师。

618年,玄奘开始自己的寻经之旅,他先来到长安,在得知名僧大多在蜀地后,又前往成都。在那里,他一住就是四五年,除了对《摄论》《杂心》等经篇精通外,还在当地有了“玄奘大师”的名声。

可是这样的名气并没有给玄奘带来多少好心情,因为他意识到了各地对于经法分歧很大,难以融合,这让他迫切地想要学习一种经法——总摄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从而贯通所有经法。

这种经法却远在遥远的天竺(现今的印度),当时的朝廷并不发授护照放行。这种困扰让玄奘几经折磨,可是为了追求佛法真理,627年,他毅然踏上私往天竺之路,从长安出发,直往天竺。

玄奘并不是第一个想这样做的人,但因为那时的交通与语言给西行者带来了莫大的阻碍,再加上长途跋涉的艰辛,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成功。自然而然的,这条路成为“不归路”的代名词。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知识,为了求得经学,玄奘决然地踏上人生的征途。

当玄奘好不容易走到甘肃的时候,当地官员却以他无令而行违法为借口,逼迫他返回长安。面对着千辛万苦才走过的路,玄奘不想就此半途而废,于是他拜见当地的经学僧侣,在他们的帮助下偷偷离开,他白天不敢出门,只好等到天黑之后再赶路。

就这样,玄奘没日没夜地走到了瓜州境地。幸运的是,瓜州刺史是一名佛教徒,他冒着违反禁令的风险放玄奘通行,并让一个胡人为他带路。走到玉门关的时候,胡人却嫌路途艰苦不愿再前行,于是生出杀死玄奘的邪念。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这个胡人准备拔刀相向的时候,却想起了玄奘讲经的样子,终究狠不下心来,找了个借口离开了玄奘。就这样,玄奘为了求得佛法真理,独自走向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玄奘并不知道,在通往天竺的路上,除去无比艰险的自然条件,还有来自人为条件的诱惑。他走到高昌国时,得到了高昌国国王的盛情厚待,国王希望玄奘可以留下来,对其礼重供养。在遭到玄奘的拒绝后,高昌国国王恼羞成怒,强行将玄奘留在高昌国,不放他西行。

面对着这样的威逼利诱,玄奘“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玄奘以死明志,才得以继续西行。

在经过了偷行、夜走、饥饿、诱惑以及各类艰苦环境造成的身体不适反应之后,玄奘最终到达了自己一心求取经学的地方——天竺。他从长安到天竺足足用去了一年的时间,中间途经十三国,有雪山,有荒野,更有强权,有贼寇,可这些都没有将玄奘吓退,他最终取得真经而回,成了佛教徒们心目中的高僧。

启示

SUCCESS

没有什么路是一马平川的,为了心中的目标,经历的所有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玄奘为取得真经坚持信念,值得人们学习。所有的结果都终将由它的过程来决定,所以坚定不移地走在通往目标的路上,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布鲁诺为真理而斗争 捍卫真理,不惧死亡

人的一生,可以没有成功,但不可以不坚守真理,为真理斗争才是追求真理精神的必经之路。

布鲁诺是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他出生于1548年,那是一个落后而愚昧的年代。家境贫穷的布鲁诺,在17岁那年被父亲送进圣多米尼加修道院。他在那里攻读神学,同时刻苦钻研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这本书,这从而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真理的窗子,他热切而快速地吸收着这本书中的知识。

对于当时的教会而言,哥白尼的这种“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才是中心”的学说就是“妖言惑众”。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只信奉“地心说”,他们还以此为理论基础,打着“上帝创世”的旗号统治世人。“日心说”对罗马教会来说就犹如异教徒的宣言,所以当教徒布鲁诺也承认“日心说”并以此为真理时,罗马教廷震惊了。

为了更好地拥护哥白尼的学说,为了自己心中的真理,布鲁诺离开了修道院,因为他已经为当时的教会所不容。离开修道院后,布鲁诺流亡西欧。他先后去了瑞士、法国、英国以及德国等国家,每次走到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极力地推广哥白尼“日心说”的学术知识,宣称只有《天体运行论》中才有真正的道理,并努力演讲太阳中心说的相关理论和原理,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与认可。

