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催眠人生:催眠治疗学探索
62987400000007

第7章 婚姻和婚外情

婚姻是两个带着自己的小怪兽的男女的结合。

——作者语

请你想一想,当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婚姻?究竟是被传统文化所迫,还是自己的需要,还是遇到了真爱?其实在现代社会,我们在社交网络里能看到很多有关婚姻的话题。对于那些还未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来说,听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过来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到年纪了,赶快找个人结婚吧。”

我们很少听到有人真诚地对我们说:“遇到真爱再结婚吧!”

我们选择走入婚姻是因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如娶个贤惠媳妇照顾母亲;找个漂亮媳妇给自己争个面子;再不嫁就成剩女了,受不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异样眼光和唾沫星子;能娶到媳妇儿就证明自己还算是个成功人士,有房有车有人爱;趁年轻貌美,还有资本的时候抓紧时间找个人嫁了;岁数大了生孩子都成困难;都成年人了,大家都寂寞;等等。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令我们信服的理由,无论是什么原因,匆匆忙忙地走进婚姻这座神圣的大门的男男女女,都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做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牺牲。我们现在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为了维持婚姻关系,我们做出了哪些伟大的牺牲?我们是不是又私下拿出什么交给小怪兽了呢?比如,伤心时可以毫无忌惮地抹眼泪这样价值连城的宝贝。

婚姻是我们人生中第二次要去面对和体验的一种无比亲密的关系,这里包括我们与配偶的亲密关系,以及下一章要提到的我们与宝宝的亲密关系。我们第一次的亲密关系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我们最亲密和想要依赖的人,也是可以信任的对象和人生导师,也是我们想要认同和模仿的对象。

这里,我想请你再次发挥想象力,假如你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你在他的脸上永远看不到任何的表情,甚至是你在比赛中不慎跌倒了,膝盖被跌破了,你朝他的方向望去,看到的还是一张冰冷的脸。你可能曾经鼓足勇气,选择走下比赛场,朝你的父亲走去。你心里期待着来自父亲的殷切关注,结果那张冰冷的脸向你重重地摔过来一句“你本可以得第一的”。这就是被你的父母挑选出来想要给你的教育,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抛弃一切类似情感之类的脆弱的不堪一击的东西,在竞争中取胜。你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在年幼的时候就那么懂事,并为此做出牺牲,把一些珍贵的东西交给了你的小怪兽。比如,痛了会哭,也包括看到别人摔倒了,你会有同理心;当你无助的时候,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信任的人可以去依赖,并能够从那里获得温暖的、有力的支持这样一件事。

当我们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婴儿的时候,就知道从母亲的面孔上搜寻能够帮助到我们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个信息采取相应的行动或者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当一个刚能够爬行的婴儿爬到床边的时候,他会抬起头来看向母亲。如果他从母亲那里搜寻到继续爬行会有危险的信号,就会停止爬行。这是我们生而就有的本能,即在社会情境下,我们需要并且能够从对方那里去搜寻有效的线索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行为。而这个本能早期是在亲密关系中得到发展的。你所信任和与你有亲密关系的父母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了你什么样的线索,这将影响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影响到你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解读他人。同样,这也成为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在组建亲密关系的过程中遭遇到“障碍”的根源。

