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最靠谱的工作观是“干一行爱一行”
事先把工作做好,是汇报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做不好的人哪里有资格给领导汇报呢,拿什么汇报呢?
而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又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
在你身边,你能找到一个发自内心地说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吗?太少了,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是厌倦的。我曾经十分想写一本关于快乐工作的书,可在我做市调的时候,发现根本行不通,因为大部分人根本不指望从工作中获得快感,他们认定了工作是一件苦差,是为了营生不得已而为之。
劳动和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神圣的使命。使命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神圣、高尚的,这种责任感装点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活着更美丽。
所以,工作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欣然接受,没有任何怨言,并且必须圆满地完成。既然你选择了眼下这份工作,你就必须带着敬业精神上岗,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毫无怨言。
在微软总部,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清洁工,她每天都尽职尽责地工作。在精英聚集的微软,这个职位小得甚至可以被人遗忘的清洁工,每天都坚持最早到单位,最晚下班。最关键的是,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而抱怨过自己的工作,她用她的热情去感染着周围所有的同事。慢慢地,在这位清洁工的感染下,整个办公大楼都呈现出一种快乐工作的氛围。
不久之后,比尔·盖茨听说了这个清洁工的事情。他觉得很诧异,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于是就忍不住问她:“尊敬的女士,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你处在这样一个职位还能坚持每天尽职尽责地工作啊?”
清洁工微笑着回答:“因为做好工作就是我的责任啊!虽然我没有什么知识,但我依然很感激企业能给我这份工作,可以让我有不菲的收入,足够支持我的女儿读完大学。而我对这美好现实唯一可以回报的,就是尽一切可能把工作做好。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开心。”
女清洁工自然流露出的那种爱岗敬业的感恩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比尔·盖茨,他当场就任用这名敬业的女清洁工为正式职员。面对周围质疑的眼神,盖茨笑着说:“只有把工作当成使命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虽然她缺少专业技能,但只要她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相信她一定会做得很好!”
由此可见,只有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的人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员工就不是优秀的员工。推卸自己的责任不仅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在给我们的老板和企业创收,最关键的还是在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说到底,工作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我们自己。如果对工作不负责,敷衍了事,那么侵害的是你自己的利益。
把工作当成你神圣的使命,最关键的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责任和使命的延伸,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它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我们应该转变对工作的态度,工作不仅仅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手段。
把工作当成你的神圣使命,这种对工作虔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会让你感受到工作是一种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守望幸福。当我们回首过往,就会发现工作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道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能在工作中一一品尝。很多年后,当幸福之花盛开之时,工作就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回忆。这个世界永远都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在你的态度中添加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会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总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我们能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岗敬业精神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把工作当成是最美好、最神圣的使命,我们的工作肯定会事半功倍。而且,你工作的心情就马上不一样了。我们的企业和单位必将前途一片光明,而我们在企业的发展也必将会前途无限光明。
第2节 最理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
你家里或身边有小孩子吗?你见过他们周末做作业的情景吗?
通常情况下,应对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小家伙们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孩子,回家就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痛痛快快地玩。
第二类孩子,回家就把书包扔到一旁,和小伙伴们疯狂地玩耍去了。
这两种孩子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类孩子舒服得多,他们及早地做完作业,爸爸妈妈检查满意后,会大加夸赞,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然后他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到了学校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第二类孩子在短暂的玩耍后,接下来的日子将会非常难过,家长会不停地催促,盘查,训斥,甚至是责骂。若是完不成的话,周末晚上加班加点,若是再完不成,周一早上还要面临老师的责罚。
同样,在职场上,也有两类“孩纸”。
上司分派你一项任务,且时间很充裕,此时,你会怎么做?
