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
65062200000001

第1章 代序: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

从教近32年了,但我至今还记得第一天走进乐山一中校园的情景。

那天早晨,我很早就起来了,骑着自行车来到校园时,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还没到校呢!我一个人站在操场上有些激动,仰望天空布满的朵朵花儿一般的朝霞,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张灯结彩地祝贺我,祝贺我这个新老师。我想,我就要在这里开始我的教育人生了,在这所学校里,我也许会工作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几十年,直至退休。当然,也许我会中途调离,但我这一辈子都会做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

学生们陆陆续续进校了,我朝教室走去。“老师好!”一个声音响起。我没有反应,继续朝前走。“老师好!”声音大了一些,我仔细一看,是迎面而来越走越近的一个男孩发出的,他分明是在对我说。啊?原来是在向我问好啊!我赶紧很认真地大声回道:“你好!”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对我说的“老师好”,那份激动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因为这声问候提醒我,我已经是老师了,以后所有学生都会对我说:“老师好!”那一刻,我的眼前春暖花开。

31年后的今天,我问自己:“我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吗?我现在已经是许多人眼里的所谓‘专家’了,可是,我内心深处还拥有当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踏上讲台的那份纯情,那份憧憬,那份真诚吗?”

然后,我又无愧地回答:“是的,我依然保持着!”我为此自豪。

2012年,我请北京的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来我校的附属小学讲课。我们刚走进校园,一群孩子看见我,便飞奔而来,一边跑一边叫:“李老师,李老师……”跑近后,也没有什么事,就往我怀里钻,在我身上蹭,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当时王老师说:“李老师,孩子这么喜欢你啊!你看,一见了你就直往你怀里扑啊!”

孩子们喜欢我,是因为我也很喜欢孩子们。而这种“喜欢”正是我当年踏进校园最原始、最朴素的原因。30多年后这份情怀依然纯净,我很自豪。

无数人问过我:“李老师,你有没有过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我说:“如果我说我也有过,你们可能会觉得我很真实,会认为李老师‘是人不是神’,但那恰恰不真实,因为真实的情况是,我从来没有产生过职业倦怠。我知道现在有人也许会认为我的答案很假,但我必须诚实。”

想想,时刻保持着最初的童心,随时都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一块儿,这是何等的开心!从事如此开心的职业,怎么会倦怠呢?

怕就怕本来一颗纯净的心渐渐蒙上灰尘。工作的第一天,面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老师好”,你会感动,会欣喜,进而也激动地大声回应“同学们好”;但十年之后呢,同样是面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问候,你可能已经不激动了,只是用鼻子“嗯”一声,算是回答;再过二十年,当又一批孩子们同样叽叽喳喳地对你说“老师好”的时候,你甚至可能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屑搭理了——如果真的这样,说明你的童心已经失落,而幸福则已经离你远去。

职业倦怠往往体现为不再激动,不再欣喜,校园里的一切对你来说,都司空见惯,一切都是“就那样”。

第一天踏上讲台的时候,我们是那样的纯粹。没有功利心,没计较过收入,没想过如何算“工作量”,也没想过什么“教坛新秀”“市优青”“省级骨干教师”之类,想的只是怎样把眼前的这一堂课上好,怎样把眼前这群孩子带好,那时候,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荣誉”,不是“职称”,不是“论文”,不是“课题”……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下课后孩子们一声声无邪的笑声,就是我们全部的追求。

因为单纯,所以快乐。

201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