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伯虎集
6434300000009

第9章 诗(2)

题张梦晋画

张梦晋:即张灵。字梦晋,吴郡(今苏州)人,明代诗人、画家。唐寅好友,家贫嗜酒,与唐寅为邻。人称“酒狂”。擅长书法,工诗文,善画。他画的人物,冠服玄古,行色清真,无卑庸之气。间作山水,笔秀绝尘。这是一首题画诗。

绿崖入翠微,岚气湿罗衣。涧水浮花出,松云伴鹤飞。

行歌樵互答,醉卧客忘归。安得依书屋?开窗碧四围。

绿崖入翠微,岚气湿罗衣——这两句是说:隐隐青山中突现出一块绿色的山崖。崖际浓浓的雾霭似乎可以打湿人的衣襟。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指山上青翠幽深的地方。岚气:山中雾气。这两句是总写画面上的景象。

涧水浮花出,松云伴鹤飞——这两句是说:鲜艳的山花漂浮在流水上,随水而出。松林茂密若云,群鹤在其中振翅翱翔。这两句具体写画面上的景物,可谓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行歌樵互答,醉卧客忘归——这两句是说:樵夫们一边走一边互相答唱山歌,来山里游玩的人欣赏其中景致,高兴得喝醉了酒,忘记了归家。行歌:边行走边歌唱。这两句描绘画面上的人物,真切得似乎可以看见其神情。

安得依书屋?开窗碧四围——这两句是说:如何才能依靠在画中的书屋里,一打开窗户就可以看见满眼翠绿的颜色。

张灵的绘画笔秀绝尘,唐伯虎此作同样清雅秀丽,与原画相得益彰。作品首联对画面景象作了总体描绘。有视觉的感受,也有触觉的感受。让观赏者不只是在欣赏一幅画,而是将读者带入画中的境地,让他们身临其境。颔联和颈联具体写了画面上的水与花,松与鹤。这两句动静相生,声色相依。语言竟似画笔一般将景物描摹殆尽,而又有无穷意趣寓于笔端。最后两句写想象,激活了整幅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真是神来之笔。

庐山

此诗写于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滨长江,东临鄱阳湖。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中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林木苍翠,云海弥漫。这是一首重在写庐山景色的作品。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这两句是说:庐山山峰秀美挺拔,一个山峰高过一个山峰,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高,烟雨雾霭在山岭中飘荡,为庐山涂上了浓浓的黛色。匡庐:庐山。这两句是对庐山景物的整体把握。

移家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这两句是说:我搬家可惜没有搬到庐山中的屏风叠,只好骑着驴远路赶来观赏庐山香炉峰。屏风叠:地名,位于庐山中。唐李白《赠王判官时馀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这两句是说:江上戴乌帽渡水者不知是哪位隐士,山岩间穿白衣的高士在采摘松籽。乌帽:黑帽,古代贵者常戴,隋唐后多为庶民、隐者之帽。白衣:指隐居之人。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这两句是说:很早以前山崖上刻下的诗句记录了岁月的痕迹,这些字已经被岁月的风雨所剥蚀,想要阅读,还得用手擦去字迹表面的土和草。磨崖: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漫灭:被磨灭,模糊难辨。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记有:“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这是一首记游的诗歌。诗人首先对庐山进行整体的描述:山峰连绵,重重叠叠,直耸入云,山间云雾缭绕,云烟满目。其次诗人写自己的行踪。颔联诗人用“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写远观所见,虽没有正面写香炉峰的景色,但通过“乌帽”、“白衣”的点缀写出了香炉峰之精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作最后两句:“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点出香炉峰历时之久远,山间石上的题字更增添了庐山的文化内涵。此诗写景并没有正面写山间景物,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山的精神。

霜中望月,怅然兴怀

这是一首写秋日望月的作品,其中寄托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内心的愁思。怅然:失意不快乐的样子。兴怀:引起感触。