第一类“孩纸”:立即着手进行,认为早干完活儿心里比较踏实。
第二类“孩纸”:心想,时间还很充裕,明天再做吧。认为只要按时完成任务就好。
假如你是第一类“孩纸”,你上班的心情一定比旅行都轻松,假如你是第二类“孩纸”,那你上班的心情绝对比上坟还沉重。
前者立即着手解决,快速完成手头的工作,不仅能逐渐提升自己高效的解决力,还能赢得上司的赏识;后者心态随意,养成了自己的惰性,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而耽误了交付任务的期限,对上司和领导都没法交差。
某公司老板赴法国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大型商务会议上公开演讲。由于时间紧促,临行的前几天,他身边的几名为其准备其所需要的各种物件的工作人员忙得头晕眼花。只有负责演讲稿的贝克悠然自得,认为准备演说稿对自己来说是“小菜一碟”,只要按时完成就好。
在老板赴法的那天早晨,几个部门主管都来送机。其中一个部门主管问贝克:“你负责的演讲稿打印好了没?”
贝克睁着惺忪睡眼,说:“昨天加班赶得太晚,我熬不住睡去了,早上起来没来得及。反正我是用法文撰写的,老板也不一定能看得很明白。等他上飞机后,我会让公司把演讲稿打印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到达机场后,第一件事就问贝克:“你负责准备的演讲稿和数据呢?”贝克按他的想法婉转地回答了老板,老板闻声,怒声斥责道:“我已计划好利用坐飞机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讨论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以免浪费坐飞机的时间!现在让我怎么办?以你的能力,这个演讲稿理应很简单,时间很充裕才是,你是怎么搞得……”
老板的一顿狂批,让贝克原本苍白的脸变得惨白。
21世纪的今天,所有的职场中人都在以令人炫目的速速快节奏地度过每一天。大至每一个企业,小至普通员工,要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奉行“在预期的时间之前解决问题”的工作理念。要想在职场中一帆风顺、炙手可热,最实际的方法就是满足老板的愿望,提前消化手中的工作。
作为老板,交代给下属的事情,恨不能立马就得到回复,没有哪个老板和上司不喜欢能提前完成任务的员工。让任何一个老板花时间等待你解决问题的结果,比浪费金钱更让他心痛。因为在等待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发生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整个计划失去了所有的价值,让公司损失惨重。
把解决问题的时间提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的紧迫感。当一个人要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截止日期稍微提前一些,可以有效地增强处理事情的紧迫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久而久之,逐渐培养自身高效的解决力。
所以,职场中人,对老板和上司交代的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提前完成任务,让其放心。如果每次将老板交付的任务提前处理,你将会成为他眼中最具价值的员工。
可是很多人都喜欢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先选择后者,然后在最后时间一次性赶工把考试要复习的东西突击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请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击”。又或者,当你徘徊于如何实施的时候,你的领导已经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另外,警告一下:永远不要想,我知道了,先把上级派的事情放一下,等这集《越狱》看完再说。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你会忘记,或者来不及,因为这件事需要比你原先想象的花更多的时间。说做就做,一直都是最好的职业习惯。
第3节 最保险的工作态度是“以老板的姿态要求自己”
“无论我怎么做,他老人家都觉得不好,真是个难剃的头。”很多员工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都悻悻然地如此抱怨。事实上,为了完成领导吩咐的差事,他们也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相当卖力,怎么就不讨巧呢?
其实,若你在进门之前能换位思考一下,以老板的姿态要求自己,这样的抱怨你就说不出口了。
你和老板存在分歧的根源在于你们所站的高度和角度不同,老板着眼于全局,全盘考虑,而员工往往着眼于本职岗位,考虑到个人或本部门的利益,鲜有人第一反应就站在全局利益上统筹规划。所以你以为你做得很好了,是站在你个人或部门的角度来看很好了,但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你做得还远远不够。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于是老板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呀。”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李四貌似按照老板的吩咐,齐活了,完工了,交差了。可是从领导对他的真实期待上论,他根本什么都没有做,他所做的这些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假如你是老板,你会对李四的表现满意吗?
