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艺术通史
64908600000007

第7章 古希腊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一章我们要专门讲雅典卫城。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将雅典卫城作为单独的一章来讲,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不但是古希腊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也可以说是整个古希腊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当人们谈论古希腊艺术时,在很大程度上谈论的就是雅典卫城,就像人们谈论古希腊哲学时,很大程度上谈的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样。

我想大家很可能都听说过雅典卫城,但对于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却不一定有明确的概念,我在这里就是要弥补这一缺憾,将你们原来朦胧的东西明朗化,使它真正成为我们牢固的知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伟大的雅典卫城,我决定分四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讲一下卫城所在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讲雅典卫城的历史,第三部分讲它的整体结构,第四部分谈它的装饰艺术。我想,了解了这四点后,我们也就可以算了解雅典卫城了。

卫城的位置与历史 雅典卫城的位置好说,就位于雅典。卫城所在的雅典市分成两部分,一个是雅典市区,不包括比雷埃夫斯港,人口近百万。雅典市区与比雷埃夫斯结合起来则称为大雅典,面积400多平方千米,人口达300余万,占希腊全国人口的1/4。

雅典周围依傍着四座小山,分别叫伊米托斯山、帕尔尼斯山、艾加莱奥斯山和彭特利库山。雅典市区有两条小河,西边的一条叫基菲索斯河,一年有半年只是涓涓细流。东边的一条叫伊利索斯河,经常连水都没有。它们把雅典市区大体划分成三块。雅典主要的建筑与名胜是中间的那块,位于两条小河之间。

雅典有一个天然的中心,就是雅典卫城,卫城的意思是说它可以拱卫雅典。

为什么它可以拱卫雅典呢?因为卫城建于一座小山——阿克罗波利斯山——之上。

阿克罗波利斯山有两个特殊的优点:一是山虽小,其四周却是悬崖峭壁,高150余米,耸立在周围的平地之上,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达山顶,只要守住了它,敌人就甭想攻上山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二是这小山不但高耸,它的顶竟然还是平的!这样上面就好建房子了。雅典人正是利用了这个长处,建成了举世无双的雅典卫城。

很早以前,阿克罗波利斯山上就有神庙与卫城了,公元前480年波斯人第二次侵入希腊时,把它彻底捣毁了,顽强的雅典人决定重建卫城,并且要把它建得比原来更大、更辉煌壮丽,好让全世界都看到雅典的光荣。

这时的雅典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来建设雅典卫城这样浩大的工程,还得多亏有一个伟大的领袖,正是他领导着雅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这人就是伯利克里。他是一个虽出身贵族,但热衷于民主政治的人,他有两个杰出的本事:演讲与知人。杰出的演讲本事使他能在民主政治下用嘴巴把雅典公民团结在他的旗帜下,听他发号施令,出钱出力来建筑雅典卫城;杰出的知人善任的能力使他能找到最适合于具体领导工程建设的人。

对于雅典卫城,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设计师与雕刻家。伯利克里找到的设计师名叫伊克底鲁,雕刻家名叫菲狄亚斯,这两个人正是当时最了不起的建筑师与雕刻家,尤其是菲狄亚斯,被称为整个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有了这两人,还有以上的条件,就为建筑一座伟大的卫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伊克底鲁和菲狄亚斯,要建成雅典卫城还要一样东西——上好的建筑材料。更具体说就是石头。但这也不缺,就在距雅典之北不到20千米的彭特利库山上有的是洁白的大理石,雅典人光是从这山上采石的功夫就花了几十年。

上面三样东西找齐后,雅典人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建筑工程,这一工程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可以想象是非常之庞大的,金钱我们没法知道,但整个建设时间长达40多年,从公元前448年开始直至公元前406年才基本竣工。

建筑好后的雅典卫城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进入卫城时所必经的大门。这是一扇很气派的大门,挺立着我们上章讲过的多利亚式的大柱,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第二部分是两座神庙,一座是奈基神庙,用以献给胜利女神奈基。

