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味的江湖
65415900000232

第232章 热闹的乡村

可不管怎样,我还是担心燕子现在的生活,于是我侧面的打听了一下,听说他仍旧在原来我们开的那家快乐饭馆上班。原来是三荒子找到了她,毕竟那之前是我们俩一起经手的饭馆,燕子对饭馆的一切了如指掌,所以对三荒子这样刚刚接手的人来说是特别有价值的。

其实这样也好,至少燕子有了一个能安身立命的地方。她是原来饭馆的主人,现在又回去打工,换做普通人来觉得,肯定是面子上过不去的,但好在燕子是一个爽朗简单的人,她并不会在意这些。

从燕子的身上,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人太多的烦恼,大多是源于自己的复杂,我们总喜欢想的太多,总喜欢给自己套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于是这样的标签便成了枷锁,将我们牢牢的锁在里面,难以自拔。

于是能否逃脱这些枷锁,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终标准,但这些枷锁实在是太牢固,想要从中逃脱,必先脱离世俗。

而世俗的眼光却又是另一道枷锁,于是我们被一种又一种的枷锁,就这样牢牢的禁锢。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这两年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在把自己禁锢其中,并且努力的逃离,逃脱之后又试图把自己禁锢起来,深陷这样的往复之中。

不过好在现在我已经看清,我已经想明白了。当然,即便是想清楚,也并不代表已经脱离了这世俗的一切。相信这世上没有人能彻底的脱离,正如那部武侠小说中说的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稍作改变,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世俗,有世俗的地方就无法彻底的逃脱这些枷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恨与恩怨,交织成一张又一张的网,很难有真正的漏网之鱼。

我的生意在又一个月之后,彻底的翻了一番。来我的果园里的快乐饭庄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城市里直接驱车过来,就是为了体验一下梨树下的饭桌的感觉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对我赠他们梨子的事情也很感兴趣,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们只是给自己再次的来到这个梨园,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我整天面对的都是那些欢快的人们,于是我也变了,快乐的起来。这样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这让我感到特别的兴奋。

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就在村里找了一些闲着的村民,他们平时不必到我这里来上班,人多的时候他们再上来帮忙。

我按天给他们结算工钱,他们自然也十分高兴。这里是穷乡僻壤,若是没有十几年前开办的这个金矿,恐怕人们只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耕种的生活。

而实际上种地是并不赚钱的,即便是丰收的年头,充其量也只能养家糊口。能在矿上上班的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而那些稍微上了岁数的人,也只能看着羡慕。

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虽然这里赚不了太多的钱,好歹也能贴补一些家用。

比如可以到我的梨树园里,帮忙试弄那些圈起来的鸡,顾客想吃小鸡炖蘑菇的,他们会帮忙抓鸡,杀鸡褪毛。

一些手脚麻利的妇女,可以再有顾客来吃饭的时候,帮忙端盘子端碗,打扫打扫卫生。

我还收了一些村民们自家的土产山货,比如晒干的蘑菇,采摘的榛子。靠山吃山,那些勤劳的村民每年都会在合适的时节采摘这些山货。但晒干之后却只能坐着客车到县城的市场里去卖。

现在可以直接卖给我,价钱并不比去县城里卖的低,他们自然乐意。

其实人是个矛盾的动物,各种各样的矛盾集于一身,比如人们喜欢探寻你不堪的过去,添油加醋并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老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即便是贱过去多久,他们总会能轻易的记住那些少半真实多半杜撰的段子。但假如你给了他一丁点的恩惠,或者给他们带来了一丁点的好处,他们就会立刻忘掉他们一向乐于传播的事情,或者并不是忘记,而是不约而同的扔到一旁,转而念叨起你的好来。

这是人类的共性,与他们的品格其实并无太大的关系。

人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当群体的生活无聊的久了,东家的长和西家的短已经不足够新鲜了,便在潜意识中,需要一个共的谈资,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这个谈资可以是大家共同唾弃的混蛋,也可以是个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好人。

于是很巧,我便成了这样的角色。而且他们更喜欢谈论我,毕竟我在他们的心里,还是相对神秘的。前两年我回来的两次,都是衣锦还乡,当时我那张扬高调的样子,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这大半年,我又过的如此低调,我带金枝回来谈婚论嫁,后来不了了之,燕子跟我一起开饭店,现在饭店又不知为何兑给了三荒子。

后来开了这家看似简陋的饭店,却生意火爆。他们搞不清楚我到底是怎样的人,我的心里到底整天想的是什么,搞不清楚为啥我干的这件看上去不靠谱的事情,竟然让很多人都得到了实惠。

于是,很快,我便成了村子里人的焦点。

他们卖给我的山货,都是去年采的,毕竟没人会想到,这东西在我这,竟然成了值钱的宝贝。于是他们纷纷暗下决心,今年秋天,一定早点下手,多采摘一些,说不定能发一笔小财。

于是在又一个月后,村子里渐渐的热闹起来,一些有闲余时间的人,都起早上山,采蘑菇,摘榛子,采山杏……都忙的不亦乐乎。

越是临近秋天收获的季节,我的生意就越好,因为我又想出了一个新注意。

我跑了俩趟县城,找了两家广告公司,在他们掌握的媒体上,发布了广告,又联系了电台里的一个熟人,组织了一次自驾游活动。

当然自驾游的目的地,就是我表弟的果园,以采摘新鲜的水果和户外野餐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