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为核心管理法
64907300000004

第4章 华为科学管理法:掌握科学方法,让工作事半功倍

一切先从简单的开始

新员工在工作中有干劲,总想着做大事,这可以理解,不过任何事情还是从简单、容易的开始为好。

——任正非

你是不是每天都写下了工作清单,但是下班时却发现连第一条都没做完?你是不是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是手头的工作却有增无减?你是不是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但依然无法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你是不是觉得累得要死,但是却没有做好任何一件工作?其实让人累的不是工作,而是低效的工作方法。想要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必须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

华为人工作的高效率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学历,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能力更突出,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更为合理、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就是华为人的捷径,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处理更多的事情。

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工作就是坚持“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小任务到大任务,从生存到发展”的理念。华为的员工都坚持这样的工作理念,不管是人生计划还是工作安排,都采取这样的策略,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达到目标。

一切先从简单开始,先去做那些容易做到的事情,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不管先从哪里开始,只要是问题都要逐一解决。不过先易后难,更加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工作的进度。

一般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难度会越来越大。由易向难这样循序渐进,还能有效地支配和利用各种资源,能够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有人可能觉得自己工作能力强,要先把最难的啃下来,然后再去做简单的,虽然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效率可能不高。

因为先从简单的工作开始,还能兼顾工作中的稳定性和发展性这两个基本要求。华为在创业初期,首要目的是生存下去,只有能生存下去才能谈以后的发展,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还怎么谈发展呢?所以华为在发展初期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主动放弃了竞争激烈的城市市场,转做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取得成功后,才转战城市市场。华为进入国外市场时,采取的依旧是这种方法,先易后难,先从一些容易的地区入手,连战连捷也让华为人的信心大增。

一切先从简单的开始,依次提高工作的难度,直至最后完成最难的部分。这种工作方法让大家的心理承受力从低压到高压,渐渐适应。简单的工作容易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事情后,就会产生自信,可以鼓舞士气。如果我们先从最难的开始,一般很难完成目标,时间久了斗志就没有了,渐渐的工作热情也降低了很多,最后很可能就完成不了。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目标很伟大,但也要一步步去实现。美国的一位将军说:“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就先从叠被子开始。”中国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都告诫我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步去完成。

华为在培训新员工时,首先要求员工从难度比较小的工作开始,然后再逐渐深入,逐渐增加工作难度。很多有经验的华为老员工,在工作之前,都会对工作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然后寻找一个简单的切入点,再制订一份相对完善的工作计划。他们会先解决那些相对容易完成的工作,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那些比较难的工作,最后再做那些最难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原则让华为人拥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怎样才能像华为人那样先易后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完成它,来构建自己的信心平台。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操作模式,想要改变原来的习惯,跳出以往的舒适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开始改变时,要先制定一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来鼓舞自己的士气。

小李原来的工作是负责公司网页的SEO(搜索引擎优化),虽然工作专业性强,但比较清闲,后来领导让他协助文案负责微信公众号的基础营运。一听到这个工作小李就很抗拒,他说自己没有做过,不懂PS,也不会写文章。

领导没说什么,只是让他先去了解微信公众号营运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领导给小李分析了营运微信公众号所需的基本要素,最后培训了他一些基本的营运技巧,教了他简单的PS技术,以及写作套路的基本原理。一步步开始后,小李觉得也不是那么难,就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小李已经完全胜任这份新的工作。小李开心地说:“看起来挺难的事,没想到一步步做下来也很简单,我居然也会做微信公众号了。”

先易后难,先从简单的做起,先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起,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觉得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能做好了。先易后难的策略就是:首先,搜集信息,了解概念,弥补知识的不足;其次,解构要素,围绕目标,找出事物内在关联作用和构成要素;再次,分析原理,找出推动事物发展的规律、法则、定律;然后,抓住关键,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最后,制订计划,分解任务,价值排序,落实执行。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一个领袖干什么?一个领袖其实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任正非

常常听到有人说:“都快下班了,这个重要的事情还没做完,看来又要加班了!”还有人抱怨道:“我为什么没有先去做这件重要的事情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时候,那么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工作方式。

你是不是先做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再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先做熟悉的事,然后再做不熟悉的事?你是不是先做耗费时间少的事,再做耗费时间多的事?你是不是先做已经计划过的事,再做没有计划过的事?你是不是先做别人的事,再做自己的事?你是不是先做有趣的事,再做枯燥的事?