第三部分是另一座神庙,用来献给一个叫伊克瑞翁的希腊英雄。

第四部分即帕特农神庙,献给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

这第四部分才是整个卫城的中心,甚至是整个古希腊艺术的中心,它代表着古希腊艺术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而且,当我们谈论雅典卫城时,一般而言谈的就是它,至于其他三个部分,两座神庙,如果搁在其他城邦或许同样会成为艺术上的老大,因为它们也十分精美,然而它们不走运,与帕特农神庙遇到一起了,这就像本来是小家碧玉的美人儿到了美若天仙的公主身边作侍女,自然相形见绌,无人理睬了。

雅典卫城建好后,不但雅典人以之为豪,也成了全希腊人的骄傲;不但成了祭拜神灵的地方,也成了雅典人的生活与政治中心。每天络绎不绝的人像一条河往卫城流去,有的来向智慧的雅典娜求签问卦,有的来谈情说爱,还有的,只是来看看,并且赞美一番。

每年,雅典人都要在卫城举行大量的公共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每九年才举行一次的泛雅典娜节。

泛雅典娜节是雅典人最重要的节日,到了这一天,雅典人倾巢而动,来到卫城,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快活一番,最有名的是两样:一是运动会,这是雅典人的全运会,全雅典最健壮的男人们都来参加,有赛跑、铁饼、标枪、打拳、赛马等项目,获得胜利的人虽然只得到一个桂树枝编的圈儿套在头上,但那随之来的荣誉可大得很呢。

另一样是向全体雅典人的保护神雅典娜献祭。这也是整个泛雅典娜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节日的高潮。这天,全体雅典人都聚集在帕特农神庙大门外的广场上,他们的祭品并不昂贵,只是一件由雅典全体童女共同绣制的橘黄色长袍,但它象征着全雅典人对他们的保护神的纯洁童贞的爱。

即使在雅典已经失去了独立,沦为亡国奴的日子里,泛雅典娜节仍在举行着,直到公元3世纪才最终停止,前后延续700年之久。

雅典卫城如此壮观,但它的命运是悲惨的,屡经劫难。

第一次是公元前404年,雅典最终被斯巴达人击败,斯巴达人摧毁了保护雅典的长城,雅典卫城也第一次遭到损害,不过斯巴达人并非没教养的野蛮人,所以损害不算严重。后来统治雅典的马其顿人和罗马人是希腊文明的崇拜者,当然更不会破坏卫城。

第一次对卫城造成较大破坏的是希腊日渐众多的基督徒。公元500年左右,他们把帕特农神庙改成了基督教堂,把所拜的对象由雅典娜变成了圣母玛利亚。为此他们把大门由朝东改成了朝西,那内部装修也被改得符合基督教口味。非凡的雅典娜雕像早已不见,美丽的壁画也消失了,变成圣徒们的画像。

又过了千余年,15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希腊,这些信奉安拉为唯一神的穆斯林又将神庙由基督教堂改建成清真寺。我们知道,清真寺的内部是最朴素的,什么神像都没有,因为穆斯林不崇拜任何偶像。他们便把原来基督教堂里的绘画雕像全弄掉,还在神庙另一头建了座宣礼塔,向穆斯林提醒祷告的时辰。

此时,虽然内部那些伟大的雕像与壁画都没了,但雅典卫城的建筑本身并没有遭到很大破坏,甚至相当完好。但到了17世纪,它遭受了第一次整体性的大破坏。这一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开了战,威尼斯的雇佣军们包围了雅典,困守卫城的土耳其人看到帕特农神庙地势高,墙壁又坚固无比,就把它当作了火药库,这年9月26日,威尼斯人又开始攻城,向土耳其人的火药库开了炮,结果一炮中的,土耳其人的火药库完了,装火药的帕特农神庙也完了。

没了火药的土耳其人终于投降了,威尼斯人看到帕特农神庙西面山墙上的海神波塞冬雕像挺不错,就想把它当作战利品运回去,但刚拆下来,那些工人们一个不小心,雕像便从他们手里往大地奔去,变得粉身碎骨。

