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走不完的日月 过不完的河
6434000000048

第48章 帮助残疾人圆梦的人

郝中树

2000年9月6日,由******率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开始为期22天的访美演出。他们将带给美国人民一台凝聚着残疾人共同心愿和中国人民美好情意,在中国一流艺术家编排指导下全新推出的音乐舞蹈晚会《我的梦》。这台晚会的总撰稿,就是山西省政协常委、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赵越。

8月30日,江****主席在世纪剧院观看了《我的梦》,盛赞这台晚会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对人类精神的卓越贡献,并上台与全体演员及赵越在内的主创人员合影留念。

同时,香港凤凰卫视台,开始在每晚黄金时间推出有关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美演出的系列报道。其中就有******在钓鱼台国宾馆与赵越等主创人员亲切会见及凤凰卫视台记者对赵越的采访等内容。

9月3日,赵越从北京赶回,风尘未掸,就在政协宾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由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凯西基金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美演出,受到中美双方政府与各界人士的欢迎与高度重视。中国国家主席江****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都为此发了贺电。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著名报纸都以头版给予报道,美国的一些电视台已先期到达北京进行报道;中国首都多家重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及香港凤凰卫视台均派出记者组或摄制组随团访美,全程跟踪报道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这次展现华夏文化精华的艺术之旅,跨越太平洋的友谊之旅,弘扬人类精神文明之旅。

为了全方位地提高这次访美晚会的质量,中国残联邀请了北京一流的导演、演员及舞美、服装、灯光、音响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一个强大的主创班子进行创意、策划、创作与设计。赵越是其中唯一的从外地被邀请到北京加盟的艺术家。他担任“文学统筹”。全部节目的串联词、朗诵诗、画册及有关剧照的说明词、向中美媒体介绍《我的梦》整台晚会的文字,均由赵越撰稿。

从7月11日到8月21日,整整40天,赵越日以继夜地全身心投入到晚会的创作之中。

这位为山西文艺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黄河歌舞艺术代表人物,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采访时说:“这次为残疾人写作,对于我是一次全新的生命体验。”

他真诚地接近艺术团的残疾人演员,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中国体操队队员桑兰,两年前在纽约的一次世界体操大赛中不幸在跳马时摔成重伤。在美国治疗期间,以她的勇敢和美丽的微笑,赢得美国人民的喜爱与尊重。这次桑兰坐着轮椅,从家乡宁波乘飞机赶到北京,参加残疾人艺术团的排练。为了给桑兰写好手语诗《我的梦》,赵越数次从西四环驱车一个小时来到南三环桑兰的北京住所和她交谈,一封一封阅读祖国各地寄给她的信件,并代表桑兰给一位曾判死刑的青年复信,鼓励他争取新生。北京的报纸及时对此进行报道,并以《心灵的对语》为题摘发了两封信件的内容。赵越说:“我和桑兰的相处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她面对自己身体高位截瘫的厄运所表现的坦然以及她对生命生活充满热爱的精神和意志”。当赵越拿着《我的梦》诗稿,在音乐伴奏下,一句句朗诵给桑兰听的时候,桑兰被感动了,因为诗里写出了她最真切的感受。当问到她能否在半个月内,将这首诗用普通话和英语背诵下来时,这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南方女孩子,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毫不犹豫地说:“能”。

