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逻辑(套装共16册)
64911700000004

第4章 家庭:和睦的家庭关系必须是这种格局

为什么人家父慈子孝你家一地鸡毛?

为什么人家夫唱妇随你家鸡零狗碎?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格局。

和睦的家庭需要一双敢于和已婚子女勇敢断舍离的睿智父母,需要一对互相理解善于表达的爱侣。

只有降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和次生家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1.你俩总吵吵,是不是因为原生家庭在中间胡搅?

看了那么多场金星现场秀,受益最深的一次就是她和龚琳娜唠嗑儿。

金星问龚琳娜的家庭幸福秘诀,龚琳娜就讲起了她跟老锣的生活日常,尤其是老锣教会她夫妻关系高于一切家庭关系这个道理。

作为很小就由母亲陪同去北京学声乐的“妈宝女”,龚琳娜年少时立下的宏愿是带妈妈一起出嫁。和老锣结婚后,她发现老锣与自己不同,也与许多中国男人不一样。他的观念是,当一个人结婚,就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了原生家庭。最让龚琳娜震惊的是,每当老锣的母亲给老锣派活,如果这件事需要占用老锣一些时间,他就会对母亲说:“这事我需要跟琳娜商量一下,等她同意了再说。”

这在龚琳娜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在中国,父母是最大的。然而她问自己,当老锣这样说的时候,你感觉到深刻地被爱、被重视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这句话,比许多甜言蜜语都让她开心。

所以,龚琳娜说,老锣在生活中教会她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当父母与伴侣发生矛盾或者可能发生矛盾,绝不要站在中间,而是站在伴侣的一边。

龚琳娜的心得让我触动很深,我周围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为原生家庭的掺和而导致夫妻关系不和而备受煎熬。我有个日本朋友,她和丈夫还有婆婆的关系都很好,她说,在日本,他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这里的别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子女成家后,会分开住,父母去子女家要提前预约打招呼。而我们的家庭伦理观是要欢乐一家亲不分你我,喜欢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织状态,粘性很高。我的婆婆就提起过让我们房子买得足够大,到时候二老还有她的女儿、女婿一起过来,大家都住在一起,热闹。像我婆婆这么打算的很少,但老人和孩子住在一起的还是很多。所以,原本经营家庭智慧就薄弱的80、90后小夫妻们就和父母们痛苦地互虐着,无数小家庭就在各自原生家庭的影响下风雨飘摇。知道为什么家庭伦理剧收视率这么高吧?就是这个原因。

复杂的亲情关系是中国式家庭不和睦的祸根子

婆媳关系不和造成离婚,丈母娘瞧不上女婿导致夫妻反目,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婚前匹配度很高的一对神仙眷侣,怎么到了婚姻阶段就撕扯成怨偶?除了时间这个小杀手,复杂的亲情关系是大杀器。

我有一个朋友,远嫁德国,丈夫是美国人,夫妻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原本准备生老二,女方的父母去德国住了半年,这半年,用我女朋友的话说,简直鸡飞狗跳。

朋友属于乖乖女,从小到大都很优秀,听父母的话,父母觉得理所应当,她自己也没觉得不妥。当父母入驻她的小家庭时,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小家庭里,有一个人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所以他们还是像在自己家一样,父母随时指挥女儿,女儿拿圣旨立刻照办,既不征求先生意见,也不询问他的感受,甚至在丈夫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听父母的。

谁都没把她丈夫的不高兴当回事——你谁啊,我在听我父母的,我在说自己的女儿,我们这样亲密无间几十年了,你管得着?

丈夫回家越来越晚,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终于,婚姻出问题了。

我们经常责怪男人不负责任,然而,责任与地位存在对等关系。如果男人觉得自己像一个外人,他的提议、甚至他这个人都无法受到重视,他不是一家之主,而是可有可无、永远被责难,说什么都没人听的人,他的存在感呢?没有存在感,他的责任感又从何而来?

离婚之后,她不断反思自己,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以后再不能那样听我爸妈的了。

我另外一个女朋友,与我分隔两地,专门打电话跟我说一件事。

小夫妻与婆婆一起去超市,她看到新上市的车厘子,想吃,婆婆立刻说太贵了,一百多块钱一小盒,放在她手里,可以管一家人三天的伙食……这时候,男人说话了:想吃就买,又不是吃不起。尽管她主动放弃了购买,心里却很暖,特意跟我说,老公站在她这边了。

瞧,我们心里是多么在意那个相爱的人是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而爱情,也往往是因为“不站在一边”而被损毁。

