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读写童年:谭旭东帮你抓孩子的阅读与作文
64626200000003

第3章 如何抓孩子的阅读

经常到中小学给语文老师做一些关于作文教学的讲座,也到一些小学或图书馆给家长做一些儿童阅读、家庭教育的讲座,也给家长和语文老师讲如何抓孩子的阅读。学校里的阅读,主要是课内阅读,孩子们白天都要上学听课,所以只有课余时间可以进图书室读读书。因为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学校几乎无法解决课外阅读问题。孩子的课外阅读主要靠家长,是在家里进行的,因此家长要懂得如何抓孩子的阅读。

读写童年

——谭旭东帮你抓孩子的阅读与作文

一、如何培养读写好习惯

现在很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学校也在逐步开展读书活动。这几年,经常有一些学校与教育机构邀请我去讲阅读,讲写作。我也带着北师大“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项目团队,走进广州、福州、洛阳、重庆、鄂尔多斯、曹妃甸等地,进小学、中学做语文课与阅读课的指导,亲身感受到了只要学校抓阅读,只要语文老师善于指导学生读书,语文教学水平就很容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就很容易提高。在与语文老师和家长的接触中,发现他们最爱问的问题,就是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培养阅读好习惯

1.读好书,读优质的书。小学生要读儿童文学经典,中学生可以逐渐接触中外文学名著。从经典起步,很容易对文字世界感兴趣,而且经典都很有趣味,一般都能吸引读者。就像看风景,如果一开始出门旅游就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你一定还想出门看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你一开始看到的是很糟糕的风景,那你可能再没有兴趣了。很多孩子不爱读书,对书没有兴趣,与起步时没有接触好书有关。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把好书送到孩子手中,不要随意推荐一些流行的读物,不要让孩子读那些“快餐式”的图书,不要轻易相信“图书排行榜”之类的信息。

2.不要一味地读某一种书。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喜欢绘本,就一味给孩子读绘本。过多地给孩子读图,无法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真正的阅读,通常指的是对文字书的热爱。如果不爱读文字书,尤其是不爱读经典名著,那还叫读书吗?真正的好书,大部分是文字书。很多书配图,也是为了诠释或者补充文字。读绘本、漫画和其他图画为主的书,是阅读的补充,不是阅读的全部。但我们很多父母,很片面,他们喜欢什么,就一味给孩子读什么。世界文学经典品质高,文体丰富,本身就是营养大餐。绘本、漫画等图书,不是阅读的主菜和正餐。

3.读书不是为了识字,也不是为了学知识。很多人认为读书是为了识字,于是,一边给孩子读,一边指着他们认为重要的字词,教给孩子读音和意义。还有的父母给孩子读书,总喜爱选知识读物,甚至是科幻小说,因为他们觉得读这些,可以学到知识。其实,读书也不是为了学知识。当我们把优美的文字、优秀的作品送到孩子手里,孩子读了,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感动,并形成理解之后,一定会懂得审美,一定能自由地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定能掌握文字的奥妙,这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因此,读书的第一目标不是识字,也不是学知识,这些都是整个阅读过程完成后,自然的结果。如果把读书看成是识字和学知识,是把读书简单化、功利化了。知识读物和科幻小说可以读,但建议是在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之后进行的补充阅读。

4.朗诵是表演,只是读书的一种调剂形式。真正的阅读是要安静地读。越是经典的美的文字,越要在安静,甚至是在孤独的情形下写出来的。安静的文字,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品味。在热闹的场合,尤其是集体朗诵,那是表演,不是阅读。学校里的朗诵,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种,但作为个人的阅读,还是建议要安安静静地读。文字养心,如果不安静地用心体会,怎么能够养心呢?

(二)培养写作好习惯

1.刚开始写作,要学会讲故事。当然,从讲短故事、小故事开始。从身边的事开始写,哪怕是记流水账。我指导过不少孩子写微童话,鼓励他们用100多字讲一个故事。我相信,能够用100多个字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也能用200多字、300多字讲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有些家长和老师,一开始让孩子写作,就要孩子把作文写得长长的,要孩子在作文里讲道理。这样,很枯燥,无趣,也容易让孩子失去写作兴趣。其实,大人认为显示智慧的道理,对孩子来说,可能很简单,甚至可笑。家长和老师没有必要一布置作文,就让孩子讲道理。如果逼着孩子讲道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讲空洞的、虚假的道理,连孩子自己都知道没有意思。还有的语文老师,学生刚学作文,就要求用好词好句,要引用名家名言,要有很高的构思、立意,等等。这样过高的要求,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文非常受拘束。

2.不要一读书,就布置孩子写读后感;一出游,就让孩子写游记。写作需要心灵激发,需要在多读好文字的前提下,在充分享受了文字的乐趣后,才能自觉完成。因此,为了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让孩子喜爱写,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即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感悟文字美与妙的机会。听作家讲座,参加写作夏令营,参加文学社团,参加故事会,听听别人诗歌朗诵,或者参加作文比赛,等等,都是可以激发孩子写作热情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这些活动,是很有好处的。有些家长特别热心于给孩子报写作培训班,但如果单纯地参加技巧培训,没有以上这些环节,孩子的写作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快速提高。

3.鼓励孩子写他们爱写的文字。不要设定很多写作框框,不要规定孩子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让孩子在文字的世界自由一回,好不好?!我们在家庭生活里,学校生活里,已经给孩子设定了太多的规矩了,孩子已经不得不听话地遵守各种规矩,那么,我们就把文字世界交给孩子,就把写作的权利和自由交给孩子。让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做一次王子、公主,或者国王,多好呀!所以,除了学校作文外,其他的时间就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写吧。

4.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但孩子不能仅仅读大人的作品,还要给他们读读同龄人的作品。因此,在童年期,少年期,让孩子读读少儿报刊,了解别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让孩子读读别的孩子的文字,很有必要。小时候,我在《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小溪流》等报刊上读了同龄人的作品,很羡慕,很想知道他们的奥妙,很好奇为什么他们那么会写,而且很快就想写作。

当然,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还有很多做法,每个家庭和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不过,有两点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第一,家长和语文老师要爱读书,也能写作;第二,那就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并学会用智慧来引领孩子。家长和语文老师没有这些基本的素养,也就没有能力和威信来给孩子提那么多要求。