布鲁诺的做法彻底激怒了罗马教廷,他们派人将布鲁诺骗到了威尼斯,对他进行严刑拷打,把他关进了监狱,时间长达7年。然而,对于布鲁诺来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他无所畏惧。

在与教廷正面交锋的这么长的日子里,布鲁诺从不知道屈服是什么。身处监狱之中,他并不关心何时被释放,而是仍旧用心研究宇宙的秘密,这让罗马教廷束手无策。

然而,古往今来,每一个思想者推翻旧时代的思想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想要坚持自己的思想与信念,势必要面对太多的苛责甚至是陷害。布鲁诺充满了勇气,时刻准备着为了真理而献身。当宗教裁判所再次提审布鲁诺的时候,他大声地疾呼:“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让!”最终,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子的老师”的罪名将布鲁诺判处火刑。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押上广场,罗马教廷的神职人员都到广场观看,他们想要看到一个“异教徒”在火刑面前被吓退,从而放弃自己学说的场面。

然而,布鲁诺对着熊熊火势却一点也没有退缩,他高声宣布:“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作为英勇无畏的真理追求者,布鲁诺哪怕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将这个曾经的“异教徒”称为捍卫真理的科学家。

启示

SUCCESS

人的一生,可以没有成功,但不可以不坚守真理,为真理斗争才是追求真理精神的必经之路。虽然布鲁诺没有看到自己坚持的真理得到认可的一天,但他的名字却成为激励我们坚持追求真理、勇敢实现目标的动力。这就是坚持的魅力。

孟非从印刷工到主持人 不放松学习,坚持和不畏困难

人生是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来获得成功的。这些小目标的成功将为一个大目标的实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孟非,江苏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以言辞幽默、谈吐有深度而闻名。据说,在同时段、同类型的节目里,孟非主持的相亲节目收视率是排在第一位的,他的节目一度受到全球华人的喜欢,他在2012年获得了“金鹰奖最佳主持人”奖。这样的成绩让孟非的主持事业如日中天,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他曾是一名印刷工人。

1971年,孟非在重庆出生,12岁那年,全家来到南京定居。那时的孟非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甚至还有点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自卑,所以说话的声音从来都不大。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不好,高考时,严重偏科的他,数、理、化三门的成绩不足100分,只有语文成绩非常优秀。

当然,他没有考上大学,甚至连复读的希望都没有,因为他的成绩太差,所有的学校都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

高考落榜,复读无望,孟非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于是与几个同学一起去了深圳打工。深圳的生活可没有家里那么安逸,孟非半个月都没找到工作,身上也没剩下多少钱。他只好与一大群民工住在一个小房间里,为的就是省点房租。后来经过多方寻找,孟非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搬运工的活儿,这让他稚嫩的肩膀很难承受,于是在一个月之后他便做了“逃兵”。

回到南京之后,孟非进入一家报纸印刷厂工作,当时他什么也没有想,就是觉着这个工作可以天天有报纸看。可是工作非常累,一般都是周一到周四连着做,从周一早上八点钟进厂,要坚持到周四晚上才下班。这中间他每10个小时休息一次,休息时间为1小时,平时完全没有大块的休息时间。

一个月忙下来,孟非的收入只有23元钱。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孟非哭了,他真实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容易。于是他开始朝着学习的方向改变,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能一直在这里干下去,想拥有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开始加入成人高考的队伍中,他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白天在学校上学,晚上到印刷厂做工。他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本来休息的时间就少得可怜,现在就更加紧迫了。为了多挤出点儿时间看书,他总是熬夜,有时实在困极了,就用冷水来洗头,提一下神。这样的学习节奏让他一个月瘦了16斤,而且因为睡眠不足,他在工作的时候手被机器卷进去,结果出现了生产事故。

在这次事故结束之后,孟非离开了印刷厂。大学毕业后,他找了一份在电视台打杂的工作,做的是帮人背包、打灯之类的杂活儿,因为那时的孟非已经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做一名记者。他从端茶倒水这样的小事开始做起,终于有一天被领导注意到了,于是领导开始在没有人手的时候,让他做些小采访之类的活儿。孟非总是紧紧地抓住这样的机会,完美地完成任务,这让领导很满意。

