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修养,做人高风亮节
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严肃而不孤僻,活泼而不放浪,稳重而不呆板,热情而不轻狂,沉着而不寡言,和气而不盲从。修养可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中国传统的修养观还认为:“修身首先要正心。”修身的意思绝不仅限于外表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即所谓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当代男人,更应该深刻认识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良好的道德品质不可能与生俱来,只有通过长期的修养才能形成。青年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克己奉公、忠诚老实、谦虚恭谨、坚定勇敢、开拓进取、艰苦朴素、助人为乐、正直善良、文明礼貌、遵守法纪等等。
修养是实现道德规范的关键环节,必然具有历史的内容与多层次的结构。在奴隶社会,强调修养,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权威,形成奴隶对奴隶主的屈从和人身依附,以及对奴隶主的绝对忠诚。在封建社会,除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外,还有围绕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信条,但其中亦包含了不少合理的因素。
孔子15岁开始,立志研究学问,修养道德,终于成为圣人。从孔子的例子看来,伟大的人格,是从不断地修养得来的。
封建社会的道德观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的道德观升华到新的境界,但“浩然之气”的修养却始终是人身修养的核心内容。
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谁就必须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舍此别无他途。
向称“礼义之邦”的中华民族,历来就讲究道德修养,讲究高尚的情感和坚贞的节操。
在光辉灿烂的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高风亮节的英雄豪杰!“精忠报国”,体现了岳飞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佳句,更是为历代人民所反复传诵。
有一段赞美花的格言,其实正是对高尚情操之美的形象赞誉:“人们喜爱花,因为它无私地为美化人间而盛开;人们赞美花,是因为它无畏地为人间丰收而自落。”
政治家注重学习修养,文学家也注重学习修养,搞自然科学的人同样注重学习修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若不加强学习修养,就会使人闭目塞听,夜郎自大,懒于思索,忘乎所以。不愿意钻研和深入学习,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愚蠢”。要医治“愚蠢”,变骄傲成谦虚,化自卑为进取,自觉主动地向知识的金字塔挺进,在智慧的海洋上泛舟,塑造完美的人格,别无妙药秘方,只有加强学习修养。
历史上任何一次飞跃,都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先导的。人的素质主要靠修养,靠“后天习来”。它包括思想特性、智力特性和体质特性。这些成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力量。
修养,要注入时代的新鲜内容。
修养,不是要我们成为畏首畏尾、谨小慎微的人。富于开拓精神,亦是修养的重要目标。
修养,并不是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同一个样式。人的才能和性格各有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禀赋和长处,向好的一面尽量去培养和发展。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好好地珍惜自己,好好地修养自己的身心。
修养,是使人成为人才的通途,它的目的是使个体的人具有人类中先进人物所共有的精、气、神。
修养,不是束缚,而是解放。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一项连续30年的实验,他挑选了10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跟踪实验。这些智力相近的优秀儿童,后来成就却相差很大,有的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则平庸无奇。
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20%最有成就的对象和20%最无成就的对象,发现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意志、信念、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
智慧与修养是一对孪生子。人的修养程度,决定自身的潜在智慧能否充分发挥,从而决定人在事业上的成败。男人应当加强修养,高风亮节。
2.克己利人,常怀仁爱之心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的,人们都愿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仁爱则是实现人际关系和睦与融洽恒的媒介具体说来,仁爱之心包括三个方面。
(1)推己及人解人意
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测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回答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为了使子贡具体明白“恕”的道理,孔子补充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按老师的教导去做。有一天,他对孔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是说:我不喜欢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子贡的话,可以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最恰当的解释。
推己及人,显示了宽容体谅的道德情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之所以成为举世著称的文明礼仪之邦是与此分不开的。
