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04

第4章 食品安全震动世界(3)

目前,我国虽然缺乏有说服力的二英污染数据,但我国在人体血液、母乳和湖泊底泥中都检出了二英,尽管其浓度水平较低,但也说明了二英在我国环境中的存在。含氯农药、木材防腐剂和除草剂等的生产,特别是我国曾用来对付血吸虫病的灭钉螺药物(五氯酚钠)的生产都会有二英副产品生成,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会使二英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环境。五氯酚钠作为首选的灭钉螺化学药物在我国使用了几十年,每年的喷洒量约为6000吨,这必然造成二英在喷洒区的沉积。因此,我国具有二英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另外,在我国1998年1月4日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出的47类危险废物中,至少有13类与二英直接有关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二英。例如,H04农药废物、H05木材防腐剂废物、HW10含多氯联苯废物、HW18焚烧处理残渣、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和HW44含多氯苯并二英废物等。所以,开展二英污染调查和控制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空气中二英来源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焚烧设施的二英排放量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都在不断增加。各地纷纷建立或筹建集中焚烧设施。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状况的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329个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79348吨/日,大约占全国1.18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55%,仅有3.3%的垃圾在20座焚烧炉中得到焚烧处理。所抽取的垃圾焚烧厂烟气二英超标率为57.1%,有的落后垃圾焚烧设施二英超标99倍以上。超标的垃圾焚烧炉大都为炉型比较落后的小型焚烧炉。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垃圾焚烧率非常低,所以由垃圾焚烧造成的二英污染总量在现阶段不是很严重。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估算,我国因垃圾焚烧而排入空气的二英类约为72g TEQ/a,远远低于美日kg级的排放水平。当然,垃圾焚烧处理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控制二英产生的措施,比如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发展方针,为减少二英的排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后来这些地方却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平时不能贮存水分,雨季又使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如今,世界范围内类似于恩格斯列举的事实也不乏见,历史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种种事实时时提醒着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积极的心态努力改造与恢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打造一个有利的自然环境。

人类当然不能走向自我毁灭之路,而二英问题的解决也正牵动着许多科学家的目光。

据报道,高雄正修科技大学从污染土壤中检测出数百种细菌,并在近年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在土壤样本的数百种菌种中筛选出了一种以二英为食源的菌种,而且发现这个菌种“吃”二英“吃得很快”。正修科大超微量分析研究科技中心主任说,这种细菌是“二英的天然克星”,“只要移入受二英污染的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细菌增生到足够数量,即可‘吃’掉二英,不必移除土壤”,这为受二英污染的土壤恢复生机带来了希望。

从二英的产生到治理,我们似乎可以明白,二英并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或者说,就算自然界存在这种天然物质,亦构不成对人类的大规模伤害。对人类造成伤害的二英本是来源于人类制造的种种产品,亦是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物。所以,根治二英的根本方式并非是找到某种细菌以消灭之,而在于从根本上恢复人类本源的生活方式,并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平衡。推究起来,世界发生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绝大部分与工业化有关。做一个比喻,这种情形恰如饮鸩止渴,而这种置人类健康于不顾的行为的动力则绝大部分来源于商业利益。所以,二英尽管比砒霜毒上一千倍,也不可怕,可怕的则是人们扭曲了的追逐商业利益的心理。

令世界不安的沙门氏菌

2006年,世界着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利公司的清洁设备中的污水污染了巧克力,致使42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中毒,公司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沙门氏菌由此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而沙门氏菌的发现则比其闻名世界要早得多。早在1885年,医学专家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由此沙门氏菌正式被医学界所知。沙门氏菌有许多种类型,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的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疾病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为首位。

医学研究显示,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受威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据相关资料显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沙门氏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伤寒沙门氏菌,这种菌只感染人类,损害肝、脾和骨髓,每年大约导致1600万人生病,60万人死亡,并且,由于越来越多菌株具有抗药性,情况可能变得更糟。另一种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这种菌对生活环境不那么挑剔,几乎可感染一切地上走的或爬的活物,在人类身上造成的症状一般是食物中毒(爱吃生鸡蛋的人小心),听起来好像没有伤寒沙门氏菌那么可怕,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它的威胁更大,由此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际发生数目比报告数目可能多出30倍,每年有上亿人感染,死亡人数比伤寒沙门氏菌多出一倍,主要受害者是婴幼儿和老人。

此外,沙门氏菌也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较为常见。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和呕吐等。在美国,曾发生过生吃西红柿中毒的可怕事件,这个事件涉及美国30个州的数百人,其罪魁祸首就是沙门氏菌。而在美国每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沙门氏菌为祸也常常位居榜首。