因为用心工作,台里让他参与了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参赛作品的制作。因为他有想法而且努力,在台里被转成了正式记者。这一次孟非又哭了,只不过这次他流下的是高兴的泪水,他将这种心情写进日记里:“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但是,他仍旧没有放弃学习,他的高等教育学习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他拿到了研究生学历,之后还到哈佛大学商学院学习。从未放弃学习的孟非真的走向了成功,他在2002年成为江苏电视台的主持人,并因为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而红遍大江南北。

启示

SUCCESS

人生是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来获得成功的。这些小目标的达成将支撑一个大目标的实现。一个人的出身不可能由自己选择,成长也并不一定一帆风顺,而成功却完全有可能由自己主导。

戈达德的生命清单 立下127个人生目标,完成绝大多数

当人们绝望到要放弃的时候,常会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一个有待挖掘的力量源泉,如果这个时候能够释放这种力量,那么你的灵魂会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约翰·戈达德,1924年出生于美国,他在15岁之前,似乎一直都与其他小朋友没什么区别。可是这样的情形却在他15岁那年的一个雨天被改变了,在这一天,戈达德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让自己用毕生来追求。

他定目标的起因是当时他正百无聊赖地听着大人们说话,而奶奶说的那句“如果从前,我做了这件事,那么我现在会……”让他瞬间得到了领悟:为什么大家总是在事情过去之后才追悔莫及呢?以后我可不想像他们一样后悔自己没有去做某件事。

他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纸上写下“我的人生目标”几个字,并且列出了多达127个人生目标。这在当时大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谁会相信一个孩子可以将这长长的目标清单一一实现呢?

但是约翰·戈达德没有食言,他在自己以后的日子中一步一步地完成了这张清单上的人生目标,而且不管多难,不管多危险,他都没有因此而退却过。在他70岁的那年,他已经完成了清单中的109个目标,而这每一次目标的完成都给予他更大的信念去完成下一个目标。

约翰·戈达德知道,与同龄人相比,在长大的过程中,很多人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目标,而他却从来没有做任何的退缩。他心里很清楚:如果退后一步,会产生很多不良的连锁反应。

虽然这些目标说起来很简单,可实施起来却充满着挑战与危险,比如攀登非洲最高的乞力马扎罗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探索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世界流量第二的大河刚果河……戈达德为实现这些目标付出了常人所没有的毅力与坚持。

他在完成尼罗河探险目标的时候,不但遭到了来自世界上第二大哺乳动物——河马的肆意攻击,而且还得了严重的疟疾,那种全身虚脱的痛苦让他差点儿无法走完那次探险之路。

约翰·戈达德努力坚持,咬牙对抗身体的不适,就在他进入尼罗河最危险的湍流段时,出现了雪上加霜的事情——他遇到了携枪歹徒们的拼命追击。戈达德不顾一切地向着尼罗河口划船,最终将那伙人摆脱掉,而他的尼罗河之旅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诸如此类的探险并不是戈达德人生目标中的全部,在59岁那年,约翰·戈达德完成了第106个目标。而在这106次的目标实现过程中,他就经历了多达18次的死里逃生。这些对于我们来说经历一次就足以铭记终生的经历却被戈达德视作平常事,他非常认可自己的这种坚持。

每一次目标的完成都让约翰·戈达德更加热爱生活,他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欣赏。约翰·戈达德非常清晰地看到,当人们绝望到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一个有待挖掘的力量源泉,如果你能够释放这个力量,那么你的灵魂会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戈达德一生都坚持身体力行,因为他坚信:只要活着就要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从来不能因为艰难与危险而止步不前。正是因为这种坚持,戈达德才成了英国皇家地理协会的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从而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各种荣誉。

启示

SUCCESS

所有人都有目标与梦想,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去实现它们,因为在困难面前,人们往往更贪图眼下的安逸。这样的贪婪让我们失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努力追求目标的动力,所以我们得到的永远只是对“约翰·戈达德们”的感叹与敬畏。

刘强东只做第一 勇敢创业,只为青春的梦想与荣耀

有一种人,屡战屡败,越战越勇,比如刘强东,只因他心中有“只做第一”的目标,所以失败对他而言只是将来成功的经验而已。

刘强东,江苏省宿迁市人,1974年出生,现任京东商城掌门人,2011年荣获华人经济领袖大奖以及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在刘强东的身上,可能存在强势与激进的特质,可他内心坚定,目标明确,总想在创业路上争第一。