虽然上面的工作方式各有利弊,但是从有效时间管理的要求来说,都不是科学的。工作的目的是实现目标,既然以目标为导向,那么在处理待办事项时,应该优先处理那些有助于实现目标的重要事情。

怎么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呢?那就看这件事对实现目标的贡献程度。对目标的贡献越大,则越重要,也就是最先应处理的工作。《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想把工作高效地处理好,就要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按照不同事物的重要程度进行层级处理。

众所周知,华为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华为员工高收入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工作。这样的高强度让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不适应。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华为有岗前培训,有怎样高效工作的培训。在培训课上,培训人员告诉新员工要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紧急的事情。

华为员工都“重视重要的工作”,都会“先做好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地分配和安排任务。为此,华为有以下几个方法:首先,衡量一下自己工作的价值。员工在选择工作事项的时候,先想清楚这件事是不是对自己最重要,对自己的影响是不是最大,抑或自己对这件事的需求和期待是不是最大,这件事创造的价值和带来的影响是不是最大。

对于衡量工作的价值,华为员工主要侧重的是对工作成果数量的预测,以及对个人成就感的评估。例如,销售部门的员工会利用计算销售额进行预测,而生产部门的员工则是通过预测生产产品的数量来进行评估,预测的成果数量越多,那就说明这项工作的价值越大,因此也就越重要。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明,华为员工的所有评估结果都是具体的、可数字化的,不是空泛的。我们在学习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制定的考核标准一定要具体。

其次,确定重要的工作后,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专注于重要的工作。华为员工对于重要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先去做,而且是集中大量的资源专注地做。大量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公司的各种支持等都向最重要的事情倾斜。华为员工在培训时,就被告知了20/80法则,20%最重要的事情,具备的价值占比80%,所以应该花费80%的时间和资源去做好那些占比20%的重要工作。剩下20%的时间和资源分配给其他的工作。那些次要的、琐碎的工作,即便你投入了80%的时间和精力,带来的价值和成效最多也只有20%。如果不好好利用20/80法则,永远就是那个每天疲于奔命却业绩平平的人。

2006年时,华为公司在刚果一个重要的客户突然改变了工程计划,要求华为必须将原本需要30天才能完成的工期压缩到4天完成。如此短的时间完成这样大的工作量,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不能按照对方的要求完成的话,华为很可能就会失去刚果的所有市场,还会影响对非洲市场的拓展计划。项目负责人经过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完成刚果客户的要求是当前最重要的事,于是立即决定,当地所有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全部投入这个客户核心网设备的建设中。最后经过合理的安排和努力后,华为公司最终提前6个小时顺利完成了任务,给华为赢得了更多的海外市场。

对于一件工作该怎样处理,华为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首先做好最重要的事情。“要事第一”,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关乎全局。但是在工作中,人们常常会被一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绊住手脚,导致把一些重要的事情拖得遥遥无期,最后常常陷入危机和紧急状态,把原本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了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为了在最后期限完成它,只得草率应付。最后的考核结果可想而知,每天都忙忙碌碌,却没有得到领导的表扬。

把处理问题的方式由“缓急程度”变为“重要程度”,可能刚开始很难,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会觉得越来越简单,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能力也越来越强。

把琐碎的事情集中起来处理

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懂得怎么做、以什么方式去做。

——任正非

人们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一天下来虽然没闲着,但还是一事无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太多琐碎的事情浪费了人们太多的时间,造成了“时间不够用”的假象,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琐碎的事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细小的;一个是随机的,也就是不固定的、突发的。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在琐碎的事情上花费了太多时间,那么能用于主要事情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

有人统计过一个活了72岁的美国人一生的时间花费,发现他用于睡觉的时间是21年,用于工作的时间是15年,用于个人卫生的时间是7年,用于吃饭的时间是6年,用于旅行的时间是6年,用于排队的时间是5年,用于学习的时间是4年,用于开会的时间是3年,用于打电话的时间是2年,用于找东西的时间是1年,用于其他的时间是3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一生中工作的时间仅为五分之一,而这其中还包括要处理很多琐碎事情的时间。

有人发现,如果解决每一件琐碎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全部加起来要1个小时的话,那么要实现原定的工作目标至少会延迟2个小时,这将导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如果用很少的时间来集中处理那些琐碎的事情,那么,用于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就会多很多。该怎样处理那些琐碎的事情,让工作效率提高呢?我们来看看华为人是怎样做的。