小家庭的人能否不再“骑墙”是关键

当小家庭与原生家庭发生矛盾时,最重要的是小家庭的成员态度明朗。而这恰恰是非常挑战我们的人性和人情的。虽然我们已经成家立业了,但情感上还是没有“断奶”,觉得我父母是我的,不容你忽视,我得孝顺,我得听他们的话,你是我爱人,你也不能欺负他们。其实这是“愚孝”。所以,在面对“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这个难题时,夫妻中的一方会选择“骑墙”,就像《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的标准答案:救我妈,拽着你和我一起死。

骑墙伤害的是谁?所有人。

爱情不能容忍叛变,别以为站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一边,跟伴侣对抗,就不叫叛变。这种叛变来得如何心安理得,让人无法抗拒,无力反抗。

而有多少人,明明自己已经叛变了,却还在口口声声地责怪另一半没有站到自己原生家庭这一边。

其实,态度鲜明,顾及伴侣的感情并不是号召你忤逆父母做个不孝之子,而是要流露出对爱侣的怜惜,哪怕只是做个样子,像我朋友的老公那样霸气地说一句“想吃就买,又不是吃不起”。

远近相安,各自独立运转

工资卡上的钱,已经从几百块变成了上万块,城市高楼已经从三五层变成了一百层,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中,许多人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一方面说着婚姻很重要,爱情很宝贵,另一方面却指望伴侣成为自己原生家庭的附属物和牺牲品。

一定有人会问,难道原生家庭与小家庭必然是对立的?当然不是,而是小家庭作为社会的单一个体该有自己的独立运转机制。原生家庭与小家庭之间相安无事,互相促进的唯一办法是让小家庭脱离原生家庭,独立运转。

年少时,我们受教于父母,成年以后,我们有义务让他们明白吃大锅饭的危害。这个过程,有阵痛,却要坚持。

正如龚琳娜所说,我对母亲的爱永远没有变,我只是想让母亲理解为什么我总站在老锣那一边,让她明白一个人一旦结婚,小家庭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阵地。

2.最Low的亲友关系莫过于,你“为了”我我“为了”你

中国人是极富牺牲精神的,尤其在亲人之间更是发挥到极致。每个人心里都有成堆的“为了”。

01

我朋友的哥哥是60后的杰出代表,高智商、高学历,情商不配套,到如今事业发展不太好。每每喝大了酒,都会酒后吐真言,把兄弟几个叫到床前训话说:“如果不是为了你们几个,哥不至于这样。当初大学毕业时某名牌大学就招聘我当老师,为了培养你们几个,我硬是回到山东老家,结果就……唉。”

我也对朋友哀叹一下,你哥当初真不该这么“为了”,他该为了他自己,他自己发展好了,你们兄弟几个现在拼不起爹也能拼得起哥了。

02

还有我妈,小的时候我家住乡下,会养鸡鸭等家禽,还会养猫狗,因此家里剩饭剩菜常常都喂了动物。我妈妈也会为此故意多做米饭的量。后来有一段时间,家里不养这些动物,可我妈还没有适应和学会改变,每每做饭都做太多,而剩下一些饭。

第二天,她主动要吃剩饭,家里的其他人都吃新鲜的饭,如果谁和她抢吃剩饭就像剥夺了她展现伟大母爱的权利一样,她会非常不高兴,于是大家都让她吃剩饭。但当她把剩饭吃完,当天新鲜的饭又会剩下一些,于是又留着第二天自己吃。在牺牲精神的麻痹下,我妈爱吃剩饭成了习惯,最后患上胃炎。现在我还在为劝阻我妈不吃剩饭而多方寻求秘方,每逢我拦着我妈吃剩饭的时候,她都向我抱怨:还不是为了你们,不是为了你们几个小崽子,我能这样吗?你们不心疼妈,还说我,没良心的。

在“为了孩子”的母亲大军里,我妈肯定排不上号,比她伟大富有牺牲精神的女性多的是。

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热议。哈尔滨有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严重的抑郁症使孩子持刀自残,母亲相救被误刺,险些要了她的性命。据说这位母亲本是一个干练的妇女干部。进城陪读的时候刚40多岁。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生命的全部都压在儿子身上,一切为了儿子,结果换来的不仅是考研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陪读九年,牺牲巨大,结果却是如此残酷,让人惋惜也替其不值,但是这件事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父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并不是智慧的做法,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纪伯伦在《先知的灵光——孩子》中说得好:“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从属你们。”孩子也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会牺牲掉自己的孩子。

还有我的好朋友莉莉,她的老公很能赚钱,三年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出国读书了,莉莉像入了魔道一样,说服老公办了移民,把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和初中一年级的女儿都弄到了美国,她自己也撇下老公陪读去了。当时我就提醒她:这样行吗?把你老公一个人扔在北京两地分居。

莉莉坚定地说:“为了孩子,我豁出去了。再说我这也是为了老公,为了给他们老王家培养后代,这点苦心我老公应该懂,不会胡来。”

三年过去了,当莉莉身在异乡为了儿女操碎了心,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愧疚重度抑郁时,老公却整天和小三周游世界。

这些事情莉莉并不知道,我看在眼里,却只能装糊涂。每年莉莉回来,我都把嘴巴闭得紧紧的,怕万一我说漏了嘴莉莉知道了,她是不是跳楼的心都有呢?我可以想象,当她对老公血泪控诉时,每一个句式都是“为了”!

