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战国策
63188400000006

第6章 秦二

齐助楚攻秦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1];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2],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3],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4],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事)[乎][5]。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固)[国]必大伤[6]。”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7],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注释:

[1]大:超过。[2]事令:听命。[3]不谷:不善,古代君主的谦称。[4]未来:没有返回。来,回来。[5]不尚全乎:不还完整无缺吗?事,一作“乎”,可从。[6]固:一作“国”,义顺,可从。[7]仅以救亡:仅仅没有灭亡。

【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国的曲沃。此后秦想进攻齐国,可是齐、楚交好,秦惠王为此甚感忧虑,就对张仪说:“寡人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关系正密切,请贤卿为寡人考虑一下,怎么样?”张仪说:“请大王为臣准备好车马和金钱,让臣去试试看!”

于是张仪向南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张仪做臣子的,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痛恨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齐王的罪恶,对敝国的秦王来说是最严重的,因此敝国想发兵征讨他,无奈贵国与齐交好,以致秦王无法听命于楚王,同时也不能使臣做大王的臣子。然而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与齐断交,让臣劝秦王献上方圆六百里的商、於土地。如此一来,齐就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后,就必然听从大王的差遣。这样一来,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暗中获得了商、於六百里的好处,这真是一举而三利俱得的良策。”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就在朝公开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六百里的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就问道:“寡人不烦一兵一卒,没有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寡人自认为是明智之举。文武百官都向寡人道贺,唯独贤卿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因为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六百里,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所以臣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国。如今地还没有得到,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跟齐断绝邦交,估计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土地,那么必然遭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被张仪欺骗了,大王必然懊悔万分。这样就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断了齐国的后援,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必然来了。”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办妥,你就闭口不要再说了,你就等待寡人的好消息吧!”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断交,使者还未回来,楚王又派人去与齐国断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游说,齐、秦交好暗暗缔结成功。楚国就派出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使臣到后,张仪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没有与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辱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齐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使臣说:“赠送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楚国使者很谅讶说:“臣只听说是六百里,从没有听说是六里。”张仪巧辩说:“我张仪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能说有六百里呢?”楚国使者回国报告楚怀王以后,怀王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这时陈轸问:“现在我可以说话了吗?”怀王说:“可以了。”于是陈轸就说:“发兵攻打秦国不是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送给秦国一个大都市,与秦一起攻打齐国,或许可以把在秦国损失的再从齐国补回来,这样楚国不还完整无缺吗?大王如今已经与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骗人,这是我国在促合秦、齐两国结交,这样的话,楚国必受大害!”

可惜楚怀王仍然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而是照原定计划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他的军事同盟,结果楚军被三国联军在杜陵打得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而人民也并非比其他诸侯软弱,但发展到几乎亡国的惨境,就是由于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计策,而过于听信张仪诡诈游说的缘故。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1],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2],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3]。’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4],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注释:

[1]解:和解。[2]亲:知道。[3]吟:歌吟。[4]诤:同“争”。

【译文】

楚国与齐国绝交后,齐发兵攻打楚国。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不如送土地给东面的齐国求得和解,再跟西面的秦国讲和。”

于是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秦惠王对陈轸说:“贤卿本来就是秦国人,而且与寡人有旧交。可惜由于寡人无高才,不知国家大事,所以贤卿离开寡人去侍候楚王。如今齐、楚两国互相攻伐,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有的人认为不救援有利。贤卿为何不在为你的主子效忠之余,也为我出一点主意呢?”陈轸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去做官的故事吗?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客卿生了病,楚王就派人去问候,说:‘是真生病吗?还是思念故国呢?’左右侍臣回答说:‘不知道他是否怀乡,假如真是怀乡的话,那他就要唱吴歌了。’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不知大王有没有听说管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而打斗起来,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这两只虎,可是管与赶忙制止说:‘老虎是贪狠的大虫,人是他的最香甜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为争吃人而打斗,小虎必然因斗败而死,大虎也必然因苦斗而伤,你就等着去刺杀那只受伤的大虎吧,那是一举而兼杀两虎的妙计。没有杀死一只老虎的辛苦,却兼得刺杀两只虎的英名。’如今齐、楚两国既然正在开战,开战必有战败。战败了,大王再发兵救援,既能获得救齐的好处,而又没有伐楚的危害。听到我的计谋判断其优劣,那就全由大王定夺。计谋是做事的根本,听从良计是国家存亡的关键。计谋错了,或听从错计,而能保住国家的君王很少。所以说:‘计谋要反复思考才不会出错,听计要兼顾轻重本末才不会迷惑。’”

