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6345200000016

第16章 行动创造奇迹(1)

在现代,行动是劳动的“现代时”,因此说:行动更能具体地体现一个人的行为意识,也就是说,行动与否标志一个人对待某件事物所采取的态度。它直接关系到责任目标能否落实、能否实现的问题,再宏伟的目标、再崇高的理想,如果只是想,而不去行动,则它永远也不会实现,在任何时候,如果没有切实的行动,就没有我们所期望的任何改变,更不要幻想奇迹的出现。

真理只能用实践来检验

哈佛故事

18世纪,天花像魔鬼一样肆虐在欧洲和亚洲大部。在英国,几乎每个人都躲不过去这种病,许多成年人的脸上和身上都有天花留下的难看的麻坑。更有甚者成千上万的人由于病情严重而变成瞎子或疯子,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英国的琴纳,当时他还是位年轻的医师,他立志消灭天花这种恶疾。他在家乡伯克利行医时,发现牧区挤奶女工从来不患天花。经过观察他发现挤奶工在挤牛奶时,常会因接触了患天花的奶牛的脓浆,而传染上牛痘,手上便长出了小脓疮。开始的时候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以后也不患天花了。琴纳由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人工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在动物身上做实验成功了,在人身上种牛痘会不会有危险呢?决心为人类解除天花危害的琴纳,决定拿自己的儿子作为人工接种牛痘的第一个试验者。这个想法马上招致了他妻子、亲属和朋友们的反对,说他发疯了,这样会害死孩子的。琴纳不顾亲友们的责难,坚持把牛痘种到了儿子的胳膊上。几天以后,儿子度过了微微的不适却安然无恙。两个月后,他又把天花病人身上的浓液种到了儿子的身上。忧虑难熬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儿子一直没有传染上天花。妻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琴纳更是欣喜若狂。

但是,琴纳的研究成果不仅没有马上得到社会的承认,反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会嚷嚷说,以牲畜的疾病来传染人是“亵渎上帝”的行为,“接种牛痘是魔鬼的诺言”。许多报纸鼓吹种了牛痘会使人身上长出牛角,发出尖叫的声音,甚至耸人听闻地说,儿童种了牛痘,全身会长出牛毛,面孔会变成牛的模样,像牛一样咳嗽。一些受了蛊惑的人,包围了琴纳家的房子,向屋内扔砖头,谩骂并拦截就诊的病人。

这时候,琴纳的妻子站出来,坚决支持丈夫的研究。还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帮助琴纳出版了《接种牛痘的原因和效果的调查》。最后,真理终于战胜了邪恶,琴纳赢得了承认和称颂。

阅后警言:

既然是劳动创造了人类,那么,人类社会的一切成果与奇迹也一定离不开人的行动。但是人在计划和实施某种行动之前,一定要注意先做好必要的调查与论证工作,切忌盲目与蛮干,必须要明白,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论你有着多少美好的蓝图和梦想,但你不去行动和实践,你都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再多的钱也是由每一枚硬币组成的

哈佛故事

有两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同出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两人走在大街上,发现前面地上有一枚硬币,当快踩到的时候,英国青年迈过去了,而犹太学生则弯腰拾起了这枚硬币,将它擦干净装进了兜里。

英国学生见到此举,一脸鄙夷地说:“一枚小硬币你也捡,你家非常穷吗?多失身份啊!”

犹太学生看着同伴,不由地感慨道:你这样一个不知道珍惜钱的人,将来怎么才会积攒财富呢?再说,一个硬币不多,它培养的是一种对待财富的态度。当他们两个人同时来到一家公司,面试时看到公司的规模很小,但工作却并不轻松,活又多又枯燥,薪水离理想的差距也很大。于是英国学生离开了,因为这不是他理想的工作。但是犹太学生却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他觉得有了工作就可以赚到钱了。

两年后,他们两个在街头偶遇,当初的犹太学生已经成了他所在公司的副经理,而那个英国学生现在仍在寻找着他觉得理想的工作。

对此,英国同学不解地问同学:“像你这样连一枚硬币都要捡的人,怎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居然都当上了经理?”

这位犹太同学说:“爱钱更爱工作,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两面,爱钱就必须要找到工作,有了工作就会让我赚到更多的钱,如今,我做到了。”

阅后警言:

不要瞧不起每一文钱,也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有许多钱。不瞧不起一文钱,是因为再多的钱也是由一文一文的钱组成的;不羡慕人家的钱是因为:羡慕也只是望钱兴叹,人家的钱到不了你的手里,只要经过自己的打拼,自己也一定会成为有钱人,钱不认人但知道自己的归属。

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的本事

哈佛故事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历了一次火灾,火灾过后,人们在废墟中找到了残存的一本书。因当时图书馆几乎是全部化为灰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根本不可能重建,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而这本书看过也没什么大的收藏价值,因此,官方将它与其他一些残品进行拍卖。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这本书不但没有收藏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位穷学生也只是因为好奇,才时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脊被他磨破了露出了一行小字,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普通的鹅卵石没有两样,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冷,只有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

穷学生获知这个秘密后,欣喜若狂,立即赶到大海边寻找试金石。穷学生满怀信心地挑选着那些鹅卵石,可是那些石头摸起来都是凉凉的。穷学生渐渐地有些失望了,他愤懑地把捡起来的每块凉凉的鹅卵石朝大海深处扔去。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海边扔鹅卵石,而且扔鹅卵石的力气越来越大,那些鹅卵石也被越扔越远。