再过了两百余年,到了19世纪,一个英国佬来了,名埃尔金,他是掠夺文物的老手,把最后几块好点儿的雕刻全拆走了。它们现在还放在大英博物馆里,叫埃尔金石像。

不久希腊爆发了独立战争,打了好几年,到1832年,希腊人终于在被异族奴役两千多年后再次获得了独立与自由。

此时雅典卫城已成废墟。

卫城的整体结构 下面我所介绍的雅典卫城乃是昔日被摧毁之前完整的卫城。我将它辉煌时的模样介绍给大家,因为正是那个卫城才代表了西方古典文明的最高峰。

前面说过,卫城分四个部分:大门、奈基神庙、伊克瑞翁神庙、帕特农神庙。雅典人修筑四个部分时,没有破坏山的本来形态,而是依据其自然的起伏来修筑的,使得神庙与自然的环境十分和谐。如此,建好之后,四座大建筑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整个山头之上:最顶上是规模最大、也最重要的帕特农神庙,它像一个天生的君主,君临卫城和整个雅典。在它的北面,稍下的位置上是比帕特农神庙小得多的伊克瑞翁神庙。从伊克瑞翁神庙往西,也就是在帕特农神庙的西北面,是奈基神庙,卫城大门就在奈基侧近。

我们现在来分别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大致结构,先从大门谈起。

这座大门的设计者是牟尼西科勒斯,这与前面说过的卫城的设计师是伊克底鲁不相矛盾,要知道像雅典卫城这样的庞大工程,一个设计师是不够的,伊克底鲁只是整个卫城的总设计师,至于各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设计师,具体负责这部分工程的设计,这样一个好处是使雅典卫城具有了多变的风格,集中了古希腊建筑设计艺术之精华。这大门便是一个好例证。前面说过,古希腊的神庙有三种柱式: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与科林斯式。但这座大门却不是其中任何一种,而是融合了两种风格: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它的建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中央大门与两翼建筑。它们是这样排列的:一到卫城的大门,迎面就是6根多利亚式的大柱子,高近9米,上面有水平梁和三角形的额梁。进大门后有一条宽敞的通道,它的旁边有3对爱奥尼亚式柱子,通道两边以前都有建筑,其中左边建筑的墙上曾有古希腊著名画家波利格诺托斯的壁画,所以被称为“绘画馆”。

其次是与大门相距不远的奈基神庙,位于大门的西南端,它的设计师名叫卡里库拉斯,这是一座爱奥尼亚式的建筑,神庙的前后各有4根爱奥尼亚式大柱子,由于上面的凹槽比较深,反光能力很强,每天,在阳光照射之下,随着阳光的西移,柱子也显现出奇妙的变化,十分有趣。在它的山墙与中楣之上精雕细刻着有关胜利女神的故事,里面还有奈基美丽的雕像,引人入胜。

奈基神庙之后是伊瑞克翁神庙。伊瑞克翁是传说中古雅典的王,他正埋葬在这里。除了伊瑞克翁的事迹外,这里实际上也是帕特农神庙的分庙,里面也有雅典娜像,描绘她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保护神的情景。其建筑也极富特色:它不像一般建筑在平面上的神庙,而是建筑在两块高低不同的基石上。这使得它的各部分建筑顺着地形的差异显出高低大小的不同,而这又带来了柱子数量的不同。它的西面有3根柱子,与之相对的东面柱子足足多了一倍,达到6根,南面也是6根,北面却只有4根。至于神庙内部,可以分成3间房子:西边房间里有一个长方形水槽,装的是盐水,以象征海水,供海神波塞冬享用;中间房子用来供奉波塞冬和伊瑞克翁;东面房间里是雅典娜像。

最后我们来描绘一下帕特农神庙。

也许大家心里早存着一个疑问了,为什么雅典娜神庙不像其他神的庙一样用其名字来直接称呼呢?而叫什么帕特农。这个转换其实正反映了雅典娜在雅典人心目中特殊的地位。帕特农神庙意即贞女的神庙,这是说,雅典娜不是一般的女神,而是贞洁的女神。

我们以前说过,古希腊的神像凡人一样,满脑子情欲,经常乱搞。这并不是说希腊人喜欢神都像凡人一样放荡,相反,他们对那些贞洁的女神怀有更深切的敬意,而雅典娜便是所有女神中最贞洁的一个。

帕特农神庙是单排绕柱式建筑,即它的建筑外围只有一排柱子环绕。地基长约70米,宽约30米,大体上是多利亚式建筑,但也有爱奥尼亚风格的东西。它的绕柱是多利亚式的,前后各8根,左右各17根,直径近2米,高超过10米,这在多利亚式的柱子里是比较细长的一种。

