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
64930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世间万物都会随着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变化而改变,我们的身体也会因为季节和十二个时辰的变化而出现不同反应。

《黄帝内经》中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说,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也要变换养生的方式;同样,随着时辰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也会有所变化——早晨的时候,人的丹气刚刚开始生发;中午时,人的丹气就生发到了顶点;傍晚时,人的丹气就要收敛一下;夜半时,人的丹气就必须要进行内藏了。

古人所讲究的“因天之序”,意思是说我们要遵循身体本身的运行顺序。这其中就包括天干地支和十二时辰。随着时辰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身体就会有生发、生长、收敛、收藏的反应。如果违背了这个顺序,人就会生病;如果顺应这个顺序,那么人就能够健康长寿。古人讲究的十二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医理论认为:时辰养生,其实就是指人体在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具体来说,每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对应着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而且各条经脉都连接着一个脏腑。这些经脉循环的顺序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这十二个时辰和十二条经脉都是紧密对应的。

在传统经络理论中:“经”在人体中是能够贯上通下的,而“络”则交错于各经之间。这些“经”和“络”纵横贯穿于人体,让人们的气血能够正常运行。因此,经络与脏腑是联通和运通的关系。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各个脏器因为十二个时辰中的经络流注状况不同而异。比如说,在子时人体中的血液流注到了胆经,而如果此时补肝经的话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传统中医要求在不同时辰进行不同的经络养护,认为不同时间服用药物所收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传统中医学向来顺应各个时辰的变化来养护人体的每个脏器。比如在二十三时到次日三时是胆和肝当令的时候,如果这段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那么第二天就不会有精力去工作,而且容易得胆结石和肝硬化。那么,人们该如何恪守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呢?台湾中医家庭医学会理事长陈旺全说,针对不同经络流注的时间,要做到能够配合大自然环境对人影响的生理时钟而作出改变。比如说,日出后天地光明,天气温暖,人们就应该外出活动;而当日落后天地黑暗,周围的环境寒凉,人们就应该在家休养。这就是依据时辰不同而采取的作息养生方式。

而如果我们不按照这种时间规律来安排作息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原因经常熬夜,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亚健康,甚至是早衰。而相反的是,退休后的老年人,反倒能够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起居,并能根据不同的时辰来养护自己身体的不同器官。这样反倒使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健康了。

不但如此,治疗疾病往往也和时辰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些经常咳嗽的人常常在凌晨发病,这就是因为此时正是肺当令。

治疗疾病也是和人体在不同时辰的反应有着很大关系的。如果我们知道了十二个时辰和人体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不但能够有效地防病,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治病。本书正是针对十二时辰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而编著的一本养生读物,其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要如何根据时辰的变化来养生。

本书共有十二章,每一章都是一个时辰,和人体的一个器官相对应,为大家解释了所在时辰内器官该怎样养护。通过阅读此书,读者能够知道人的身体和时辰的关系,当然也就能够更好地依据不同时辰的生理变化来治病、养生,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