二、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特别贪玩,她们问我,有什么绝招能让孩子爱上读书。

我觉得要让孩子爱上读书,起码要注意下面四点:

第一,父母要爱读书,父母没有读书习惯,不能让孩子看到书籍的魅力和力量,就很难引导孩子爱读书。很多父母,下班回家就在客厅里、卧室里或影像厅里看电视,看大片,或者打电子游戏。有的父母,回到家里,就召集邻居、同事搓麻将,打牌,那样,是很难引导孩子爱读书的。

第二,家里要有好书,要有书香氛围,要给孩子准备读书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生活内容和生活习惯。有些人家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没有好书。这是很难让孩子对书籍感兴趣的。还有些人家里,没有为孩子准备读书空间,没有给孩子书桌、书架,更没有与孩子一起读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亲子阅读和亲子交流,这样的环境是不合适孩子成长的。

第三,买好书给孩子读,不要买便宜书、劣质书,尤其不能买盗版书、色情暴力书,少买流行书,多让孩子读经典。优美的文字,经典的著作,培养孩子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质。有的家长总是嫌书价高,不愿意买书。进了书店,买的就是那些最便宜最低端的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地摊上买盗版的书,给孩子读。这样一来,孩子不但不会爱读书,而且还会趣味低下,人品低下。

第四,给孩子读书的时间,让孩子安静读书。安静的环境,安静的时光,是孩子沉浸在文字里的最重要的保证。有些父母动不动就要孩子诵读,就要孩子在公共场所读书,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私人环境、安静的空间,孩子可以读读书,发发呆,享受独自学习、思考的快乐。有些人家里比较喧闹,家长没有想到孩子读书需要安静,学习需要安静,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安静,要给孩子心灵放松的机会。安静读书,就是心灵放松的方式。

第五,不要把读书目标功利化。有些家长买书,就买教辅资料,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考试读书,是不快乐的。另外,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名著,都要买那些改编过的,后面都附录了思考题和练习题的。有些家长,孩子读完一本书,就要求背诵,就要求摘抄里面的好词好句。这样让孩子读书,好像一个强迫症患者的行为,让孩子很受压抑,根本感受不到读书的快乐。

总之,让孩子爱上读书,需要家长从孩子的心理需求、精神成长出发。

三、家庭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家庭阅读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家庭阅读环境会在无形中熏染孩子的心灵,家长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无声中引领孩子亲近阅读,学会自我成长。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阅读,尤其是用心于亲子阅读。不过,由于社会上各种商业阅读推广活动太多,很多讲座和推广活动客观上起到了卖书的作用,主观上却扰乱了家长们的阅读判断与选择。做好家庭阅读,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家庭阅读要克服一些偏见

对于阅读,尤其是对于儿童阅读,很多家长有些偏见。具体表现为:

第一,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读知识读物,让他们很小就读科普图书,读科幻小说,读益智类图书,让孩子早点通过阅读来学知识。这种看法,把读书的目标简化为学知识。其实读书,尤其是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先是感受,感悟,感动,理解,想象,再到创造。等这一过程完成了,知识自然就习得了。因此,把学知识看成读书的首要目标,一是功利的,二说明并不能真正理解读书的内涵,或者说,没有读书实践的人,没有体验阅读快乐的人,才会把读书的过程和目标这么简化。

第二,有些家长习惯给孩子读故事,认为故事有趣,尤其是寓言故事可以教育孩子。持这种观点和看法的人,也是把读书的目标和价值简化了。而且他们简单地认为,故事书才能传达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意义,读故事书才能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事实上,书籍门类丰富,文学经典里也有各种体裁,不但小说、故事可以传达人类的经验,表现丰富的生活,诗歌、散文等其他作品也可以呈现人类的心灵,反映世界的繁复,表现生活的内涵。因此,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感动人,熏染人,提升人。

第三,有些家长认为读诗没有用,而且考试也不考诗歌写作,因此家里只让孩子读作文书。其实,诗歌阅读不可忽视。世界文学作品里,有不少是诗歌,而且文学名家中很多就是诗人。诗短小,讲究语言精练,读诗,能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多读诗,能锻炼理解力,培养想象力。让孩子多读诗,尤其是读一些经典的儿童诗,不但丰富孩子的语言感受,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从理论上来说,会写诗,写别的作文也不难。

第四,还有些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没有用,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

如此等等。这些偏见,都是很主观的,而且经不起推敲。

(二)家庭阅读要坚持的原则

家庭阅读的场所自然是在家里,因此看似随意,但家长给孩子买书,陪伴和引导孩子读书,是一件很认真严肃的事,应该坚持几点原则:

第一,要尽量给孩子读优质童书,尤其是要尽量给孩子读名著、名篇,或者名家的新书。有的家长喜欢从报纸和网络上获取信息,尤其是被各种商业性图书排行榜所吸引,给孩子买的都是最新流行,或者最近被媒体炒作的童书。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一直读不到他们最喜爱,或者可能最适合他们的优质童书,尤其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经典是经过了时代检验的,也经过了很多读者的反复诠释,往往不需要炒作,而且最新的排行榜上的书都是最新出的书,还没有经过读者的检验。读流行书太多了,好像赶时髦买衣服一样,消费很痛快了,但内心没有什么积淀。

第二,阅读要尽量多样化,不要只给孩子读某一种童书。尤其不要因为自己爱读某种书,就只给孩子读某种图书。阅读多样化,就相当于给孩子吃营养套餐,吃多了,就不会偏食。现在不少家长一味地给孩子读绘本,好像绘本就是一切,比什么都好。其实,绘本只是童书的一个品种,绘本更适合的是幼儿阅读,它在早期阅读中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让孩子对书本感兴趣。但一味地给孩子读绘本,到了小学中高年,孩子可能对纯文字书就不感兴趣了。在一些小学已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小学一味做绘本阅读,最后,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反而无法提高,尤其读整本书的能力不行。

第三,尽量不要给孩子读拼音读物。拼音读物,只是方便识字,但阅读的目的不是识字,也不是只学知识。小学语文课学拼音的目的,第一是为了学普通话,第二是为了认字、查字典。一般来说,拼音读物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就没有吸引力了。但很多家长买拼音读物给孩子读,是为了偷懒,他们觉得注了拼音,孩子都可以认识书里的字了,就可以自己读,不用家长给孩子读了。

