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圆并用,刚柔兼济不偏废
刚就容易方,柔就容易圆。为人处世,方圆并用,刚柔并济,才是全面的方法。如果只能刚却不能柔,只能方却不能圆,只能强却不能弱,只能进却不能退,必然倾折失败。
曾国藩曾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需强矫。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研究老子的思想很深,他一生为人处世信仰老子的观念,却不言论老子的思想。所以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柔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所以老子提倡以柔弱守雌的方法。
商容张开口问老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说:“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商容说:“知道这个道理吗?”老子说:“不就是刚硬的容易败亡,柔弱的而能存在的道理吗?”商容说:“唉!天下的事情完全是这样。”这就是柔弱处世的方法,而受到历代的传承。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又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这个道理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知道,就是没有人去实行。”道的本体是最柔弱的,所以有无穷的作用。因此,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克制最刚强的东西。过于刚必然受折,过于强必然易败。这里能看出,儒家尚方,道家尚圆,谁更好呢?
事物不可到极点,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面。所以《易经》中说:“太阳到正中就要西斜,月亮圆了就要缺损。”老子又说:“用兵逞强就会遭致灭亡,树木粗壮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这就是在“道”的最高原则下的大机大用,也是在“天地观”、“历史观”中的大机大用。我们完全能称它为“柔道”了。把它用于心术,就可以说是“柔道”的心术。把它用来处世,就是“柔道”的处世方法。把它用到政治上,就是“柔道”的政治。
汉代光武帝亲临章陵,在那里修庙宇,盖祠堂,建田庄,饮酒作乐,大行赏赐。正好宗室中的长辈与母后,因酒喝得高兴了,相互说道:“文叔(光武帝)年轻时谨慎、守信用,对人不屈服、不招待,现在既刚强又柔顺了。”光武帝听到后,哈哈大笑说:“我治理天下,也想依柔道而行。”所以说柔道的作用,不仅可以持身受用,治理天下也大有作为。
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这4条,大的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天下,小的可以用来处世持身。
明代吕坤说:“方与严是待人的大弊病,圣人待人,只在于温柔敦厚。所以说:‘广泛地爱护人民,叫做和而不同。’只任凭他们凄凄凉凉,冷傲清高,便是世间的一个障碍物。持身方正,独立不苟,是不能用世的人才。这只能算一个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罢了。”
古人言:矫矫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做人亦是同理,须刚柔兼济,欲速不达,过犹不及。
2.圆中有方,做事不要忘原则
圆中有方,即不忘原则,方外有圆,即要灵活应变;方圆结合,才能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
圆中容方,从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角度讲,是指不同物质和个性的个体和谐共存,允许在遵守共同规则的前提下发展个性。比如当今的世界,讲多元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是方,所有的方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整体。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容纳,犹如不同个性的人互相尊重与和睦相处。
从人生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上讲,圆中容方是指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处世方法。尤其是在乱世、困境、险境之中,人不能事行直道,不得不小心谨慎,讲究权变。有时为了大的原则、大的利益而不得已牺牲或违背小的原则、小的利益。比如《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管仲原来是辅佐公子纠的。公子纠和齐桓公是兄弟,也是政敌。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反而给齐桓公当了宰相。有人说管仲不仁,孔子说,管仲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没有使用武力,使天下得到了安定,老百姓如今还受到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今天很可能都成了野蛮人了。他为天下和国家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不是一个只知道自己上吊,倒在水沟里默默无闻、白白死去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比的。
管仲为齐桓公做事,对公子纠来说是不忠、不仁、不义,从个人处世的角度讲是圆而不方。但是,他为天下国家做出了贡献,为天下百姓尽了大忠、大仁、大义,可以说是圆中有方,没有违背天下的大义、大原则。所以孔子不但没有否定他,还充分肯定了他的伟大功绩。
“圆中容方”的另一个例子是冯道。
在唐、宋之间,五胡乱中华的几十年间,都是胡人统治。5个朝代,都请冯道出来做官,而他对每个君主都表现出忠心。可见他“圆”到了极点。对冯道的这种行为,欧阳修骂他无耻,认为他替胡人做事,没有节气。而同时代的王安石、苏东坡等人却认为他了不起,是“菩萨位中人”。