有时候口口声声的“为了”,其实是为了自己

其实,若真能做到彻底为了他人,到达佛法上的“无我”境界,那真的就天下太平了。最怕是口头上一心为了别人,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虚荣心,面子,等等。

你为了别人付出的越多,私心越重,事与愿违时内心的嗔怨越深重,爆发起来就越危险。

哪一个口口声声“为了”的人能做到“无我”呢?

像我妈妈那样,她其实是通过吃剩饭来显示自己比我们能吃苦,是个爱孩子胜过一切的好母亲,为了彰显母爱的伟大和不易。尤其是老了以后,我妈越来越倔强,正是心虚的表现。面对身体的衰老,自尊心自信心备受打击,只有通过能吃剩饭能吃苦来证明自己一切尚好,获得心理安慰。像那位哈尔滨母亲,说到底是为了通过儿子的优秀来捍卫自尊,弥补失婚所带来的心理创伤,证明自己比别人活得好。

所以,那些口头上的一切为了他人都是私底下的无限为了自我。

牺牲自己并不会使大家都幸福

即使是那些真正做到内心无我,一心为了他人的人,过度牺牲自己也并不能使大家都幸福。以女人为例,她们错误地认为当自己为这个家庭为这个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献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对方更多的爱,一家人会更幸福。

但我们发现,实际上,正好恰恰相反,越是更爱自己的女性,当然这里的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为自己而活的女性,越容易拥有一个更爱自己的伴侣与更美满的婚姻生活。而为了父母,为了家庭,为了伴侣,为了公婆,为了子女而付出一切牺牲一切的女性反而会面对更多的贬抑与指责,生活不幸福。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过度牺牲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伴侣、子女并不能代表你自己去创造价值,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与建立,对生命的探索必须由自己完成。我们每个人,都要悦纳、尊重、珍爱自己。

3.别把亲人对你的爱,视为应该

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被女儿要气出心脏病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上高中的女儿非要染头发,可她认为女孩子上中学不能染发。

她不赞同女儿这么早染发是对的,但她说话的方式欠妥,她非常强势地对女儿下命令:“你是我生的,你必须得听我的话,反正我是不会让你染发的,除非你不认我这个妈。”

女儿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宁死不屈,豪言壮语都出来了:“反正我就要染,你不让我染我也有办法,除非你把我赶出家门。”

是啊,脑袋是她的,谁能拦得住呢?

事情都是小事,心也都是好心,但一“应该”,就麻烦大了。

矛盾太多,因为“应该思维”太深重

家庭矛盾太多,是因为我们都活在“应该”思维里。所谓“应该思维”,就是把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视作天经地义,是上辈子欠下的债,你和我是这种关系,你必须为我做到一切的一切,我想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妻子认为,老公应该给我一份体面的生活,因为婚姻是女人第二次生命,我活的好不好,全是你的责任。

老公认为,妻子应该给我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相夫教子做家务。

孩子们会认为,爸妈必须给我像样儿的家庭环境,别人手机用苹果,我也不能用小米。

儿子儿媳会认为,父母应该给我买房子,因为老了我要来照顾你们,你们应该给我看孩子,因为我的孩子是你们的孙子。

而父母则认为,儿子媳妇必须和我一起住,必须我让你干啥就干啥,因为你是我生的,我是你老子,不听话就是不孝顺。养儿防老,养儿就是为了老有所依(其实,老确实是要有所依,但有所依并非等同于住在一起)。

既然认为别人对自己付出是应该,那一旦没达到自己期望的要求,就心理失衡,怨恨对方,胡搅蛮缠。

活在“应该思维”里的人,总是不珍惜

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为什么?”“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你或许会笑这位老先生糊涂,但你不觉得很多人也是这样吗?一切都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每天照顾你的人,你从不觉得有什么,若是陌生人偶尔帮助你,你就认为他人好;你的父母家人一直为你付出,你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嫌烦,一旦外人为你做出了类似行为,你就会分外感激。这不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阳”一样无知吗?

那晚,佳慧跟妈妈吵架之后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

可是,走了一段路,佳慧突然饿了,但她发现,自己竟然一分钱都没带!

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的,好想吃!可是,她没钱!

过一阵子后,面摊老板看到佳慧还站在那边,久久没离去,就问:“小姐,请问你是不是要吃面?”