第四,要坚持亲子阅读,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自主阅读。有些家长,孩子还是幼儿期,就买来一堆童书,让孩子自己读。其实,幼儿阶段孩子不识字,顶多就是翻翻书,看看图,不会自主阅读的。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即使识字比较多,但理解能力毕竟不够,自主阅读能力毕竟还不够,这时期,家长就不要放弃亲子阅读,不要一味地让孩子自己读书。

第五,尽量不要给孩子读电子书。尤其是幼儿,读电子书,对孩子视力影响很大,甚至会伤害视网膜神经。电子书对小学生也不利,过早接触电子书,难以让孩子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现在有些家长,无论在家里,还是出门旅行,都会带着电子阅读工具,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电子书,长大了还可能患上自闭症。

(三)家庭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家庭阅读有很多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些家长动不动就要咨询专家,其实,主要还是要靠自身去用心实践。我个人觉得,家庭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给幼儿读书,可以选择早晨或睡前。早晨,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给孩子读书,读诗,讲故事,非常好。睡觉前也是讲故事的好时机,孩子喜欢睡前爸爸妈妈给他读书,讲故事。孩子在爸爸妈妈讲述的优美的诗篇、动人的故事中入睡,多么幸福。如果家长是上班族,那么周末,也是很好的亲子阅读的时机。

第二,给幼儿读书,不要用点读法。现在流行一种点读法,还有一种点读笔。给孩子读书时,有时候孩子会对某一个图,某一句话产生兴趣与好奇,这时候,家长用手指一指,点一点,是可以的。但如果不停地点读,并通过点读来强化识字,这是不妥的。无论是读故事,还是读诗文,都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连贯的思维情境,频繁地点读,很容易打断孩子的思维,破坏他对故事的整体把握,甚至会干扰他的思考。

第三,给孩子读书,不要不停地提问。当家长在读书,而孩子认真地听,沉浸在故事与诗的情境里时,家长刻意地停顿并提问,等于强行中断孩子的阅读,干扰孩子的思考。提问太多,其实是对孩子阅读的不信任。如果家长给孩子读书,而孩子很愿意听,也安静在听,就不要刻意提问。当然,如果孩子问家长,那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回答,而不是不耐烦或者随意认为孩子的提问很笨。家庭阅读最忌讳的是,家长一听到孩子的提问,就说孩子问得很简单很蠢。

第四,给孩子读书,家长的声音要尽量柔和,亲子阅读也是一种让孩子有安全感的陪伴方式。如果家长态度不亲近,不温和,孩子是不会喜欢听家长读书,也不愿意和家长一起读书的。因此,家长要尽量对孩子有耐心,读书时要自然地展示自己的爱意与关怀。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阅读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家长的阅读素养、文化品位与教育水平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俗话不是瞎说的。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家庭阅读,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四、要向经典致敬

给孩子做讲座,或者是给家长和老师做讲座时,总有人会请我给孩子开一个书单。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充分和读者、听众交流,一般来说,我会耐心地讲一讲读书的故事,甚至给他们举几个读书的例子。如果时间比较紧,不能多交流,我就会简单地告诉他们:给孩子读经典。尤其要读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市面上有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经典,而且经典就是那几十本,一找,就能找到。给孩子读欧美儿童文学经典,肯定是最靠谱的。

对儿童来说,我一直主张给他们读经典,尤其是儿童文学经典。童年的阅读,是最初的语文,而最初接触到的文字,一定是要经得起推敲和品味的文字。但什么样的文字才是最值得阅读的呢?据我对经典阅读的理解,它们无非是两类:一是朴素真情的文字,二是优美迷人的文字。前者通常很真诚,来自生活,亲切感人,给读者情感的慰藉;后者通常讲修辞,讲文采,很有书卷味,有优雅的质地,很符合读者审美的需要。我在写作时,就很注意这两类,尽量使自己的文字也达到这样的标准。当然,给儿童推荐读物时,也很愿意提醒家长和语文老师,尽量让经典滋润童心。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更愿意相信流行的读物,更愿意被各种排行榜所左右。大家都知道,每年到了六一儿童节,各种媒体都会发布一些名家推荐,或者一些儿童图书排行榜。尤其是每年的全国图书博览会或全国图书订货会,一些出版机构与文化公司都会发布一些排行榜。这些看起来是为了孩子,是推广阅读,实质是图书营销活动,是主办方在利益的驱动下推销图书。那是市场行为,不是教育行为,也不是文化行为。

其实,读了经典,内心就会有文字的标尺,就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我们信任与依赖。阅读养心,朴素或优美的文字会让人安静,让人思考。这使我想起女儿的阅读。她童年时,家里到处都是书,而且我们给她读经典,因此,当她有了自主阅读能力,她就对一般的流行读物不感兴趣了。当别的孩子还在迷恋电视时,她已经对电视节目不感兴趣了。因为她已经尝到了阅读经典的乐趣,是不会被电视节目所轻易吸引的。我曾对小读者说过:多读好书吧,让心灵安静下来。不读好书,不接受朴素真情或优美迷人的文字的熏陶,心灵是很难安静,也可能是粗糙的。

有一次,一位读者问我:“怎么才能写好作品?有没有捷径?”我对他说:“写作没有捷径。但阅读经典,会让你的心灵丰富并安静。当你的心灵安静下来的时候,美的文字会来拜访你的。”是的,童年时期是奠基之时,童年的阅读一定要向经典致敬。

五、儿童文学是最好的选择

儿童课外阅读读什么?