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先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推己及人的美德,搞好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怎样才能做到推己及人呢?它要求我们以爱己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像别人的处境;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将心比心,把别人当做自己对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比如,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欢别人往你身上泼脏水,你就不要往别人身上泼脏水;你不希望被骗,你就不要骗人;你不愿意有声音干扰你的读书学习,别人读书写字时你的动作就要轻一些。如果你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你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你就会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并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即使未能获得别人的理解,自己也是扪心无愧,因为自己是在堂堂正正地做人。
要做到推己及人,首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进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同时也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使自己站得住那是“己立”,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那是“达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是推己及人的积极表现。
当然,推己及人是有适用对象的。对善良的人,对奉公守法的人,应该对他宽宏谅让;对居心不良的人,对不法之徒,则须坚决与之斗争。否则,养痈遗患,祸害无穷。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2)克己利人多奉献
某君,好计较个人利益,评功争功,调级伸手,而且工作拈轻怕重,吃苦受累的事推给别人,沾光得彩的事抢在前头。遇到要去外地出差,他冬天挑南方,夏天挑北方,不冷不热的季节挑富区不挑穷区。若是不能如愿,就说自己“吃了亏”。由于他总想占便宜,有人就私下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老占”。
由“老占”的事儿,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确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入党入团之初,曾经牢记自己的誓言,一心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凡涉及个人利益的事,很讲风格,调级让级,评奖让功,好处留给他人,自己乐于吃亏。但是后来,却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受“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利己主义思想影响,渐渐变得像“老占”那样,心胸比针眼儿还小,对个人利益锱铢必较,由群众的榜样变成了他人奚落的对象,更有甚者,成了烟酒糖茶、金元美钞的俘虏,沦为人民的罪人。这种人生价值观的萎缩带来的道德的沦丧、人品的渺小,无疑是可悲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打定主意“只占便宜不吃亏”,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它违反了生活的辩证法。
人生悠悠万事,正如志愿军老战士、“活烈士”井玉琢所说:“世上只有简单两件事:吃亏,占便宜。都想占便宜,那亏给谁?”他是从凡事要先为国家、集体、他人考虑讲的这番话。可说到底,世界上所以要有革命,正是为了改变旧时代那种少数剥削者总是占便宜、广大劳动人民总是吃亏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在这个革命中,我们的前辈毁家纾难,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三座大山,使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要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生活,更需要后来人像井玉琢那样,处处克己利人,继续牺牲奋斗,毕生奉献不已。这样的人越多,美好生活的到来就越早。
(3)忍让他人风格高
两个人从独木小桥的两端,同时走到了桥中间,而小桥的宽度,只能容许一个人迈步,怎么办?房子里有四个人聊天,外面送来三个苹果,谁吃谁不吃?在交叉路口,两个骑自行车的人无意中相撞倒地,是互相指责,你厮我打呢,还是互相说“对不起”、“不要紧”?无缘无故,别人开你一通玩笑,甚至真真假假损你一顿,你又怎么办?……生活中几乎到处都有这种矛盾,而且几乎天天都有这种矛盾,在这种看来不争就要“吃亏”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生活就是运动,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妥善地处理矛盾。一个“让”字,往往是妥善地解决矛盾的关键。许多事情如果各自寸步不让,那就只好怒目相向,握拳相持;而高姿态,高风格的带头礼让,则可能使僵持的矛盾迎刃而解。
相传唐代有位张公艺,数代同居,合家和睦。唐高宗要他谈谈治家诀窍,这老兄一连写了一百个“忍”字,意思是说,彼此忍让,是家和之本。山东济阳有个“仁义胡同”,相传明朝时当地人董笃行在京都做官,母亲来信说家里因盖房砌墙与邻居发生争执,要他出面讲话,董笃行便写了一首诗寄给母亲,诗云:“千里捎信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董母照办后邻居受到教育,也主动退让,于是空出一条胡同,即“仁义胡同”。
清代中期,还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院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礼让不仅仅是为了息事宁人,它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何处?仪在哪里?“让”便是具体内容之一。而所谓“让”,就是“厚人自薄”,就是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不怕吃亏。
