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之道
63806400000002

第2章 侯德榜开创祖国制碱工业

1921年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里,一位中国青年激动地阅读着一封来自祖国的信。这是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寄给他的。

信中说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纯碱产量大大减少,加上交通受阻,英国一家制造纯碱的公司乘机谋取暴利,碱价涨了七八倍,甚至不供货给中国,以致中国以碱为原料的工厂纷纷倒闭了!

这位中国青年名叫侯德榜。八年前,他留学美国,为的是把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来振兴民族工业。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业,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化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最近,又获得博士学位。他当然清楚,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不论是制造肥皂、玻璃、纸张,还是纺纱织布、炼铁炼钢,都用得到它,而且还可用它制造出很多化工产品。

早在17世纪,人们就从草木灰和盐湖水中提取纯碱,用来生产肥皂、玻璃、纸张等。18世纪末,法国人路布兰首创从工厂生产纯碱的方法,但很不完善,存在许多缺点。直到19世纪60年代,比利时化学家苏尔维发明了“氨碱法”或称“苏尔维制碱法”,这种方法比路布兰的方法产量、质量高,成本低,很快取而代之,其技术却被制造商严格控制,不让有丝毫泄露。

中国工业的发展需要纯碱,可自己不会生产,完全依靠进口,如今被英国人卡住了脖子,侯德榜真是又担忧,又气愤。

同时,范旭东信上还讲到他决定筹建永利制碱厂,使中国也能生产纯碱,特邀请侯德榜回国担任总工程师,此乃他来信的主要目的。

这当然是件鼓舞人心的大好事。然而对侯德榜来说,确实是十分突然的。因为他这些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一直致力于研究制革,为将来从事制革事业打下基础,他的博士论文也在美国制革学术刊物上发表,受到国际制革界重视,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定会有所建树。至于对制碱,他并不精通。

可是当他想到英商对祖国的欺负和垄断,想到范先生的爱国精神,心中热血沸腾。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工业,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毅然作出决定:放下制革,投身于祖国的制碱事业。

1921年10月,侯德榜毫不犹豫地登上了回国的路程,担任了永利制碱厂总工程师,决心创建中国第一家制碱工厂。他发誓要将自己学到的全部知识报效祖国。

由于外国制造商的垄断封锁,侯德榜只了解苏尔维制碱法以食盐、石灰石、氨为主要原料,其他得不到半点技术资料。一切都只好靠自己来摸索研究。

侯德榜出身在一个世代以农为业的家庭。他自小勤奋好学,总是边放牛边温习功课,边车水边背诵诗文,帮妈妈烧火做饭时也朗读不已。他的刻苦攻读受到姑父的赞赏。姑父的资助,使13岁的侯德榜得以进学校读书。他在福州英华书院、上海铁路学堂学习都名列前茅。后又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期末考试时以10门课1000分的特优成绩,创造了清华园的奇迹,于23岁时取得了留美学习的资格。多年的学习深造,使他不仅具备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化工专业知识,而且实验经验十分丰富。在麻省理工学院时,为了检验一种离子,他可以不顾硫化氢的奇臭,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呆上一整天;为了进行各种化工工艺实验和设备实验,他曾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这时,他满怀打破外国垄断,一定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生产出纯碱的豪情壮志,不断地刻苦研究、实验、探索,终于设计好了流程,安装好了设备,可以试生产了。

谁知一生产就遇到问题。高高的蒸氨塔突然晃动起来,发出巨响,大家都吓坏了。侯德榜赶紧命令停车。一检查,原来所有的管道都被白白的沉淀物堵住。他急得拿起大铁钎就捅,可累得满头大汗也没用。他冷静下来仔细研究思考,最后想出了加干碱的办法,才使沉淀物慢慢掉了下来。像这样的困难,发生过很多次,他都一一设法解决。

经过几年的努力,1924年侯德榜34岁时,中国第一家制碱厂建成并正式生产了!再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生产出来的碱纯洁雪白,碳酸钠含量达到99%以上。中国人终于甩掉了那只卡住脖子的手,打破了英商垄断,探索出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自己生产出了纯碱!望着那白花花的纯碱,侯德榜笑了,因为他开始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誓言。

中国的永利制碱厂,成为全世界第31家,远东、亚洲第一家能用苏尔维法制碱的公司。

1926年8月,中国永利制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被认为是“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获得金质奖章。永利制碱厂的日产量不断提高,不仅供应全国,还畅销日本和东南亚。

侯德榜并不满足这一成就。1937年他积极筹建的南京硫酸铵厂建成投产。不久,他又进而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它克服了苏尔维制碱法中原料利用率不高、废液废渣量较大、公害较严重等缺点,且成本低廉,避免污染,便于操作,其优越性大大超过了苏尔维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新纪元,又一次为国争了光。在新中国建立前几十年,直到1974年8月26日他离开人世,侯德榜始终呕心沥血地为振兴祖国化学工业奋斗,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那热爱祖国、勤奋刻苦、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后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