每次出门讲座,都有家长这么问我。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会说:“让你的孩子多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吧。”

儿童阅读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阅读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四点理由:

第一,儿童文学品种很丰富。它包括了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寓言,儿童科幻,还有儿童戏剧和幻想小说,等等。选择儿童文学,就等于选择了一份营养套餐;走进儿童文学,就等于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只要愿意去图书馆或者去书店,就不难发现,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和当代作家写作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可供选择、阅读的作品实在太多了,完全可以满足所有孩子的课外阅读。

第二,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不少家长和语文老师喜欢让孩子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和其他一些适合大人阅读的书。这些书当然可以读,但对于刚开始阅读的孩子来说,这些书的语言难度大了点,而且情感表达和思想主题都是成人化的,缺乏趣味,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不切合孩子的心灵状态。因此,很多孩子虽然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读了,但并不真正喜欢,或者说,读了这些书以后,语文考试可能有进步,但不一定能很快培养起对文学阅读的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对文学失去兴趣。因为读这些书是为了符合大人的胃口,而不是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儿童文学的基本质地,就是幻想和想象,就是满足儿童好奇心和幻想思维的。越是经典的儿童文学,离孩子的生活和心灵越近。

第三,语文课本里有不少课文就是儿童文学作品或由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比如,语文课本里就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和儿童故事等。这些作品不少家长和语文老师能够读出它们的思想内涵,但不一定能理解这些作品的语言特点,尤其是不容易找到这些作品里的美。如果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多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并且自己也阅读、思考,那么,就会自然地积累一些儿童文学的知识,学到感悟和欣赏儿童文学的技巧,至少能够抓住儿童文学作品里最有趣的特点和内涵。这样,语文课、阅读课和家庭阅读就可以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张扬他们的想象力,并可能培养他们的文字创造力。

第四,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容易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而且也容易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我在北京、广州、福州、长春等地不少的小学做过指导,发现让孩子读儿童诗,他们很喜欢,而且很快能够模仿写作;让孩子读童话,他们很快就能写出小故事,尤其是幻想故事。聪明的家长和语文老师善于利用儿童文学作品这一优势,在给孩子读作品的同时,适时鼓励孩子思考,并引导孩子写作。

总之,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最适合儿童课外阅读的。我曾经给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编过一套世界经典童话,其中,就包括《小王子》《青鸟》《骑鹅旅行记》《王尔德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等最受孩子欢迎的童话,这样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过读者筛选过的,都是真正的名家作品。希望家长和老师多多了解这些名家作品,不要太功利,不要为了考试而推荐一些孩子不喜欢读的书,还是把儿童文学交给孩子吧。

儿童文学就是孩子的文学,是最初阅读的好材料。

六、别让阅读变成任务

和长沙一位家长聊天,我问她:“对于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你有什么看法?”

她告诉我:“我的孩子喜欢语文课。不过,我认为把阅读当成任务来完成,对提高孩子语文的兴趣不会有帮助。”这位家长还告诉我,国庆节孩子的语文老师布置的一个语文作业,就是发阅读记录卡,让孩子记录在国庆节期间的阅读情况。她还说:“我觉得阅读应该是愉悦的心情下自然而然的行为。”我觉得这位家长说得非常有道理,把阅读当成假日的任务,就可能是一种负担。

这位家长很赞同我的看法,还说:“让孩子喜欢阅读,是从亲子阅读开始的。他们一开始喜欢上阅读的应该是父母阅读时的温暖的感觉,而后才是具体的阅读内容。”听到这位家长的话,我对这位家长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因为她说得太好了,而且真正理解了亲子阅读的价值。

但在国庆节期间,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有的还要写读后感。还有不少家长,一让孩子阅读,就要写读后感,就要与提高作文结合起来。这样做,好吗?我觉得,阅读不能成为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家庭亲子阅读,应该在轻松的氛围中,在孩子愿意和喜欢的情况下,家长给孩子读书,或者说,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阅读一本书,只要孩子愿意听,喜欢听,阅读就有价值。很多时候,孩子愿意并喜欢父母给他们读书,开始并不是想学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喜欢父母和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觉,他们觉得父母爱他们,关心他们,支持他们。而且书读多了,孩子的理解力、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自然得到培养的。

我遇到一位妈妈,寒假、暑假时让女儿读书,每读一本,就要求女儿写一个读后感。一个暑假或寒假下来,可以想象,孩子不但不喜欢读课外书了,也不喜欢寒假和暑假了。这就好比有些家长,带孩子出门旅游,回到家里,就要孩子写游记。而且有的家长,在出游前,就叮嘱孩子一路要仔细观察,写出好的游记来。读书和旅游,都是亲子活动,是亲子自然和谐交流的最好时机,如果把阅读、作文当作任务,让阅读变成一个完成功利性目标的方式,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正确的亲子阅读和课外阅读,应该是不以“任务”身份出现的。当孩子读某一本书时,如果父母也读了,父母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与孩子进行互动讨论。我去浙江长兴做讲座时,遇到了几位家长,他们都是国家公职人员,公务事情虽然多,但他们总是坚持伴读,即与孩子一起读书,还和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这是一种亲子阅读的好方式,家长以实际的行动感染孩子,引领孩子,赢得孩子的信任。

寒假、暑假和国庆节等节假日的阅读,与平常的亲子阅读一样,都要尽量轻松一些,不要预设目标,不要强调任务,不要把考试与阅读结合起来。阅读就是一种放松,就是一种释放,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旅行,就是在文字世界里做一次任性的玩耍。

七、五岁半时,你会自己读书吗

有一位妈妈给我发微信,说:“谭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我立刻回复,说:“热烈欢迎!”

这位妈妈说:“我带着我的小妞每天晚上看书,都是我读她听。坚持一年了,可她就是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看书认字,我该怎么来引导她呢?现在孩子五岁半了。”

看了这位妈妈的微信,我回复道:“你五岁半时能独立读书吗?坚持给孩子读书,一直坚持到小学中年级吧。”

这位妈妈看了我的回复,立刻说:“哈,好的!可能是我太心急了。”

是的,这是一位心急的妈妈。可能很多妈妈在亲子阅读和亲子教育方面都很心急。

孩子才五岁半,肯定是不会自主阅读的。就算是提前给孩子认字,也不合适。亲子阅读,在孩子幼儿期时,就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读书。当然,给孩子读书,可以读不同种类的童书,不过,最好的亲子阅读材料,是读带文字的绘本(图画书),还有童话故事书和诗歌。比如,经典的童话,经典的儿歌和诗,都是很适合给孩子读的。到了小学中低年级,就要尽量给孩子读文字书。如果孩子还对绘本感兴趣,可以买一些让孩子自己读。文字书的阅读,爸爸妈妈还要继续跟进,尽量满足孩子对亲子阅读的要求。

在幼儿阶段,千万不要刻意让孩子认字。在小学低年级时,尽量不要买拼音读物给孩子读。如果把识字、学拼音当作读书的目标,那么,早期的亲子阅读和小学低年级的自主阅读,可能难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还可能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感受不到文字的美。

八、一次读书学习的对话

一天早上,长沙一位妈妈在微信里和我聊天,交流女儿的读书和学习情况,以下是我们之间的对话,完全是实录。

家长:谭老师,你好!我女儿每天都看书,有时候我是和她一起读书!最近她在看谭老师的书,觉得书很有意思。但我发现她不太能找到书中的重点,比如考试时也总是阅读理解扣分很多,我觉得她阅读能力还是不够,想请教谭老师,我平时怎么做,可以帮到我家的小姑娘?谢谢!

