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6432600000025

第25章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本是古罗马建筑群中的一座钟楼,建于1174年至1350年。它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砌合而成,平面为圆形,直径为17米,总重量达1.46万吨。整个塔共有8层,除塔顶和底层外,每层的外沿都有回廊,由31根大理石柱环绕在四周,但没设栏杆,给登塔的游客增添了许多冒险的乐趣。斜塔底部由15根圆柱支撑着;顶层为钟楼,有12根石柱,里面悬挂着一口大钟。斜塔石柱共组成213个拱形券门。塔内设有直通顶层的293级螺旋式石阶。拾级而上,来到塔顶俯视这座历史悠久的比萨古城。

600多年来,比萨斜塔以摇摇欲“倾”而名震天下,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意大利西部的比萨城,是一座保存着中世纪诸多名胜古迹的旅游古城。比萨斜塔建在城中教堂广场上,更是一处举世尽知的胜景。这座高54.6米的石砌圆塔塔顶中心点虽已偏离垂直中心线5.1米,却仍不倾倒。这的确是罕见的世界奇观!

在历史上,比萨斜塔曾与一位伟大人物的一次伟大科学实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586年的一天,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不顾许多学者的反对,毅然登上塔顶,勇敢地向权威说法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当时,斜塔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要亲眼看看实验的最终结果。伽利略让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塔顶同时自由落下,结果两球同时着地,从而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也不同的定理。从此以后,比萨斜塔更是名噪全球,人们对它又平添了几分敬意。

比萨斜塔的造型古拙秀巧、巍峨壮伟、风姿独特,为罗马式建筑的典范。塔的修建费尽了周折,前后竟延续了将近两个世纪。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了。在比萨斜塔的基座上,用拉丁文镌刻着始建年代1174年。它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和建筑者有意弄险,哗众取宠,而纯属建筑师技术上的失误。开始建造时,此塔也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层时,由于地基打得不深,土层强度低,塔身便开始出现倾斜,于是工程只好停止。94年以后,又复工修建。为了防止继续倾斜,在建设过程中,人们随时纠正重心,但塔基的倾斜已势不可免、难以纠正了。所以在1350年建成之后,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已达2.1米。自那以后,斜度不断增加。从1918年开始,倾斜速度加快。1918年至1958年平均每年倾斜1.1毫米;1959年至1969年,平均每年倾斜1.26毫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倾斜度也日益变得严重起来,现在已偏离中心线5.1米。从塔下向上望去,斜塔早已变得岌岌可危,塔上的游人也好像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在塔下歇息的游客也都离倾斜的南侧远远的,惟恐塔塌下来会砸着自己。可见在塔上观光也是一次不小的冒险啊!

1972年10月,意大利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斜塔遭受到强大的冲击,整个塔身大幅度地摇晃了22分钟之久,极其危险。所幸的是,震后斜塔仍岿然屹立在那里。但是从这以后,人们对斜塔的前途已是无比忧虑了。为了防止继续倾斜下去,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最主要的就是向塔基灌浆。1978年,比萨斜塔继续倾斜率仅为0.027毫米,这说明继续倾斜已经基本上制止住了。更令人吃惊的是,自1984年意大利连降暴雨之后,斜塔却向垂直中心线方向回归了0.48毫米。最近两年,斜塔已朝垂直方向转回了3.15毫米,看来斜塔很有“改斜归正”的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