请你想一想你是如何了解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吧!我在这里举两个极端的例子来做一些启发。假如你是一位女性,初到某个陌生的地方,你会怎么做呢?你有很多的不确定,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受到欢迎。于是,你可能会先去学习当地的风俗,了解当地的人们是怎样沟通和生活的,当地有些什么样的规矩,他们接受什么,禁忌什么。如果你想在当地长久地生活下去,你可能还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去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能够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下去,我想你很有可能做出了一些牺牲,慢慢地让自己变成一个看着还算像样的当地人。接下来,你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可,找一个原汁原味的当地人成家了。那么,你可能是一位富有理智的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学会了根据外界环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并受到欢迎,你甚至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给你的反馈,去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另一种情况是,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管怎样都会受到欢迎的人。因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很容易就被父母接受了。不管你做了什么,甚至是你的小脾气都被父母看作是可爱的行为。那么,你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在此地,你同样会受到欢迎。于是你很有可能直接找到当地的中心广场,去兜售你的生活理念。这个时候,如果你恰好去到了一个极度开明和开放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保持了童真般的好奇心,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完美”生活理念很感兴趣,你一下子就吸引了一大批跟随者,甚至是爱慕追求者。你对自己受欢迎的程度更是深信不疑。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来到的陌生地方对新的生活方式很排斥,你发现你在这里并不受欢迎,结果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无论如何,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小怪兽的话,我们的故事走到这里就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因为无论你是理智的还是情绪化的,都不会轻易地见到你的小怪兽,除非是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是在一种长期的亲密关系之中。比如,夫妻关系,长期的朋友关系,长期的同事关系,或是你与你自己的关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一次次地遭遇小怪兽,这是因为亲密的关系让我们对与我们构成亲密关系的那个人有了更多的真实需求,随着我们的真实需求一次次地被那个不懂我们的“亲密”之人击得粉碎,我们的心灵也随之破碎,于是,小怪兽就在这个时候来偷袭我们了。这个时候的我们越是年幼,自我功能越薄弱,我们就越是不知所措,结果单枪匹马的慌乱应对导致我们的心灵成长也就变得越发困难了。当我们步入婚姻之后,我们不得不去重新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随着我们与陌生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我们就被逼着不得不去重新面对我们的成长历程,重新体验一次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比如,你曾经在与上司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你越来越信任他的时候遭遇到了背叛,那么你在与新上司的相处中,当你们的关系开始变得密切的时候,你会心存芥蒂。

案例1 我总是害怕自己不受欢迎

杨帆是一个有着优雅气质的女孩子,现在在一所名牌大学读研究生。她待人非常有礼节,甚至给人一种距离感。杨帆有时很讨厌自己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要说“谢谢”“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她感到其他同学在一起相处时总是非常地和谐,互相打闹,看起来不分彼此。于是,杨帆觉得在同学面前自己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她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很平常地相处,她害怕同学不喜欢自己。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自己这样处处讲礼节所导致的“距离感”,让自己没有办法获得男同学的喜爱。就这样,随着校园里的小恋人开始成群结队,只有杨帆还只身一人,她更加怀疑和讨厌自己了。

杨帆读到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有男孩子向她表白了。杨帆狂喜不已,她想不到还有男孩子会喜欢上自己,她认为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杨帆自然是接受了男孩子向她抛过来的“绣球”。两个人确定关系之后,杨帆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男孩子的身上,她的一颗心都在想怎么让男孩子不讨厌自己。只要男孩子的表情让她感到自己被讨厌了,她就会一整天不开心,然后想着如何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她真的害怕,失去了这个男孩子,就没有男孩子会喜欢自己了。杨帆的心情开始随着男孩子对她的好坏起伏,有时一天都很高兴,有时候连着好几天都开心不起来。她总是想着时时刻刻都能知道男孩子的消息,想知道男孩子还喜不喜欢她,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让男孩子不高兴。在男孩子面前,她卑微得简直是不如世间的一粒尘埃。

很多女孩子像杨帆一样,由于自卑,把自己看得太低,她们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用别人喜欢自己与否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这样使她们在男女相处中处于很不利的位置,当然这也与社会不良文化导向有关,如“大龄剩女”“剩下来的都是不好的,没有人要的”等。总是委屈自己去讨好对方,一旦不能获得相应的回应,就很容易受到二次伤害,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案例2 每次吵架丈夫离开,我就控制不住歇斯底里地抓狂,我该怎么办?

马力和刘夏是一对夫妻,他们常常吵架。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吵架,反正自打结婚后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就总是不顺气儿。经常的争吵让两个人感到非常疲惫。在结婚前,两个人在茫茫的人海中彼此相中对方,他们一起看电影,打游戏,有特别多的共同语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结婚后两个人就总是吵架,而且双方互不相让。

