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味的江湖
65415900000225

第225章 一顿农家菜

只出现一两次的事就偶然,反复出现的事儿叫做必然,而所有必然发生的事情之中,是一定有规律可循的,一定值得思考的。

当我又一次陷入迷茫,只能跟着我表弟在山上干活。这里仿佛是我的避难所,因为他能远离喧嚣的人群。或许逃避才是保存自尊的唯一办法。

客户在跟他干活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值得我注意的事情。

那是一天的中午,我们坐在一棵树下休息。当时的天气很好,太阳又大又高。其实气温并不算太高,但毕竟我们干活了,所以都流了些汗。

壶里带了一些温水,饭盒里装了一些饭菜,当然我表弟还带了一瓶白酒,于是我们索性盘腿坐在树下的地面上,一边盛着阴凉,一边吃饭喝酒,一边闲聊天儿。

就在这时,突然听见北面的山坡上传来一阵脚步声,转过脸,循声望去,见到一些人从半山腰的松树林里走了出来。看他们的穿戴打扮,绝对不是本地的人,更不会是矿山里的工人的家属。

有男有女的总有七八个人。有的人脖子上挂着相机,噼里啪啦的东拍西拍。他们有说有笑,看起来十分的畅快。

看见了,我们坐在树下,两个人便走了过来。礼貌的对我们说道:

“我想打听一下,这附近有没有什么饭店?”

表弟顺手朝山下指了指。说到:

“下面有个三荒子饭馆……”

那几个人对视了一眼,说到:

“那家饭馆啊,我们来的时候去过了。都是一些常见的东西,没有什么本地特色的,还有没有别的饭店呢,我们就想吃点农家菜…………”

表弟摇了摇头,

“这附近就那一家,没有别人家了……”

几个人又对视了一眼,看样子颇为失望。可他们的谈话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缓缓的站起身,往前凑了凑问道:

“几位是不是想吃点儿粗粮的水饭,再来点园子里的小菜蘸酱,或者炖个小鸡儿,炸个蘑菇什么的……”

“对呀对呀,大鱼大肉的,我们吃腻了,就是想吃点爽口的农家菜……你知道哪有这样的饭店??”

我摇了摇头,

“恐怕是没有,除非你到山下,找一个干净的农户,给他们点钱,就在他们家吃……”

这个建议倒是发自内心的,我特别理解他们的想法。

“兄弟,那不如这样吧,就到你家去,你看着给弄点什么吃的,就要农家原汁原味儿的,我们给你钱……”

表弟听的,呵呵的笑了:

“那你们可说对了,我表哥可是有名的大厨,在大城市的大饭店干过,什么山珍海味的都会弄呢……”

表弟为人实诚,我知道他是在借机夸我。可那几个人听了却摇摇头说:

“我们就是从城市来的,这个季节正好是野游,图的就是你们这儿远离城市,朴实简单,想吃的也是你们的农家菜,要是想吃什么山珍海味的,我们何必来这儿呢?……”

看到眼前的这群人,我一下子想起了前阵子,我在这里开饭店的时候,曾经招待过的那一桌客人。他们的说法与眼前的这些人如出一辙。

看来如同他们那样喜欢来到这些古朴的山村的,并不在少数。

于是我点了点头说,

“那行吧,就跟我下山,我试着给你们弄点儿……”

他们自然十分高兴,表弟也收拾起了家伙,在我们的带领下,他们趟着过西高的荒草,下了山来,到了表弟家。

表弟骑上摩托,按照我的分配,到下面的卖店里,买了一些干豆腐和茄子。我在园子里摘了两个西红柿,弄了点黄瓜,摘了两个青椒。

又何从卖点回来的表弟,抓了一只公鸡。

我的舅妈身体不好,并没用他伸手帮忙。我们先是烧了很多的热水,杀了鸡,退了毛。

于是表弟负责在到塘下替我烧火,我在上面挥着铲子炒菜。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弄了4个菜,一个是园子里摘下来的西红柿切了,拌了白糖。炖了一锅土豆茄子,又在锅边上贴了几个玉米饼子,出锅的时候在里面放了几块青椒。

干豆腐卷了葱和香菜,斜刀切成两厘米长的段儿,一圈一圈的整整齐齐的码在盘子里,乍一看上去像是莲花一般。又切了一些瘦肉丝,用家里的大酱炒了,放了一些酱油盐和白糖,汤汁比较宽,勾了点芡。打上了明油之后,浇在了摆好的干豆腐上。这是一种新做法的京酱肉丝,看起来比传统的做法漂亮多了。

把那只去了毛的公鸡剁成了块儿,用水泡了一阵,去掉了其中的血沫子。锅里放葱姜,大料炒香,把生鸡块放里面煸炒了一阵,加上酱油和少许的盐,加了一些汤,盖上锅盖之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煮。前前后后用了大约20分钟,先开锅之后,锅里的汤汁已经收紧,打了一声薄芡,撒上了一些绿色的葱花,直接盛在了一个大号的盘子里。

又在隔壁的三婶家,借了一盆高粱米水饭,用水反复的投几遍。在园子里摘了一把葱叶儿,揪了几个尖椒,清洗干净之后,连同一碗农家的大酱摆在了桌子上。

其实这些饭菜再简单不过了,别说我这样专门做过厨师的人,随便拿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也都能做得像模像样。

那些人看了一直在叫好,纷纷撸起胳膊,挽起袖子,大吃二喝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还挑起大指夸赞,说想吃的就是这一口。

贴在炖菜锅边上的那些玉米饼,下面别落了一层薄薄的焦糊,吃着特别的脆,而上面也正好的成熟。玉米面是发酵过的,口感如若香甜。贴饼的时候,最底下的一层被沸腾的菜汤浸泡过,所以,也混合了菜汤的味道。

他们狼吞虎咽,,尽管这几道菜做的量很大,他们的人也并不算多,可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一扫而光。

表弟给他们沏的茶,他们一边喝水,一边再次的交口称赞。

甚至有人问我到:

“你的手艺真不错,不如你在这开一家这样的饭馆,我们像我们这样来这边郊游的人特别多,肯定生意会特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