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6459200000007

第7章 舰载导弹武器(5)

(1)外形独特,结构紧凑

导弹发动机进气口设置在弹体顶部,进气道到尾部喷口的切面与整个弹体形成一个整体,控制系统和战斗部装在进气道中部锥体内,弹体内还装有主发动机推进剂和内置式固体火箭助推器。如此高度集成的结构设计不仅极大提高了导弹的空气动力性能,而且显著减小了导弹的体积。

(2)飞行弹道灵活

该 导 弹 对 目 标有两种攻击方式:一是高低综合攻击方式,此时的最大飞行高 度 为15000m,进入目标区后降高为水上5 ~ 15m,射 程300km;二是掠海攻击方式,此时导弹以5~15m的高度作全程飞行,射程为120km。这种灵活的攻击弹道使导弹具有极高的抗毁性和强大的突防性能。

(3)极佳的抗干扰能力

导弹采用了主/被动雷达导引头,系统中已输入电子对抗参数,可有效对付敌方施放的各种主、被动干扰,加之自动导引头的视场可覆盖整个目标区域,因而可分离所有干扰而直袭目标。

(4)超声速飞行,超视距攻击

导弹动力装置采用了俄罗斯独有的内含可脱落助推器和液体燃料的冲压发动机,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巧妙组合。这种强大的推进系统可确保导弹以超声速全程飞行,也使其射程(300km)大大超过美国的“鱼叉”反舰导弹,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攻击。

(5)齐射能力和强大的饱和攻击能力

导弹装有全自主的、发射后不用管的制导系统,而且系统中已输入有规避敌防空火力的参数,因此可按照一枚导弹对付一艘敌舰或齐射一“群”导弹对付敌编队中多艘舰艇的原则作战。在击毁主要目标之后,已经发射出去的其他导弹可自动选择攻击敌编队中的其他目标,根据程序设定绝不存在两枚以上导弹击中同一目标的可能性。

(6)先进的发射技术

导弹采用整体式密封储运/发射箱弹射技术,弹体与箱体内壁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十分紧凑,而且储运发射箱的操作和维护非常简单,装舰后可随时投入作战使用,毋须进行射前检查,大大提高了导弹作战使用的可靠性。

(7)杀伤威力大

导弹载有重达250kg的高爆穿甲型战斗部,马赫数2.0以上的末段速度使战斗部具有强大的动能,可轻而易举地实现“命中即摧毁”的战果,数枚合击足以致沉航空母舰。

舰载型“宝石”反舰导弹的工作过程如下:从载舰储运发射箱弹出后,安装在冲压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立即点火,将导弹持续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的工作速度(马赫数2.5)时,助推器停止工作,随之在迎面气流作用下自动脱离弹体;与此同时,采用液体燃料的冲压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使导弹继续以马赫数2.5的速度作巡航飞行,同时弹载惯导系统将导弹导向预定目标区;飞距目标80km左右(掠海攻击模式时为25km)时,主/被动雷达导引头开机搜捕目标;搜捕到目标后,雷达导引头关闭,导弹急剧降高至5~15m(掠海攻击模式无此过程);在导弹飞抵目标前数秒钟,雷达导引头重新开机,战斗部引信开始工作,随即命中并摧毁目标。

据俄罗斯军事科学院的专家称,“宝石”反舰导弹采用了最为现代化的设计技术,比其他国家在研的同类导弹至少领先十年。有意思的是,虽然“宝石”导弹迄今尚未在俄罗斯海军列装,但以其为“蓝本”的,由印度、俄罗斯联合研发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却已声名鹊起并列装在即。观察家们认为,不管“宝石”是否会在近期内服役,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另据研制商俄罗斯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称,“宝石”反舰导弹的国外潜在用户集中在中东地区,有关如何将“宝石”配装在非俄罗斯发射平台上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九、RBS-15反舰导弹