在华为,管理者通常会要求员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告诫员工不要轻易被一些小事打扰或者中断,要连续地完成重要的工作。工作中那些琐事则往后推,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专门找出一点时间集中处理。

华为员工发现,将这些琐碎的事情集中起来处理,不仅不会影响主要工作的进程,还会降低时间的消耗,提升工作效率。华为员工发现,最好能将解决琐碎事情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甚至是半个小时以内,这样更加有效。

通常情况下,华为人会利用下班之前的10分钟,来解决所有的琐碎事情,华为人非常善于利用好下班前的10分钟。通常情况下,在下班前10分钟,华为人已经做完了一天的主要工作,那么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拨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电话、收拾好桌子、打扫办公室,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文件、处理一些不重要的小纠纷等。

为了每天都能把所有琐碎的事情处理完毕,以免遗漏或者忘记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华为员工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随时记笔记。及时记录是工作中的重要习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方法。随时记笔记,可以确保相关事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可以保证工作中不出现遗漏。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工作中,华为员工会将所有事情进行记录并整理,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琐碎的事排在后面,即使是工作中突然遇到的小事也要及时记录在本子上。等到小本子上所有重要的工作完成之后,就只剩下一些琐碎小事了,这样处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工作中对于一些琐碎的小事,不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如果能够马上处理的,必须当机立断马上处理,比如收发快递、取饭、拨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等。对于无法避免的办公室打扰,像接听电话、接待来访、收发邮件等,尽量将被打扰的时间缩短,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如果是来自上司的命令,尤其是当你全心全意地处理一件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时,可以在上司召见的时候,手上带着一件待完成的工作,这样在等待上司的时候可以随时处理,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很忙。

对于一些特定时间需要做的事情,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比如明天上午订票、后天交电费等,记录后就从大脑里忘记,不要再让这些琐碎的事情打扰自己。比如有一天突然想起一个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那就记下来,然后利用碎片时间买好礼物。

对于别人求助的事情,如果不想做或不能办,就第一时间如实告诉别人,不过拒绝时要真诚。比如你正在抓紧时间赶进度,你的朋友打来电话聊天,你就礼貌地跟朋友说明情况,告诉他等你不忙的时候再回电话。

需要集中精力做的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包括一些需要用到的小工具,不要等做的时候再去找,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打扰工作思路。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写下计划清单,定期采购,保质期长的可多备一些,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好一些碎片时间,比如每日三餐、午休、上厕所、上下班途中、排队的时间等。这些碎片时间不适合做耗时耗力的事情,但是用来处理一些短平快的琐事最好。

可以以一个礼拜为界,每天详细记录每件事情的时间分配,比如找资料、整理文件、接听电话、吃饭、运动、浏览新闻、看小说等,一条条记录清楚,制作自己的时间使用清单,列出每星期的主要活动,并按照公务活动、个人活动、家庭活动、休闲活动及其他活动来分类。一个星期后统计出每次活动出现的次数及累计时间,然后就能知道自己的时间主要花在哪里。有了这个计划与分类,能帮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遵循流程很重要

只有管理职业化、流程化,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转效率,降低管理内耗。

——任正非

高效的工作,源自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流程是制度的实施过程,是对制度的具体量化及实施步骤,是实现制度目标的措施和保证。一个员工如果想要高效地完成工作,就必须遵循企业的流程。

流程让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能让员工主动、有计划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流程还让公司的各个部门完美、协作地完成工作。可以说,流程是贯彻落实制度的措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但是有很多企业却存在着没有流程或者不严格按照流程去执行的情况,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分化严重,进而造成了信息流的不准确或者断层,让各部门很难衔接起来,让企业整体出现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效率降低、业绩倒退。

如果企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各部门就会互相推诿:营销部门说业务部门的顾客签单率不好,业务部门说研发部门的产品没有做好,研发部门说生产部门的质量没有把控好,生产部门埋怨业务部门的能力不行。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效率,阻碍公司的发展。

1998年,华为公司在发展壮大起来后,花费了4亿美元从IBM公司引入了一套科学的流程管理体系,从此华为以部门为管理结构的模型,开始转向以业务流程和生产线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华为开始努力推进流程管理,要求每一个员工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工作。比如,所有工作都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并且工作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要明确、具体:每个步骤到底由谁做,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来做,主要做的是什么,做出来以后又输出给谁。不仅如此,华为还明确规定了每项工作的具体考核标准,然后定期展开严格的考核,考核的最终结果将直接与部门、人员的绩效挂钩。正因为如此,华为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白自己在流程中的定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的进度和完成期限。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员工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按照规定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华为每一个员工的手里都有一张工作流程图,每个人不仅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还知道自己完成的情况会对他人的工作进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工作前制定详细的流程,方便员工对自我进行定位,也能使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性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