在现代职场推崇主动性、会思考、能创新的今天,我们若想在职场上保持优势地位,成为卓越职业人,不仅要做到令自己满意、别人满意,而且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和高度要求自己,甚至是超过老板对自己的期望,并随着企业和自身的发展把自己的标准提高到新的层次。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他将会征服任何企业的老板,这样的人想不成功也难。
小夏是一家网站从策划到上线的总体负责人,也是唯一的工作者。对于商业活动繁忙的上司来说,将一个网站的策划建设工作交给小夏这样一位职场经验浅薄的女孩,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十分冒险的行为。但是小夏的工作成果却让上司感到意外。
对于上司说过的网站策划的目的,以及架构建设,小夏都重新依据现今市场的需求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搜索和整合,对同类型的网站的建设进行了对比分析,不但深刻地领会了上司的意图,还对新的关注领域进行了开发。在网站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进展,她都会向上司汇报。网站上线后,访问量不断攀升,减少了很多推广方面的支出。上司因此将小夏晋升为网站的主管。
当了解了以上张三、李四和小夏的故事,你还敢底气十足地说你把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吗,你还好意思对领导怨气冲天吗?假如你还想继续在职场上混下去,你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但若想出类拔萃,晋升上位,你必须以老板的高度要求自己,甚至是比他期望的还要好。
若要做到这样,你必须练就“老板心态”。
什么是“老板心态”?我倒不是说你一定要在某家上市公司工作之前,先买它5000股的股份,然后再去上班,而是无论你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你都应该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认为这公司是我们的,我要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心力。有了这种感觉,你做事的高度就不一样了。
“老板心态”会要求你这样作为:
● 不计较延长工作时间
一位报社的总编每次给新学员培训的时候总说这么一个命题:记者的24小时都是报社的。他的意思是说,发生在你记者身边的任何事情可能都是报社的新闻素材,你随时需要举起手中的相机,随时需要录音采写相关的内容,这是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任何职业都是这样,不要认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实际上,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着公司的行动方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并不少见。有“老板心态”的员工不会太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即使他的付出得不到什么立竿见影的回报,也不会斤斤计较。那些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肯定没有这样的“老板心态”,他们也断然不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 行动在老板前面
老板对员工的期待永远不是你从字面上理解得那么狭窄,任何的工作一定要从前到后全部做完才会令领导惊喜,如果他只让你做1,你要自己想想这个事儿有没有2和3,如果他没有时间教你全部的过程,请你自己多想想。把工作做到极致,领导会认为你是完美的,他不青睐你,又能青睐谁呢?
● 时刻勉励自己
老板成功的原因就是一步步积累,从不满足。如果你想比他更出色,就应该时刻警告自己不要躺在安逸床上睡懒觉,让自己每天都站在别人无法企及的位置上,这样机会就会很快垂青于你。
能够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工作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成为其中一员,当然就会有很大收获。
第4节 最安全的工作方法是“集思广益”
部门小会或公司大会上,你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你的美妙创意。为这项创意你已经牺牲了无数个和男女朋友约会的夜晚,你满怀期待地渴望着领导的赞许同事的钦佩。未曾料想,你的好主意却遭到了阻力,没人认同你的智慧,除了摇头,就是质疑、反驳,更可气的是,连平时和你走得最近的那个同事也保持沉默。
这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你或许很想再加把劲推动一下,因为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启发那些无知观众。
但这种自命不凡的做法很少能让他人放弃原有想法。尽管争得面红耳赤,你还是输了。
请不要绝望,也不要一味地指责他人,因为,在你开始大胆地构思和创意之前,你根本没有集思广益,你根本没有顾忌他人的想法。所以一报还一报,他们这样对你,是自然的反应。
混职场,集思广益,相当重要。这也是松下幸之助最推崇的工作方法。
松下幸之助的一位经营公司的朋友向他请教:“我10年前创建这个事业,一直很顺利,业绩也不断成长,说来非常幸运,应该感谢老天爷的帮忙。可是,说实在的,太顺利了,使我有点惶恐,觉得将来非集思广益、小心谨慎经营不可。松下先生,从前就听说您提倡‘集思广益’,今天特地来请教您,应该怎么样去做?”