冯道的一生,可谓是“圆中容方,不忘大原则。”尽管他在胡人统治的朝廷为官,但他本人的生活却十分严谨,即不贪财,也不好色。在他的谨慎和圆滑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大原则。他认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最重要的是保有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命脉,以待国家出现真正的君主。他死后很多年,才出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
方,是原则性;圆,是灵活性。办任何事,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事情才办得好。
3.忍小谋大,不逞匹夫之勇
身为现代男人应该把握时机,不贸然行动。把握住时机则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如果不知把握时机,非得弃弱逞强,到时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输个一塌糊涂。历来成功的从政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争时方猛地反击,定能一战而胜。
日本人讲一个“忍”字,是要培养自己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能抵挡千军万马,可以说是“忍小谋大”的策略。
孟获是三国时蜀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许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想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
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说,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难以按耐。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蜀拥有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忾,竟起效尤,那么他不但会对此疲于应付,而且会因无暇他顾而使曹操和东吴有机可乘。所以忍与不忍的区别在于,不忍只能发一下眼前怨气,忍却能得到长远利益。
当你忍无可忍之时,切记要告诉自己:“你会获得更多。坚持了那么久,不可功亏一篑。”这样,你就会自我暗示下,真正领略忍的艺术,成就一番大事业。
4.以迂为直,学会拐弯抹角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有时不可直来直去、正面交锋,采取迂回的战术,才能出奇制胜。
假如你批评一个人的缺点,语言过于直白,定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顶撞,这时如果采取拐弯抹角的方法,既可以让他人明白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又能够使他人欣然接受、乐于改正。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历史上的楚襄王整日不思进取,只求个人享乐,不断打败仗,不断割地赔款,而且听信小人谗言,国家离亡国之祸不远了。庄辛屡次进谏都未获得成功,反遭襄王的反感,说他多言滋事,危言耸听。
庄辛看到国家日渐衰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又找到楚襄王,这次他采用了迂回的方式劝说:“大王没看到男鹏蜒吗?有六条腿四个翅膀,上喝天上的甘露,下吃蚊子和牛虻,高飞时自由自在以为与人无争,但它哪知一个小男孩已在两丈高的地方张开胶丝网,它一撞上去就完了,身首落地最终成为蝼蚁的食物。但蜻蜓是小事,黄雀的遭遇是同样的。黄雀飞下地即可吃到田里庄稼的果实,向上一飞就可以回到它的窝。它的窝隐藏在茂密的大树叶中,它生活得十分安逸,但它哪里知道,一位少年已经拉开了弹弓瞄准了它。比起白天鹅,黄雀算不了什么。白天鹅又美又能高飞,它不仅能在蔚蓝的湖水中洗尽羽毛,又能在碧天无垠的云天上留下富有诗意的倩影,真是骄傲自在。但它没料到白天还在江湖中畅游,晚上却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顿美肴。比起蔡灵侯,白天鹅之死也算不了什么。蔡灵侯整日荒淫无度,不理国事,自以为江山稳固,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是楚灵王的军队不请自来,转眼间他便成了楚灵王的阶下囚,报应就这么快。”最后,庄辛把问题引到楚襄王的身上,他说:”比起大王的事,蔡灵侯也算不了什么,您不认清秦军打楚国的严重性,又怎么能不涉蔡灵侯的后尘呢?……”
听了庄辛的陈述,楚襄王的脸色一点点变白,浑身发抖。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振国威。
庄辛的进谏忠心可嘉,楚襄王为此奖赏了他,又因他劝君有方,被加封为阳陵君。
看完故事,笔者深有感楚。记得笔者上高中的时候,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写作文,笔者一会儿就把作文写好了并交给老师,老师拿过笔者的作文,看了一会儿,对笔者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如果再工整点就更好了。”听了老师的话,笔者十分高兴,当时还以为是一句夸奖的话呢?等作文发下来的时候,笔者一看上面的字迹,确实很乱,有些字连自己都无法辨认,不觉脸上阵阵发烧,心想,下次写字一定要工整些,不再乱七八糟了。
笔者十分佩服老师的批评艺术,如果她当时批评笔者的时候,直按说“你的字写得很乱,像蜘蛛爬。”笔者一定会不高兴,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拐一个弯,先肯定笔者,使笔者易于接受,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在不伤笔者自尊心的情况下,使笔者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在谈判上,说话有时采用以迂回的方式,定能取得良好的收效,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5.以退为进,善于战略退却
以退为进,才能积蓄力量,看准目标。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只进不退,一味钻牛角尖,你会迷失方向,走进死胡同。