RBS-15是瑞典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推出的一种多平台发射型反舰导弹,1977年开始工程研制,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是世界上性能卓越的先进反舰导弹之一。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反舰导弹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早在1949年,瑞典人就开始研制“罗伯特”-315舰舰导弹和“罗伯特”-304空舰导弹,两种导弹均于1958年服役。7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的迅速发展使得瑞典人担心波罗的海可能有朝一日会沦为苏联的“内海”,而瑞典的“轻型海军”又不足以与之抗衡,于是决定研制本国的远程反舰导弹,并于1975年提出了RBS-15导弹开发计划。根据瑞典海军的三大主要任务(即阻止敌方控制瑞典的海上交通线,完全控制瑞典领海,保卫瑞典港口和海军基地),瑞典军方对RBS-15反舰导弹提出了如下几项战术技术要求:①适装于多种载体,具有多平台发射能力;②能对大中型战舰(如巡洋舰、驱逐舰)和大型货船(包括高速渡船)发动攻击;③能摧毁近海和岛屿上的目标,并有选择特定目标的能力;④有很强的电子抗干扰能力和灵活机动的飞行弹道,确保强大的生存力;⑤弹载战斗部应能一举摧毁目标或至少使其丧失作战能力;⑥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维护费用少。

RBS-15 Mk-1 型反舰导弹以大中型水面舰艇为主要攻击对象,1983 年正式服役。该导弹全长4.35m,弹径500mm,翼展1400mm(折叠后850mm),发射重量780kg,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9,射程70km,发射扇面角90 °,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重250kg,威力强大;动力装置为两台侧装式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用于助推段)和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用于巡航段),制导方式为惯导加主动雷达末段制导。该导弹采用了相当先进的气动布局外形,可超低空掠海飞行,可有效对付各种水上作战平台,其最大优点是可在高寒条件下和多岛屿海区(北欧典型的气象和地理条件)作战使用。RBS-15 Mk-1 型反舰导弹共生产了 450 多枚,主要用于装备快速攻击艇,除瑞典海军外,荷兰海军“赫尔辛基”号快艇等也装备了这种导弹。

RBS-15 Mk-2 型导弹是由第一代舰舰型改进发展而来的。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采取了多种先进技术措施,使 RBS-15 Mk-2 型导弹的技术、战术性能较之 Mk-1 型有了明显提高:①巡航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改用了JP-10燃料,推进力更强,射程增大到100km;②采用多用途数字式计算机进行综合控制,对未来战场环境中各种威胁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③对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各种软、硬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其分辨率和搜索范围,增强了电子抗干扰能力和突防、生存能力;④通过改进搜索天线和平面弹翼的形状、改进发动机进气道的布置等措施,减小了导弹的雷达截面积;采用新研制的火箭助推器并使用新型“无烟”推进剂,减少了导弹的红外特征和光学特征,导弹的隐身能力显著提高;⑤采用了全新的作战规划系统,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帮助指挥人员在导弹发射前做出决策。

1998 年中期,首批 RBS-15 Mk-2 型反舰导弹交付瑞典海军。迄今为止,瑞典海军已有6艘“于斯塔德”级攻击舰、2艘“斯德哥尔摩”级导弹艇、4艘“哥德堡”级近海护卫舰和多艘“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相继装备了 RBS-15 Mk-2 型导弹。据称,瑞典海军计划将现有的全部 RBS-15 Mk-1 型导弹都改进升级为标准的 RBS-15 Mk-2型,通过将Mk-1原型弹回厂重新改型组装方式进行,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实施中。