当然,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礼让,并不是无原则的忍让,更不是逆来顺受。正确的态度只能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切言论行动都必须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合乎这个标准,可让当让。否则,就不是让的问题,而是批评教育,甚至是起而斗争的问题了。”
仁爱之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它能融化人的孤独感和分离感,使人与人的关系和睦温馨,男人应当常怀仁爱之心。
3.一旦承诺,就决不食言
一诺千金,诚信无价。
承诺便应守诺。你无论对任何一件事许诺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地掂量,它价值千金!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恋人对仆人,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上司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学,对什么人都是这样。也无论大的许诺小的许诺,眼前的许诺将来的许诺,任何许诺都是这样,在何时,许诺也都是这样。你的许诺价值千金。
做出许诺之前,你首先得掂量它对人有无意义,价值几何,凡对人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许诺,你决不可发出。其次,你得掂量你有无时间、精力和才能实现你的许诺,如果没有足够把握时你决不可做出。你还得多方估计,实现你的许诺是否还需要其他条件的辅助,你具备那些条件吗?凡没有把握实现时,你最好不要做出许诺。
当然,如果你嫌这样太瞻前顾后,太谨小慎微,有时你也不妨做出一些大胆的许诺。只是你在做出许诺的同时,必须告诉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和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亦即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以让人家事先有思想准备,一旦未能实现,不至于过分地对你失去信任。
你在许诺时如果未留任何余地,那就想方设法地实现它,以后也不要寻找任何不能兑现的理由。说话未能做到,许诺未能兑现,即使你把理由说得头头是道,极为充分,人们也不会十分相信的,也许口头上暂时理解你,宽恕你,可是内心深处无疑添进了一丝不信任你的念头。若第二次、第三次仍然如此,他再也不会谅解你,相信你了,你便失去了信誉。
生活中,信守诺言和约定,看起来似很简单,做起来却相当困难,你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无法赴约。有时候你认为别人可能不需要你的服务,如果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让别人知道了,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懒人。
而且你可能也有侥幸心理,以为别人能原谅自己,你这种怠惰的心理让人一看便明白了。
所以,你在对待别人时,千万别轻易许诺,许了诺,便一定遵守,别人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认为你是一个信者,从而会信赖、依靠于你,你在生活中便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你应对的人员愈多,你的事业就做得愈好。
所以,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人生要成功,当必须改变自己这一项致命的缺点。
不管你在何种情况下做什么事情,但你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亲眼看到你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遵守诺言,你可以放弃其他的,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
你要让你的信用代表你,让你的名字走进每一个与你打过交道的人心中,你要使他们信赖你,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
如果你以前没有运用这个秘诀,那么,你现在便开始吧!
一个人的功成名就,外界客观因素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最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奋斗与努力。信誉也只能由自己去搏取,决不能依靠别人的施舍。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金口”一开,决不食言。
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但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根本的要诀。
如果说实现对自己许下的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的话,那么同样地,别人遵守诺言也是诚实、负责的表现。
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守并实现你的承诺会使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帮助,会使你孤独的时候得到友情的温暖,因为你信守诺言,你的诚实可靠的形象推销了你自己。
4.大度能容他人难容之事
古语说:“将军额上跑白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道出了豁达之人的肚量。
一个人是否具有“豁达大度”之心胸并非小事。它不但关系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关系到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留下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自信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尤其是“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可以使人反躬自问,心悦诚服。史书上记载了许多“以德报怨”的感人故事。