“是啊,可是我没有带钱。”佳慧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孩子,这碗面我请你吃了。”面摊老板热心地说。

不久,老板端来面和一些小菜。佳慧吃了几口,竟然掉下眼泪来。“孩子,你怎么了?”老板问。

“没有什么,我只是很感激!”佳慧擦着泪水,对老板说道:“你是陌生人,我们又不认识,只不过在路上看到我,就对我这幺好,愿意煮面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你是陌生人都能对我这么好,而我自己的妈妈,竟然对我这么狠心!”

老板听了,劝慰她:“孩子,你怎么能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可是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面和饭给你吃,你怎么都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佳慧一听,整个人愣住了!

匆匆吃完面后,佳慧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她要真心地对妈妈说一声“对不起”,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们每个人都像佳慧一样无视过自己的至亲,并对别人的一点帮助感激不尽,却对父母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有个男人在离婚后才知道这些年妻子的付出和不易,他才知道十几年坚持洗袜子洗内衣擦马桶扫地倒垃圾是多么辛苦,而先前,每当妻子对他说这些的时候他总是很反感,他觉得那是她应该做的。可他现在知道,若不是因为爱他爱家谁会这样心甘情愿的付出?现在他才开始自责: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对你“应该”。

走出“应该思维”这个深渊

所有不满的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应该”是痛苦之源,没有人会完全按照你的标准和需求行动。

如果仅仅因为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姐妹兄弟、叔舅姨姑、朋友、爱人,你就认为他们应该为你做什么,就必须对你负全责,而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你的期望,就得背负理所当然的谴责,这样是很不公平且有悖伦理的。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对方是谁,得到过帮助就应该学会感恩,没得到帮助,理所应当由自己承担,没有人欠你。

当现实和你的预期冲突时,先别急着抱怨,问问为什么,然后再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不会经常跟自己过不去,也不会跟亲人过不去了。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感到疲惫不堪,这关系就一定有了问题。

而且问题是:你用了太多的时间对抗,逃避,纠结;你想了太多的应该,不应该,公平,不公平,谁对谁错;你用了太多的精力想让对方按你的标准和方式说话,做事。

但事实上,每个人骨子里都希望随心所欲,所以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而健康的关系是在自律和任性之间找到平衡。

4.你是不是把最坏的情绪,都砸向爱你的家人?

先生是典型的白羊男,冲动,脾气暴,天真,用星座专家的话说:白羊座的小脾气,没人惹自己就炸得噼里啪啦的,你还敢惹我?!分分钟都炸你个桃花朵朵开!

有一次在先生乱发脾气后,我忍无可忍向婆婆诉苦,结果我那情商低到不能再低的婆婆一句话就把我噎回来了,她老人家说:男人在外面压力大,不都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脾气嘛,你爸也这样儿!

听婆婆大人一句话,噎到差点吐血。

最爱你的人,却被你用来当情绪垃圾桶

生活很累,每个累了的人都需要一个情绪垃圾桶。一项心理学调查显示,大部分男人对老妈发火最多,大部分女人对老公发火最多,离异者对孩子发火最多,孤家寡人甚至会跟桌子凳子发火。

为什么我们在人前谦和客气知书达理,却总是忍不住把最坏的脾气砸向最亲爱的人,对伴侣挑三拣四,对孩子粗暴发火,对父母看不顺眼,对死党刻薄毒舌?

大家都听说过“踢猫效应”。老板批评了员工一顿,员工心里窝火,回家看见儿子调皮,正好一顿臭骂;儿子当然郁闷,狠狠踢了猫一脚;猫冲到街上,恰巧遇上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不偏不倚撞上了过马路的老板。

我们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环,在接收别人坏情绪、传递自己坏情绪的过程中受着伤,同时也伤害着别人。坏情绪就像便便,不排泄出去,一定会憋死。

窝火时,谁又能成为发泄坏情绪的“下线”?上司?脑袋进水不想混了吧;同事?人在江湖飘队友太重要!客户?就差烧炷香供起来了!朋友?不达到死党级别真不敢任性发飙!七姑八姨公婆妯娌?天啊,就算一年不见都可能沾上口水是非呢!陌生人?没看见社会新闻三天两头曝出什么一句话酿血案呀……

人永远是几害相权取其轻,能够零成本发火或低成本发火的人,也就那么三两个,他(她)们,必须是你感情和生活的核心成员——今天吵完架,明天还得一张桌吃饭;对他狮吼“滚开”,真走了你立刻担心外面下雨他没带伞;刚狠狠骂一顿,看着他(她)小星星般的眼睛,心里立刻岩浆融化怜惜万分;还有,无论你再嫌她唠叨、守旧、抠门,深夜回家,暖白灯光下她还是像多年前一样等着你……因为熟稔,亲密,所以无所顾忌。

无所顾忌,不代表被伤害者麻木无感;轻易原谅,不代表感情完好毫无裂痕。

请尊重你身边的人

你之所以能随随便便把至亲拽过来当“垃圾桶”,根源在于内心对他们的不尊重。

我们对外人基本上能做到尊重,不会因为别人打翻了一杯茶水,溅到自己的衣服上而生气,也不会因为别人打破了一个自己心爱的杯子而破口大骂。

但是往往面对至亲,我们却做不到尊重。

孩子走了跟自己设想不一致的道路时,会想办法把他拉回来,试图让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如果孩子不听,就会被绑上叛逆、不孝顺父母、不听话等各项罪名。这个时候的你,有尊重你孩子的想法吗?有尊重他的人生选择吗?

