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书之书
63186700000017

第17章 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常生龙

教师这个职业,就像小说《围城》里的那句话: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看上去有两个假期,比其他职业上班的时间少一些,但上班期间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之大,也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一书中,引用了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2000年对辽宁省的一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有心理失衡现象的教师占比高达51.23%。虽然说其中大多数教师尚处于轻度或者中度心理失衡的阶段,但这一数据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教师的生存状态还是不容乐观的。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6年,教师的压力、心理负担不仅没有丝毫的减轻,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而导致心态不好;有的总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发展但却不得法而产生焦虑以及对自己的怀疑;有的做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探索或更新了教育的信念但却吃不准于是忐忑不安;有的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找不准支点屡屡碰壁而感到沮丧;有的非常努力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总是欲速则不达,有的面对问题学生如“狗咬刺猬,无从下口”……面对教师各种各样的问题,朱永新老师进行了梳理,选择了其中的46个问题,以你问我答的形式写成《致教师》这本书,帮助教师答疑解惑,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相信每一个阅读了此书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某方面的启示和感悟。

做自己,是建立自信的基础

每个教师在内心中都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以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成长,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被家长和社会所颂扬。但该如何去践行,才能让这样的渴望变成现实呢?

朱永新先生通过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告诉教师,让自己成为优秀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三件事情: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教育实践的探究和自然科学领域探索新疆域的实践工作有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领域所探索的往往都是人类未曾知晓的现象、事实和规律,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使得我们对自然界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的观念获得新的转变。教育实践则不是如此。大多数的教育理论、大多数教育实践中所面对的问题和困惑,我们的前辈已经进行了总结,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通过各种方式给记录、保存了下来。如果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善于站在过去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者的肩膀上去审视当下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很多教师总是抱怨自己太忙,缺少阅读的时间,其实是没有发现阅读带给自己专业发展上的丰厚回报。也有的教师还没有读完一本书就希望看到自己的改变,这就更加急功近利了。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加强选择,但阅读本身不应该太过功利,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自己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听别人将阅读的好处、或者看到一些教育名家在阅读中成长的经典案例,会让自己热血沸腾,也赶紧找来一本书读,但往往三分钟热度,热情过后就把书抛到一边了,这是因为教师自己在如何看待阅读的观念上还不够清晰、对阅读中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等原因所致。

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十多年前,当我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点文字,放在自己的博客中时,曾有不少朋友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我每天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纯粹浪费时间。我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希望看一看自己坚持做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多长时间。这一写,就是十多年。我没有想过版权保护,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好了就往博客中一放,谁愿意转载就转载,谁愿意评论就评论。随着每天写作的不断延续,我首先发现了自己文字上的变化,然后是我的那些朋友,开始意识到我的文字的价值所在。他们很多人原来和我水平相差不多,甚至比我水平还要高,现在在表达思想方面,我已经超出他们一大截了。

写作是一个思路的再梳理、再表达的过程。做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了解一个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两种方式最为简便:一是让他说,他如果能有条理地将这件事情说清楚,说明他理解或掌握了;二是给他布置相关的作业,让他把自己的想法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说的方式和写的方式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输出方式,需要自己在大脑中再次进行加工,并进行信息的转化和翻译。如果它不仅说得好,写得也很出彩,那他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就不成问题了。学生如此,教师自己也是如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如果让他将自己所说的话写出来,往往很难,这是因为平时缺少这样的思维训练,也缺少了让自己专业素养提升的契机。

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虽然我们常说教师“关起教室的门自己就是国王”,但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加强团队建设,走共同体的发展之路。首先,从学科内部来看,知识是螺旋递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学科教师之间不能形成共同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来服务学生,就很难形成学科教学的一致性;其次,从一个班级来说,不同学科教师形成的团队,要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向同一个方向上施力。这需要每一个教师明白施力的方向、在不同的场合施力大小的及时调整等,不能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再从一所学校、甚至国家教育的高度看,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集体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同伴互助。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相互碰撞之后会产生新的思想,让大家受益,获得共同的提升。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在很多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不比教师差,甚至超过教师,因此,也要和学生共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这三件事情,不需要借助很多外力,教师自己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得很好。朱永新老师所引领的新教育实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通过在这三个方面着力实践而崭露头角的优秀教师。他们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自己,收获了自信,并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厚实的基础。