高天绿色静沉沉,银月飞光彩雾深。

来鸿去雁无留影,鸣机急杵动愁心。

色连太液珠迷海,影照扶桑雪作林。

不是王生悲异国,自缘风物重沾襟。

高天绿色静沉沉,银月飞光彩雾深——这两句是说:秋高气爽,天际遥远,墨绿色的天空深沉而宁静,银亮的月色穿过浓浓的彩雾,洒落人间。这两句写秋日夜间天空的景色。

来鸿去雁无留影,鸣机急杵动愁心——这两句是说:鸿雁在天空中来往盘旋,去留无迹。札札的织布机声和急促的捣衣声牵动了游子的离乡之愁。杵(chǔ):捶衣用的短木棒。

色连太液珠迷海,影照扶桑雪作林——这两句是说:月色洒在太液池中,水光荡漾,海面上仿佛洒下了无数璀璨的明珠。月华照在扶桑树上,幻化出一片美丽的雪林。太液:太液池。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中海、南海、北海三海,明代统称为太液池。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

不是王生悲异国,自缘风物重沾襟——这两句是说:不是因为王粲多愁善感而生起异国之悲,主要是因为眼前异乡的景物惹起他内心深沉的伤感。这两句看似写王粲,实则写自己。王生:指王粲。汉末****,王粲赴荆州依附刘表,曾登楼而作《登楼赋》,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以此抒发思念故土的情怀。此用其事。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重(zhònɡ):程度深。

这首七言律诗在写景中抒情。首联写景有深远温暖的格调,描摹如画。颔联则通过眼前之景与耳中之声兴起诗人的愁绪。颈联写景广阔清寒,与诗人内心情感相呼应。尾联写出自己伤感的原因:异乡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愁思。作品起、承、转、合自然顺畅。颔联与颈联对仗工稳,景象阔大。作品中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睡起

这是唐伯虎中年时期的作品。诗歌以浅近直白的语言描述了人到中年时期百无聊赖的心情,同时也传达出此时诗人心境的淡泊闲适。

纸帐空明暖气生,布衾柔软晓寒轻。

半窗红日摇松影,一甑黄粱煮浪馨。

残睡无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没心情。

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

纸帐空明暖气生,布衾柔软晓寒轻——这两句是说:用藤皮茧丝缝制的帐子又明亮又透气,帐中已有了些许暖意。布被轻柔温软,清晨已经没有了多少寒冷的感觉。纸帐:用藤皮茧丝缝制的帐子。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卷八记载,其制作方法是:“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布衾(qīn):布被。

半窗红日摇松影,一甑黄粱煮浪馨——这两句是说:醒后看到红红的太阳已照在窗户上,松树的影子也在窗前摇动。这一觉睡得真舒服,蒸在甑上的黄米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甑(zènɡ):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黄粱:黄米饭。馨:香。“一甑黄粱煮浪馨”句暗用“黄粱一梦”的典故。

残睡无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没心情——这两句是说:没睡多长时间懒觉却非常舒服。人到中年,就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残睡:睡懒觉。

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这两句是说:世上的人们大多是鸡鸣即起,劳碌奔波,身不由己,都是为了功名利禄啊!

此诗从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唐伯虎中期学习白居易的痕迹,浅显平易,不事雕饰。作品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慵懒闲适,另一方面却也体现了诗人洞明世事的练达心态。其中“黄粱一梦”典故的运用是全诗核心所在。“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是对该典故更进一步的诠释。以诗人残睡之舒适与世人奔波忙碌进行对比,深化了主题,突出了主旨。

赠南野

南野:南面的田野,这里指隐居在南野中的人。这首作品通过描写隐居于南野中的隐者淳朴自在的生活,抒发了诗人不得舒展心中抱负,意欲遁世的思想。

野人茅屋向阳开,荆织双扉土筑台。

尽有鸡豚供伏腊,喜无玉步到蒿莱。

晓依寒日暴毛褐,夜对中星举酒杯。

我亦陆沉斯世者,买邻何日许相陪?