老公想要玩游戏或者出去跟朋友聚聚会的时候,夺命连环call,就想让他回来陪陪你,他不回还一哭二闹三上吊地闹,这时候的你,有尊重过你的老公的私人时间吗?你是不知道即使结了婚也需要私人空间的,是吗?

老婆每天在家做家务,早上起来做早餐,买菜洗碗洗衣拖地晾衣服收拾屋子,午餐晚餐,照顾孩子,照顾父母,你以为都是容易的事吗?要不然你试试?即使这样,还得不到你的尊重,还要埋怨饭菜不好吃,屋子不够干净。

我们对至亲的失望,往往都是来自于自身对他人的不尊重,更可悲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需要被尊重,也不知道他们需要被认可。家庭的悲剧往往由此而来。

请收起你的理所当然,尊重你的至亲,给他们自由,给他们呵护,少发脾气。

拥有情感的“备胎”很重要

有个金句这么说:情商最高的行为,就是对最熟悉、最亲切的人,依然能保持尊重和耐心。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脾气的炮火轰炸到最亲爱的人,也是人生的一种修为。所以,拥有情感“备胎”很重要,这备胎并不是人,而是事物——可以是职业,可以是才艺,读书,旅行……在这些亲子、夫妻、情侣等关系外的“备胎”上多倾注一点热情,遇到负能量超标时,它们可以成为你减压的秘密花园。当注意力没有局限于那百十平米的小战场时,拥有更开阔思维、更散淡心境的你,就不会沦为乱发脾气的人。

5.夫妻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女人在厨房做饭,男人在客厅陪朋友下棋。

女人喊:“你进来一下。”声音很大,语气却温柔。

男人去了一趟厨房,只有几步远,用了一溜小跑。

出来时,他拿着切开的西红柿,边咬边问:“该轮到谁走棋?”

朋友问:“你喜欢吃生西红柿?”

男人一边咬着西红柿,一边抬头瞅瞅厨房:“不太喜欢。”

“那你媳妇为什么喊你?”朋友继续问,“还切了这么一大块。”

“她以为我喜欢。”男人说,“刚结婚那阵子,家里穷,我又馋,每次炒西红柿,她都要切一块,塞到我的嘴里。那时我爱吃,现在我不太喜欢了。”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她?”

“为什么要告诉她呢?假如她知道,我一直不爱吃她切的西红柿,你想,她会不会很失望?”

那盘棋,他赢了。冲着厨房,他扯开嗓子喊:“老婆,我赢了,吃了你的西红柿,我的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可是那些男人,个个不服,不屑地说“就你丫嘴甜会哄老婆,真虚伪”。

可是架不住人家夫妻和睦家庭幸福事业发达啊。把老婆哄好了,老婆天天给他输入正能量,比那些天天搞内战的男人工作起来更如鱼得水吧。幸福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你们越爱越毒舌?

可惜嘴甜的人少,毒舌的多。大多数婚姻中的男女特爱玩虐海情深,以毒舌为家常便饭,以虐为自尊。

去年冬天,先生的女同学来家里做客。

外出就餐,出门时,先生很绅士地为女同学挡开塑料门帘,完了就收手,完全不顾紧随其后的我。我的脸被塑料门帘打得“啪”的一下生疼,那一刻,我快要哭了。我委屈地追问先生为什么不为我挡一下。先生特不理解地说,你这么大了不会保护自己呀?咱都自家人,何必客气呢。

我想起一个东北人讲的笑话。如何判断一男一女是夫妻还是情人。假如女人不小心撞在玻璃门上,若男人怜香惜玉地说:宝贝儿,疼了没有?那就是情人关系。若男人没心没肺地质问:你眼瞎啊?!那就是夫妻。

多么悲凉的夫妻关系啊。

不知是国民性格还是基因血统的因素,中国式家庭里多是含蓄的人,明明对爱人充满了满满的爱和关心,却人为地掩饰,羞于表达,甚至以表达出来为耻。慢慢地,大家都习惯玩虐海情深,男的越大条越粗糙越爷们儿气,女的越鲁莽越野蛮越清高有地位越有女神范儿。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明明特在乎他老公,每天都巴望老公早点回来,可是每当老公给她电话告假说“今晚陪客户,我晚点回来”时,她就说“真好,你不在家吃饭我又省得做饭了”。每当老公说要出差一个礼拜,她就说“你不回来才好呢”。我非常疑惑她为什么这样表现,她告诉我说“我可不求着他,那多丢份儿,贱气啊”。明白了,原来她要装作不在乎来维护自己的圣女气概。