回首刘强东创业的经历,似乎每一步都在印证他为梦想与荣耀而奋斗的信念。他开过饭店,站过柜台,他似乎就是要告诉人们:创业从来都是这样艰辛的,你需要的是一种坚持。

刘强东开饭店创业是在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当时的他没有经验,没有资金,除去自己勤工俭学攒下的一点儿积蓄,他还借了很多钱。当他怀着无限的期待与热情将这笔资金投下去之后,他只想着给员工好环境,却没有对他们有约束,因此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后来,餐厅关门,他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刘强东就带着20万元的外债毕业了。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刘强东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要创业就得找经验。

他暂时放下自己的事业,入职一家外企单位,认认真真地将公司内部的办公信息化、物流、销售等环节一一熟悉,以便更好地工作。后来他的外债还清了,创业梦想再次被唤醒。

于是这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带着自己学到的经验开办了公司——京东多媒体。虽然他自己称之为公司,但其实不过是在中关村租的一个柜台,这里有他进来的一点儿电脑配件。刘强东身兼数职,老板、员工、配送员、培训师,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来做。

可他的行为却不被家人与朋友看好,当时,一个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应该有更好的路,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出国留学,因此他与女朋友之间的感情也紧张起来。但是刘强东一直坚持着,他早在脑海里为自己的事业绘好了蓝图,他不想放手。

2003年,就在刘强东的事业刚有起色时,“非典”却来了。中关村一下从热闹之城变为最冷清的场所,刘强东的公司也不得不停业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强东立刻掉转方向,将自己的货品放到互联网上去销售。可以说,那是刘强东度过的非常艰苦的岁月,他经常整日整夜地连轴转,实在困了就在地上打个地铺睡一会儿。

当“非典”过去时,别人都在准备着恢复营业,刘强东却看上了网上业务的发展趋势,于是他在2004年的第一个月正式推出电子商务业务。那时他的公司只有3个人,而产品也只有98种。可以说人少、东西少,一切都只处于起步阶段而已。可刘强东却坚持下来了,用他的话说就是:“只要勇于尝试,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无所谓失败;如果不敢梦想,还没开始就已失败了。”

2015年,京东在刘强东的带领下,将新蛋、当当、苏宁、1号店等一一超越或并购,刘强东用多年的努力换来了自己的成功,京东商城不但生意火爆,而且跨界扩张,还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电商巨头之一。

这就是对梦想的坚持、对信念的执着吧!当有人问起刘强东“你觉得你的经历对其他创业者最有帮助的几个词是什么”时,他只给出两个:一个是“努力”,另一个就是“坚持”。努力让我们敢于拥有梦想,而坚持则让我们离梦想更近。刘强东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他觉得,创业者应该有远大的梦想,即使一辈子做不到,也一定要立下“只做第一”的目标。

启示

SUCCESS

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创业失败,这时候人很容易偃旗息鼓。有一种人,屡战屡败,越战越勇,比如刘强东,只因他心中有“只做第一”的目标,所以失败对他而言只是将来成功的经验而已。

史泰龙被拒绝1850次 只要有恒心,世间无事不可为

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二字,没有谁能够不经打击便轻松推开成功之门。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美国著名的动作片巨星,还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他似乎无所不能。这个影视界的领军人物,到底有多少才能是超乎常人的?他又是如何赢得这些令人羡慕的成就的呢?这一切似乎从没有人关心过。然而,如果我告诉你,在史泰龙成功的背后是接二连三的打击,你会相信吗?他被拒入门的次数是史无前例的,你会惊讶吗?

