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05

第5章 食品安全震动世界(4)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为此公布的研究报告称,沙门氏菌是造成美国食品污染的元凶。在过去15年里,因沙门氏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上升了10%,但由其他病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由O-157大肠杆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下降了一半,由空肠弯曲菌、李氏杆菌、弧菌和耶尔森氏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平均下降了23%。报告指出,除了对食品安全加大监管力度外,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餐桌安全。这些措施包括:切生肉和熟肉的砧板要分开;对肉类食品要煮熟煮透;洗净蔬菜和瓜果;不要进食未经消毒的牛奶、果汁或奶酪等。(来源:新华网,作者:高原)

此后,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15票赞成、14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食品安全改革法案,旨在通过增加对食品设施的检查次数、对进口食品设立更加严格的标准,增加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强制召回授权、增强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维护食品安全的权力。如果该法案最终成为法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面临7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该法案名为《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此前已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总统奥巴马签署后,将正式成为法律。而奥巴马此前已表态支持这一法案。该法案的通过给予了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更大的职权,政府要求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能够更加细致地监督检查本国及进口的所有食用产品,避免沙门氏菌等污染食品流入市场。对于所有出口商来讲,必须提供食品安全证明,而本国加工商必须提交相关食品保护措施。一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每年每6个人中就会有1人因为食用污染食品而生病。类似沙门氏菌的污染病原不仅使食用者住进医院,甚至会导致死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000人因食品中毒而导致死亡。同时,每年美国政府都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多种疾病支出高达近1520亿美元的费用。而新法案将会给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更多的权力来控制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沙门氏菌在美国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分量,也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实非简单的食品安全,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会由于一项法规的颁布而得到全面改观,而在于全社会的努力和社会公众意识、环境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以及企业道德观念的普及。

中日韩食品安全事件牵动贸易格局

日本:雪印公司连环案

2000年6月底以来,日本关西等地区发生特大食品中毒事件,1万多名消费者饮用了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低脂肪牛奶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等中毒症状,从而拉开了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序幕。这一事件使雪印集团遭到了致命打击。

中毒事件最早发生在2000年6月27日,有消费者投诉说饮用雪印牌低脂肪牛奶几个小时后开始呕吐腹泻。类似投诉接连不断,很快惊动了新闻媒体和有关政府部门。6月28日,生产该牛奶的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被迫宣布收回近期生产的30万盒牛奶。7月2日,大阪府公共卫生研究所证实,从患者饮用剩余的雪印牛奶中检查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葡萄球菌导致A型肠毒素滋生,该毒素可造成饮用者腹泻、呕吐及全身不适。大阪市政府根据《食品卫生法》勒令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无限期停业,并派出有关人员实地调查牛奶被污染的原因。到7月9日为止,已有1.3万多名消费者投诉出现中毒症状。除了雪印牌低脂肪乳以外,“每日骨太”等乳制品也发现有中毒患者。

牛奶被污染原因何在?大阪警方通过调查发现,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负责人玩忽职守、管理松懈是引发此次恶性中毒事件的根源。据调查,雪印乳业公司有严格的卫生制度,使用生产线要每天进行水洗、每周进行一次手洗杀菌处理。但大阪工厂职工在回答警方询问时表示,“这几年基本没有按规操作”。雪印公司西日本支社社长申辩说,没有按规定清洗“是为了满足需求”。雪印公司就此事件调查后承认,大阪工厂牛奶生产线管道内部确有污染。有报道说,雪印公司在东京的日野工厂也发现存在同样问题,有关部门已通知该工厂停止生产。

后来,雪印乳业公司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回收大阪工厂生产的乳制饮料。日本几乎所有超市和食品店把多达五六十种的雪印牌食品撤下了柜台,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政府都下令公共部门不要购买雪印生产的食品。雪印乳业公司社长石川哲郎7月6日向新闻界表示,他对该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乳制品引起众多消费者中毒事件负有责任,将在9月底辞去社长职务。主管大阪工厂生产和销售的3名董事也同时提出了辞职。

据报道,雪印乳业公司早在2000年6月27日上午就接到消费者中毒的投诉,但直到6月28日下午才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将回收被污染的乳制品。回收工作也进展缓慢,30万盒雪印牌低脂肪奶3天只回收了1万多盒。