有一天,马力和刘夏吵得很厉害,马力突然感到自己不想再在这种气氛中待下去了,他已经筋疲力尽。他拿起外衣,推开门匆匆下楼。刘夏见到此景,简直要发疯了,她睁大眼睛,浑身发抖,歇斯底里地叫着:“马力,你给我回来,我不准你走!”然后飞奔着跑下楼去,不顾自己还穿着睡袍。到了楼下,她看见马力已经开始发动汽车了,她不顾一切地拦在车子前面,大声喊着:“你要走,我就死在你面前!”刘夏硬是把马力从车里面逼出来。她头发蓬乱,衣衫不整,面目狰狞,不断地喊着:“你敢走,我看你敢走,你走我就死在你面前!”这样的刘夏,让马力惊呆了。

刘夏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她的妈妈非常强势,而且有很强的控制欲。在刘夏4岁的时候,爸爸在与妈妈吵架之后不顾一切地离家出走了,从此再无音讯。刘夏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她从记事起就记得自己躲在角落里看着父母从早吵到晚,她的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她。结婚前,她过得非常随意和自在,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享受着男人们偷偷投过来的爱慕的目光,但高傲的刘夏从来没有真正地接受过任何一个男人,直到遇见马力。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对马力有好感,两个人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语言,喜欢看同样的电影,喜欢看同样主题的书,喜欢吃同样的菜,一起玩儿也都很开心。相处一年,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起先,两个人过得还算和气,但是渐渐地,马力发现刘夏的控制欲特别强烈,即使是在家里,面对马力,她也要争夺主动权,占上风。刘夏争强好胜的性格在两个人恋爱的时候,马力还觉得是优点,但是结婚之后,马力渐渐地吃不消了。两个人常常为谁对谁错一争高下。有的时候,刘夏的极度理智让马力感到脊背发冷。他感到刘夏在婚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自己越来越不认识她了。

亲密关系中的极度理智,是许多曾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的男男女女的护身符。这些人用“极度理智”这个护身符阻挡情绪的出现,因为情绪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要受伤了”。为了避免再次遭遇痛苦,他们宁可把自己变成冰冷的存在,于是在婚姻关系或者家庭关系里就缺失了那本该有的温度。

案例3 结婚以后,我变得连我自己都不认识我自己了

龚礼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儿,今年25岁了,半年前与相恋一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与男友处对象的时候,她像是中邪了一般,非常地爱她的男友,而且因为异地相恋,她甚至为了男友放弃了薪水丰厚的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从一个一线城市来到男友所在的二线城市。为了这份感情,以及为了这份感情能有一个美好的结果,龚礼做出了对于她来说不小的牺牲。可是结婚不到半年,龚礼就彻彻底底地崩溃了。两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完全不一样。龚礼是一个比较随性的女孩子,因为她的家庭十分殷实,她从小到大都生活得十分惬意和自我。说实话,她还不知道如何成为丈夫心目中的贤妻良母。结婚以后,她不但要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花钱还得有计划,对公公婆婆要毕恭毕敬,对于丈夫频繁地因公应酬要理解,不能随便打扰,要在家静候……龚礼觉得做这些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每次与丈夫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都希望能与丈夫平静地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共同解决他们之间面临的问题,可是她的丈夫总是回避做这件事情。长此以往,龚礼觉得自己要发疯了。更加火上浇油的事情是,她得知公公竟然对丈夫说她不适合成为一个合格妻子和妈妈,更不适合他的儿子,让丈夫跟自己离婚。龚礼一下子崩溃了,她是一个十分有自尊心和要强的女孩子,现在连龚礼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她觉得自己为这份感情的付出不值得,后悔当初的冲动和选择,更没有脸面见父母和朋友。她不敢跟任何人说起她的婚姻状况,害怕别人嘲笑自己。

渐渐地,龚礼感到自己不再是自己了,她开始不认识自己。她现在只是一个充满戾气和怨恨的怨妇,她把自己关在自己给自己打造的框架之中,并且上了一把牢固的大锁。她不愿意接触外界,关闭朋友圈,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的消息,面色惨白,不加修饰。她每天跟丈夫发火,指责、挖苦、讽刺、嘲笑他,以自己为这份感情付出很多为由,除非获得满意的补偿,否则不会与他离婚,不断地威胁丈夫。原来那个自尊、漂亮、活泼、积极向上、有礼节的女孩子不见了。

因为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自我功能又很薄弱,龚礼的精神世界已经被她自己的小怪兽控制了……

案例4 婚后才发现对方身上都是“恶习”