帕特农神庙的内部是这样的:它的长等于古希腊的100尺,所以又叫“百步殿”,左右两边各有两排与墙壁平行的柱子,西侧是一个放祭神用的器皿的房间,由一些贞洁的处女来管理,名叫“贞女室”,贞女在古希腊语里的发音就是“帕特农”。

帕特农神庙最有意思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很少用直线,例如它的地基并不是水平的,中间要高一点,它的正面绕柱,除了中间的两根是垂直的外,其他都有点向中心倾斜,各柱子的直径及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也并不完全相等。但这一切不但没有使得整座建筑看起来凌乱不堪,反而更显严整有度:那地基看上去仍是水平的,正面的绕柱看上去也是笔直的,柱子们看上去也是一样粗的,柱子之间的距离看上去也是一样长的。

这就是建筑中的“视觉矫正”,它突出地显示了希腊人在他们的智慧达到高峰时,已经不但能尊重自然,而且能超越自然,并在这超越中达到与自然深刻的和谐。

卫城的装饰艺术 雅典卫城之所以了不起,其原因固然与它的建筑有关,但同样重要的是其装饰艺术之精美,这些装饰艺术作品体现了古希腊艺术的最高水平。它们现在虽然所遗无几,然其残存者的精美绝伦仍令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感叹不已,也令现代的艺术家们自愧弗如,这情景有点像现代哲学家们面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时的情形。

雅典卫城的装饰艺术品主要分两种:绘画与雕刻。绘画现在已经完全遗失,所剩的只是“绘画馆”的名字而已。雅典卫城的四个部分都有雕刻,但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只是帕特农神庙的雕刻,它足以代表整个雅典卫城的雕刻艺术。

帕特农神庙外面有三个地方有雕刻:山墙、排档间饰和中楣,最里面还有著名的雅典娜神像。

我们上一章已经谈过了什么是山墙、排档间饰与中楣,它们位于神庙的何处,大家可以先去温习一下,再看下面的内容。

在神庙的这三个地方,山墙、排档间饰与中楣,古希腊人必会用浮雕装饰起来。

第一处是山墙。它的命运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了,那个威尼斯大军的统帅想把上面的波塞冬雕像拆下来作战利品,但工人们在把它拆下来后,一个不小心,将它摔得粉身碎骨。所以我们现在没办法看到它——除了在大英博物馆里那个可怜的没了手、脚和头的河神。我们只能依据一幅大约作于17世纪的素描来看它。可以相信这素描是真的,因为那时整个山墙还完好无损地立在屋顶上呢。

这山墙的素描已经有些模糊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东西:最中间有两个人,一个是高大魁梧的裸体男人,另一位是穿着传统古希腊服装的女士,男左女右。女人的右边有一匹马,举起双蹄对着她,像要踢她一蹄子。马屁股后面是一些人,不断地变小,不断地把腰弯下去,最后一个人则干脆躺着。男人的左边也是些类似动作的人,也在不断地缩小下去,直至躺到角落里。

这雕刻的乃是个有名的神话故事: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城保护神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在《西方文学通史》第一章“古希腊神话”之“古希腊诸神”一节中已经说过了。

与一般神庙的山墙不同的是,帕特农神庙的山墙特别大,至少要20个人才能将它填满,要把这20个人安排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并让每一个人都显得自然可不是容易的事,但在帕特农神庙的山墙上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几乎完美无缺。首先,它的人物该站的站,该坐的坐,该大的大,该小的小,无一不自然而合理。从每个雕像看,像那可怜的河神,虽然它的位置只是山墙的最角落,也最不重要,但如果把它单独列出来——像现在在博物馆里的情形一样,会感觉它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呢,它只剩下躯干的身体上,每一块肌肉都被精雕细琢了出来。且并不仅仅是《掷铁饼者》中的力量或者《赫尔墨斯和小酒神》中的美,而是堪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现在我们来看看雅典卫城的排档间饰。前面已经谈过排档间饰是怎么回事,它是块长方形的石板,分布在神庙外墙的四周。在帕特农神庙上,这样的排档间饰有近百块。现在留下来的只是南面墙上的几块,从这几块上我们可以看到每块都有一个人和一个人首马身的家伙在打架。这种人首马身的东西在古希腊是很有名的,有好的也有坏蛋,好的则帮助人类,如我们在《西方文学通史》第二十一章“浮士德”中提到过的喀戎。坏蛋则专门与人类为敌,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好色,专抢人间美女。也爱喝酒,渴完酒后就耍酒疯。排档间饰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有一次,一帮伽勒底人正在喝喜酒,一帮这样的怪物来了,他们不但抢酒喝,还要抢新娘子。于是迦勒底人便与他们打起来了。