野人茅屋向阳开,荆织双扉土筑台——这两句是说:隐居在南野中的人住在向阳的茅屋中,两扇门用藤条编织而成,灶台用土修筑成。野人:乡野之人,借指隐逸者。扉:门。这两句写了隐居之人简单淳朴的生活。

尽有鸡豚供伏腊,喜无玉步到蒿莱——这两句是说:每年在祭祀的时候有很多的鸡和猪,可以尽情地享受节日的快乐,更让人高兴的是没有那些身份尊贵的人来打扰。伏腊: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玉步:合乎礼法的行步,代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蒿莱:野草,杂草,这里指隐居者所居之处。

晓依寒日暴毛褐,夜对中星举酒杯——这两句是说:早晨坐在微冷的阳光中晒太阳,晚上就坐在星光下饮酒作乐。暴(pù):同“曝”,晒。毛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中星: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轨道运转,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观察中星可确定四时。

我亦陆沉斯世者,买邻何日许相陪——这两句是说:我也是一位在这个世界中不得志的人,我打算哪天买你隔壁的房子,和你一起隐居。陆沉:比喻隐居或埋没不为人知。买邻:典出《南史·吕僧珍传》。其中记载:“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后因称为求得好邻居而买宅为“买邻”。

此作可分为两大部分理解。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隐居者生活状况的描绘。是诗歌的第一部分。在这部分简单的叙述中饱含着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是诗歌的第二部分。是诗人的内心剖白,表现了诗人厌弃红尘,向往简单淳朴生活的理想。诗歌形式一如内容,率性而不加修饰,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江南送春

唐伯虎后期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游走于他乡异县。这首诗歌写诗人在外经过一段时期的漂泊之后回归江南,看到江南春天逝去时的感伤无奈。

细雨帘栊复送春,倦游肌骨对宗人。

一番樱笋江南节,九十光阴镜里尘。

夜与琴心争密烛,酒和香篆送花神。

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

细雨帘栊复送春,倦游肌骨对宗人——这两句是说:隔着帘子看着春天的细雨,春天又一次要离去了。在外漂泊已觉倦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故乡,看到了家乡的亲人。帘栊:窗帘和窗牖。泛指门窗的帘子。宗人:同族的人。

一番樱笋江南节,九十光阴镜里尘——这两句是说:一番春日盛大的宴会过后,春季就如同镜中的尘土一样,匆匆地不见了它的踪迹。樱笋江南节:以樱桃、春笋作佳馔的宴会。亦泛指春宴。九十光阴:指春季三个月。

夜与琴心争密烛,酒和香篆送花神——这两句是说:蜡烛照亮了夜晚,也照亮了寄托在琴声中悠悠的情思,用酒和香篆来祭送掌管百花的女神。琴心:寄寓于琴声的心思。密烛:蜡烛。香篆:香炷,点燃时烟雾上升缭绕形似篆文,故称。花神:掌管花的神。

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这两句是说:掌管春天的神仙和我一样都是匆匆过客,我们在这里只是偶尔相逢了这么一次罢了。东君:司春之神。

诗歌虽非写景,其中意境却似一幅油画。画中细雨纷飞,春花凋零,伤春的人在屋中透过窗帘,悲伤地看着江南春天渐行渐远。在黯淡的夜色中点燃蜡烛,弹一首伤感的琴曲,洒一杯酒,焚一炷香,送别这个令人销魂的季节。叙述中透露出淡淡的伤感,而这伤感在“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句中达到高潮。此句中拟人手法中又带有对比的意味,说自己与春天一样,都只是匆匆过客而已。任谁读到此处,能不为之心碎!袁宏道评此诗:“好。”

登吴王郊台

吴王郊台: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所建。位于苏州石湖岸边上方山与茶磨屿之间,是吴王在郊外祭天祀地的场所。据《周礼》记载,天子通过祭祀活动,祈祷神佑,保佑四海之内风调雨顺,全国上下国泰民安。

昔人筑此不论程,今日牛羊向上行。

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南山含雨眉俱润,西湖映日掌同平。

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

昔人筑此不论程,今日牛羊向上行——这两句是说:古人为了修筑这个祭台,不知道花费了多长时间的日程,现在却破败不堪,但见牛羊悠闲地行走在上面。

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这两句是说:当年曾经是两个敌对的吴国和越国,现在两国的人民已经在一起和平安宁地生活了。这个地方盛开着无数的荷花,水面上漂浮着成片的菱叶。

南山含雨眉俱润,西湖映日掌同平——这两句是说:荆南山在雨中如眉毛般润泽灵秀,西湖在夕阳下似手掌般平远阔大。南山:指荆南山,亦名君山、铜官山,在今江苏宜兴县南。西湖: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在城西,始称“西湖”。