张言与李默结婚已经3年了,这3年来他们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吵个不停。说起来都不怕别人笑话,张言大衣柜没有关严实都会被李默大骂,而且李默会把一件小事上升到整个人的人格问题,说张言不用心,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极为不负责任。李默把张言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偶然的“失误”都说成是张言的“恶习”,如回家不脱外衣外裤就直接坐沙发上,分明就是不把家当家,不安心在家待着;用完马桶不盖盖儿,整得家里臭气熏天,根本不爱这个家。有时张言看李默做家务很累,吃完饭争着洗碗,结果因为洗完的碗摸起来还很油腻被李默一顿指责,说他碗洗不好,什么都做不好,家里事一点都帮不上忙,啥也不会。洗衣服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李默过于追求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让张言觉得很累,一开始他还能忍着,后来张言终于受不了了,他爆发了,大声吼着,“你行,你行就你干,以后我什么都不干了!好像天底下就你好似的,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样儿!”李默被张言这句话彻彻底底地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她开始啼哭。看到李默在那里哭,张言顿觉心里爽了一把,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他冷冷地对李默说:“哭什么哭,就知道哭!”然后穿上外衣,重重地摔上大门,离开家了。至此,一个屋檐下的互相伤害和冷战开始了。

显然,张言与李默在亲密的婚姻关系中遭遇到了彼此的小怪兽。亲密的关系让我们在对方的面前无法掩饰真实的自己,这就是亲密关系的意义,这使得家庭的治愈功能得以发挥。李默看似唠叨,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她一直在不经意地向她的爱人张言倾诉着她的心声,她在告诉张言,“我害怕”“你粗心大意让我害怕”“我害怕你不把家当家”“我没有安全感”……

张言从未意识到要去倾听李默的心声,用理解、关爱、尊重与真诚的态度处理好生活中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每一个冲突事件,去加深两个人的感情。他只是对妻子爱答不理,觉得李默不但事儿多,还很矫情,最后在情绪的爆发中为了维护自己,对李默表现出极大的挑衅与鄙视,实在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带着小怪兽的受伤者。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亲密的关系给我们带来了压力。这是为什么呢?想一想,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去跟小怪兽签订契约?也就是在我们要交给小怪兽一些我们珍贵的东西,同时从小怪兽那里换来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时。其实,这些都发生在亲密的关系当中,在我们不能获得亲密关系本应该无条件提供给我们的东西的时候。举例来说,在我们无助的时候,原本以为最亲密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我们的无助并且给予适当的支持;在我们需要倾诉的时候,认为最亲密和信任的人会理解,并且无条件地倾听和接纳我们。可是有些时候,事实上是,我们经历了忽视、冷漠、背叛和欺骗,经历了无比的锥心之痛。最后,我们终于决定把一些东西包起来丢给小怪兽。于是,我们紧紧地、不留缝隙地将那天真的信任,以及真实、基本依恋等宝贵东西统统打包起来交给小怪兽,同时从小怪兽那里换来了对人世的决绝。结果是我们的世界随处可见的——我们看似因为抛弃了那些所谓脆弱的情感,变得“绝世”独立而强大,但是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然后,我们带着“诱人”的、强大的“力量”步入了人生当中的那道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婚姻之门。但是,起先我们并不知道选择了婚姻就意味着选择了再次去经历一次无比亲密的关系。随后,我们可能会在其中遭遇我们的小怪兽,并且十分有压力。