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县和楚国交界。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亭的人勤劳,多次浇灌,瓜的长势很好。楚亭的人很懒惰,不常浇灌,瓜长得不好。楚令因梁瓜长得好,恼恨自己的瓜长得不好。楚亭人也恼恨梁亭人比自己强,因此夜间就偷偷地去毁坏梁亭的瓜,把瓜藤都给糟蹋了。梁亭人发现后,就去请示他们的县尉,也想进行报复,偷偷地毁坏楚亭的瓜藤。县尉请示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和人结怨,是招祸的行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对人家也不好,这是多么狭隘呢!你们若听我的教导,就每夜派人偷偷地去为楚亭浇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人就星夜偷偷地去浇灌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到瓜地一看,都已浇过了,瓜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很奇怪,就去注意观察,原来是梁亭人干的。楚国的县令听说了,非常高兴,就把这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很惭愧,就用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交好。
《续汉书》中记载了曹腾的父亲曹阴“以德报怨”的故事:他的邻居喂了头猪,长得和曹家喂的猪模样相似。有一天,邻家的猪跑丢了,他便到曹家来认,说曹家这头猪就是他家丢的那头猎。曹阴心里知道他搞错了,却不和他争辩,二话没说,就让他把猪牵走了。后来,邻家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他这才知道弄错了,心中很惭愧,赶忙把猪赶还曹家,这时曹阴仍是二话没说,只是微笑着接受了。曹阴的态度和气量,对丢猪的邻居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和教育。
有的人遇事想不开,甚至为芝麻粒那么大点事,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自己折磨自己。也有的人觉得谦让“吃亏”、“窝囊”,因而在非原则矛盾面前,总以强硬的态度出现,甚至大动干戈,结果非但不能使矛盾缓解,而且丢了自己的人格。因而,每一个人都应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美德。
大度能容,和以处众,是在人际交往中高素质的表现。有一句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明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之中,当以宽大为怀,忍己心之不快,宽他人之小过,是为君子风度,也是交际素质的最全面展现。
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宽容,也就多一份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宽大的胸怀,全面展现自身的交友素质,这样你就会获得朋友,就会在人生事业上添加一臂之力。
交友并非一厢情愿,而是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对方让一分,自己让十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这一点在实际中做起来非常不易,它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具备这种素质或是不能展现自身素质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对方给予了,自己却不能付出,这样当然也不会结成好朋友。
对朋友宽容是指对朋友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及思想认识、言论等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既允许朋友的个性差异,也要以宽容为怀,原谅别人。
其次是目光高远。一个目光高远的人,就能从全局、从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就能置区区小事于不顾。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阐明了“登高望远与博大胸襟”的道理。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站得愈高,看得愈远。启示人们:做任何事情,只有目光高远,才能看得广阔,才能心胸开阔。
再次是要克己忍让。在社会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不“仁义”之事。如果自己总是耿耿于怀,那不是自寻烦恼,自己难为自己吗?同志之间发生了矛盾、误会,需要有一点克己忍让精神,并不是比别人矮了半截,而是体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当然,忍让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最终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离开了这个“度”,无原则的忍让和妥协,那是必将导致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损害,这是社会所不容的。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男人应该大度能容,和以处众。
5.无欲则刚,抵御人生诱惑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若能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办事公道,成就事业。
“无欲则刚”的“欲”,乃“欲望”之欲。欲望的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时有情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