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这两句是说:看到眼前景象,内心百感交集,难以消解,难道说自己的情感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讵(jù)言:难道说。

这是一首咏史诗。在唐伯虎的作品中,咏史的作品只占少数。这篇作品中诗人通过吴王郊台在时间变迁中的巨大变化,感喟历史变换沧海桑田的巨大力量。过去的已经是历史,现在的也即将会被历史的巨浪带走。面对历史,诗人感慨万千。诗人没有说自己到底是喜是乐,而这喜这乐都来得如此强烈深沉。“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平淡的一句反问,掩盖了诗人内心掀起的波涛滚滚,于无声处见真情。

仲夏三十日陪宏农杨礼部、

丹阳都隐君虎丘泛舟

这是一首记游诗。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宏农杨礼部:杨宏农,担任礼部之职。礼部,古代官署。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丹阳都隐君:隐居于丹阳的隐士。虎丘:地名。位于苏州城外一座仅30馀米高的小山丘上,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称号。

朱明丽景属炎州,兰桡桂楫逐娱游。

逐荫追飙暂容与,回波转藻若夷犹。

日承绮扇钗光发,山入仙杯酒气柔。

幸奉瑶麾论所愿,皓首期言伏山丘。

朱明丽景属炎州,兰桡桂楫逐娱游——这两句是说:江南一带阳光和煦,色彩明丽,人们划着小船在水面上尽情游玩。朱明:太阳。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兰桡:小舟的美称。桂楫:用桂木作的船桨。亦泛指桨。

逐荫追飙暂容与,回波转藻若夷犹——这两句是说:小船一会儿在水面上追逐荫凉,追赶风浪,缓慢前行。一会儿又在水波中回荡,转过水藻从容而舒缓。飙:疾风,旋风。容与:缓慢前进的样子。夷犹:从容、舒缓的样子。

日承绮扇钗光发,山入仙杯酒气柔——这两句是说:太阳照在女子们手中用彩色丝织品做成的扇子上,色彩斑斓,她们头上的发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的酒杯中倒映出山的轮廓,酒气清香绵柔。绮扇:用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做成的扇子。

幸奉瑶麾论所愿,皓首期言伏山丘——这两句是说:我有幸能忝列麾下,说出心中的希望,但愿我老了以后能够如愿以偿地生活在这里。

这是一首记游诗。可分为两部分理解。前三联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当日游览虎丘时的天气情况,水中泛舟的过程,以及在水边观赏风物的景况。最后两句是第二部分,写出了诗人在尽情游览之后内心的期望。此诗好在不仅能从宏观的方面入手写景,而且能从细微的地方进行渲染。宏观者如“朱明丽景属炎州,兰桡桂楫逐娱游”两句,铺陈渲染当日游览之乐。细微者如“日承绮扇钗光发,山入仙杯酒气柔”两句,用色彩和光泽点染游览之景,更见情趣盎然。前三联的写景恰到好处,最后的抒情也是水到渠成。

游金山

这是一首诗人后期写下的记游诗。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以前山在江中,后水退去,沙涨成陆。古称伏牛、浮玉、氐父、获符、金鳌等名,后因唐代裴头陀于江边获金,改名为“金山”。

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携酒试登临。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

阇黎肯借翻经榻,烟雨来听龙夜吟。

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携酒试登临——这两句是说:孤岛插在水中,是那样巍峨高大,随身携带着酒,横渡江河,试图登临孤岛。孤屿:孤立的岛屿。崚嶒(línɡzhēnɡ):形容山高的样子。乱流:横渡江河。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这两句是说:人间的道路通往大江南北,世上的风波古往今来未能停息。

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这两句是说:春日在去金山寺的路途中我为年龄老大而伤感。金山寺已因战乱的破坏而残败不堪。给(jǐ)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省称。佛经记载,当日须达多长者欲购买祗陀太子的一座花园为佛陀建精舍,太子不愿,于是提出以黄金铺满花园为条件,须达多果然以金布地。太子感其诚心,遂将园中树林供奉佛陀。故以二人名字将此园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亦泛指佛寺。兵燹(xiǎn):战火焚毁破坏。