松下幸之助听了他的话后,很是惊讶和感动。因为如果说经营不顺利,想请教经营方法,完全符合情理;可是因为太顺利,反而担忧和害怕起来,所以要请教,让人有一点不敢相信。而且时机也很特别,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为生存挣扎苦撑,维持业绩不下跌已经很不错了,但这位朋友却在颓败的环境中创造佳绩,松下幸之助还正想请教他的秘诀呢。
松下幸之助深深钦佩这位朋友的谦虚精神。一般人拥有他那样的成就,很容易露出自满和骄傲的神气,可是他全然没有,言谈举止处处流露出真诚的态度。于是,松下幸之助回答他说:“你那种谦虚的态度就是集思广益所不可缺少的。为了集思广益而请教所有公司的会长,是不太可能的。但我想能深切认识到集思广益的重要性,已经成功一半了。你不但具备集思广益的条件,而且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实践了。你不但‘集了思’,而且‘广了益’,你目前的好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可能会说,集思广益是创业者的事,我们这些打工仔,做好本职工作为宜,没必要操那些心。还有人说,我干这行多年了,也算是行家里手了,用不着听别人的废话。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武断的资本,因为一个人的知识量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一个人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多了解了解其他部门的流程,多听听同事的想法,把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摸清事物的原委之后,深思熟虑展开攻坚,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比你方案形成后在会议室喋喋不休地向领导辩解,和同事解释要靠谱得多。总之,你可以让人们参与你想法的塑造,而不是期望他们无条件接受你的想法。
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你的想法是什么,然后邀请他们批判补充。你需要海纳百川,不要以为自己掌握着“完美答案”。
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你会有一个更好的想法,而且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来帮助你实现这一想法。
通常情况下,你该如何做到集思广益呢?
行动一:主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
可否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在吃饭的时候、在路上遇到、甚至在领导不忙的时候主动的说一下你的工作进度,不用那么正式,但是要注意说重点。这样,主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就是做到了让上司知道,他会即兴参与到你的计划中来。
行动二:有问必答,有一说一
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清楚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重点在于清楚,就可以让上司放心。
行动三: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人
我们也看到了职场中有很多技能高的人总是“怀才不遇”,不是因为他工作完成的不好,其实他在团队中很突出,总是能够提前完成工作,问题是他过于自我了,没有想到通过帮助他人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只有整个团队高效了,领导也才有业绩,领导才会舒心。
因此,在你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一下他人,不但会让你赢得同事,更能够让你的上司变得高效。
第5节 最牛的员工是“能把讨厌的事做好”
每个人都喜欢停留在自己的心灵舒适区,做喜欢的工作,做顺手的工作,可是,职场上,多数情况下会遭遇不喜欢的工作,面对不喜欢的工作,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先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你好不容易才把手头的工作完成,正匆匆忙忙收拾好东西,打算赴恋人的约会的时候,听见老板叫住了你,并给你一个新的任务让你处理。这个任务其实不是紧急的事情,不过是老板突然想到了而已,但是你又不能推辞,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一种选择是,给恋人打电话,让他稍微等你一会儿。然后希望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件事情,至于里面有多少个失误也不计较了,反正老板也不会验收,只要赶快完成即可。
另一种选择是,打电话给恋人,取消这次约会。安心、认真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即使不是很重要的,也没人查验,也要把事情做好了再下班。
你的答案是哪一种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心里十分想约会,但又不好拒绝老板,只有先应付下来,心不甘、情不愿地完成任务。工作中充满了无奈和不满。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任务完成得不够理想,甚至某一天还要重新再做一次。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出现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有人把这种心理定律叫做“不值得定律”。
丁丁是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工作。工作没多久,她就凭借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为公司开发出了新型财务管理软件,得到了单位同事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还被提升为开发部经理。
她不但精通技术,还是一个值得下属信任和尊敬的上司,开发部在她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公司老总认为她是个人才,就把她提升到总经办,负责全公司的管理工作。
接到任命通知后,丁丁并不高兴,因为她深知自己的特长是技术而不是管理,如果去做纯粹的管理工作,不但会使自己的特长无法发挥,还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被荒废掉,尤其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喜欢做管理。可是,碍于领导的权威和面子,她还是接受了这份对于她来说不值得做的事情。
果然,接下来的一个月她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上司也开始对她施加压力。现在的她不但感到工作压抑,毫无乐趣,还越来越讨厌这个职位。
很多人面临不感兴趣的工作,都会像丁丁一样在压力下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如紧张、沮丧、拖延、回避或敷衍等等,但最后都难免要面对不利的后果,如同事的白眼,老板的批评、父母和老师的失望等等。
所以,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也是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诀。那如何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呢?