当然,流程化的工作必须用制度来保障,如果缺乏制度的约束,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那么员工的工作就会变得散漫无序,甚至可能刻意违背流程规定的步骤。所以在考虑流程化后,不要忘记像华为那样积极引入考核机制,这样才能让流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的工作体系。

任正非多次强调要重视流程,他说企业的人会流动、会变,但是流程和规范会留在华为,所以必须有一套机制,无论谁在管理公司,这套机制不会因人而变。

华为当年在引入新的流程管理时,秉持着“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的观点。任正非解释道:“什么是先进的系统?主要是我们能使用得好,能切实解决我们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我认为这才是最先进的。在当前两三年之内我们以理解和消化为主,两三年之后,要有适当的改进,这就是‘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我们要像夯土一样,一层层地夯上去,一步步固化我们的成果。IPD(集成产品开发)关系到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各级组织、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IPD来说,学得明白就上岗,学不明白就撤掉,我们就是这个原则,否则我们无法整改。”

正是因为华为对流程的重视与理解,让华为对流程把握得非常好。虽然在那次改革的四年间,华为上上下下几乎全“脱了一层皮”,但是华为最终初步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国际的接轨,华为也由不出名的小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很多员工在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该怎么去工作,但是有了流程之后,员工们就能快速理清工作思路,找到工作方法,使工作顺利完成。

有了工作流程之后,员工们只要遵循具体的工作准则、工作要领,就能方便沟通,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而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员工们遵循工作流程,方便管理者监控整体的工作进展,随时调整工作进度。有了工作流程,员工的工作成果一目了然,也方便领导的监督检查。

员工们遵循流程工作,可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不走弯路,不耽误时间,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严格遵循流程工作,可以让员工的能力在企业中迅速地得到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把工作变得简单一些

我们要简化不必要的东西,要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否则公司怎么能高效运转呢?

——任正非

每个人一天只有1440分钟,在信息庞杂、速度加快的现代职场环境中,必须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在如今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把工作变得简单一些,才是最好的对应之策。

在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崔西定律”:任何工作的困难程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的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需要3个执行步骤,那么这项工作的困难度系统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如果有5个执行步骤,那么该工作的困难度系数是25。虽然只增加了2个步骤,但是难度系数却增加了16。所以企业要提高效率,必须要简化工作流程,步骤越少越好。

华为公司是坚定的“崔西定律”拥护者和执行者,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华为都要求必须进一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简化自己的工作步骤。所有员工都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工作流程的网络图,仔细思考,然后想办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优化和简化,压缩一些烦琐的程序,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尽量做到每一个流程都没有多余的环节。

2009年,任正非提出了“让一线做决策”的口号,其目的就是减少上传下达过程中过于繁冗的流程,保持决策的时效性,进而提升公司的反应能力。一个公司做大以后,通常会出现反应迟钝的问题,这在变化快速的现代市场是非常危险的。任正非曾多次强调要去除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把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精简下来,他说这是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简化流程,不仅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节省更多的资源,还能有效降低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在流程工作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将会导致整体工作的失败;环节越多、越复杂,犯错的机会和代价就会成倍增加,管理的难度也成倍增加。

在任正非的号召和带动下,很多华为员工每年都会想方设法减少自己的工作环节,有的员工为了做到极致,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减少了70多个工作环节。这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还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简化方式与简化的意识为华为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也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和利润。

当然,华为的简化工作流程并不是简单地删减工作量,也不是毫无道理地去压缩工作时间。流程决定了工作的合理性和方向,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准备工作、执行任务、检查任务的阶段:如果员工随意去除一些准备工作或检查工作环节,可能会对工作的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员工在执行任务阶段随意删减任务进度,可能最终会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

在职场中,该怎样把工作变得简单、高效呢?