再后来,他觉得扔的很无聊,就干脆扔石头打飞鸟,因扔的太多,准头也大增致使他达到了石起鸟落的水准。

多年后的一天,穷学生捡到一块温暖的鹅卵石。然而,他已经形成了到手就扔的习惯,当他意识到那是块温暖的鹅卵石时,那块传说的试金石已经被他扔到深海中。他只能是望海兴叹。

直到此时他终于失望了,他一无所获地回到开罗。当时城里正在举行建国********,国王一时开心,摆擂台寻找全国击打标靶最准的人,打靶的工具不限,枪也行,箭也行,梭标也行,当然飞镖和飞石也可,靶牌立在离打靶人五十步处,每人打十次,以打中靶心次数多者为胜,冠军封以爵位,并有大量黄金和良田的赏赐。穷学生想起这么多年在海边扔鹅卵石的经历,觉得机会来了。便报名参加,参加打靶的人所使用工具各异,但十次都正中靶心的只有他一个人,于是,他获得了冠军,得到了国王的赏赐。穷学生变成了富裕而体面的伯爵。

阅后警言:

在现实中,人的不怎么经意的举动可能会成就他要花很大的努力都争取不到的收获,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不经意之举,从深层次上思考,这所谓的不意之举则是日积月累的集大成。正如你是不经意做这件事一样,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如果你经过认真的反思,你就会发现,这个举动的发生不知耗去了你多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只是你自己没有注意而已,这一发现对于长辈们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子女特长很有现实意义。

不停地走目的地就一定会越来越近

哈佛故事

有一位主人新买了一只小钟并把它放在了两只原来的旧钟当中。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模样蛮漂亮的,可是我有点担心,你如果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还能不能再接着走下去。”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听到这个天文数字,惊讶的差点就停摆,并且表示说:“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按要求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按要求上岗了,它按照人们的设计要求,忠诚地履行它的职责,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现在它几乎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疲惫和不适,它相信自己会走完三万二千万次或更多。

阅后警言: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也大都怀有一个梦想,但他不敢行动,这是因为他的心里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畏惧,这种畏惧让他把梦想看成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让他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就会悄然而至。

可不可能取决于你做不做

哈佛故事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人刺杀他,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五百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到达富庶的东方,会是越走越远。

可是,在他第一次成功到达东方之后,第二次又要去的时候,不仅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而且还有人在大西洋上拦截,并企图暗杀他。至于原因,非常明确,因为沿这条航线真的可以到达富庶的东方,他再去一回,那儿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皮毛、香料,就会使他富比王侯,不可一世。

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这一道理,在哥伦布死后就被人遗忘了。直至五百年后,在华尔街上,才被一位名叫巴菲特的美国人发现。

1973年,全世界没有一个炒股的人会认为,曼图阿农场的股票能够复苏;有的甚至认为,曼图阿不出三个月就会宣告破产。然而,巴菲特不这样看,他认为,曼图阿农场能否复苏,遵守的完全是它们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在人们是怎样认定的,投不投资也完全取决你的行动。结果,在他以5美分的价格买入一万手之后,不到五年,他就赚了4700万美元。众所周知,现在他已是紧排比尔·盖茨之后的大富翁了。

哥伦布所发现的那个道理,后来又被一个法国的小男孩所利用。这个小男孩七岁时,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当时,投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一家同类的公司视之为敌,也没有哪家行业公司会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他们认为,那个网站只是一个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气候。

谁知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位小男孩不仅把网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岁时,就通过广告收入,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越是有可能做到。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攻击,谁也不去设防;再者,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都没有竞争对手,第一个去做的人正好可以独自乘虚而入。

另外,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不但自己不去问津,甚至认为别人也不会问津。

阅后警言: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越是有可能做到。说这道理还缺乏必要的依据,但依照这个说法去实践,有成功的案例也是现实存在的。而更能让我们认同的是:不管它是不是道理或真理,只要你去实践,去行动,总是不会错的。

相互问候一下情况就不一样

哈佛故事

有一位出行的老先生坐上了芝加哥市南行的“151”号公共汽车,凭窗而望,芝加哥的冬日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可供欣赏,树木都光秃秃的,积雪也不是白皑皑的,而是泛黄的,汽车溅泼着污水泥浆前进。

公共汽车在风景区林肯公园里行驶了几公里,可是谁都没有朝窗外看。乘客们穿着厚墩墩的衣服在车上挤在一起:全都给单调的引擎声和车厢里滞闷热空气弄得昏昏欲睡。

谁都不做声。这是在芝加哥搭车上班的人的由来以久的习惯。虽然每天碰到的这位老先生熟悉这些习惯大都是这些看熟的人,但大家都宁愿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此举所象征的意义非常明显:彼此在利用几面薄薄的报纸来保持距离。

当公共汽车驶近密歇根大道一排闪闪发光的摩天大厦时,突然有一个人说话了:“注意!注意!”说话的人是开车的司机,听见说话声,只听报纸嘎嘎作响,人人伸长了脖颈。

这时司机接着说:“我是你们的司机。”

此刻,车厢内鸦雀无声,人人都瞧着司机的后脑勺,他的声音很有威严。

“你们全都把报纸放下。”

报纸慢慢地放了下来。司机在等着。乘客们把报纸摺好,放在大腿上。

“现在,你们都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旁边的人。”

使人惊奇的是,乘客们全都这样做了。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露出笑容。他们只是盲目地服从。

那位前面提到过的先生面对着一个年龄较大的妇人。她的头给红围巾包得紧紧的,他几乎每天都看见她。他们四目相投,目不转睛地等候司机的下一个命令。

“现在跟着我说……”那是一道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早安,朋友!”

所有的乘客都这么说了,但很不自然。对其中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在这种场合第一次开口说话。可是,他们像小学生那样,齐声对身旁的陌生人说了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