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博观:耿裕华对话录
62995500000003

第3章 序言:商儒耿裕华

作为南通四建的灵魂和掌握千亿资产的企业家,耿裕华有许多头衔,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复旦EMBA同学会执行会长等,但我觉得最能反映他特质的称号是“商儒”。

裕华是2003年来复旦就读EMBA的,同他初步交流我就觉得他不是一个一般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有深度思想、独到见解、冷静豁达的儒商。

2004年,我主持一项“长三角、珠三角民营企业家比较研究”项目,选取了两个地区各二十家企业,对企业掌门人做深度访谈。作为苏商代表,我也专门约了裕华的时间,赴南通对他进行访谈,本来说好访谈两小时,结果我们谈了近四小时,言犹未尽之余,我们又一边用餐一边交流了两个多小时。交谈中,我得知他刚过三十岁就接任南通四建总经理。后来,公司在政府要求下,他担起责任,设计与组织公司改制,建立股权分享、盈亏共担的机制,带领南通四建再创业,随后不断拓展市场、延伸产业。他的财富哲学,不是独占,而是团队共享、集体富裕;他的经营理念,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风险可控、质量为先;他的人生理念,不是穷奢极欲,而是平衡豁达,兼济天下。由于有了这次上至理念分享、思想碰撞,下至商业模式探讨、策略行动诠释的全景式交流,我从此一直关注裕华的事业发展轨迹及其背后的决策逻辑和基底思维。过去十五年来,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广泛。

在复旦EMBA毕业后,裕华又参加了多所大学的高级研修项目。我感觉他渐渐从一个“儒商”转型为我所定义的“商儒”。裕华有料、有胆,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成功的事业,成就了他“有话说”的底气。语速快而不失沉稳,谈锋健而不失大气,平常话语里,时不时就会闪烁出睿智的光芒。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5000年的文明积淀看什么?看建筑。很多关于文化的、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种种印记,都可以从现存的建筑遗存中找到依据。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印记,是人类面对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外在物化。所以,哲人们总是把建筑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有生命、有气息、有感情的载体,可感可触、可亲可爱、可舞可蹈、可歌可泣,它与我们人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建筑因人类而存在,人类生活因建筑更美好。我对他的这个认知是极为赞赏的。2008年,我筹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院区时,对参加全球竞标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师们的要求——“要让建筑自己说话”同裕华的理念是相契合的。

当然,裕华在生活中也是有情有义、有识有趣的人,他总是善于把极平常、极琐碎的事做到极致。他的同事告诉我,他能将一团面和得“三不沾”,并且擀出很筋道且久煮不煳的手擀面来。下厨,他能以买菜、烧菜、洗碗的全套示范,折服以讲究精细著称的上海丈母娘;下地,他能告诉庄稼老把式,播下的种子为什么不出苗的根由;收藏,他独到的眼光和“行话”能将专家、行家、学者、教授听得啧啧称赞。所以,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总是不断光顾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市场上只要是南通四建承建的房子,总是特别的抢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今,裕华要出一本对话录,书名定为《博观——耿裕华对话录》,我有幸先读为快。全书共四部分,从企业到人才,从生活到感悟,说的全是身边事,讲的都是心里话。我觉得这本书应该说是找准了一个能全方位、多层次反映裕华鲜活思想的载体。相信每一位打开这本书的朋友,都能感受到一个商儒跳动的思想脉搏,见识一个志存高远、有情有义、聪明睿智的人,一位中国建筑业成就斐然的商业领袖。裕华那些不同寻常的思路、谋略、理念,总能让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我一直对复旦的EMBA、MBA同学说,你们应不止于做“儒商”,你们要去做“商儒”,“商”是你们的外衣、你们的职业身份,“儒”是你们的内心、是你们存在的意义。裕华即是我所定义的“商儒”典范。

是以为序。

陆雄文

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