我们总是对身边人如此冷漠,不屑关爱,不屑表达,仿佛真的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身边的人不必讨好。我们把关心都关在了心里,不知不觉把爱人推在千里之外,最后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

甜言蜜语是婚姻关系的黏合剂

夫妻间的爱也需要表达。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是婚姻的黏合剂。这些适时的表达,甜蜜的情话,让平淡的日子不至于乏味难耐。比如为爱人沏一杯热茶,给爱人掖好被角,跟爱人开一个小玩笑,往爱人嘴里塞一块西红柿……当然,茶可能烫了,被角可能没有掖的必要,玩笑可能稍显粗俗,或者西红柿的味道不好。

但是,千万不要拒绝,因为你拒绝的,不是一个动作,而是关爱。

你会说,这是小事。可是,居家过日子,能有多少大事呢?磨灭婚姻的,温暖心灵的,还不都是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俗世里的日子就是由鸡毛蒜皮组成的。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到江西旅行,晚上住在农家院里,大通铺,刚刚睡下,突然下起了雷雨。朋友披衣起床,自言自语:“不知北京下没下雨?”

我们都说:“不会吧。”

朋友叹口气,说:“我老婆特别怕雷,只要雷雨天,她肯定失眠。”

朋友的电话打通后,我听他在说:“北京有没有下雨?”接着,朋友又说:“那就早点睡,别看那些婆婆妈妈的电视连续剧,长点智商吧宝贝。”

他合上手机,对大家说:“北京没下雨。”

前前后后,通话时间不到一分钟。比起恋爱时期的“电话粥”,几十秒的通话时间真是太短了,但是,这几十秒钟,隽永如斯。我们羡慕不已。

婚姻到最后究竟留下什么?有平平安安的日子,有相扶相助的情感,那是婚姻的大境界。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大把的时间玩微信,和根本不知晓对方是男是女的人聊得热火朝天打情骂俏,而对身边人不闻不问置若罔闻。你想要收获和谐的夫妻关系,你该做些什么?相信不用我说了吧。

6.亲子间沟通无效,主要责任在大人

“亲子”两个字占据着各类媒体的头条,什么亲子频道,亲子图书,亲子旅行,亲子游戏,亲子培训班等等。什么问题越火,说明什么问题越难。

如今,亲子间的无效沟通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令孩子感到受伤,大人感到挫败,妈妈们聚在一起就晒各家的熊孩子,一个比一个顽劣捣蛋。

亲子沟通无效,怪大人,不怪孩子

在亲子沟通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沟通的父母。

你总是指责孩子不听话,可你有没有反思过你会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就以你讨厌的孩子爱看电视爱玩游戏为例,大部分家长一看到孩子看电视,就怒火中烧,马上要求他们“去做作业去!”或者指责“你就是不爱学习,只爱看电视!”你完全无视孩子此时的需要。他看电视可能是之前做作业累了需要放松,或者他需要陪伴,可你这个家长在忙别的忽略了他的情感需要,或者青春期的他开始体味情窦初开的寂寞,而恰好在电视剧中可以找到慰藉。

当孩子感到被否定,被斥责,被不看好或者恐惧困惑时,你任何的教育、责怪、批评、羞辱或者惩罚都无济于事,反而会使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

所以,亲子沟通时,我们需要知道:

所有的行为都在试图满足某种需要

只有你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你才有可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这份理解会令我们对孩子更加同情,哪怕我们并不认可孩子的行为。

内在的需要和为满足需要所使用的策略之间是有区别的。例如:“玩电子游戏”不是一个需要,它只是满足需要的一个方法或策略。真正的需要可能包括放松,能力,或者娱乐。“普遍性需要”是指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有的那些需要,孩子有,我们也有。很显然,这个星球上,有些人没有电子游戏也活得挺好。同理,每天晚上煲几个小时的电话粥以及早上上学前看卡通片也不属于基本需要之列。几乎所有与孩子的冲突、争论、吵架以及权力斗争都围绕着策略,如果父母可以带着尊重,把注意力放在策略背后的需要上,许多冲突便可以被化解。

家长需要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之前,先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需要,就有可能获得更深的联结和相互的理解,合作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例如: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

家长:(揣摩孩子的感受与需要)你是不是玩得正开心,兴奋得睡不着?

孩子:是啊,我不困,还不想睡。

家长:所以你想等玩累了再上床?

孩子:是的。

家长:还有别的原因吗?

孩子:没有了。

家长:我能和你说说为什么我想让你现在去睡觉吗?