我:为什么读书时要找重点呢?爱读,专注地读就好!

家长:但考试不是要做阅读理解吗?她每次都不能准确做完。

我:孩子不爱读了,什么目标都达不到。你女儿爱读书,就非常好了,应该多鼓励,并且尽量满足她读书的要求,给她好的读书环境。

家长:比如文中某个词语大意,她也不能答到点上。我怎么可以帮她提高阅读能力?

我:这个需要积累,读多了,很多字词自然明白了。

家长:她每次读不懂,我发现她很少问,可能就是浏览过去了。

我:你走路时,是不是盯住每一颗石子?你爬山时,是不是琢磨每一棵小草?

家长:嗯,我明白了。

我:爬一次山,有时候出一身汗就满足了,有时候看到一朵花也觉得有收获,有时候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心里也美……

家长:确实,女儿看谭老师的书自己边看边笑,很是享受。昨晚看到九点半我让她洗澡睡觉,她还说要看完。

我:我与其他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区别,就是我读的书更多,更理解孩子,更理解教育。

家长:女儿的语文老师让孩子每天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我们家孩子几乎没怎么边看边画,感觉她只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不会边看边做笔记。

我:这个语文老师蛮传统,不是特别明白语文的教法。当然,老师这么做,我们很难改变,因为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是这么做的。但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

家长:谭老师说到的思考,是不是需要家长去引导……

我:读书,包括语文学习,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记忆。现在抄多了,背多了,成绩可能暂时上来了,但理解力培养不起来,到了初中,学习难度增大,更需要理解力来解决问题了,那时候,孩子可能就跟不上班了。

家长:嗯,谢谢谭老师指教!

我:不客气。

家长:理解力是不是只要让孩子多读就能上来,还是说多读的同时,家长还要一路跟着分享讨论呢?

我:孩子需要安静地读。如果孩子连发呆的时间都没有,她又怎么思考呢?如果孩子读完了书,很想和家长分享,那家长自然要乐于讨论。这还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家长也要读孩子读过的书。

家长:每次与谭老师交流,都能收获很多!非常感谢!我自己就是一个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的人,现在感觉是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有些问题如果提得稚嫩了,还请谭老师谅解。谢谢!跟着谭老师一起读书!

我:很荣幸,也谢谢你的信任!

家长:真心感谢谭老师能百忙之中帮助我!

九、吃饭时用手机听书好吗

北京的一位妈妈给我微信,说:“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刚才儿子生好大的气,自己关上门,躲在房间里。原因是他要边听《三国演义》,边吃饭。我老公认为这是个容易分心的不良习惯,不让我给手机。以前,我一直给他听的,但发现他上课不专心,不认真。所以想要停止这种行为。请问我老公的担心对吗?谢谢!”

读到这则微信。我是这样简单回答的:“你好!建议吃饭时,一家人就专心吃饭。吃饭是一家人团聚、自然交流的好机会,你和你老公可以和孩子自然交流,可以聊一些家里的事,甚至可以就一些事,让孩子发表看法,或者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成员,有一种被爸爸妈妈信任的感觉。你们也可以在吃饭时,问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了解他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当然,语气要和蔼,态度要平等,不要动不动就训孩子。吃饭时,是倾听孩子的好时机。”

这位妈妈收到我的回答,很满意。

如果吃饭时听书、看电视,尤其是看手机、玩游戏,等等,既不利于饮食卫生,也影响食物消化,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好习惯。在这一点上,建议家长不要迁就孩子,应该让孩子放下手机,放下其他的事,认真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实,这位妈妈让孩子用手机听书,看起来是关心孩子,好像也是学知识,我觉得,倒不如自己给孩子读《三国演义》,然后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三国演义》的体会。孩子的爸爸不让孩子用手机听书,是对的。与其说,这是孩子喜欢听书,不如说孩子对手机有依赖,他很想玩手机。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远离手机,千万不要让孩子迷恋手机。

有不少家长,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从小给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一是可以让孩子通过看电视和玩手机见世面、开眼界、学知识;二是通过看电视和玩手机,孩子不会落伍,不会跟不上时代。其实,电视是一种娱乐消遣工具,电视里的所谓知识,是低门槛的,电视里的所谓知识大多是经不起推敲的,很多也是常识,读几本专业书,就能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另外,手机是一种交流工具,对大人来说,手机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如果孩子迷恋手机,尤其是迷恋手机里面的视频,那么,不但伤害视力,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专心玩手机的孩子,就不会爱读书,或者没有时间读书和思考。时间一长,不但学习会大退步,性格也会有很大变化。那些过分迷恋手机和游戏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偏执,而且有的还很固执,甚至有些怪癖。

根据我的观察,很少看电视、玩手机的孩子,而且喜爱阅读的孩子,学习专注,能动能静,性格也会开朗得多。

十、书不是这样读的

去成都给一个教师培训班做讲座时,主办方负责人临时对我说:“谭老师,您能给孩子们讲一堂课吗?”我说可以。于是,在正式给语文老师做讲座之前,主办方安排了一个班的学生到讲台上,由我给他们现场讲一节关于诗歌的课。孩子们很可爱,都是三年级的学生。

在开讲之前,我与孩子们交流,问他们读了什么课外书。一连问了五六个孩子,他们的回答都让我惊讶,因为他们说出的书名都是《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知识读物,没有一个孩子说读过世界儿童文学名著。课后,我在想,为什么孩子们读的都是知识读物?我想了想,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在家里,爸爸妈妈买的书就是知识读物;二是在学校,语文老师推荐他们读的也是知识读物吧。不然,这些孩子怎么回答的内容是那么相似的呢?