第一,问清楚自己工作的目标和要求,避免重复作业、减少错误的机会。有的员工,工作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说不知道有的目标对自己的工作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在开始某项工作之前,先想清楚所有的问题,然后再开始工作,这样反而会让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第二,学会拒绝别人,不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有一些员工在职场中,不懂得拒绝别人,结果不仅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也没有帮别人做好。你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让别人的工作扰乱了你的工作节奏。

第三,做报告时要有自己的观点,用少量的信息让老板感到满意。在做工作汇报时,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利用重要的信息或数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地描述。如果信息太多,会使报告变得没有重点;如果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撑,会使报告没有说服力,对老板没有什么帮助,劳动成果将得不到认可。所以报告内容一定要精简、切中要点,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自己快速地做决策。

第四,有效过滤邮件,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信息上。现代发达的电子邮件以及实时通信技术,在方便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要懂得在何时关闭自己的虚拟沟通之门,让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我们的邮件内容要尽量精简,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最重要的信息,从而吸引收件人的注意,提高对方回复的机会。

第五,只要取得信任,不需要反复地沟通,同样可争取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当你第一次提出要求时,最主要的是让老板了解你的提案,会议时间越短越好,不要超过15分钟。老板对你的信任来自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取得老板的信任。

第六,专注工作本身,而不是绩效评价的名目,才能真正有好的表现。公司的目标是扩大控制、减少成本,绩效评价制度是为了让公司保持竞争态势,激励员工。你要想的是该怎么把工作做好,必须要加强哪方面的能力,当你顺利完成目标、有了具体的成果后,自然会有一个好的评价结果。

把工作变得简单一些,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把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做一个会工作、会生活的人。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绘画、绣花一样,细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

——任正非

很多人在工作中很有效率,总能提前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很好。但是对企业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工作效率,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的能力。效率高并不意味着你的工作结果就是正确的,可能你做的结果是错误的,这样做得越快错得越多。

也有很多人在工作中只注重去做正确的事,每次的工作都完成得很好,但是没有科学的方法,结果很好却效率太低,这也不符合企业的发展。一家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的是那些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的员工。

做正确的事,体现的是员工对工作方向与目标的正确把握;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体现的则是员工对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对企业而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目标、方法和结果的完美统一。

华为的一个工作原则就是,要求员工去做正确的事,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做正确的事,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员工的工作目标或方向;而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事,则是工作方法,这需要员工用心思考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大方向错了,那么做得再多也是无用功;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方法去执行,那么效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事呢?从企业角度来说就是战略要正确,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不对,那么员工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30年来华为的高效、快速发展,证明了其战略的正确性。华为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都是不同的。

华为为了确保战略的正确性,不断地进行反思,把那些不确定的东西确定后再进行判定。通过调查市场、通过与客户交流,把战略设计中的未知数都计算出来。华为为了能把战略设计好,设计了很多的制度去支撑。

任正非说:“你拉车有五六根绳子,从末端把绳子拉起来的时候,哪根绳子没有绷紧,就要把它剪短。因为它不但起不到合力的作用,绳子本身还自带重量。”他还说:“对确定的事情直接进行攻击,不确定的事情先打一枪,再轰一炮。”

对于执行者来说,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在职责范围内达成自己的绩效目标,为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在华为,正确的事就是符合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的工作,就是与职责、与接收到的命令相符合的工作。正确的事不是员工自己设定的,而是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和团队绩效给员工制定的一个指引和目标。

所谓正确的方法,必须是符合现实并且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方法。无论工作多么复杂,方法都有很多种,总是会有客观规律可循,经过实践的检验,总有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是最符合客观规律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的,这种做事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此外,正确的方法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道德的。

对于正确的方法,华为已经有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员工只要去执行就行了。华为要求每一个员工按照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方法行事,而且要注意特定的程序,要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浪费,最后专注地执行任务。华为也鼓励员工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

Susan原是一家外企的白领,跳槽到华为担任某办事处的行政秘书,新工作的内容有日常办公室的事务、人力管理、调度车辆,还负责与客户的联络等。以前习惯了悠闲工作的Susan常常忙得脚不沾地,并且很多事情处理得并不圆满。

在接受了公司的培训后,Susan学会了统筹安排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用了华为的工作方法——先处理那些重要并且紧急的工作,把之前杂乱的工作安排得秩序化、规范化、条理化。她发现按公司的工作方法严格执行后,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原来每天杂乱无章的工作开始变得井井有条了。

事情还是那么多,人也还是那个人,但是换了一种工作方法,就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正确的工作方法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

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事,以及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事后,就能有效地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向与目标是前提,而正确的方法则是完成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接到任务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任务内容的本身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符合工作目标,那么就像华为员工那样,试着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不同的步骤,统筹规划一下先要做什么、后来做什么,最好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思考一下完成每个步骤需要的时间,然后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