硋黎肯借翻经榻,烟雨来听龙夜吟——这两句是说:寺庙里的僧人借给我们经榻以便夜间住宿,晚上在满山的烟雨之中静听波涛之声。硋(shé)黎:“阿硋梨”的略称,梵语的音译,佛家语。指教育僧徒的高僧,泛指僧人。龙夜吟:指夜晚波涛怒吼之声。

诗歌寄托着诗人内心对红尘俗世无限的倦怠情感。其中“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是点题之笔,包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尽的感喟,因此有“春日客途悲白发”之语。但诗人并未一味抒情,而是以“硋黎肯借翻经榻,烟雨来听龙夜吟”句做结束,以景语结情语,韵味无穷,给读者无限的回味空间。

严滩

严滩:即严陵濑。在浙江桐庐县南,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东汉严光(字少陵)少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有高名。刘秀称帝后,严光改变姓名隐遁于富春山,后人因称其垂钓处为严陵濑、严滩。

汉皇故人钓鱼矶,渔矶犹昔世人非。

青松满山响樵斧,白舸落日晒客衣。

眠牛立马谁家牧,鸂鶒鸬鹚无数飞。

嗟余漂泊随饘粥,渺渺江湖何所归。

汉皇故人钓鱼矶,渔矶犹昔世人非——这两句是说:这里曾经是东汉皇帝刘秀的朋友垂钓的地方,遗憾的是时移世易,石滩犹在,其人已逝。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这两句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喟。

青松满山响樵斧,白舸落日晒客衣——这两句是说:山上松树郁郁葱葱,传来一阵阵砍伐树木的声音。夕阳西下的时候客人在船只上悠闲地晒太阳。舸:大船。

眠牛立马谁家牧,鸂鶒鸬鹚无数飞——这两句是说:水岸边那些躺着睡觉的牛,站着吃草的马,是谁家放牧的呢?无数水鸟在滩边自在飞翔。(xīchì):水鸟名,形似鸳鸯而稍大,多紫色,雌雄偶游。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这两句与上两句同样描绘出一种慵懒闲适的情景。

嗟余漂泊随饘粥,渺渺江湖何所归——这两句是说:可叹我到处漂泊,生活艰难,大千世界中何处是我的归依呢?饘(zhān)粥:稠粥,泛指粥饭。这两句诗人颇多慨叹。

唐伯虎长于绘画,因此他的写景诗歌多少都带有一些绘画的笔法在里面。这首作品中的景色描写极有意味。其中“青松满山响樵斧,白舸落日晒客衣”“眠牛立马谁家牧,鸂鶒鸬鹚无数飞”造景自在闲适。两句中有暖色调的夕阳,它为水边的眠牛、立马、鸬鹚涂上了一层暖暖的色彩,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沉醉。其中也有冷色调的青松和白舸,它们的存在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伤感。面对如此情景,诗人“嗟余漂泊随饘粥,渺渺江湖何所归”这样情感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而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一幅优美的隐逸图,勾起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归于何处的慨叹。诗歌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见出娴熟的笔法。

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选二)

此诗作于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和: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沈石田:即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吴县人。明代画家,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大家”。

其一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这两句是说:今年的春天和去年的春天一样,然而人生却变化无常。原来富贵的人现在反而变的贫穷了。北阮:晋朝阮咸家住路南,诸阮住路北,北阮富而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这两句是说,询问牧童酒家在何处,他一定会说,在这样的地方是没有酒店的。试尝一下树上的梅子,可惜已经生出了果仁。前一句化用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这两句是说:我送给钱塘歌女《金刚经》中的六如偈让她翻唱,如同当年曹植遇到了洛水女神激起了创作的情兴。六如:唐伯虎号“六如居士”。八斗才:三国时期曹植。南朝谢灵运说天下才共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洛水神:洛水女神。曹植在《洛神赋》中记有他在洛水遇女神宓妃之事。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这两句是说: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就如同这枝头的鲜花一般空自凋零,不曾遇到一个懂得欣赏的人。这两句中的“好花”和“赏花人”都是隐喻,喻指所有美好的东西及懂得珍惜欣赏美好东西的人。

其九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

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

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

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这两句是说:春天在我的愁和病中就过去了,枝头的花朵遭受到风雨的侵袭。

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这两句是说:我的双鬓已经斑白,这几日又因伤春增添了更多白发。树叶中花朵大多已随风飘逝,浓艳的颜色变得浅淡了许多。