由此,我也想到现在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对阅读的一个普遍看法:读书是为了学知识。甚至很多阅读推广人都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学知识。读书的确是可以学知识的,但读书的第一目标不是学知识。如果只是为了学知识而读书,那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功利性阅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书,首先选择的就是他们认为最有可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图书。然后,他们才会选择孩子爱读,也能教育孩子的图书。于是,在孩子的课外阅读中,那些知识读物,还有那些讲道理的教育色彩很浓的图书就占了很大比例。还有些家长还喜欢买拼音读物。他们认为拼音读物可以让孩子学拼音识字,同时,也免得家长自己给孩子读书。

显然,以上这种对读书的看法和做法,都不太正确。读书,尤其是读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它的过程是感受、感悟、感动、理解,最后才有审美能力的提升、想象力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培育。如果一个人读书不是经历了这一个过程,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读书。如果经历了这一个读书过程,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了。因此所谓的读书是为了学知识,其实,是要融入到整个读书过程,并且完成整个读书过程,就自然达到目标。如果我们一开始读书,就抓住里面的知识点,就要学习某方面的知识,那就不是真正的读书,也是很难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的。我们做科研,查资料,有时候是要直接寻找所需要的知识点和信息的,但那不是轻松的阅读,不是追求审美愉悦、精神放松的读书。

我觉得,在孩子爱读书,对知识渴求的阶段,不要刻意地给孩子读过多的知识读物。应该让孩子多读适合他们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经典是最可靠的,经历了数代读者的检验,而且儿童文学经典符合孩子的阅读趣味,能够引发和培养孩子对文字世界的兴趣。多读经典,让孩子爱上阅读,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培养理解力、审美力、创造力,也张扬想象力,舒放自己的性情,最后也能达到长知识、长才干的目的。

十一、世界那么大,还有更多书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中华诗词大会》的节目,搞得很多人追捧。一个复旦附中的女生据说能背诵2000多首古诗,打败了北大博士生,大家都顶礼膜拜。另外,董卿主持时表演几下,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微信里一些语文老师和家长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也去背上2000首古诗词。想一想,节目主持人的表演都是之前准备好的,都是设计好的。另外,从阅读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一个女孩子能背这么多古诗词,当然值得点赞。但我觉得这样的节目实际上是在误导中小学生的学习与阅读。

作为家长,我觉得,一个孩子应该读更多不同的好书,而不是背诵某一类型的诗词。世界上的好书很多,为什么偏要只背古诗词?让孩子的阅读视野打开一些,让孩子把能背诵2000首古诗词的能力用到能品读1000本世界经典名著上去,也许收获会更大,至少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了。

另外,背诵2000多首古诗词是否意味着就继承了传统文化呢?是否就意味着学好了语文呢?学语文是否只要背诵古诗词就行了呢?建议家长、语文老师不要以为这是读书节目、文化节目,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只是读书的一种方式。真正的读书是安静的一个人的阅读,而不是在大众场合背诵和朗诵。

世界那么大,好书那么多,让孩子去读读各种各样的经典,读各样文体的经典。世界那么大,好书那么多,何必天天背古诗!

十二、六年级学生如何高效阅读

六年级时,课业难度大了,语文课文也长了,且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因此,不少学生课外阅读做得少,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影响了语文成绩。

六年级学生如何高效阅读呢?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女儿的经验。

我女儿前年上初一,现在是初二学生,学习状态很好,学习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她在小学阶段,语文、数学和英语几乎每个学期考试都是满分,而且是班级,甚至全年级第一名,也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她不是天才,也不是那种语数英学习成绩好但音体美很差的偏科学生。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到了小学六年级几乎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读完一本10万字的儿童小说或童话,而且读完后,她能讲得头头是道。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她读得很轻松,几乎一口气,几天就读完了。因为课外阅读多,语文课文对她来说就很简单了。在她看来,语文课文篇幅短,而且没有什么难词难句。她是不是有什么阅读的窍门呢?应该说,有。根据我的教育体会,她的窍门无非是三点:

一是她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她几乎不读那些乱七八糟的童书,班级流行的童书她翻一翻,但看不上,只爱读经典。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读《爱的教育》《小公主》《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而且读的是整本书,她每次读书,都会认真读,用心地读,几乎不受外界的干扰。她读书时,无论是在自己的房间,还是在爸爸妈妈的房间,我们都不打扰她,不对她指指点点。另外,我们也不让她写什么读后感,更不要求她回答什么问题,讲什么道理。每天她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到了晚饭后,她想读自己的书,就读自己的书。二是她也会经常读一些少儿报刊。她对我说,五、六年级的学生,读一读《儿童文学》这样的杂志,对语文学习和作文很有帮助,因为少儿报刊里的文字比较短,很多是一两千字的文字,读一读,能锻炼快速阅读的能力,能够让自己在很快时间之内找到文章的特点和意义。另外,少儿报刊里的一些短文综合知识比较多,读一读,能够补充语文课的不足。三是她在读短文时,如果是观点比较鲜明的文章,她会注意抓关键词,抓关键句,这样,读多了,就能很快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并找到最能表达文章内容的词句。如果是记叙文,故事性强,她很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的扣,故事的悬念,故事的结果,还有故事里的主人公的性格与特点。她说,抓住了这些,故事读完了,意义也就理解了。也就是说,女儿在读散文、童话和短篇小说时,都会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到最值得自己领会的形式和内涵。实际上,女儿是带着思考去读,而不只是为了消遣。如果仅仅是消遣,她就很难通过少儿报刊的阅读来提高理解力。

六年级时,因为有了很好的阅读基础,女儿学习很轻松,她几乎没有因为小升初有什么压力,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读书,然后就顺利地毕业进了好的初中。

现在,有的人提出“海量阅读”,也有人提出“主题阅读”。仔细想一想,这些都是功利性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读书是要认真的,在识字量不多、理解力不够的时候,就要慢慢读,用心读,读懂,读透,才能体会到快乐,才有收获。到了认字量大了,理解力也强了些,就要尽量读整本书,或者多读一些优美生动的文字,培养自己高雅的阅读趣味,给自己的阅读增加一些难度。如果一开始读书,就要追求“海量”,就要扣着“主题”读,那还有什么兴趣和快乐?因此,无论中低年级学生,还是五、六年级学生,要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做到高效阅读,就要耐心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让美的文字充实空闲的时光。