孩子:好吧。

家长:我想让你好好休息,这样明天早上就可以按时起床去上学。我发现,如果你平时晚上超过9点还不休息,第二天早上就会很疲惫。你听明白我想要什么了吗?

孩子:你想让我休息好,早上按时起床。

家长:是的。谢谢你理解妈妈/爸爸的意思。

当家长和孩子用这种方式彼此交流的时候,就有一种能量的交换,会自动地产生一种换位思考的相处模式,令两个人都愿意积极去寻找一种满足彼此需要的方法。

联结感受和需要

人类共有的需要将我们和孩子联结在一起。感受又是需要的信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需要。例如:当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害怕。当孩子对友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孤独和悲伤。当成就感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兴奋和骄傲。帮助孩子表达出感受,以及引起这些感受的原因,你可以这样为孩子做示范:

“我感到……,是因为我需要……。”

倾听孩子时,你也可以猜测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你感到……,是因为你需要……吗?”

提出可执行的请求

如果孩子不能将需要转化为请求,就有可能淤积坏情绪,甚至毫无缘由地发脾气。这种情况也令我们抓狂。在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后,我们还需要教会孩子表达它们,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告诉别人如何帮助他满足需要。

平时,你可以这样提出请求,也帮孩子慢慢学会这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可执行的请求需要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的行动,例如:

“你是否愿意花上10分钟时间帮助我收拾一下卧室?”

“我正在打电话,你是否愿意在接下来的10分钟小点声音?”

而不是:

“你就不能看看房子里有什么需要做的吗?”

“你可以多为别人考虑一下吗?”

提出可执行的请求,而不是要求,更不是强求和指责,孩子才会更愿意和你分担,与你合作。

7.父母最最稀罕的,是你的陪伴和笑脸

母亲生病的这两年,大姐是最辛苦的,陪护和做饭基本上都是她,大姐非常孝顺,不嫌脏不怕累。可是最令母亲不满的也是她。

每次打电话,老妈都说大姐冲她发火了。我知道,姐发火,都有原因,也都是被老妈逼的。因为老妈不按医生叮嘱的做,细节上不注意,不听姐姐的话。为了让老妈早日康复,姐姐可没少费心,到处咨询专家收集中风康复良方,然后教母亲练习。可母亲心粗,总是不注意,摔倒了或者不舒服了,大家又急又疼,难免情绪失控态度不好。就比如大姐不让她乱吃东西,不让她吃剩饭,不让她独自下楼,不让她种菜,可是老妈非要偷着做,常常出乱子。有时候是耐心被老妈耗尽了,有时候是大姐自家有不开心的事,有时是大姐实在太累了,所以老妈看她“脸色”的机会也多。

老妈抱怨大姐不给她好脸,大姐气不过老妈不听话,我就夹在中间“和稀泥”,对老妈说大姐的好,对大姐说老妈的年迈可怜。

姐姐很辛苦,一天三顿要给妈妈做营养餐,还要拖地洗衣服,这些家务我想想都特心疼她。后来我给姐姐的建议是,饭可以简单一点做,地板可以少拖,甚至这些事情请保姆做,给自己节省体力,不那么累,心情好了,多给老妈笑两个。

父母最渴望的,是儿女的“婉容”

因为我知道,比起物质享受,老人最渴望最需要的是儿女的“婉容”,即笑脸,好脸色。

其实大家都有孝心,也都想对父母和颜悦色,往往是两代人沟通困难,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不一致,说着说着就互相看不惯了,子女搂不住火不知不觉脸色就难看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来告诉你,面对和父母说不通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奇葩,不省心,不明白道理,而谁谁谁家的父母就很明白。亲爱的,您这又是盲目比较了,别人家的父母比你的父母更奇葩,即使这个问题上明白,那在别的问题上还不如你爸妈呢。我之前总责怪爸妈太节约,不舍得倒掉剩饭菜,可是我到我那些很富贵的朋友家做客,竟然发现他们的父母也同样舍不得丢掉剩饭菜,甚至每次做饭做多了他们的母亲还严厉地教训他们,唠叨个不停。要说他们的父母条件很好,高学历高收入。这样一比对,我爸妈还很不错呢。

即使实在沟通不了,也没必要发脾气,不要生气,因为你发脾气和生气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父母伤心,隔阂加剧,岂不更麻烦?