医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1],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1]示:示知,告诉。[2]石:治病用的石针。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治疗。可是左右大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治疗未必根除,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生气了,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和懂医的人商量治病,又与不懂医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件事,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那么,君王随时一动都会有亡国的危险。”

秦武王谓甘茂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1],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2],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3]。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4],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注释:

[1]车通:犹言出兵。车,指战车。[2]倍:同“背”,冒着。[3]多:赞扬。[4]适(chì):通“啻”,仅仅。

【译文】

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三川,伺机取周室而代之,这样我死了会永垂不朽吧?”甘茂回答说:“请让我去魏国,与他们相约共同攻打韩国。”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甘茂到了魏国,对向寿说:“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当大事成功之后,一切功劳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武王便到息壤这个地方迎接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其中的原因。甘茂回答说:“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在此积聚人力和财物已很久了,它名义是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现在大王的军队要冒着很多危险,跋涉千里去攻打宜阳,实在太难了。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北取西河之地,南占上庸,诸侯并不因此就赞扬张仪,却称颂先王秦惠王的贤明。魏文侯派乐羊为将,进攻中山,三年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战功。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箱指责乐羊的文书给他看,乐羊赶紧磕头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完全是主君的功劳啊!’我现在只不过是寄居在秦国的人,而权臣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倚仗和韩国的关系而非议我,大王必会听从。如果这样,大王就欺骗了盟国魏国,而我又会白白招致韩国相国公仲侈的怨恨。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织布,泰然自若。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就连曾参这样贤德的人,与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三人迷惑之下,就是慈母也信不过儿子。何况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非议我的将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恐怕因我扔掉梭子啊!”武王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

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在朝中,直言劝王,武王几乎要听信了,因而召回甘茂并告诉他。甘茂回答说:“息壤在那里,请勿违背!”武王说:“确实有这回事。”武王才动用了全部兵力,继续让甘茂指挥作战,终于攻克了宜阳。

甘茂亡秦且之齐

甘茂亡秦且之齐[1],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2]?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3]。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殽塞、谿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苏秦伪谓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4],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注释:

[1]且:将。之:到。[2]爱:吝惜。[3]恒士:平常之士。[4]苏秦:鲍本作“苏子”,这里指苏代。德:感激。

【译文】

甘茂从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子,说:“您听说那种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子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女子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打扫屋子,铺好席子。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得对,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扫屋铺席,请求不要把我赶走。”苏子说:“好,我将设法让您在齐国受重用。”

于是苏子先西入关中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平常之士。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无不了解。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秦王说:“那可怎么办呢?”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迎他回来。他来了,就把他软禁在槐谷,让他终生不能出去,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于是,给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相印到齐国去迎接他。甘茂推辞不去。苏代又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现在大王用什么样的礼节对待他?大王如果不挽留他,他一定不会感激大王。以甘茂之贤能,如果让他统率强秦的军队,那秦国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予甘茂上卿的爵位,安排甘茂在齐国住下。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1],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2],何暇乃私魏丑夫乎[3]?”太后曰:“善。”乃止。

注释:

[1]神灵:聪明智慧。[2]不赡:不足,不能够。[3]私:私通。

【译文】

秦宣太后私通大臣魏丑夫,后来宣太后生病将死,拟下遗命:“如果安葬我,一定要魏丑夫为我殉葬。”魏丑夫为此忧虑不安。秦臣庸芮为他游说宣太后:“太后您认为人死之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说:“没有知觉。”庸芮又说:“像太后这样明智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没有知觉,为何还平白无故地要生前所爱的人为没有知觉的死人陪葬呢?假如死人还知道什么的话,那么先王早就对太后恨之入骨了,太后赎罪还来不及呢,哪有空闲与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说:“说得好。”就放弃了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