高效阅读,意味着坚持不懈,意味着读懂读透,也意味着想象、思考与创造。

十三、你会读童话吗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却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学语文。

他们给孩子买书,不知道买什么书。他们给孩子读书,不知道如何读书,怎么做亲子阅读,怎么与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他们更没有文学知识和一些阅读认识。不是家长们没有学历,而是我们的教育里一直缺乏这些与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的知识与训练。

经常会有一些家长问我,读什么样的书,孩子能够学到知识;读什么样的书,孩子能够提高学习成绩……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我是摇头的。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书可以一直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我也认为,读书的第一目标不是学知识,知识是在读书过程真正完成之后,自然习得的。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先是有感受,然后有感悟,才有感动和理解,才能真正体会文学的美妙,才能真正熏陶心情、洗礼灵魂、提升精神,才能真正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这样的读书经验,人才会变得智慧,变得丰富。

在童年阶段,读童话是非常有益的。童话给孩子一个幻想世界,也会把孩子带入幻想世界,张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幻想带来的愉悦。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与想象力分不开的。读童话,孩子的想象很容易充分张开,而且对自我和世界有全新的认识。有人认为童话是虚假的,其实,童话是用幻想的方式来展示世界,把人的幻想生活呈现出来。童话里的形象,看起来都是虚拟的,但它们都是人与社会生活的折射与隐喻。也就是说,童话是另外一种现实世界,是艺术化的生活。世界经典儿童文学里,有不少是童话。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一般都会写童话和诗。不会写童话和诗的作家,很难说他是一位很优秀的作家,至少他不是一位艺术素质很全面的作家。

孩子是最会欣赏文学和辨别作家的,孩子也是最会欣赏儿童文学的读者,自然也是最喜爱童话与诗的。在他们学习语文时,一定不要忘记给他们读童话,也不要忘记让孩子学写童话。童话与诗是最好的语文,最好的语文里一定有童话的内涵。

我主编过多套童话丛书,汇聚了100多位国内一线童话作家的佳作、新作,如果家长和语文老师有兴趣,可以推荐孩子们读我编的童话、译的童话和我写的童话,相信会给读者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原创童话的面貌,会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童话阅读感受。我特意给孩子们写了《小树叶童话》,现在已经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并出版了第二辑。我写的《小树叶童话》,追求纯美、纯正的品质,也是全新的语文。

最初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老师是给孩子读诗和童话的人。

作为家长和老师,你会给孩子读童话吗?作为一般读者,你会读童话吗?

十四、让童话陪伴孩子

这几年,我编了一些童话书,完全是为了孩子。比如,三年前,编了两套微童话图书,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家长的反映也很好,认为微童话作为睡前亲子阅读材料效果好,孩子喜欢,家长也可以借此学会讲故事,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写微童话。

这两年又编选了几套童话,也是为了孩子的需要。现在童书很多,国外引进的版本太多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甚至是良莠不齐。但媒体宣传造势很厉害,不少在国外很一般的童书,到了国内,都被冠以“经典”,一些不知名的作家,都被称为“大师”。这对那些阅读面很广,也具有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和儿童阅读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很容易识别的,但对大部分的家长来说,就很容易被迷惑。他们以为这些人真的是“大师”,他们以为这些童书真的是“经典”。我个人觉得,国外引进太疯狂了,一个欧洲的书展,据说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出版社在抢购版权,现在,有些欧洲小国的出版社好像就在专门为中国的出版社制造童书。想一想,有些可悲,但现实又是那么无可奈何。十多年前,我就在媒体上呼吁重视童书原创,要做好国内的品牌,而且出版社不能总依赖外版书,没有自己的原创,也没法培养优秀的编辑,将来在市场竞争中,是很难站得住的。

我做儿童文学研究多年,读了很多作家的作品,也为孩子写儿童诗、散文、童话、寓言和小说等,算是对原创有实践经验的。在我的视野里,原创童话有很多佳作,葛翠琳、孙幼军、金波、张秋生、金本、钱欣葆、戎林、冰波、周锐、董恒波、薛贤荣、卓列兵、汤素兰、王一梅、皮朝晖、李珊珊、龚房芳、小山、王玲、常星儿、魏晓曦、肖学文、袁秀兰、张旭燕、邹华英、许萍萍等,这些作家都写出了不少优秀的童话。尤其是葛翠琳、孙幼军、金波、张秋生、钱欣葆等老师,年过七十还出了好作品,这是很了不起的,堪称年轻人的表率,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前辈。现在创作条件好,发表与出版的渠道多,只要写出了好作品,很容易被刊物和出版社编辑看中,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作家更要珍惜自己的羽毛,认真创作。为孩子写作,是一件很慎重的工作,每一个字词都要斟酌,都要经得起推敲。家长和孩子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好的文字、优秀的童话,他们一眼就会发现。

给孩子读的文字,一定要精美,要优质,要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我编选名家童话,一是为了告诉读者,中国还有很多给孩子写童话的作家,别忘了在书店里关注他们;二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给孩子选择原创童话,孩子可以享受阅读的快乐。

让孩子多读读这些名家童话吧。有童话陪伴,童年一定会充实、快乐、幸福!

十五、你知道怎么读诗吗

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很少给孩子推荐诗集,在班级阅读和家庭阅读中也很少选择诗。为什么呢?