据统计,沙门氏菌也是美国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对这种病菌一点都不陌生,每年全国大约有40000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报告。而专家称,实际的感染人数可能要达20倍以上,因为许多轻型病人可能未确诊。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人死于急性沙门氏菌感染,以前各州爆发的疫情几乎都与人们吃了染上沙门氏菌的肉类、蛋类、乳类有关。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有食品专家指出美国人吃鸡蛋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喜欢吃半熟的鸡蛋甚至是生鸡蛋,所以一旦鸡蛋里含有沙门氏菌,感染的几率就比较高。“在国内,生鸡蛋里含有沙门氏菌其实并不奇怪,只不过国人喜欢将鸡蛋煮熟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花生酱事件

据新华社华盛顿2009年1月18日电,对美国的花生酱厂商来说,过去的10天坏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国王坚果公司召回受污染的花生酱,接着是着名食品生产商家乐氏公司召回可能受污染的花生酱饼干,最后监管部门也出面告诫消费者暂时不要食用花生酱。

花生酱事件缘起美国明尼苏达州卫生和农业部门9日发表的通告。通告说,两部门在对销往一些学校和医院的花生酱进行检测时,发现由俄亥俄州国王坚果公司生产的5磅(2.27千克)重罐装花生酱中含有沙门氏菌。美国着名食品生产商家乐氏公司16日也卷入花生酱事件中。该公司当天宣布,召回16种存在遭沙门氏菌污染风险的花生酱饼干。美国花生酱主要供应商之一的美国花生公司也未能游离此事之外。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7日劝消费者避免购买含花生酱的饼干、蛋糕、冰激凌等食品,直到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沙门氏菌疫情的详情。

花生酱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这种沙门氏菌可以导致人畜患病,其感染发病率居沙门氏菌感染的首位。患者染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美国各地近来不断出现沙门氏菌疫情,但污染源尚未彻底查清。有媒体认为,一系列花生酱污染事件或许可以成为突破口。

随着花生酱事件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召回生产的花生酱或含花生酱的产品。实际上,在号称“食品安全高标准”的美国,“问题食品”也时有发生,这时,一套严格的召回制度就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人们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厂商之所以主动召回,主要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再补救,经济损失会非常严重,其一将被处以巨额的惩罚性赔偿,其二可能会面临旷日持久的消费者集体诉讼。其次,一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公布某种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并列入“召回名单”后,联邦政府以及各州监管人员会深入超市等销售终端,对架上产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召回产品”仍在架销售,厂商会被追加罚款。再次,如果厂商不及时召回“问题产品”,被曝光后,其信用度将大打折扣。若造成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该厂商所有产品的销售都将可能一落千丈。信用丧失,将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一套成熟的产品召回制度成为美国企业应对危机的法宝,不仅可将损失控制到最小,而且能赢得消费者信任。(来源:《山西日报》)

事后统计,花生酱事件导致9人死亡。至此,令人紧张的莫名的花生酱事件广为人知。而沙门氏菌也令美国公众更加闻“沙”色变。在美国每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沙门氏菌也成了最主要的防治目标,但时迄今日,沙门氏菌仍未绝迹,仍旧为祸多端。

花生酱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他批评FDA等机构对含有沙门氏菌的花生酱等问题食品监管不力,并表示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运作状况作全面评估。

“坏蛋”事件

2010年8月21日,沙门氏菌又生出新的事端。不过,这一次沙门氏菌选中的为祸对象不是花生酱,而是人们最常见或者说每天都离不开的鸡蛋。

新华网洛杉矶8月20日电,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0日宣布,随着沙门氏菌疫情在美国多个州持续蔓延,染病人数已上升至1000多人。

该管理局在疫情通报中说,从今年5月发现首个病例以来,本次疫情已经持续两个多月,并且已蔓延至全国,其持续时间之长和蔓延地区之广为多年罕见。

通报说,目前全美各地已接到2000多个可疑病例报告,但目前只有约一半病例得到确诊,尚未接到死亡报告。随着疫情持续蔓延,染病人数有可能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艾奥瓦州“怀特县鸡蛋公司”宣布召回3.8亿个鸡蛋。初步调查显示,多数病人都是食用鸡蛋后染病,这些鸡蛋可能遭沙门氏菌污染。但通报没有表示这次疫情与上述公司的鸡蛋有直接关系。(来源:新华网,作者:高原)

另有消息称,在这次事件中,美国有18个州发现了遭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有1000多人食用问题鸡蛋后染病,并在事发两周内召回了5.5亿只鸡蛋。就此而言,此事件当为史无前例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沙门氏菌则成了威胁美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杀手。

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去年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进程,继《2009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后,又通过了几经修改的《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

这次“坏蛋”事件发生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人再次呼吁美国国会通过《FDA食品安全修正法案》,以扩大该局在召回受污染食品和追踪源头方面的权力。美国消费者联盟也表示,美国需要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看来,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仍然任重道远。(来源:《都市快报》,作者:薛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