制订好计划后,那么就严格按照计划努力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学习总结经验,点评自己计划的好坏,以及执行计划中方法的好坏,然后努力改进。这样一个项目做下来,你肯定能成长很多。

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事,都需要用心与坚持。

工作中需要逆向思维

我们推行以正向考核为主,但要抓住关键事件的逆向考核,对每一个错误都要逆向去查,找出根本原因,加以改进。

——任正非

在一次内部讲话中,任正非特别提到了华为的“红军”和“蓝军”。所谓“蓝军”,原指在军事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负责扮演假想敌的部队,通过模仿对手的作战特征与“红军”(代表正面部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华为的“蓝军”也具有类似的作用。任正非的解释为“‘蓝军’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

“唱反调”是“蓝军”的主要任务,他们模拟各种对抗性的声音,模拟各种可能会发生的信号,甚至提出一些严重的警告。“蓝军”通过这样的做法为公司董事会提供决策建议,从而让华为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华为运用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公司的战略与技术发展,审视、论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中存在的漏洞或问题。

为了在技术层面寻求差异化的颠覆性技术和产品,华为建立了“红蓝军”的对抗体制和运作平台。在公司高层团队的组织下,通过辩论、模拟实践、战术推演等方式,对当前的战略思想进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辩论。

为了能让产品更加完美地呈现给消费者,华为在每条产品线上都组建了两支队伍:“红军”和“蓝军”。在产品线上,“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某个流程进行规划,而“蓝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当“红军”做出一个新的设计和规划,都会想方设法地来“捣乱”,“吹毛求疵”地找出“红军”设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

但是如果“蓝军”没有地位,那么他们的“挑刺”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为了让这种方式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任正非说:“我们在华为内部要创造一种保护机制,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蓝军’可能胡说八道,可能有一些‘疯子’,但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博弈之后要给他们一些宽容,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能走出一条路来呢?”

华为“蓝军”的“挑刺”实际上就是一种逆向思维下的优化方式。工作中,有时也需要一些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反向思考一些司空见惯或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者观点,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模式。逆向思维让思维向对立面发展,从问题的反面进行深入探索,创立一种新的形象。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通常人们习惯只看事物的正面,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反面。其实想要认清事物的全貌,清楚事物的运行规律,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

很多时候,人们无法从正面去解决的问题,试着换一个角度从它的反面进行分析,反而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在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费尽心思也找不到突破口,这时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入手,可能会有个不同的结果。

逆向思维通常在工作中有下面几种应用。

第一,程序上的逆向思考。大多数时候,人们在执行任务时,都是习惯按照顺序去做计划,然后逐步向目标前进。但是也可以采取逆向思维,可以把目标作为起点,倒着往前推算,确定好每一步所要做的事、每一步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这些任务作为短期目标,然后逐一去实现。

第二,方法的逆向使用。在工作中,大多数人会采用常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些手段都是业内所遵从的方法,或者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有时换一种与常规做法完全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方式,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家时装店的员工不小心将一条高档长裙烧了一个洞,通常情况下先将这条裙子送去织补,然后降价处理,要不这条裙子就由弄坏的人买回去。但是这名员工既不想降价销售,又不想自己买,该怎么办呢?这位员工利用逆向思维,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很多小洞,并且做了精心的修饰,并将其命名为“凤尾裙”,结果“凤尾裙”开始热销起来,这家时装店于是名声大振。

第三,换位思考的应用。在工作中,很多人往往因为一些小事跟其他人发生冲突,上下级之间也常常因为意见不同而难以顺利沟通,以至于员工总是抱怨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抱怨自己在公司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其实这时,员工应该停止抱怨,想办法站在他人或上级的位置思考问题,这样或许就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抱怨了。

别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要更多地在别人的位置上看自己。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能理解他人的做法。

第四,观念的逆向。每一件事情都有常规性的观念,但这些观念并不适合所有人的所有情况。其他的国际通信巨头,都是从城市开始起步,然后走向成功的。但是华为由于条件不好、生存空间小,最后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种观念的逆向选择,让华为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华丽蜕变。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员工来说,改变自己的工作观念是不错的选择。

第五,因果的逆向。因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常规的做法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也可以由结果倒推出原因,并转化成原因。有时某种恶果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化成有利的因素,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进行逆向思考。

工作中潜藏着看似不可能的机会,要习惯用逆向思维来打破那个不可能,把它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