我想,无非有三个原因:第一,世界文学名著里,诗集比较少。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太了解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第二,语文课里,语文老师很少讲诗,而且考试一般只考古诗词,不考新诗和外国诗歌。第三,家长和老师对诗歌不太懂,也没有读诗的习惯。

其实,读诗有很多好处。第一,诗歌语言很简练,诗读得多,对语言更敏感,而且更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世界,表达内心。第二,好的诗里,一定有很美的意象,或者有很美的意境,这都是诗人想象力的结晶,读懂了,就等于读懂了语言的奥妙。所以诗读得多的人,不但想象力丰富,而且很善于组装文字并有很好的理解力。第三,相比小说、童话,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讲故事,也能传达人的情感,而且很容易让人记得住。这就是诗的语言的魅力。第四,语文教材里有诗,虽然考试时并不怎么考诗,中考、高考也不考诗歌写作,但诗是语文的一部分。要想真正理解文学,不能仅仅读小说。要想真正学好语文,不能不读诗。

那么,怎么读诗呢?下面我来谈三点看法:

第一,要读懂诗里的修辞,看看诗里玩了什么语言花招。如我写的《瀑布》:“瀑布长长的/像夏天的汗巾/大山哥哥/将它搭在宽厚的肩上//瀑布白白的/因为森林姐姐/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这首诗里,就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发现了这两个修辞,就可以模仿着用在自己的写作里。不单是儿童诗,一般比较好的诗,都会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通感等修辞。不用修辞,诗是很难写好的。修辞是语言技法,用得越灵活,越顺手,诗人的水平越高。

第二,要读懂诗里的意象,看看诗里的中心意象是哪一个。一般抓住了意象,就等于读出了诗里的味道,因为意象里面都是有美与情感的。没有意象,诗的语言就没有味道,也不美。如舒婷的诗《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雪地。大森林/古老的风铃和斜塔/我可以做一株真正的圣诞树吗/上面挂满溜冰鞋、神笛和童话/焰火、喷泉般炫耀的欢乐/我可以大笑着在街上奔跑吗?”诗里的中心意象,不是梦,不是森林,不是雪地、圣诞树,而是“我”——一个快乐的孩子,想做梦,想大笑的孩子。正是因为诗里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才显得天真烂漫,童心洋溢。

第三,要读懂诗里的意趣、意境和情调。如叶圣陶的《小小的船儿》,可以说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有的语文老师把它当作写景抒情诗,其实,它是一首儿童生活诗,描绘的是一个顽皮淘气的男孩,坐在船上玩水的图画。诗里弥漫的是童年的快乐、儿童生活的趣味。如我写的《春天有一首诗》:“吹到暖和的风/心情特别好/见到树上的花苞/嘴角忍不住笑/站在山顶上/和云朵儿比比高/在原野上疯疯跑/不怕你把头摇/春天有一首诗/去孩子的瞳仁里找。”这首诗里面,美的是一种情调,是春天来了人的一种愉悦和欣喜。当然,这首诗里,还有一种对孩子的纯美的认可。读出了诗里的情调,读出了诗里的情绪,读出了诗里的意境,就等于进入了角色,进入了情境,感受了氛围,品到了意蕴。

十六、初中生课外读什么书

经常有家长问我,是否可以给初中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书。

我给小学生做讲座偏多,给初中生、高中生做讲座比较少;给小学生推荐图书多一些,给初中生推荐得少一些。因为小学生没有考试压力,现在小升初也没有排队考试,都是按照学区,划片上学。但初中毕业后,就要面临中考,而且中考后要面临高中的选拔,所以,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不少家长,甚至是语文老师都不是很积极,怕影响考试成绩。

但我觉得,课外阅读只要做得好,选择了合适的书,而且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是不会影响初中生的正常学习和考试成绩的。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不知道,如果课外阅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那一般都是流行读物,或是坏书。比如,我读初中时,台港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让不少同学迷恋,甚至忘记了写作业,还有些同学晚自习也在偷偷读。这对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外阅读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农村学生底子薄,家庭缺乏读书环境,而且也缺乏自控力,很容易沉湎于一件事。这就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但现在,城市里的学生,如果家庭条件好,而且养成了比较好的作息规律,还能经常接触到好书,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一般就不会被流行读物和坏书所影响。

因此,家长和语文老师没有必要对课外阅读有过多的担忧。倒是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过多地接触电子书,尤其不要让学生迷恋电子游戏。一般沉湎于电子游戏,那不但课外阅读没有时间,正常的学习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迷恋于电子游戏的孩子,都是付出了巨大的成长代价的。一次,我在写作课上,让学生讲故事,一位男同学就讲自己高中时,迷恋电子游戏,不但学习直线下降,还差点跳楼。他说:现在想起来,那时真是走火入魔了。而且他说,如果不是沉湎于电子游戏,他一定会考上更好的大学。

那么,初中生课外阅读到底读哪些书好呢?

第一,我觉得初中生可以读一些少儿杂志。我接触、了解过的杂志,最适合初中生读的是《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南京),它们都是文学刊物,里面刊有诗歌、散文、童话和小说等作品,都是作家专门为初中生写的,里面也刊有一些优秀的中学生作品。对初中生来说,这些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而且比较短,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东方少年》和《文学少年》这两本杂志也不错,比较适合初中生课外阅读。一本好的少年文学杂志,就像是一本综合性文学图书,好像是一个多种作品的选本。

第二,初中生可以读现代文学经典。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里就选用了不少现代作家的作品,如鲁迅、朱自清、冰心、郁达夫等人的散文、小说。而且语文考试也会经常考现代作家的作品。因此,家长和语文老师可以购买一些鲁迅、朱自清、郭沫若、丰子恺、叶圣陶、周作人、沈从文、郁达夫、萧红、巴金、徐志摩、艾青、何其芳、冯至、李广田、林海音等人的作品。增加一些对现代作家的了解,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是比较标准的现代文学,大部分很短小,很适合中学生阅读。尤其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和丰子恺、林海音的作品特别适合初中生阅读,周作人的少部分散文也适合初中生阅读。

第三,初中生可以读一些世界文学经典。世界文学经典很多,有数百部,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识字量和理解力可以顺利阅读绝大部分的名著了。但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买大部头的名著,选一些10万字左右的名著读即可。过去,我们读中学时,语文课上老师们喜欢推荐一些很沉重的苦难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且老师动不动就是“四大名著”,动不动就是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事实上,世界名著里,有很多比这些作品好得多的。应该让孩子接触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不要局囿于传统的、偏狭的视野,应该把目光打开,把心胸扩展,进入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文学世界里去,这样,才会有更高的审美水平,才会更有判断力。中学时,我接触到了普希金、叶赛宁、席勒、歌德、叶芝、华兹华斯、夸西莫多、泰戈尔等诗人的作品,这些对我影响很深,世界经典的诗歌作品对中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帮助。

当然,给初中生购书时,家长和语文老师最好是自己也读一读。读过作品,再和孩子交流就自然、顺畅,而且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