贪求私欲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韩非子·解老》说:“有欲甚,则邪心胜。”私欲太多,邪恶的心思便占上风。《刘子·防欲》说:“欲炽则身亡。”私欲太强烈了,会使人丧命。《慎言·见闻篇》说:“贪欲者,众恶之本。”把贪求私欲作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贪欲,不知吞食了多少无辜良善,又不知使多少人作茧自缚,名败身亡。贪欲还能祸国乱天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将唐王朝推上盛世的顶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之治”“天宝盛世”。后来,他穷奢极欲,享乐无度,宠幸杨贵妃,从而导致了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山河失色,唐王朝由此转盛而衰。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以为上”、“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林则徐曾手书一副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后汉书·酷吏列传》记载,董宣任京都洛阳令时,湖阳公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的家奴,无端打死卖唱的父女二人,董宣智捕凶犯,就地正法。公主告到刘秀那里,刘秀要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陈述情由后,“以头击楹”欲自尽。刘秀见状,又让太监搀架董宣,强迫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而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刘秀见他铁骨铮铮,称之为“强项令”,即刚正倔强,不可使之低头屈从的县令。董宣的“刚”,源于“无欲”。他一心秉公,不惜生命,不恋官位,至于生活,更是俭朴,74岁时死于任上,“布被覆尸”,家中仅有一辆破车和几斛大麦而已。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男人将何以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纯洁社会、净化风气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对此,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无欲则刚”,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6.努力忘记他人的过错
曾有人说:天下没有全才,也没有废才;天下没有不犯过错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人才要量才而取,并能取长补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容人、用人的准则,也是体现一个男人豪气与度量的重要方式。
拿破仑在这一点上深得要领。凡是他需要用的人才,都尽力设法招揽,即使在敌方的阵营中,也要想方设法使他跳到自己的阵营来。有几位仇恨他的军官,也是拿破仑最为看重的将领,他想办法轮流调用,如圣西尔、利科布、马克多奈尔。拿破仑“用人不为私人的愤怒仇怨而牺牲其政策的需要”,可以说是拿破仑深谙事业成功秘诀的要领。
陆宣公在他的《奏议》中说:“史书中叙说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时说:‘对于有功的人无所设立,对于有过的人无所遗漏。’管仲论鲍叔牙之所以不能挑相国的重担,就在于‘听到他人的过错,终身不忘记’。”又说:“驱驾扰驯,仅在于驭手的本领。早上还是称凶逆,晚上就可以称忠纯;开始做贼寇,最终做卿相。知道陈平没有好形迹,也不舍弃,忿怒韩信自封王就封王,蒯通以理论获赦免,雍齿以积恨先受赏。这是高祖之所以成就帝业的方面。放弃射钩之罪而任用他的才能,放弃斩首的怨恨以免于难,这是齐桓公之所以称霸立业的方面。然而就当事者而言,虽有罪恶也不得不宽容。根据情况的适宜,虽是大仇敌也不得不任用。”
这段宏论评论的是领导人物应该处世大度的至言。
“大丈夫应当容人,不要被人所容。”孙中山先生的气度也是宏大的。常人只知道他人的见解和行为是错误的、褊狭的、幼稚的,而不知道自己也会采取同样的态度,几乎与别人同出一辙。
忘记他人的过错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使你正视他人的长处,并加以运用。有志成功的男人不妨一试,努力忘记他人的过错。
7.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评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只要你活着,势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尤其是对你期望愈高的人便愈会指责你。有时,即使数千数百年前活着的人,同样得承受后人的无数指责和批评。
别人之所以前来对你进行批评和指责,必定是以他的思维逻辑认定了你错,并且使他们不满意。一则常常是因为责任,二则可能是因为习惯,会使别人对你的不满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既然别人找上门来提意见,对方必定以为你会或是应该接受他们的意见,此刻他们可能正处于感情冲动之中,如果你勃然大怒,把对方羞辱一番或加以反向指责,那么一场循环指责也就这么开始了。通常,这是绝无善终的,无论对方是谁,你都已经将他得罪,并且还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和好声誉。
停止这种恶性循环的惟一方法是,在面对别人的指责时,尽量超脱一些。此刻只需记住对方所提批评的要点,以后考虑。别在当时作出任何反应,更必须过滤对方指责中的感情性东西——充耳不闻,避免使它们刺激你的神经,使你失去理智。既然别人是深思熟虑而后提出了批评,你也理应有个考虑,对方不可能因此而对你不满意,相反,他们可能会更感安慰。“你的意见很好,能不能让我考虑考虑?”这也许是在面对指责时的最佳答复。
面对批评,应当按下面的原则去处理:
①尽量使来者坐下面谈,这样可以大大缓和紧张空气。给对方沏杯茶会更加减少其单纯的不满情绪,也免使自己受到刺激。
②别表现出强烈的厌烦,更不要愤然拒绝批评而离去,这会显得你没有肚量,即使是“过分”的指责,你也应耐着性子听。
③无论如何别打断对方的讲话,相反要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这可以更有效地使对方变得平静,而你也可以心气和平。
④不要跟一个感情冲动的批评者争论,不要去指责对方言语中的失误或失实。因为有时对方前来,只不过是要发泄一下不满情绪——他想提出的要求。分明无法做到,也不是你个人的过失,此时你若与之相争,则会使问题变得更糟。
⑤绝不要在未听完对方的指责之前就表态,但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者一再表示道歉,常可使对方反而语塞。
⑥换一句话把对方的意见说出来,表示你不仅认真听了他的指责,而且态度诚恳。如此则不论你是否准备接受对方的批评,都会使之感到满意。
学会艺术性地对待批评,也是使自己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虚怀若谷”的好形象的好时机。即使对指责你的人心怀恶恨,你也最好在他们的指责面前不要做声。
公众舆论总是同情弱者,“脾气好”的人必定会处处受人欢迎,而苛刻的指责者则会在公众面前成为你的陪衬品,被更多的人在心中指责。男人应该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