我在这里不会去猜测“强大的外表”可能会吸引一位什么样的伴侣,也不会列举这样“强大”的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婚姻困境,更不想去做一个婚姻相处之道的辅导。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少能看到有人张着那双圆圆的、水汪汪的清纯大眼睛跟我们说“我爱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爱你,你就是那样吸引着我,我只是想永远跟你在一起”,这类傻呆呆的单纯“矫情”话。我们总是会因为我们的某个或者多个突出之处被喜欢、被选择,而我们不会生下来就如此突出。每个人在成长并且变得十分优秀“惹人爱”的过程中,都会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成长创伤”。这里我没有提及美貌,因为那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现在,我想请读者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婚姻,你们有没有在你们的婚姻关系中遭遇到你们彼此的小怪兽。我在这里通过一个案例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王洋在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感到心满意足,因为他的爱人在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周到。然而某一天回到家的时候,他感到身心疲累。当然,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不管多么强大的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懈怠下来,萌生想要“被安慰”的想法,尤其是在大脑皮层因为疲乏而受到抑制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控制力会有些许下降,消极情绪随之而来,这也正是我们的小怪兽出来施展拳脚的时刻。就像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怀念自己刚刚出生时,闭着眼睛在妈妈的怀抱中被温柔抚慰的感觉一样。此刻,王洋也想要找一个人去倾诉他的无力感,希望获得一些温暖的支持和理解。可是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开始斗争了,他甚至有一些发慌。他看着在他旁边忙碌的爱人,不知道如何开口。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选择的这个亲密爱人会不会给他他想要的那种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婚姻常常在我们要向对方放下伪装的时候受到考验。因为我们开始要面对彼此真实的心灵。此刻的王洋不知道该不该鼓足勇气去信任他的爱人。他无法面对那个需要抚慰的,他认为脆弱不堪、让人看不起的自己,更无法知道他的爱人能不能面对这样的他。此刻王洋的内心已经翻江倒海了,但是他的那个在一旁忙忙碌碌的爱人却对这些一无所知。最后,如果我们选择放弃沟通,到底是对爱人没有信心,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我们在寻找配偶的时候,拼尽全力地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这种竞争优质配偶,并获得交配权的方式是在大自然的长期选择中保留下来的,是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动物本能。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像动物世界中的雄性动物那样不负责任,一旦交配之后便抛妻弃子,远走天涯。我们需要与配偶长期相处,因为人类大脑的高级性和人类的社会属性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需要和更多的社会意识,这里包括情感的需要和高尚的道德责任感。这就意味着,寻找配偶对于人类来说,并不像动物世界那样简单,只是纯粹地展示自己最华丽的优势去吸引异性,获得交配,我们还要考虑长期的相处,否则婚姻就是不稳定的。

但是如今,在现代文化中很多人站出来大声呼吁,人类已经走入了歧途,我们需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这更被有意无意地解释成找回自己的动物属性,跟着自己的本能走,获得即时快乐,并大声疾呼“人类不需要自我设限”“我们需要快乐”,等等,而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不能不说,人类的确是在条条框框中忍受和压抑得太久了,甚至已经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为了维护那些已经存在的,几乎是不可逾越的框架,我们将太多的东西交给了小怪兽,以至于现在都快不认识自己,就要成魔成怪了。而我们的婚姻也成了现代快餐文化的牺牲品。

背景知识

“奢侈品文化”分析——与时间赛跑的小孩儿

你向往奢侈品吗?高级皮草、LV包包、爱马仕、象牙、犀牛角、玛莎拉蒂……每隔一段时间,全球就会冒出新的奢侈品品牌。奢侈品的设计和出现都是为着那些有身价的买主,全球富豪都在增多,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不然奢侈品造牌运动怎么会那么气势逼人呢?并且,奢侈品渐渐出现了与人名挂钩的趋势。你看看谁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名气了,连冠名的奢侈品品牌都出现了;你看谁和谁结婚了,以双方的名字注册了新的商标。造牌运动像是在与时间赛跑,让人眼花缭乱,每个人都害怕输在起跑线上。随着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成功”“快速致富”已经不是稀奇的玩意儿了,20岁上下的年轻富豪随处可见。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成功变成了一个“只要你有idea”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追名逐利的浮躁时代,商人的价值观引导了社会文化方向,奢侈品文化成为风向标。“奶子妹”“一字马”“网红脸”被放在新闻头条,各地造星运动蔚然成风。想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没有奢侈品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没有奢侈品用什么来维护脸面?没有奢侈品用什么来证明我过得比你好?我有LV包包,你有什么;我过生日老公送我卡地亚手镯,你老公送你什么;老婆长得天仙脸,我骄傲……我们跟时间赛跑,好像就是为了获得奢侈品和更多的奢侈品。社会文化带来的对“出名要趁早”的追逐,恰恰是在助长我们孩子般的即时满足、投机取巧的不良品质。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踏实努力获得成功的途径成为“笨脑袋”“不机灵”“矮矬丑”的代名词。违背自然规律,拔苗助长,不是我们等不起,是财富等不起,奢侈品等不起。