明阶梯,体悟攀登的快乐

朱永新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职业大概有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安心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这实际上是给教师搭建起了专业成长的阶梯。

让学生瞧得起,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连学生都瞧不起,那最好就不要再在教师群体里“滥竽充数”了。朱永新先生认为,学生瞧得起的教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他们用高出学生一筹的学识来赢得学生的敬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做校园里鲜活的教科书,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戴。在过去,学生大多通过学校、通过教师这唯一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教师“高出学生一筹”是很容易做到的。随着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教师需要重新注释“学高为师”这句话的含义;随着校园的日益开放以及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教师的言行也有了很多的认识和思考,教师如何才能“身正为范”,也是需要教师回答好的。

让自己安心,体现的是教师的良知。在学生离开学校多年之后,教师所交给学生的知识,学生或许已经记不得了,但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记在心田。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教育要遵循规律,包括教育自身的规律以及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面对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能够不轻易向孩子让步,不轻易向家长让步,也不轻易向社会让步。面对不良的教育环境下,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创设较为适宜的时空,让他们能得到一些喘息,放慢一点脚步。

让学校骄傲,是因为教师为学校创造了新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由在学校生活着的教师和学生创造、并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在办学思想、管理模式、课程建设、学科发展、学生社团、教育评价……诸多领域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特质,并被大家所认可和传送。社会是发展的,学校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为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自然是让学校骄傲的人。

让历史铭记,凸显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像陶行知这样“人生为一大事来”的教师,师从杜威,完全可以在国内的重点高校谋取一份有着丰厚报酬的教职,安安稳稳地做自己的研究。但他却脱下西装,卷起裤腿,一头扎进农村,为着平民教育、为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开拓性的探索和研究,并针对我国当时的实际,提出了不同于杜威的生活教育理念,由此而成为“一代师表”。在杨东平看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应该成为我国走向教育现代化的顶层教育理念。

不是每个人都能让历史铭记。但明了教师成长的阶梯,努力在攀登的过程中找寻快乐,不也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吗?

谋幸福,让自己的生命出彩

教师工作非常辛苦,白天在学校里忙碌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要想着明天的课如何上,学生的作业没有批改完,跟家长的沟通还没有进行,个别学生还要电话嘱咐一番……“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让很多教师疲惫不堪。在这样的境况下,更需要教师要学会为自己谋幸福。所谓谋幸福,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快乐的源泉和享受的瞬间,将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将习以为常的工作变得不简单。已经花费了如此大的精力,如果不能有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感,不能享受到幸福的感觉,那不是太吃亏了?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向我们描述了幸福的基本特征:是在创造中的,是在服务中的,是在研究中的,是与人分享的。仔细想想看,教师的工作就非常符合上述这四个特征。首先,教师工作充满创造性,将课本上的知识,在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转化为教学的流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投入其中,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创造性的火花和灵光乍现就更加频繁了。其次,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通过所创造的课程这一产品,来为学生提供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提升对产品的新认识。第三,教师的工作充满着研究特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评价……教学的所有领域,都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获得专业发展的。第四,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借助课程这一载体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唤醒学生的前概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过程。所以,教师的工作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从中找寻幸福,让其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出彩。

朱永新先生认为,教师的幸福有着两大来源:一是来自孩子,二是来自专业成长所带来的事业成就和生命尊严。一个个孩子在教师的精心哺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专业上的成长,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尊严,这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呢。一个每天都能够通过和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通过自己专业的成长获得幸福感的教师,也是能走向卓越的教师。

(作者系原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长、2012年中国推动阅读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