● 反思自己的处境,认识自己目前的应对措施和后果
你可以问自己是否能够对目前困扰你的事情说“不”,如果不能,那么你正在采取的消极应对策略,如拖延、敷衍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后果是你可以或愿意承受的吗?你可以在纸上反复推敲这几个问题,最后你会发现,不利的后果比目前烦人的工作要可怕得多。
● 要分析自己为什么对这件事没有兴趣,能否培养自己的兴趣
如果是因为对事情了解少而没有兴趣,可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兴趣。
比如当深入处理枯燥的报表数据时,你可能会对相应的电子表格软件产生兴趣,并发现软件中有你所不熟悉的统计功能,而掌握了这些统计方法后,你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些事先干着,兴趣可能就会出现。
如果是自己基础不好,能力不够而导致兴趣不足,就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拿着数学题无从下手,大多是因为基础太差,你会发现对着题目发呆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么就静下心来,从简单的题入手,如果你能解决简单的题目,你的兴趣就开始出现了。
如果发现还是不能培养自己对某事的兴趣,那么想想这件事情对自己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数学成绩能过关,我就能考上憧憬的大学;如果我和这个讨厌的客户签下合同,老板一定会对我另眼相看!
● 如果事情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又不得不做
如写应景的官样文章,你可以跟自己订个合同,确立犒劳自己的方式,如做完后给自己买件衣服、请家人去饭馆吃饭庆祝、或痛快地玩一天自己喜欢的网络游戏等等。也就是说,你可以安排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放在你厌烦的事情之后,想到做完手边的事后就能痛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你就有做好手头事情的动力了。
第6节 如何应对领导摊派的“硬骨头”
小陈是个工程师,他所在公司在业界小有名气,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有些事情却让小陈很不愉快。比如,领导总是只考虑先把客户“拿下”,至于有没有能力解决客户的问题,总是放在其次。这就导致有一些项目搞定后,本公司的实力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项目被小陈形容为“难啃的骨头”。每逢此时,小陈就遭了殃,因为老板总是把这样的“骨头”扔给他来啃。小陈觉得领导特别不近人情,简直是故意给他找茬,找麻烦,折磨他。
和小陈一样,任何人的职场生涯中,都经常会遭遇这些恼人的“硬骨头”,它们要么解决起来非常棘手,要么就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通常是折磨人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面对这些“骨头”?最重要的一点,从心态上,你要把“骨头”当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磨刀石”。谁都知道,假如在领导眼里你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是不会委以重任的,之所以把这种难度系数高的活儿交给你办,是信任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信任,一定会为你带来好运。
某报社市场部在紧急召开部门会议,为了配合报纸今年的广告工作,领导决定做些宣传活动,想弄一些高档礼品随刊赠送给读者,以提高报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可是购买这些礼品是一笔不小花费呢。会议伊始,领导就有言在先:“最近单位流动资金紧张,最好别花钱,但是事还得办!”