1946年,史泰龙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为父母的关系不好,他从小所感受到的只有争吵与矛盾。在史泰龙11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婚了,他与父亲一起生活,但是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他几乎成长为一个坏孩子。他在15岁的时候,已经上过12所不同的学校,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开除的命运。

当再一次被学校开除之后,史泰龙不得不去费城与母亲一起生活,但他自己也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的人生转折点。因为他在母亲的帮助下,进入一所学习戏剧课程的学校,并拍了一部影片。这让史泰龙在颓废的人生中看到了曙光,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自信,于是他决定朝着这个目标走下去,他要在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的成就与尊严。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史泰龙想象得那么简单,当他在费城考上迈阿密大学,准备认真学习表演艺术的时候,他的导师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你不适合做演员。不过史泰龙很固执,他坚持要继续学习,他表示自己一定要在这种路上走下去。可惜考试时他却差了三个学分,这就像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他不得不从大学退出来。

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只身前往纽约,想要在那里为自己的梦想找到一个实现的机会。只是现实如此残酷,史泰龙曾说过:“最初在纽约,一切都那么艰苦,《教父》是当时的一部大片,而我连做群众演员的份儿都混不上。”

史泰龙眼看着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开始改变策略推销自己。他准备以自己的故事写一部剧本,这样才算是为自己量身打造,这样自己才有可能走上演艺之路。可是汽车旅馆简陋的条件让他没有办法专心,为了集中注意力,他就把窗户涂成黑色。他在这样的环境里写出了几部剧本,可是依旧没有导演肯用他,他再次绞尽脑汁,开始一家又一家地去面试,推销自己。

当时的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为了让自己演上电影,他便带了自己写的剧本挨家拜访。他将500家公司全部拜访完毕,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愿意留下他。史泰龙在深深地绝望之后,再次从第一家开始拜访,结果又是全军覆没。这次他没有气馁,马上就开始第三遍拜访,结果一如从前。他没有被这样的现实所打倒,而是又开始了挨家拜访。

终于,在他拜访到第350家公司的时候,一名导演终于被他打动,说可以留下剧本看一下再说。过了几天,他便收到了这名导演的通知——可以试镜了。这部电影便是史泰龙的成名之作《洛奇》,他完全根据自己的形象以及经历进行创作,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英雄情结,演出来的效果倍加真实,一下轰动了好莱坞。史泰龙很快成为纽约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经历1850次的被拒绝之后,史泰龙终于成功了。

启示

SUCCESS

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二字,没有谁能够不经打击便轻松推开成功之门。史泰龙的1850次被拒绝为他人生梦想的坚持添加了更加完美的色彩,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做出实际行动,只有永不言弃,成功才会光临。

李安捧起奥斯卡小金人 失败时不沮丧、不放弃,时刻铭记梦想

实现梦想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生活目标,也许我们这一刻不能为梦想行动,但我们要时刻铭记梦想的存在。

李安,一名电影导演,一名曾获得过三次奥斯卡金像奖、五次英国电影学院奖、五次金球奖、两次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次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著名导演,更是第一位荣获世界性电影奖项的华人导演。若干头衔与光环,让这个看上去并不高大的男人似乎更加英武,因为他靠着自己的坚持,站到了成功的巅峰。

1987年的时候,李安,这个出生在我国宝岛台湾的青年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的身上会有着如此励志的未来。他当年鼓起勇气越过了父亲的阻拦,一心要去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电影系学习导演专业。可是,现实很快就让这个满怀热情的青年清醒了:在美国的电影界,一个华人想要混出点儿名气,这听上去怎么都像天方夜谭。

李安很明白,哪怕是一样的才能,如果自己不努力,只因为起点的不同、肤色的不同,就足以被人家给压到地里去。于是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在剧组,一个想当导演的有志青年只能从杂工做起,他耐着性子看管器材,剪辑影片,甚至连剧务这样的活儿也努力做到最好。

对于一个有梦想的青年来说,血气方刚能让他汲取更多的力量,但这又是最不能承受的伤。李安当时就处于那个年纪,他看着自己的梦想每天都在别人手里传来递去,可是自己却始终碰不到一点儿机会,他的心是疼痛的。

可他坚持着,他用6年的时间在剧组里做着与电影有关却与导演电影无关的工作。有时他甚至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他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将梦想的目标定得太高。

在那6年时间里,每一天李安都会问自己几次:梦想在哪里?!现实如此残酷,人生如此短暂,可自己却日复一日地消磨于杂工与家务之中。那段时间里,李安的生活都靠着妻子一个人支撑,他除了是剧组的杂工,还是家里的“煮夫”。带孩子、做家务,样样不落,因为妻子必须为他们的一日三餐而努力工作。