没有胆量,不去铤而走险,你永远不能快速地获得成功,这成了多少人的至理名言。胆大的人无所畏惧,相信人定胜天,自然规律也是能被人的力量改变的。是的,现在的孩子6岁的时候懂得的事情,大脑中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前辈6岁的时候。这是人力而为吗?就连基因的进化、自然的选择,都好像在加速。短短一个10年,天然的俊男靓女越来越多。因为人们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的基因都在加速进化。想想不远的将来,那将会成为一个帅哥、美女与高智商、富豪云集的时代。一个“漂亮”的时代!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我更赞同的一种说法是“婚姻是恋爱的坟墓”。现代社会的谈情说爱,可以说是完全被荷尔蒙驱使着的一种行为,它很少涉及人类的高级情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交给小怪兽的情感宝藏越多,就越不可能在短期就深深地、真正地爱上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字会像“爱”那样的伟大和沉重,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一个人需要走过、见过、经历过多少苦难磨砺,体验过多少情绪、情感之后依然还能选择爱,才会深刻体验到爱所赋予一个人的丰富内容。要想真正地爱上一个人,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我们的小怪兽,从它那里拿回曾经不得不选择放弃的情感,重新塑造一个丰富而真实的自己。而这种劳心费神的自我历程在现代这样的快餐社会中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做,甚至愿意去提。

现在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结婚之后与配偶会从婚前的无话不谈变成无话可谈?婚姻的缔结让我们从朋友变成了夫妻。按理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可是两颗心却渐行渐远。可以预见的是,在婚姻之中,我们遭遇到了各自的小怪兽,也发现了对方的小怪兽。但是,我们并没有对此做好准备,被小怪兽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想一想,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去避免遭遇我们自己的和对方的小怪兽呢?我们能够罗列出很长的清单,如避而言他、避重就轻、撒娇、打趣、沉默、忍耐……

为了维护婚姻关系,为了认定当初的选择,甚至为了装模作样给那些关注着我们生活的人看,骄傲的我们已经倾尽全力了。可是婚姻生活仍旧如漂浮着一般,相互之间没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与交流,让“无感”的性生活成了我们之间例行的唯一可以彼此交流的方式,它似乎主宰了一切。最后,到了性也无法维持我们与伴侣之间的交流,甚至一方或者双方无法再进行性生活的时候,沟通就不复存在了,婚姻开始摇摇欲坠。而急需交流的一方便会外出寻找,或者是寻找以性作为沟通方式的第二春,或者是遇到人生中所谓的灵魂伴侣。

背景知识

灵魂伴侣假象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灵魂伴侣呢?两个人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心心相印,彼此懂得,这就是灵魂伴侣吗?如果你不是被谁逼着草草结婚,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选择的那个走入婚姻的人,才是你真正的灵魂伴侣。不然为什么结婚呢?面对婚姻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生选择,我想没有谁会欺骗自己。也许你会说,我们并不真的了解对方,都是被对方表现出来想给我们看的那部分吸引。事实上,只有建立亲密关系,真正走入生活,你才能看到一个人的灵魂,因为小怪兽执掌着你的灵魂。而你,只有在亲密关系中才能遭遇你的小怪兽。

说到这里,很多人也许明白了所谓的“灵魂伴侣”的假象了。两个人没有真正投入对方的生活,甚至连更深刻的情感都害怕去触及,因为彼此都知道,谁触及,谁沦陷。两个人腻在一起谈天说地,吃喝玩乐,你给予,我接受,只是因为我觉得你的付出我需要,故回报而已。玩乐和快活是每个人的天然需求,不是比谁更加了解谁。你也许又会问,为什么我与我的前妻/前夫没法相处,而遇见现在的妻子/丈夫,我的“灵魂伴侣”,我的真爱的时候,就感到真的幸福了?