全场鸦雀无声,员工们都在心里嘀咕:这年头,不花钱谁给办事啊?
只有一个新来的员工头脑里另有主意,他想,不出钱也未必绝对不可能,我们可以以易货的形式和对方交易啊,给对方一定的版面做回报,现在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小企业普遍流动资金紧张,这种形势下,易货还比较容易些呢。
于是会议后他就着手行动,和某品牌玩具公司联系,巧妙地游说对方:其实归根结底收益的还是你们,我们做推广的过程其实也是给贵公司产品作宣传的过程,对吧?
对方果真被他说服了,乖乖地为他提供了“免费晚餐”!双方结成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双赢的局面。这位员工,也因此事,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成为该报社市场总监了。
在上述案例中,这位员工面对领导亮出来的“骨头”,主动接招,迎难而上,是个解决力极强的好员工。而那些被“骨头”的难度吓怕了,认为无路可走的员工,则逊色得多。
事实上,一个人面对复杂问题的态度如何,也可以表明这个人是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这是因为,对于那些追求进步的人来说,要进步就要涉足很多自己未知的领域,就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来扩充自己的经验与知识,长此以往便会有所提高。与之对应的是,这样的人时刻都在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与解决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的;而对那些安于现状的人来说,由于只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获得安全感,他们每天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一样的,都是凭自己现有的经验与知识能轻松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会停滞不前,结果显而易见,由于一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没有任何突破,他们自身也不会得到发展。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具有优异的问题解决能力的人就是具备优秀素质的人才。事实上,这样的人才走到哪里都会被企业以礼相迎。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欠缺解决问题的高手。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处理“骨头”的能力呢?
经过分析,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几种素质:
● 永远正视客观的现实
他们不追求小说故事里那些一蹴而就的成功,他们接受“年轻人要从基层做起”的现实。他们也不追求绝对的“公平”——就算一时的收获抵不上付出,他们也能接受这一切,心甘情愿从头做起,从基层做起。他们并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什么“伟大的目标”,而是一个个现实的目标,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走向成功。
● 化解困惑,擅长从具体工作中寻找乐趣
困难的工作做起来艰涩难懂,非常枯燥,而解决力强的员工总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会积极地从复杂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令自己爱上眼前的工作。只有找到乐趣,才能投入进去致力于处理问题。他们遇到麻烦、挫折,也会“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从“麻烦”中发掘快乐和机会。
● 永远采取积极的行动
即使处在“低谷”,他们也不会抱怨命运,而是积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们不会抱怨同事、抱怨客户,而是用健康的方式与人们进行沟通;他们不会抱怨老板、抱怨公司,而是珍惜本职工作给自己提供的学习机会。总之,他们不会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他们总会“做点什么”,让自己渡过难关,决不会用嘴上滔滔不绝的抱怨来打发时间,积极行动是他们惟一的向导。
● 富有远见,不计较一时得失
在难题的考验面前,平庸的人会认为领导在故意刁难自己,感觉到自己不被器重,进而心灰意冷。而卓越的人则富有远见,他们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计较暂时的个人得失,立志通过暂时的潜伏来磨砺自己,伺机突破。凭着自己的坚毅、耐心和积极,完成了命运对他们的严酷“考验”。
如果你也具有上述心理素质中的一项或者几项,那你也具备“啃硬骨头”的潜质,不久的将来,你也将成为领导心中的最爱。
第7节 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效率