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这两句是说:时间已随着香炷的烧尽而到了结束的时候,为了喝酒取乐,哪怕是倾其所有也心甘情愿。漏刻: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香篆:焚香出烟袅袅如篆字。

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这两句是说:城东从来都是我们喝酒行乐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青草池塘中随着流水得意游动的蝌蚪。活东:蝌蚪的异名。

第一首将花喻人,用好花无人赏隐喻才子的不遇。是作者心声的流露。

第九首将人与花合而为一,是写人,也是写花。“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句可谓善画精神,写出了才子与春花的风情与感伤,描摹入骨。袁宏道评:“妙。”

唐伯虎咏落花的这三十首诗,是对所有落花的总结。咏颂同一个主题,诗歌很容易流于大同小异,但唐伯虎的这些诗歌却各有风情,各有特点,充分发挥了他长于写花的优点。虽然只有三十首诗歌,其中却包含着诗人的愁情千万,这样的心情,司春之神如何能明白!

三十首作品或一往情深,或伤怀落拓,或及时行乐,或埋怨伤感,写尽了面对落花的伤感,也表现了对美的凋零的悲叹。这些作品体现出的是一种悲剧的美感,让人撕心裂肺,痛苦缠绵。诗作字字珠玑,文采斐然。

元宵

唐伯虎诗歌中有多首写元宵节景象的作品,这是其中的一首,主要写了元宵节热闹的景象。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这两句是说:仅有花灯没有月亮不能让人玩得尽兴;只有月亮没有花灯却也不能算作是春天。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两句是说:春到人间,每个人看上去都是那样温润美丽,如同一块美玉。明亮的月光下布置着彩灯,月光更像是洒在地上的银子一般皎洁。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这两句是说:大街上到处都是盛装打扮前来观看花灯的女子。歌乐喧天,是人们在祭祀社神。赛社神:农家祭祀社神的活动。有春社、秋社两种。目的是酬谢社神,祈求丰收。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两句是说:面对如此情景,如果还不高举酒杯尽情欢乐,怎样才能度过这样美好的夜晚呢!

历来写元宵节的诗歌多不胜数。唐代诗人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张说有《踏歌词》:“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则有《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白居易有《正月十五夜月》:“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都是对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歌咏。唐伯虎生活于明代,此时的元宵节景况更是热闹非凡。唐伯虎此诗正是对当年场景的生动描绘。用语浅白,几近俚俗,但却最能表现当时的热闹景象,因此也成为描写元宵节的名篇之一。

沈徵德饮予于报恩寺之霞鹜亭,酒酣赋赠

饮予:请我喝酒。报恩寺:此指苏州报恩寺。位于苏州城北。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

水槛凭虚六月风,豪英相聚一尊同。

水光错落浮瓜绿,日影玲珑透树红。

谬以上筵尊漫客,喜留新契在禅宫。

云衢万里诸公去,马笠不知何处逢。

水槛凭虚六月风,豪英相聚一尊同——这两句是说:水边的栏杆凌空修建,迎着六月的暖风,我们在这里相聚共饮美酒。水槛:临水的栏杆。凭虚:凌空。这两句点出相聚的地点。

水光错落浮瓜绿,日影玲珑透树红——这两句是说:阳光洒在水中,可以看到沉在水中用来消夏的瓜果是那样碧绿可人,太阳红彤彤的,从树木的掩映中照射过来是那样玲珑红艳。浮瓜: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是说用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沉李”代指消夏乐事。这两句写相聚的情景。

谬以上筵尊漫客,喜留新契在禅宫——这两句是说:你用这么正规的酒席来招待我这个散漫的人可就大错特错了,令我高兴的是把你这位新朋友留在了这个寺院中。谬:错误。谦词。上筵:上等酒宴。漫客:散漫的客人。新契:新结交的朋友。禅宫:寺院。

云衢万里诸公去,马笠不知何处逢——这两句是说:大家都登上高位,离我而去,不知道去哪里还能找到你这样不计较地位尊卑差别,能与我结交为友的人。云衢:云中的道路。这里比喻高位。马笠:犹“车笠”。指不因地位尊卑而改变的深厚友谊。《太平御览》卷四〇六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腰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初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此诗是诗人在一次酣饮之后的作品,其中充满着欣喜与爽朗的情怀。设色明快,辞藻华美,风格流丽。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严格的对仗。其中“水光错落浮瓜绿,日影玲珑透树红”句,把霞鹜亭饮酒时的景色描摹入画,在光影浮动与色彩斑斓中展现诗人对友谊的讴歌。