在一块排档间饰上,我们看到,一个本来披着件袍子的人,他的袍子已经掉到臂弯下去了,他面对着我们,双手后仰,全身几乎一丝不挂。他用左手揪住怪物的人头,那怪物也扬起前蹄,奋力挣扎。人和怪物的脑袋都不见了,但像前面的河神一样,从这剩下的躯体上仍可以看到古希腊艺术的顶峰期间雕像的艺术特色:这些雕像既符合严格的解剖学要求,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同时它所描绘的躯体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人的躯体,而是一种理想的人的躯体,是力与美巧妙的结合。

前面我们讲过,中楣是用爱奥尼亚式柱子的神庙才有的,但这帕特农神庙用的是多利亚式柱子,为什么也有中楣呢?我猜,这雅典卫城集古希腊艺术之大成,那些设计建筑它们的人都是杰出的天才人物,所以像所有的天才人物一样,他们在进行创作时是不受任何人为限制的,他们只尊重自然,看在这个地方如何建筑最美、如何雕刻最美便如何去建筑、雕刻。当他们看到将爱奥尼亚式的中楣用上去好看时,便毫不犹豫地用上了,而且用同样美的雕刻去装饰它。

中楣上的雕刻原本长达160米,高约1米,现在留下来的还不少,它所记载的就是上面讲过的雅典人最重要的节日——泛雅典娜节游行的情景。以东面为中心,这里坐着此次游行的主角——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还有她的父亲万神之王宙斯,以及诸位神灵,他们的两边是祭司们,再往两边则是人间的大人物和美丽的贞女们,游行从西面开始,这里的人们已万事俱备,只等起程,到了南面和北面,人们已经开始游行了,队伍浩浩荡荡向前挺进。

游行队伍的大致路线是:从西面出发,兵分两路往南北两面挺进,最后便汇合到了东面,在这里,他们终于走到了他们的目的地——雅典娜,但见她,这位集贞洁、智慧、美丽与勇敢四种美德于一体的女神,从容地坐着,仿佛太阳一般闪烁着光焰。

除雅典娜,这里还有大量人物、马匹和各式各样的物件,据说人物多达500个,马也超过100匹,它们如此众多,排在相对狭小中楣上却并不显拥挤。再看细节,尽管人物非常之多,然而每个人的每根头发都不是草草而成的,这些雕刻家似乎有的是时间,慢条斯理地把数不清的人物一个个细细雕来,把它们叠加在一起,显出惊人的华丽与解剖学般的精确。

正是在这里,古希腊艺术达到了它的顶点:将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

菲狄亚斯的雅典娜雕像 谈完了帕特农神庙的外面,最后我们应当来谈谈它的里面了。

它里面的创作者是一位我们慕名已久的伟大艺术家,号称古希腊艺术家之王,犹如神中之宙斯——菲狄亚斯。

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且互相矛盾,他可能出生于公元前480年,逝世于公元前430年左右,是雅典人,可能是一个叫赫吉亚斯的人的弟子。他一生先在希腊各地漫游,到过许多地方,如德尔斐、底比斯、奥林匹亚,等等,在那些地方搞雕刻。一方面由于他是当时公认的最伟大的雕刻家,另一方面由于他与伯利克里是好朋友,他被伯利克里聘为雅典卫城的艺术总监。雅典卫城的所有装饰艺术品,包括我们前面说的那些,都是在他的指导之下完成的。

但问题是,由于这些雕刻太多,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甚至于没有一件是他完成的,至少不是他独立完成的。这样就产生了关于菲狄亚斯的一个怪圈:一方面有无数的艺术品下挂着他的名号,他被称为艺术家之王,另一方面现在却找不到一件作品,哪怕像样的复制品,能够证明的确出自他之手,可以让我们看到他的伟大。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用“据传说”来描述几件他的艺术作品:

