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书之书
63186700000020

第20章 为教育唱歌吧

张悦

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是我最近几个月的案头书。我阅读了三遍。确切地说,《致教师》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而是我正在“重读”的书。

阅读《致教师》与阅读东野圭吾的作品大不相同,阅读《白夜行》《解忧杂货店》时,我总是追寻着“一气通到底”的阅读感受,如同在“加速”中冲到百米跑终点;而阅读《致教师》时,我总是读读想想,想想再读读,好比在“减速”中欣赏天空中好心情的鸟儿。在与《致教师》相向而行的过程中,我总是看到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悄然起飞的情形。

“教育”是个大众话题,人人皆有言说权利;对于一个以“教育”为天命的学者而言,《致教师》就是从他生命的根里“流”出来的诚挚箴言,是栏杆拍遍、风景看够之后的“我思考”“我祝福”。

就这样,《致教师》陪伴我穿越了秋天的风华,走进江南飘雪的冬季。在读书教书如此安安静静的日子里,它就是心灵的访客,让我放下内心所有的矛盾,获得温软的慰藉与澄澈的启思——阅读中的感动和感悟总是自觉地“搅拌”在一起,“迫着”我去追问教育的意义、教师的价值。

《致教师》说,我们为了幸福而来,想去敲开幸福之门。也许,每一位教师都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不管我们最初是否为了信仰而出发,都应该为自己的旅程感到幸福。因为,陪伴我们这一路的是学生,没有一种职业可以像我们一样天天对话于精致而透亮的灵魂。《致教师》对我们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能和天使在一起,这是何等幸福之事?所以,我们要珍惜福缘。“和谁在一起”是幸福的起点,而保持幸福指数高值在于教师的修为。“如果一个人有宁静的内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平朴之中藏真意;喧腾处、矫情处、浮名处皆无真教育,一个内心安静的人,才能屏蔽焦躁和奢华,才能避免功利物欲对自我的裹挟,达成灵魂的去蔽,保持独立和清醒;真正的幸福是“奢侈品”,只和人的内心“押韵”。《致教师》还告诉我们,“工作占据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工作最后呈现一个人一生创造出的价值”。工作除了给予我们物化所需之外,还赠予我们“实现自我”的厚礼;也只有走在“自我实现”路上的教师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拥有职业幸福。我在朱老师很多教育作品中看到过这样的表述:愿所有的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也在朱老师微观的教育细节探究、宏观的教育发展思考中,领受过“享受自我的教育生涯”的谆谆教诲;我还在朱老师的悉心面授指导时,动容于一个师者沉醉教育的幸福模样和因为幸福、因为内心的自在与充盈而始终洋溢在脸上的“萌萌哒”的笑容。这一切,都只关乎一个词:幸福。幸福之于教师,真是一个“高颜值”的关键词。《致教师》就是这样从容和裕地推展了教育幸福的风景,而行在路上的我们,恰是福祉的领受者。

人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如何在时代给定的框格中成为好教师,是教育永恒的母题。教育智慧与教育大爱是形影相随的侣伴。《致教师》提点我们,“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在成为有爱的“暖师”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成为有识的“慧师”。置身知识翻滚、科技革命的当代社会,我们的隐忧恐怕就在于:“上帝”已经改变了约会的地点,我们依旧守在老地方。如何因时而化,实施适时、适地、适人的教育,是当代教师的智慧追求。《致教师》没有依靠单纯的“说理”来“明理”,而是运用“讲故事”的紧贴生活世界的方式,用“经验”的纯熟超越无趣与庸常,用“叙事”的真诚点亮心灵与真知。《致教师》让我们阅读一个个亲切的故事,感受着故事的亲切——无论是令人崇敬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还是诺奖获得者李政道的故事,还有追梦新教育的普通教师的人生叙事,甚至是作者自己的成长故事,都流露着、畅达着生活的真态、生命的真意、激荡着教育智慧的真谛。这让阅读《致教师》的教师们产生如下的自信:“智慧”并不像遥不可及的神秘主义小说,它并不需要我们翻越现实之墙,如同种桃种李种春风一般,在教育的田野里种松种柏种理想;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我们定会邂逅智慧,就好像是与故旧久别重逢。不得不说,用“讲故事”的方式谈如何修得教育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很智慧的选择:“化重为轻”,娓娓道来,传递着写作者良善的温情和真诚的愿景。纵观《致教师》,字字句句充满着朱老师循循善诱的美意,他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说服者,而是一位与我们惺惺相惜、悠悠同行的同道者。教育智慧不需要“穿上”华美的“衮冕”来增强仪式感,教育智慧就是教育本身、教师本人,它如同《致教师》告诉我们的那样:“当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互相编织,当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共同绽放,教师所书写的,必然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响。”《致教师》提点我们,寻求教育智慧是如此严肃又“野心勃勃”的探索,在冲突与困惑中,接受未来的邀约,领受未来的挑战。

大道至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就是最朴素的道理。阅读《致教师》,如同感受骀荡春风、行云流水,绝无佶屈聱牙般艰涩难懂之感。此种风格气质,氤氲在《致教师》的字里行间。若是细细品读,读者就能发现:作者对教育的钟情就是静水深流,他总是安静而执着地给予我们灵魂的坐标,让我们无法对教育感到厌倦。《致教师》自有一种诚恳的节奏,诉说着教育的朴素之道——教育是现实主义的耕种,教育是使命以及使命背后的大爱,教育的彼岸是政治有理想、财富有汗水、科学有任性、享乐有道德,教育是不断的重新出发,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心视为火种……更为可贵的是,朱老师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学者,他首先是个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看,《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家国之爱、未来视野的实践者的反身与建构。正因为如此珍爱“实践”,他才会将“新教育实验”视为新教育同仁共同实践着的生命传奇,将教育理想收入“新教育”的行囊,始终相信:只要上路,就能遇见庆典。《致教师》就是一本叩问教育至简之道的书。

卡尔维诺说,所谓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致教师》是我愿意重读的书。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就是不断确立自己的过程。

吾爱吾师。

吾爱教育。

那么,为教育唱歌吧。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