从整体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处世观、价值观都是以“仁爱”为核心主体的,这套处世理论符合中国相对平稳的农业经济状况,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方圆处世术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处世理论的精髓。它有方有圆,圆的形式,方的内涵;它有柔有刚,柔的外形,刚的内容。
人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人的活动也就必然要受到社会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制约。这就注定了人的活动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那些不顾客观条件限制一意孤行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既然人们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有头脑的人在实施各种行为之前,就必定要衡量自身和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思而后行”。在确定了行动目标和制定了行动计划之后,就要坚定不移地按既定方针办,这是要办成一件事情所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在按既定方针进行努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计划,不能一味地追求冒进,就是说在不断前进的时候,要懂得“退”。这时的“退”不是要行为者停止不前,更不是倒退灰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正所谓“以退为进”。
列宁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退一步,进两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田径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往往是向后退一步,看准目标,然后猛然向前,这就是以“退”为“进”。“退”是为了集聚力量,为更好的“进”带来爆发力,这是一种自然行为的例子。在从事社会活动中,就更应该知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要做大事,做大人物,就决不能像象棋中的过河小卒那样,只知进,不知退。那样做看似勇敢,实际上永远只是匹夫之勇。
方圆处世术反对单纯为了追求安逸的隐匿,却主张为了养精蓄锐、静候时机的隐退。
进是方,退是圆,只进不退,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只退不进,必无所成。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6.避实就虚,巧于圆滑处世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避实击虚,以诈制诈,以奸制奸,也是圆滑处世的手段之一。对于一个做事力求光明正大的男人来说,这表面上看来好像有点不清不白,但是如果确实能够用这些方法来对付商场交际中遇到的奸诈之辈,定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英国商人威尔斯向香港茂隆皮箱行订购了3000只皮箱,价值为20万港元。双方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全部货物要在一个月之内交清,若逾期不能按质按量交货,那么卖方需赔偿英商损失费10万元港元。
一个月内,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如期向英商交货。然而威尔斯却大言不惭地说,皮箱夹层使用了木板,因此这批货不是皮箱,要求茂隆重做“真正的皮箱”。显然,此时再去做“真正的皮箱”为时已晚,原来制作的皮箱不但要积压下大部分资金,还要平白无故地赔偿10万元损失费给英商。冯灿经理怒不可遏,但面对威尔斯的泼皮无赖行径却又可无奈何,多次交涉无效之后,双方只能诉诸公堂,以求一个公断。
法庭开庭审理之后,港英法院却有意偏袒威尔斯,好像冯灿经理已经“犯下”诈骗罪。这时,冯灿委托的律师罗锦文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冷静地面对着强词夺理、气焰嚣张的奸商和貌似公正、心怀私意的法官,随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只英国伦敦制作的大号金怀表,高声问法官: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神气地说:“这是大英帝国的名牌金表,可是,先生,我提醒你一下,这金表与本案毫无关系!”
“有关系!”罗锦文高举金表,继续向法庭上的人大声说道:“这是一块金表,尊敬的法官已有定论,恐怕没有人表示异议了吧?但是,我要问一下,这块金表除了黄金之外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成分?这块金表除了表壳镀了少量黄金之外,内部机件都是金制的吗?”
法官和威尔斯这才发觉中了“埋伏”,但为时已晚,自己言之确凿的回答早已成为对方最有利、最无可辩驳的证据。在两人垂头丧气之时,罗锦文不失时机地继续说:“既然金表中的部件可以不是金子,那么,皮箱中的部件为何非要全都是皮革呢?很显然,在这个皮箱真假案中,原告威尔斯纯系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天理昭昭,众目睽睽,威尔斯理屈词穷,法庭也不得不判威尔斯诬告罪并罚款5000元港币了结此案。
如果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罗锦文一味求理求直,只简单强调理在己方,那么双方就会相持不下,最终只能以茂隆逾期认罚。而他巧妙地避实击虚,曲迂求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敌人的弱点和心计悉数暴露出来,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一个男人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交关系中稳居主动,单靠其方——行事原则的公正是不够的。在适当的时候,以圆滑的手段来处理事情,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