这样的现实,对于一个因梦想而坚持的青年男人来说多么无情,李安站在生活的大江大河面前,感觉自己要被彻底淹没了。他总怕自己哪天忽然坚持不住,便从此放弃了梦想这个生命的动力。李安不是没有想过:还是像别人一样平凡地活下去吧,做个普通的工作者,每天养家糊口,没什么不好。他几乎忍着丢弃梦想的痛苦去报了一家计算机培训班,想重新开始生活,打算与梦想做一次诀别。

但这时妻子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计算机行业不少你一个李安,你的任务是争取得到奥斯卡的小金人,你要永远铭记自己的梦想!”妻子的话犹如当头棒喝,他立刻清醒地意识到了梦想对自己的重要性。他重新投入工作中,他不想抛弃自己的梦想,更不想做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李安也迎来了自己独立执导电影的机会,并且以出色的艺术水平证明了自己。《理智与情感》《藏龙卧虎》《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让他收获喜悦与无数的荣誉。

启示

SUCCESS

实现梦想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生活目标,也许我们这一刻不能为梦想行动,但我们要时刻铭记梦想的存在。只有铭记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才能肯定自己的所有付出,不放弃、不沮丧,从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到达梦想的彼岸,成就因梦想而变得美丽的人生。

舒尔茨的咖啡店梦 儿时为父偷咖啡,立志用行动实现梦想

只要我们有梦想、有目标,并用坚持和行动去追寻它,最终就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全球咖啡连锁店的董事长,一个从贫民窟长大,靠着借款完成大学学业,最终把一家咖啡作坊经营成世界连锁店的人。最初,他并没有开咖啡店的梦想,一切来源于父亲的一封信。

舒尔茨是生活在纽约贫民区的犹太人,他有一位靠打零工养活全家人的爸爸,有终日辛勤劳作的母亲,还有一大群兄弟姐妹。他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狭小的空间,而且头顶经常响起飞机飞过的巨大轰鸣声。在他的周围,多是一些整日厮混、不求上进的移民,那种混乱与恶劣的生活环境打造了舒尔茨的坚强。

对于舒尔茨来说,人生有太多难忘的事,可是最难忘的却是1961年的冬天。父亲因为车祸而失去了一条腿,他们全家人的生活陷入黑暗之中。没有工作的父亲看着全家的困顿,看着自己的现状,彻底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整日酗酒,发脾气,动不动就家暴自己的孩子。

那一年,舒尔茨只有12岁,混乱的生活只给他一个梦想,那就是可以生活得温暖一些、平静一些。这个愿望看似不难,却难以成真。父亲在圣诞节那天又喝醉了,所有的孩子都不敢大声说话,为了避免被毒打,他们被母亲赶到风雪交加的大街上。

当舒尔茨走到一家商店门口时,被里面的商品深深吸引,他看到了一罐包装精美的咖啡,想起了早上父亲因为嫌妈妈准备的咖啡劣质而大发雷霆。他想在这个节日里送一罐咖啡给父亲,让父亲开心一下,让自己的家有一份暂时的安宁。

他做出了非常荒唐的事——趁着店主不注意,将咖啡塞进自己的衣服内。糟糕的是,他的偷窃行为被店主发现了,于是他只能抱着咖啡飞快地逃。他拼命跑回家,将咖啡送给父亲,父亲果然开心地笑了。可就在这时,店主寻着咖啡的味道找到了他家,结果舒尔茨惨遭父亲的毒打。

后来,舒尔茨因为踢美式足球出色被特招进入北密歇根大学,并成功地寻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有一天,他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病重,想要见见他。可是他只顾着工作,两周后才回去。没想到父亲已经去世,而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长满锈迹的咖啡罐。

舒尔茨一眼就认出来,这正是自己当年偷来的那一罐咖啡的铁罐,里面装着一封父亲留给他的信。父亲为自己不能给孩子温暖的生活而懊恼,为没能实现拥有一家咖啡屋的梦想而后悔终生。

舒尔茨终于找到了自己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不是要赚多少钱,不是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可以完成父亲的梦想,给家人一份温暖。于是他果断地辞去销售工作,进入当时只有四家分店的星巴克咖啡店打工。他从头学起,并且凭着自己的观察与研究给老板提了开拓市场的建议。可惜星巴克的老板并不听取他的意见,他只好在熟悉了全部的制作咖啡的流程和公司运营流程之后,自行创业。