另外,2001年1月下旬,雪印食品公司的交易伙伴西宫冷藏公司负责雪印食品公司的肉食保管业务,该公司发现雪印食品公司给进口牛肉换上了国产牛肉的包装,打算利用国家制定的收购所有未经检查国产牛肉的制度非法牟利后,便召开记者会,将雪印食品公司的不法行径公布于众。当天,以雪印食品公司总经理吉田升三为首的公司干部便在东京紧急召开记者会,承认了该公司用国产牛肉的包装纸箱重新包装前一年秋季进口的澳大利亚牛肉的事实。并承认受疯牛病的影响,在牛肉需求大幅度减少,进口牛肉大量滞销的情况下,他们打算利用国家的收购制度非法牟利的动机。

雪印乳业公司本是成立于1925年的一家老字号企业,也是日本最大的乳制品厂家,世界10强乳品企业之一。2000年6月其资信资格曾被日本证券评估公司评为A级。由于牛奶中毒事件,该公司声誉一落千丈,股价一路下滑。2000年6月27日,雪印乳业公司股票为每股619日元,至7月6日跌到405日元,跌幅达35%。雪印乳业公司除了要在目前困境下惨淡经营之外,为求得社会的谅解,还得一家一家上门探望中毒患者,拨出专款作为补偿,做好善后工作。

统计显示,2001年度,雪印乳业公司单独销售额为3615亿日元,比上年度减少了33.5%,从世界乳业10强名单中退出。而明治乳业公司当年的销售额为5099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了5.1%,同时,明治乳业公司取代了雪印乳业公司的地位,时隔44年来首次跃居第一位,成为日本乳业界的“老大”。森永乳业公司销售额为4473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了3.4%,排名第二。

因发生一连串背信事件而名誉扫地的日本着名牛奶公司雪印,为求转机,2002年初不得不摘下了老字号“雪印”商标,改统更张,和其他两家日本牛奶公司联营,推出新商标“惠奶”。一家经营了近百年的老字号品牌就这样消失了。

雪印连环案以及频频发生的企业产品质量以及种种违规事件让日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事实上,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中国类似,也是一个舶来品。虽然日本企业管理中一直有着类似的责任思想和各种责任实践,但没有社会责任这种提法。社会责任源自西方,而责任理念和实践又不具有跨文化适用性,是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一种软性约束力,一系列事件让日本重新认识到发挥这种文化软性约束力的必要,并已经基本探索出一条如何将全球社会责任理念与东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相融合的道路。在雪印连环案结束之后,日本重点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将2003年确定为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元年”。

在此之前,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主要集中在社会贡献和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尤以环境管理为主。2003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日本开始迅速普及,根据经济同友会的调查,当年就有100多家大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推进部门,建立社会责任部门的企业占到达到调查样本的1/3。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韩国:劣质速冻饺子案

日本雪印公司连环案过后不到一年,韩国也曝出一起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2004年6月,据《朝鲜日报》等媒体披露,经韩国警察厅调查发现,几家不法食品原料企业将本应当垃圾扔掉、含有大量大肠杆菌等细菌的萝卜废料做成饺子馅,卖给生产速冻饺子和包子的食品企业,其中一家企业的饺子馅产量甚至占了70%的市场份额。据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公布,有18家企业制售劣质饺子,其中还包括一些着名的大型食品企业。着名的景象食品公司也涉足其中。在处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没收和销毁了制造劣质食品的设备,还采取了取消许可证、封闭工厂、通报给税务局等强硬措施。

2004年6月13日,涉案公司景象食品公司总经理最终无法面对公众的斥责与声讨,写下遗书向国民谢罪,然后投江自杀。一时间,劣质速冻饺子案震动全国。事件曝光后,韩国《食品卫生法》随之修改,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另外,还附以高额罚款。韩国政府还决定,卫生监管人员今后在完成验收过程后要明确记录本人的姓名,一旦其所验收的食品发生安全问题就要追究责任。

中国有句成语叫亡羊补牢,这句话用在食品安全方面再适用不过了。从日本和韩国的例子来看,事件发生后,除了处罚当事人之外,两国都相继完善了食品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加重了处罚力度,严格了监管机制。这中间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一定要让违法者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光是负赔偿责任。因为对很多违法者来说,相对于获取的暴利,一点罚款是无所谓的。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在哪个国家都是“重于泰山”。我们也应该从这些事件中认真汲取经验教训,该处罚的就处罚,该完善的就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