对于领导安排下来的工作,大多数职场中人都把工作质量放在首位,严守牢固的质量意识,他们知道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上司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评判和考核,决定着自己的发展前途以及竞争优势。可是,职场中的你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是否也要考虑效率的重要性呢?过分地强调质量而忽略效率不仅对公司的业绩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后果,也会让领导对你形成拖拉的不良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攻占英国时,英国商人米勒的两个儿子被德国宪兵队抓进俘虏营受尽折磨和迫害。米勒为了救出儿子米勒不惜变卖了所有家产,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上了宪兵队小队长,想用筹集来的大笔钱财赎回自己的两个儿子。
不料所有的家产只够赎回两人中的一个,面对选择米勒左右为难,很难取舍,大儿子聪明灵慧,小儿子乖巧懂事。大家都劝他尽快做决定以免另生事端,可他始终不舍得放弃任何一个。
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米勒只得四处奔跑筹借更多的钱,妄想把两个儿子都解救出来。两天后,米勒终于筹借到了与先前数目相同的钱财,当他欣喜若狂地拿着钱财赶到集中营时,却收到了两个儿子已经在半小时前被枪决的噩耗。
米勒收到消息后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受不了这么大打击的他醒来后整日以泪洗面,最终郁郁寡欢、无疾而终。
原本可以救出两个儿子中的一个,机会却在米勒同时保全两个儿子,一味地注重“质量”而忽略了时间不等人的“效率”,最终痛失两个儿子,自己也一无所得,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
在工作过程中,类似的情形也并不鲜见,很多人在机会来临要做出抉择时,总是一味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有保障,担心自己的选择引起的影响和轰动。尤其是那些从事严谨事业的企业职员,更是一次又一次地验证自己的质量结果,以防质量漏洞导致失败或是丢了颜面、荣誉和地位。然而,正是这样对质量的“强迫症”使得他们忽略了效率而失去了最佳时机。
1974年8月,丁肇中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纽约阿普顷的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里,经过各种实验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丁肇中教授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
丁教授和他的助手们都兴奋极了,如果公之于众,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何等荣耀的事!一向自信满满的丁教授突然间对自己的新发现充满了怀疑,以严谨著称、注重质量的他带领弟子们一次又一次地验证那铁一般的事实。
多次试验后,丁肇中教授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却把这一发现搁置在保险柜里,一拖再拖,迟迟未将发现成果公布于世。
同年11月10日,美国人里支特领导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实验室里也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取名为ψ粒子。经过验证,丁肇中和里支特发现的新粒子为同一种粒子,这种粒子后来被称为J/ψ粒子。
结果,1976年12月11日,丁肇中和里支特在瑞典斯德哥·摩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无论做任何事,在注重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当机会来临,要你进行抉择时,一定要秉持积极的心态,意志坚定地做出选择,注重效率才能抓住时机,拖拖拉拉只能让机会从手中溜走。
注重质量与注重效率是相辅相成的,质量是我们的根本要求,效率是提高质量的关键。如果过分强调效率而质量不过关或过分强调质量而忽略效率,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徒劳无功。
注重工作效率,并不是要求你在工作中永远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是:
● 依轻重缓急对工作进行合理地安排;
● 保持已经形成的工作节奏,同时注重工作质量。
做到以上两点,你在工作过程中就能避免顾此失彼白白浪费很多工夫。
第8节 “能力”让你不失业,“能耐”才能赏你“金饭碗”
在很多人的价值词典里,能力和能耐都是一回事,有能力就是有能耐。实际上,能力和能耐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能力不等于能耐。很多人自命清高怀才不遇,都是被能力欺骗了。