智残人舟舟,无疑是这台《我的梦》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这位在4月1日愚人节出生的他,22岁的年龄,不到1.4米的身高,智商不到30,智力只相当于3到4岁的幼儿。他不识字,回答不了球是什么形状。常常会走失,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他却能在浩瀚的乐海中,找到旋律,找到节拍、重音和力度感。只要一拿起指挥棒,音乐一响,就立刻变得神采飞扬,风度优雅,浑身充满了灵气。晚会将由他压轴,赴美时分别指挥美国五个州的交响乐团,演奏《自新大陆》《瑶族舞曲》《星条旗永不落》。赴美前,特意把舟舟安排在北京西山战友歌舞团驻地,由那里的乐队同他排练。这时从美国反馈来信息:每次交响乐团的全体演奏家上台安顿好谱架、座椅等等需要6分钟时间。这就需要赵越为主持人写一段长达1000多字的介绍舟舟的串联词。好在赵越到达北京的第3天就已结识了舟舟,每天和他一桌进餐,每天欣赏他随着音响放出的乐曲指挥,翻阅了大量有关舟舟的资料,还不止一次地观看电视专题片《舟舟的世界》。他已经十分熟悉和了解舟舟,十分亲切地善待着舟舟;而舟舟也感觉到赵越对他的爱护,许多次“指挥”完一曲后,总是兴奋地跑过来,亲昵地搂着为他鼓掌的“赵伯伯”。赵越说:“从舟舟身上我看到生命的潜能;在社会的尊重关爱和支持下,这种潜能就能得到开掘和发挥。残疾人最需要帮助,也最懂得感激;他们善良,也最需要善良;他们懂得爱,也最需要爱”。赵越用两天时间写出了1200字的一段精彩的串联词,准确又生动地写出了一个“特殊”的指挥——不幸又幸运的舟舟,善良可爱的舟舟,谜一样的舟舟。

赵越每一次去看排练,都要感动得流泪。他说:“我不只是为残疾人感动,而是由于这盲人、肢残人、聋哑人,勇敢地克服了残疾的障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是为他们的精神,为他们创造出艺术的美而感动!”当他看着5位独腿青年在舞蹈中双手举着拐杖高高扬起的时候,赵越感到心灵受到巨大震撼;这拐杖不分明是高扬的翅膀吗,肢残的青年就是这样表达了他们飞翔的梦想。于是,他当下把这个舞蹈命名为“生命之翼”,并激动地对编导说,一定要编好它,这个舞蹈会让全世界感动!

翻阅赵越写作的一本《我的梦》串联词,为中外媒体介绍《我的梦》的文章,以及为《我的梦》画册所作的剧照介绍诗……真可以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最令人难忘的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残疾人内心情感的把握,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他写桑兰伤残后的幻觉:“我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鸟,跌了下来;它挣扎着、挣扎着,又飞向天空,越飞越远。它好美啊!”他写桑兰的心愿:“生命总有渴望啊,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献出全部芬芳;哪怕是一颗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手语诗:《我的梦》)

他写盲人钢琴家孙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我的妈妈,我的爸爸。第二天,我要好好看看钢琴、五线谱。第三天,我要好好看看蓝天、白云、绿草、红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奔向所有向我微笑的人群;在从未与我相会的春天里,收集所有人间的爱……”

他介绍聋哑姑娘邰丽华的独舞:“……她花瓣一样的手指,模拟孔雀美丽的头冠;水波一样的双臂,展现孔雀舒展的羽翼。世界受到她的祝福,我们的心也变成一泓泉水洗濯的芳草地。”他介绍盲人二胡演奏员田山:“盲人,看不见世界,但能够感觉世界。他们对声音最敏感,因而对音乐最钟情。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琴声中娓娓道来。”

他介绍舟舟:“……一天,舟舟第一次走进教堂。当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半闭着眼睛,双手缓缓地挥动,和他指挥《卡门》时的激昂判若两人。弱智的他,仿佛一下就读懂了这种语言,并用他善良的心灵,沟通了一个神圣的境界……”

在写到晚会的最后一段谢幕词时,他毫不仓促草率。赵越和晚会艺术指导张继刚,反复磋商,字字斟酌,直到深夜,方定下用这样6句来概括整个晚会:“同在一个星球,共享一片蓝天;所有生命都要受到尊重,所有生命都应创造价值;因为,太阳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梦》。”

《我的梦》成功了。在北京的三场演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好评如潮。美国驻华大使观看演出后激情地说:“我很感动。我也仿佛成了一位残疾人。”赵越评价这位大使的感动是真实的。因为赵越自己在两个月的创作过程中,就常常觉得自己成了残疾人中的一员,不断地与他们共享生命创造的喜悦。

演出结束时,在如雷如潮的掌声中,世纪剧院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感谢所有帮助残疾人圆梦的人”。

赵越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