早 在 RBS-15 Mk-2 型 导 弹 开始研制后不久,瑞典海军就提出了全新Mk-3型导弹的研制计划。可以说, RBS-15 Mk-3 型是与 Mk-2 型同步进行开发的。1993年12月,瑞典国防部与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正式签订了 RBS-15 Mk-3 型导弹的研制合同,工程开发随之启动。Mk-3 型反舰导弹是一种远程亚声速导弹,弹长4.35m,弹体直径500mm,翼展1400mm,重量630kg,助推器(燃烧时间为3s,发射后3.5s与弹体分离)重170kg,飞行速度为马赫数0.9,射程200km,战斗部为钝感杀伤破片型,重200kg,可在从沿海到深海的各种海上环境中使用,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与已经服役的 Mk-2 型相比,RBS-15 Mk-3 型具有以下几种新的特点:设计了全新的鼻锥部、进气口和舵翼结构,弹体大量采用雷达吸波材料,隐身性能全面提高;采用了Ku波段高能单脉冲频率捷变雷达导引头,可根据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不同需要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现有的任何一种电子干扰系统都无法将其产生的信号和背景噪声区别开来,这种优良的低拦截概率特点使导弹在即使遭受敌方电子干扰时仍具有寻的能力和捕获干扰源的能力;配装了新型作战规划计算机和数字自动驾驶仪,目标识别能力和末段规避机动能力大大提高;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提高对目标的角分辨率,攻击精度进一步改善;安装波浪自适应式无线电高度表,具有极低的掠海飞行(最低飞行高度仅为波峰以上1m)能力,显著提高了导弹的生存和突防性能;引入了可变推力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增多燃料携载量,末段推力加大,射程增加到200km以上;导弹弹道可预编程,齐射中每枚导弹可单独准备,到达目标的时间可预先设定,这种最大的弹道灵活性不仅可以确保从不同方向对目标发起攻击,而且可以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目标数据实施先机制敌的超视距攻击,还可在意外脱靶情况下再次对同一目标或另一目标发动攻击。另外,RBS-15 Mk-3型硬件设备的设计还为下一步改进预留了接口,为加装更多的燃料预留了空间,等等。

据悉,RBS-15 Mk-3 型反舰导弹将正式投产并装备瑞典海军(主要是“维斯比”级护卫舰)。一些外国海军也先后表示了对 RBS-15 Mk-3 的强烈兴趣,如法国、意大利联合开发的新一代通用型护卫舰、芬兰的2000型快速攻击艇、南非在建中的小型护卫舰等,而德国海军和波兰海军早在 2002 年初就向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发出了 RBS-15 Mk-3 型导弹的订单,拟装备MEKO-130型护卫舰和“奥尔肯”级小型护卫舰。

十、“迦伯列”反舰导弹

“迦伯列”导弹是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推出的一种优良的反舰导弹,是迄今为止曾在海战中实际使用过的为数不多的导弹之一。该导弹是一个导弹系列,现已有“迦伯列”Mk-1型、Mk-2型和Mk-3型(均在役),其最新型号Mk-4型正在研制之中。

1967年,以色列与埃及等国之间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反舰导弹击中水面舰艇的先河:埃及人用苏联刚刚研制成功的“冥河”导弹(西方代号SS-N-2)一举击沉以色列近2000t级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这一事件不仅令世人深为震惊,更使以色列人感到十分沮丧和莫大的耻辱。战后,以色列人下决心自行研制反舰导弹,以雪前耻。凭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犹太人特有的智慧和精明,以色列终于在70年代初研发出颇具特色的反舰导弹,并用犹太教圣经中一个美丽天使的名字将其命名为Gabriel(“迦伯列”)。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斋月战争”)爆发,以色列人终于有了“雪耻”的机会。交战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海上导弹战,100多枚“冥河”和“迦伯列”一决雌雄。结果,以色列舰艇发射的70余枚“迦伯列”导弹一举击沉埃及、叙利亚9艘舰艇,而对方发射的50枚“冥河”导弹却无一命中。性能优良的“迦伯列”Mk-1导弹终使以色列人报了一箭之仇。

“迦伯列”Mk-1型导弹的出色战果令以色列大为振奋,随之加紧开发Mk-2型。1978年,“迦伯列”Mk-2型导弹研制成功并服役。较之Mk-1型,Mk-2型导弹的长度由3.35m增加到3.41m,翼展由1380mm增加到1385mm,发射重量由400kg增加到520kg,射程由20km增加到40km,飞行速度为马赫数0.7、战斗部(高爆型,重100kg)、制导方式(自动驾驶仪加半主动雷达末段制导)、动力系统(助推火箭发动机加固体火箭巡航主发动机)等均与Mk-1型相同。作为一种中近程反舰导弹,“迦伯列”Mk-2型主要用于攻击中小型水面舰艇,尤其适于在电子干扰严重的环境中使用,其极低的末段掠海飞行能力使目标舰防不胜防。除大量装备以色列海军外,“迦伯列”Mk-2型还曾出口到南非、泰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台湾以“迦伯列”Mk-2为样本仿制出了“雄风”1型反舰导弹,而南非则对“迦伯列”Mk-2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改进原理使其更加适用于对舰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