想知道能力和能耐的区别吗?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浩然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个大公司研发部做研发。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自己独自研发了好几种新产品,给公司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公司老总是个看重人才、赏罚分明的人,给他发了相当高的奖金,还给他配了辆轿车。
浩然的能力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的认可,当研发部主管调任外地一家分公司任经理后,浩然觉得自己肯定会被老总提拔重用,顶研发部主管这个职位。部门的一些同事也这样认为,以前关系紧张的几个同事开始频频向浩然示好,浩然心中非常得意。
但是,出于意料的是,老总并没有提拔浩然,提拔的是另一个能力比浩然稍逊的一个同事。公司任命下来后,前几天还频频示好的几个同事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并且毫不掩饰幸灾乐祸的嘲弄。浩然懊恼极了。
请假在家呆了两天,回想起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越想越觉得自己才应该当这个部门主管。既然在这个地方得不到重用,那么,干脆辞职。
浩然直接把辞职书递给了老总,为的就是给老总一个难堪。但是,老总笑了笑,把辞职书放在了一边,看老总那个样子,好像早就料到了他会辞职一般。
老总和气地说:“如果你是因为对公司任命的不满而辞职,那我只能表示遗憾,虽然你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老总不卑不亢的态度倒让浩然不解了。
面对浩然疑惑的表情,老总诚恳地说:“我知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到哪个公司里都会成为技术骨干,但是,如果你不改下你的性格,你只能是个有能力的人,但绝不能成为一个有能耐的人。”
老总接着解释道:“什么叫能耐?就是有能力而又能忍耐的人,才叫有能耐!你有忍耐力吗?你们部门多次的技术攻关会,我都参加了,在会上,你发言很积极,思路很敏捷,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是对的。但是,你容不下别人提出和你相反的意见,别人的意见与你的不一样,你就很气愤。另外,据说你不善于和其他同事合作,总喜欢个人主义当英雄。弄得与同事关系很紧张。一个有能耐的人,应该既有能力又有忍耐,既能独立战斗,更能与大家亲密协作共同攻关,我很欣赏你的能力,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继续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工作……”
听了老总的话,浩然的气消了,脸红了,他收回了辞职书。看到他这番变化,老总欣慰地笑了,站起身,亲切地拍了拍浩然的肩膀:“要相信一个有能耐的人迟早会得到重用的”。
浩然的例子告诉我们,原来,在领导眼里,真正受青睐的“金牌员工”并不是有能力的员工,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能耐型员工。
能力、本事和能耐是决定我们工作素质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能力是后天的培养和习得,注重的是技术知识层面,关乎智商;本事是我们先天的所得,在哪方面、哪个领域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所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本事。本事和我们先天的基因有很大的关联,是一种固有的能力状态。当然本事也可以从后天慢慢培养,但和能力不同的是,本事和技术知识无关,更偏向于情绪的发觉和利用,关乎情商;而能耐是一种承受苦难和逆境时的韧性,是一种坚忍执着的程度,关乎逆商。
你爬过山吗?如果人生是一座山等待你去攀登,那么你的能力就是所谓的登山技巧和登山工具;你的本事,就是你对登山时天气变化的察觉、对山路险阻的判断预知和对登山整体路线的了解和掌握;你的能耐,才是确保你最后能否登上顶巅的关键,而这个关键是无形的,是一种内在的执着和苦守。
由此看来,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算什么。任何一个勤勉并肯于踏实积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能力。但如果能力不能与本事与能耐配合,那么一个人能力越高,他的命运就越悲惨。为什么这么说呢?能力带来的副产品就是自我膨胀和不可一世,而这种自傲如果没有察言观色的“本事”制约,很容易让别人对你敬而远之。如果这种敬而远之是朋辈亲人,还算是幸运,因为亲朋的疏远只是单单让你体会到孤独而已;但如果你的乖戾触犯的是对你的未来和命运有深远影响的人——比如领导或同事,那你必然会经历大的挫折和痛苦:你有能力,我承认,我不用你你有什么办法啊?我不提拔你你有什么脾气啊?这时如果你的“能耐”不够,不能从挫折中反省自己,又不甘忍受冷板凳的尴尬和苦楚,自然会很糟糕:要么自暴自弃,消极隐匿;要么偏执激狂,愤世嫉俗。
所以,一个人在职场上,仅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混得好,得有能耐才行,有能力只能引起领导对你的注意,保证领导不轻易丢弃你,有能耐才能真正打动他、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