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据说这件描绘万神之王宙斯的雕像高达20米,内用青铜铸造,外用象牙作皮肤、黄金做衣服,曾被称作古代世界第七大奇迹——也是唯一一座由个人创造的奇迹。

第二件是《列姆诺斯岛上的雅典娜贞女像》,这尊青铜雕像虽只有真人大小,但极其逼真,并且把人物的内在精神魔术般地赋予了雕像,这种将人的灵魂与精神赋予雕像,使之具有神奇的生命力正是传说中菲狄亚斯作品的主要特色,也是他能够超越于后世的地方。

第三、第四、第五件就都与雅典卫城和帕特农神庙有关了,分别是雅典卫城露天广场上的雅典娜神像、帕特农神庙上的装饰浮雕以及里面的雅典娜神像。

雅典卫城露天广场上的雅典娜神像据说高达9米,用青铜铸成,手执长矛,既像一位伟大的战士,又像一位含羞的美女,是二者巧妙的结合。

帕特农神庙的装饰浮雕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帕特农神庙内的雅典娜神像。这也许是菲狄亚斯最有名的作品,也是整个雅典卫城最著名的艺术品。但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模型了,而且是一个蹩脚的模型,根本谈不上原作的艺术魅力,只能通过它看看那如此闻名的大作是什么样子。

从这个模型上看,雅典娜的装束间于红装与武装之间,她头戴三角帽,每个角都是个小雕像,表情泰然,身穿铠甲,身着古希腊民族服装,胸脯像飞机场一样,毫无女性的特征,左手放在盾牌上,盾牌上雕刻着希腊人与亚马逊人作战的情景,据说上面还包括伯利克里和菲狄亚斯自己,两人正以手中之武器向敌人投去。雅典娜右手托着一尊长着翅膀的胜利女神像,脚下是一个台座。

说实在的,虽然这个雅典娜神像被传得神乎其神,但从这个模型可半点也看不出来,甚至连一个三流雕刻家的作品也比不上。

但据说这件原作确是惊人的,它高达12米,内部用青铜或木头雕刻而成,外面露出皮肤的地方以象牙雕刻,显得洁白无比,外面的衣服则是不折不扣的金子,是货真价实的金缕衣。

许多书上说,菲狄亚斯以他卓绝的天才,加上充裕的物质条件,终于创造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震古烁今的巨作,攀上了古希腊艺术的巅峰!那么,攀上了艺术之珠穆朗玛的菲狄亚斯命运又如何呢?是否躺在满身荣誉上过他的快乐日子呢?

不!远非如此。雅典卫城竣工之后不久,他便被逮捕了,罪名是贪污了用来给雅典娜做衣裳的黄金,当然这个罪名是莫须有的,但他依然被送进了监牢。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菲狄亚斯就脱下了雅典娜身上本来就可脱下的金缕衣,一称,与原来的金子等重,这才得以洗脱罪名。然而不久他又因为将自己和伯利克里的像雕刻在雅典娜的盾牌上而被控亵渎神圣,再次被捕入狱。

他此后的命运就不可知了,有人说他就此死在狱中,有人说他被奥林匹亚人赎了出来,帮他们雕刻前面提到的那个伟大的宙斯神像去了。

但不管怎样,菲狄亚斯被雅典人逮捕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这不由令我们想起前面说过的三位伟大的雅典人来: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命运——被雅典人迫害。

这些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的共同命运使我想起了希腊人的命运——他们从事了伟大的创造,他们的创造是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的巨大的财富,然而这些创造却并没有给创造者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在创造成功之日,便是他们将要失去自由之时。

让我们用历史事实来说话吧。在雅典卫城建成不久,仅仅几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就被斯巴达打败投降了。而这场希腊人的内战使他们丧尽了元气,不久,马其顿人就乘机征服了希腊全境,希腊人从此失去了他们的自由,长达两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两千年中,他们历经了各式各样主人的统治,罗马人、拜占庭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却从来没能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们一度那么光辉灿烂的艺术,也湮没在希腊大地的荒山野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