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资本奴役全人类
6360400000019

第19章 洛克菲勒:石油大庄家玩死你 (1)

洛克菲勒小时候就开始做起了借贷的生意。洛克菲勒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因经营农产品发了战争财。“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本来就经济危机,还中了洛克菲勒的圈套,“油主”立刻变现成了“苦主”。有了钱就要向政治上发展,这是世界大同的财富路径。洛克菲勒被认为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富有的人。美国《福布斯》杂志在2007年做了一个评选,把美国历史上的大富豪顶峰时期的个人财产对比美国GDP的比例核算到2006年的美元,如果洛克菲勒要是健在,他的资产将超过盖茨和巴菲特的数倍,达到3 053亿美元。根据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如果标准石油不分拆,也就是把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营业收入加在一起,将达到7 060亿美元,利润达到691.5亿美元。标准石油仍是世界老大。但是,洛克菲勒这个人也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另一方面他又依靠政治来实现自己的野心,绑架政府获得利益;一方面他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打击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他还是个大慈善家,为此一生捐献颇多。

反正人总是有两面性,但只要不是岳不群那样的伪君子,总是可以接受的。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有两面性,原罪不原罪恐怕只能留给后人评说。洛克菲勒的全名叫约翰·D·洛克菲勒,他出生在纽约州里奇福德镇,其实他的家境并不好。祖父因为生意被骗,家境一落千丈,本来还是个小有资产的农场主,最后渐渐成了破落户。这一段历史,在以后洛克菲勒的家族中,很少有人提及,估计是觉得丢人。洛克菲勒的父亲老洛克菲勒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走街串巷的贩子,而且还装聋作哑,骗取人们的同情。但是老洛克菲勒从母亲那里遗传了一副帅哥的相貌和身材,另外多年游荡又练就了让女人动心的花言巧语,再加上一身时尚潮男的打扮,虽然装聋作哑,但却是泡妞的高手。这让当时年轻的农村姑娘伊莱扎心动了,这个天真的女人甚至当着老洛克菲勒的面就说:“要是他不聋不哑,我真想嫁给他”。可是后来发现老洛克菲勒骗了她,不过她也像很多女人一样,被老洛克菲勒的魅力搞得晕头转向。但是洛克菲勒的母亲人很不错,称得上贤妻良母,她还是个虔诚的浸礼会教徒。浸礼会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

这个教派主要产生于早期英国和荷兰的流亡者之中,由此也说明了洛克菲勒的家庭背景并不是太好。一般的基督教都是出生后就给儿童洗礼,可是“浸礼教”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方可受洗,且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象征重生),称为“浸礼”。别看洛克菲勒的爸爸很花,可洛克菲勒不花,他严格遵守“浸礼”的教规:不喝酒、不抽烟,甚至不跳舞--就剩下赚钱了。洛克菲勒兄弟姊妹五个,都是母亲一手抚养成人。或许作为长子,洛克菲勒的遗传基因里有他父亲经商的小聪明,也有他母亲善良的本性。所以造成了后来他人格上的两面性。洛克菲勒幼年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很强的经商本能,洛克菲勒小时候自己捉了小火鸡,自己喂大,然后挑选长得好的,在集市上出售。一来二去,12岁的时候,洛克菲勒就积累了50美元的私房钱。当时的50美元对一个平民家庭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有了积蓄,洛克菲勒又开始做起了借贷的生意。他把钱借给急需钱的邻居,收取一定的利息。后来的事实证明,洛克菲勒对于生意的精明、果敢和魄力,几乎无人能及。

洛克菲勒曾经放言:“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这人真的很狂。可是洛克菲勒这个江湖大佬,也有所遗憾,就是没有经过正规教育。这可能是一个市场起步时期通常的现象,比如中国的富豪们,像黄光裕等人,虽未经过良好教育,但国美也曾称霸中国家电分销市场,可见教育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拥有财富、地位。看来有时候抓住机会,比多读几年书更重要。洛克菲勒因为父亲的原因不能继续上学,辍学的时候离高中毕业也就两个星期。洛克菲勒听从父亲的建议,花了40块钱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课程。随后加入经营干货谷物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当了一个复式簿记员。要知道,洛克菲勒的第一笔工资只有周薪5美元。虽然工资很少,但是洛克菲勒工作很认真,没有丝毫差错,这让老板刮目相看。在公司工作的第三年,洛克菲勒无意中听到了英国即将发生饥荒的新闻,自作主张大量收购食品,为此老板极为不满,但没过多久,英国真的发生了饥荒,公司的货物销往外国,获得了巨额利润。

一时间,洛克菲勒在当地成为人们的谈论中心,一个19岁的小赚钱机器就这样诞生了。1858年,洛克菲勒以800美元的积蓄加上从父亲那里以一分利借来的1 000美元,同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因经营农产品,发了战争财,1862年公司利润达到17 000美元。一场战争能够让无数人送命,但也有人发了战争财,战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灾难,可对某些人来说战争就是一生重大的机遇。从倒卖农产品中赚了第一桶金之后,洛克菲勒就开始寻找新的投资目标。一年后,炼油专家安德鲁斯劝说洛克菲勒投资炼油厂,于是1863年,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成立。可是,因为洛克菲勒出身贫贱,而且没什么文化,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合伙人克拉克很瞧不起洛克菲勒,觉得他做事太死心眼,像个小职员。可是后来的历史证明,克拉克自己才是个鼠目寸光的家伙。起先,两人只是冷战,洛克菲勒还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后来透露,因为洛克菲勒看准了未来炼油业务有辉煌的前景,他自作主张贷款扩大炼油业务,克拉克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因为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参加竞买。拍卖底价是500美元,但很快涨到5万美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美元,可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美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26岁时,这笔巨大的投资让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500桶原油的加工能力,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最终,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报价竞拍成功,把炼油厂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而这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同年开办第二家炼油厂,成为克利夫兰第一大炼油企业。1866年,组建洛克菲勒纽约公司,负责出口业务。1867年,亨利·莫里斯·费拉格勒入伙,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费拉格勒公司。

1870年,公司内部合并,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总裁,资产100万美元,洛克菲勒放言:“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其实,洛克菲勒说这样的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豪言壮语,就像我们理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历史记录他,因为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别看洛克菲勒已拥有了巨大财富,可他在迎娶高中同学劳拉时,却只花了15.75美元买了结婚戒指。这笔花销记在“杂项开支”下。但洛克菲勒一家却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在187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就像今天的经济危机一样,很多炼油厂资金短缺,这就为洛克菲勒的并购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而从客观上说,并购也是洛克菲勒能够生存下来必须进行的一步。要知道,当初洛克菲勒打井的时候,是一个蛮荒时代,只要在地上随便钻个眼,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黄金。有路子,有资金,给点阳光就灿烂。可是谁不想发财啊,到了1960年以后,进入石油领域的公司越来越多,赚钱也越来越难。洛克菲勒对于垄断的狂热,以及此后不惜动用一切手段的并购,都是源于他深深的忧患意识。因为如果你不吃掉别人,就会被别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