散步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中写了诗人散步时沿途看到的景象。于恬淡自然中隐藏着诗人一颗无比欣喜的心。

吴王城里柳成畦,齐女门前水拍堤。

卖酒当垆人袅娜,落花流水路东西。

平头衣袜和鞋试,弄舌钩绕树啼。

此是吾生行乐处,若为诗句不留题。

吴王城里柳成畦,齐女门前水拍堤——这两句是说:当年吴国城中杨柳成行,齐女门前春水拍打着堤岸。齐女门:城门名。也作“齐门”,古称“望齐门”,故址在今苏州市东北。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相传阖闾十年(前505),吴破齐,齐以女质,配与吴世子波。齐女思乡,日夜号泣成病,阖闾乃造此门,名“望齐门”,令齐女往游其上,后称齐门。这两句写景。

卖酒当垆人袅娜,落花流水路东西——这两句是说:卖酒的女子身姿袅娜,在路的两旁有春末的落花追逐流水。

平头衣袜和鞋试,弄舌钩绕树啼——这两句是说:男青年们鲜衣亮衫试穿新鞋新袜。鹧鸪欢快地绕树啼鸣。平头:即平头巾,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这里代指男子。弄舌:饶舌,掉弄口舌。钩:鹧鸪鸟的叫声。这里代指鹧鸪鸟。

此是吾生行乐处,若为诗句不留题——这两句是说:这个地方真是我这辈子行乐的好去处,为什么不好好地写几首诗来题咏它呢?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写春天吴地景物。前三联都是平淡的记叙。笔触所及,有成畦随风舞动的杨柳枝;有泛着浪花向前涌动的春水;有当垆卖酒的袅娜女子;有追逐流水的落花;有调皮的青年后生;有绕树啼鸣的鹧鸪鸟。这些恰似一组剪贴画,只是淡淡地向前行进着,只有最后一联出现了诗人的身影。最后一联是诗歌的收束,恬淡自然中隐藏着诗人对吴地的无限热爱。

松陵晚泊

这首诗写了诗人一次夜晚停泊的所见所感。松陵:唐代苏州镇名,即今天江苏省吴江县。泊:停船靠岸。

晚泊松陵系短篷,埠头灯火集船丛。

人行烟霭长桥上,月出蒹葭漫水中。

自古三江多禹迹,长涛五夜起秋风。

鲈鱼味美春醪贱,放箸金盘不觉空。

晚泊松陵系短篷,埠头灯火集船丛——这两句是说:傍晚在松陵停船靠岸,码头上有灯火的地方船只停靠在一起。短篷:指小船。埠(bù)头:码头。

人行烟霭长桥上,月出蒹葭漫水中——这两句是说:夜晚人们走在云气和水气缭绕的长桥上,月光皎洁与水边的芦苇一起倒映在澄澈的水中。烟霭(ǎi):云气,云雾。蒹葭:水边生长的草,即芦苇。

自古三江多禹迹,长涛五夜起秋风——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三江一带就留下了大禹为治水而奔忙的足迹。在这个地方,秋风整夜吹起高高的波浪。三江:这里指钱塘江、浦阳江和吴江。禹迹:相传大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五夜:犹言整夜。旧时把从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间分为五更,也称五夜。

鲈鱼味美春醪贱,放箸金盘不觉空——这两句是说:鲈鱼鲜美,醇酒香甜又便宜,美味的食物不知不觉就被吃光,只剩下一个空盘。春醪(láo):汁和滓混合的酒。

袁宏道评此诗“入画”,确能抓住此诗要点。尤其是此诗颔联:“人行烟霭长桥上,月出蒹葭漫水中”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极有意境。诗歌不仅写到了当地的物景,而且写到了当地的生活饮食。“鲈鱼味美春醪贱,放箸金盘不觉空”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当地的美味佳酿。不仅有美妙的景色,而且有美味的食物,松陵令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