还有的朋友说,为了给父母更好的晚年生活,为了把日子过好让他们放心,我要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那么大我到家都累晕了,实在是挤不出笑脸给父母。这种情况就需要您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职场上的事你上班时间担待,下班了,那就是你和家人相亲相爱的时间,要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力。退一万步讲,即使您某时情况特殊真的压力山大,那也可提前给父母打个招呼有言在先,这样老人心里有谱就不会瞎想了。

陪伴是最好的孝顺

还有人会说,“好脸色”不当吃不中喝的,何如我多给点养老费多给老妈买条金项链给老爸买几瓶茅台好哇?其实老人最不稀罕的恐怕就是你的钱了,他们更渴望的是你的陪伴。我在乡下见过很多老人,他们宁愿跟贫穷但脾气好的穷儿子受苦受累,也不跟富有但脸色难看的儿子享富贵。

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在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每到父亲节、重阳节,总有网友喜欢在网上晒出父母照片,或者发布孝敬父母的文章,以表示自己很“孝顺”。这种做法是好的,但仅仅这样肯定是不够的,晒一千张图片发一万条孝敬微信都不如放下手机踏踏实实陪伴父母一天要好。还有就是一到春节,大家比着晒聚会和美食的图片,问题是,你放假回家只是为了吃肉长胖?你出入的那些聚会,有父母的出现吗?你晒的那些美食,有几个是你亲手做给父母吃的?

其实,父母真不是那么“难搞”,只要你脸色好看点,说话好听点,陪伴的时间多一点,孝顺的方式贴心点,足矣。他们对于子女回报的期待,从来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从来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豪宅豪车,而是最简单的含饴弄孙、子孙承欢膝下的安享天年。

8.你俩的婚姻,真不该为了孩子而凑合

坊间很多女人,提起老公,恨得咬牙切齿,把老公说得禽兽不如,把婚姻形容得破烂不堪,问她为啥不离婚,她会装作无辜呆萌状然后为难地说“还不是为了孩子,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他离十八回了”。

还有很多男人,把老婆说得一无是处,自己在外面有人,问他为啥不和老婆离婚,也一脸伪善地说“为了孩子,要不是为了孩子早不跟她凑合了”。

每当听到这种陈词滥调,我表面上无语,内心在说:拉倒吧,听起来是为了孩子,实际上是你内心孱弱得要命,你离开男人没法活,或者你只是想着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你们都放不下这场婚姻,于是拿孩子当挡箭牌,掩饰自己的懦弱无能,遮羞而已。

婚姻,到底为谁而存在?该不该为了孩子凑合?

我认为如果双方都经过理性思考后,觉得爱情已逝,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幸福可言,那么,还是分开为好,即使已经有了孩子,即使孩子和另一方关系很好。

凑合的婚姻最终伤害的不只是三个人

婚姻的实质是两个人相爱,家庭的实质是亲人们相亲相爱。家庭是一个人奋斗于世的最后一张底牌,是一个人生活的最安全的避风港。

一个名存实亡、貌合神离的婚姻是不符合人性的,也是不道德的。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会有幸福可言?在一个缺少欢乐和温情的家庭里,孩子又会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心态?

何况,凑合的婚姻不仅伤害夫妻双方,还伤害孩子,并且还可能把这种不幸殃及到双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爱,他也需要父母的互爱带给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们的父母与兄弟姐妹不仅希望看到你有一个完整的家,更希望看到你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有着快乐、平实、温暖的笑容。

凑合的婚姻最终不会长久

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中,还是渴望一份美好的婚姻,人生苦短,生活与事业有着难以复加的压力。

如果常年冷战,人前微笑,人后冷笑,在家里形同陌路,没有彼此的关心和体贴;如果没有婚姻幸福的体验和感受,勉为其难日复一日背叛自己的心,谁都坚持不了长久。

再者,凑合了事,实则就是将矛盾积累并且叠加,这种心理负担将会随着生活的继续而越发沉重,最终大家都要放下这个担子。殊不知,这凑合的过程已经荒废了多少宝贵的时光!

孩子幸福与否与父母婚姻没有必然关系

对于孩子而言,一种科学的教育远比一个完整的家更重要!早些年的电视剧《家有儿女》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而王菲家的孩子汪峰家的孩子不也是很好的佐证嘛?

总之,孩子需要的是真实的感情而不是表面的佯装!很多时候,成人总是自认为自己痛苦一些,就是为孩子的成长做牺牲,而为了孩子的牺牲总会有回报的。其实错了,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感情不负责任,对孩子的成长更是不负责任!

若要为孩子的幸福着想,首先,自己就得有幸福的心态

老话说得好,予人一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这句话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道理如出一辙,父母希望孩子坚强勇敢,自己首先就得坚定执着;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上进,自己首先就得乐观努力。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实在是太正常了。当问题与矛盾降临,要理性地去面对、解决,去相互包容。婚姻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如果真的至无可挽回的地步,那么,就离吧!

只是,当你离开原来的婚姻后,不要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即便你对婚姻已经失去了信心,也一定要相信,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一样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以上这些话,拯救了无数个家庭,解放了无数对男女,也解救了无数个孩子。假如你也在碍于孩子而和你嘴里那个“渣男”或“怨妇”貌合神离地熬日子,赶紧散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