经过4年的累积,他凑足了收购星巴克的资金,成为星巴克真正的主人。然后,他用自己的理念去经营星巴克,慢慢积累人气,再进军国际市场。如今,星巴克在中国的分店已经超过了3600家,而舒尔茨也成为咖啡业界的传奇。

启示

SUCCESS

很多时候,梦想就像一盏明灯,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方向;而有时候,梦想又是生活的一种激励,它让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所不可预见的力量。只要我们有梦想,有目标,并用坚持和行动去追寻它,最终就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哈兰·山德士晚年创立肯德基 好饭不怕晚,再晚的目标也能完成

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对于美好的追求,那么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不管经历了多少失败,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它开出美丽的花朵。

哈兰·山德士,世界快餐连锁品牌肯德基的创始人,他成功地发明了肯德基炸鸡,并将肯德基发展为全世界超过15000家的巨头快餐连锁品牌,哈兰·山德士的形象也随着快餐店而传播世界各地。

山德士的这份事业与他小时候的生活有关。1890年,他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农庄,因为他早年失去父亲,由母亲一人辛苦抚养,在十来岁的时候,山德士已经会做十多个菜了,这培养了他对于烹饪的爱好。12岁的时候,山德士辍学,他做过零工,卖过保险,后来当了兵。但是40岁之前,山德士对于肯德基炸鸡还完全没有想法,人们也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美食。

1930年,进入不惑之年的山德士遇上了经济大萧条,为了养家糊口,山德士在肯塔基州的公路边开了一家加油站。为方便路人,他一时兴起,在加油站边弄了点儿快餐提供给加油的客人,而炸鸡块就被包括在其中,只不过它还没有现在的名字。

很快,快餐店的利润就超过了加油站,于是山德士将快餐店扩大经营。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创业精神,便将“山德士上校”的名衔赠给他,一时间山德士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就在山德士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加油站与快餐店挨近公路,都被迫相继关闭。他不但一夜之间成了失业人员,还欠了不少的债务。这样,山德士一家的生活就只能依靠政府每月发放的105美元救济金支撑。

这时的山德士已经56岁了,那点儿钱也根本不够他一家人的生活开支。拿着105美元的支票,山德士对自己说:“政府为了让我们活下去,每个月给我们105美元度日,那我是不是可以为自己和别人再做点儿什么呢?”

这时,山德士的脑海中想到了他的炸鸡,这小小的鸡块曾经是快餐店最受欢迎的食物。这是山德士自己研究出来的炸鸡方法,所以应该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他想:我为什么不把这个做炸鸡的方法卖给别人呢?

这个想法让山德士备受鼓舞,于是他很快地带上自己的炸鸡秘方与作料寻找收购者了。他穿着白西装,打着黑领结,像个绅士一样去餐厅做推销。可是,山德士没有想到,他走了一家又一家餐厅,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花钱买他的炸鸡方法。

大家都说:“这个老头想钱想疯了,简直就是浪费我们的时间。”面对嘲讽,山德士并没有妥协,他对自己当初的生意非常自信,而且他也相信自己的炸鸡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带着这个信念,山德士一直推销了两年的时间,他先后被人拒绝了一千多次。

终于,当他从肯塔基州推销到俄亥俄州,走进一家餐厅的时候,他听到了一句:“好吧。”这句简单的回答让山德士轻轻地松了口气,他很快地教给餐厅的人怎么制作炸鸡,餐厅每卖出一块炸鸡,就付给山德士5美分的收益。

正如山德士所想,他的炸鸡又风靡起来,一家又一家的餐厅看到了这个生意的卖点,纷纷找到他,表示要与他合作。1952年,第一家被山德士授权的肯德基餐厅成立,此后,山德士的生意越做越大,5年的时间里便在美国和加拿大开了400家连锁店。山德士上校的大名很快便成了快餐业的招牌,而他自己也因为不懈的坚持而终于成就了晚年的成功创业之路。

启示

SUCCESS

很多时候,正确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认可的真理,所以它需要我们用全部的耐心去坚持。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那么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不管经历了多少失败,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它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