当你觉得在第二次婚姻中遇到真爱的时候,我想请你去思考一下,你有没有因为第一次失败的婚姻决定在某些方面做出改变?你的爱人是更加懂你,还是更加尊重和接纳你的灵魂?如果你的爱人是一个尊重并且能够接纳你的小怪兽的人,那么他一定也尊重并且接纳自己的小怪兽。你只是偶遇了一位现代社会所标榜的成熟且富有魅力的伴侣,而不是遇见了一位真正懂你的人。毕竟,有哪个连自己都不能接纳的人能够如此“海量”般地接纳和包容一个“异己”呢?除非是可以预见的“诡计”,他不过是懂得他自己而已。

有的人又要问了,难道我的第一次婚姻的选择就不是彼此的“灵魂伴侣”了吗?不,当然也是,只不过当你们因为过于亲密的关系而遇见彼此的灵魂的时候,你们都退缩了。要么互相指责,要么互相讽刺嘲弄,要么忽视,要么避重就轻,只因为你们连自己的小怪兽都不能面对,又如何面对对方的小怪兽呢。于是,你们无法去倾听、理解、安慰、治愈彼此,共同地面对彼此的过去,面对彼此的矛盾,你们还做了一切能够对对方造成伤害的事,直到双方都痛到难忍,再次命中注定般地在亲密关系中伤痕累累。

有一种现象是,年轻女孩子嫁给年长者,而年轻的男孩子喜欢姐姐,先不说这是为了其他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为了避免在婚姻中受到伤害,人人都拼尽了全力,甚至连社会文化都为之动容。等你长大,我已变老……

魔与鬼是一家,自我界限意识模糊

我们通常说“魔鬼”,其实魔和鬼就像凤与凰一样,是两个不同的存在。之所以把魔、鬼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不可分割,是一家人。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魔鬼?我想,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我们永远都只会将信将疑。无论如何,一个人心里有魔——心魔,与一个人心里有鬼——心鬼,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然更“高级”。相对于“鬼”来说,“魔”似乎是一个处于更上层的生物,有执掌的大权,而小鬼不过就是小喽啰而已。

提及“魔鬼”绝对不是闲极无聊,而是想给大家介绍一种叫作“自我界限意识”的概念。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决定你能不能弄明白你是谁,能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会不会幸福、愉快地生活,会不会真正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等等。自我界限是一个人际概念,因为一个人是谈不上自我界限的,那没有意义,只有两个人以上才谈得上自我界限。自我界限意为你和他人是不同的,你们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时间和空间,这是不可以受到侵犯的。一般来说,自我界限意识是在原生家庭中,也就是在你与父母的家庭中逐渐形成的。

有的人和谁都自来熟,拿别人的东西好像是拿自己的东西,问都不问一下;有的人遇见陌生人会毫不顾忌地谈自己的隐私,并且询问别人的隐私;有的人习惯于为别人做决定,习惯于控制别人,而反过来,有的人过度依赖别人为自己做决定,习惯于被别人控制;有的人过度地想去了解别人,因为他们想要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只有这样,他们才感觉到安全;还有的人可称之为“温柔乡”,我们跟他们在一起会感受到无比的温情;等等。这些人都是没有自我界限意识的,经常侵犯别人的私人空间,并且毫不在意。他们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家庭财产的争夺上,有的孩子认为父母的钱就是他们的钱,父母的钱不花在他们身上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如果父母一方去世,而另一方要重新寻找伴侣,孩子们最先站出来反对。他们为去世的一方鸣不平,也为保卫财产而战。父母也常常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些思想,告诉孩子,父母的东西未来就是孩子的东西,一家人不需要有界限。但是,父母恰恰没有意识到,所有的家庭关系,如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最后都会反映到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上。

那么,自我界限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胎儿在母体内就感觉到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母亲。这当然没有问题,因为确实有脐带相连;出生以后,虽然新生儿在肉体上与母亲分开,脐带已经被“冒失”的产科医生“咔嚓”一下说剪断就剪断了,但他在心理上仍然与母亲连在一起。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母亲或者母亲的替代者,他是一天也活不下去的。随着一天一天地长大,孩子与母亲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可以说,一个人心理长大的过程,就是与母亲分离的过程,分离得越好,自我界限的意识就越清晰,越能分开来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有独立思维,很少受别人的影响。而家长不知是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或其他原因,生怕哪一天孩子飞远了,找不回来了,于是绝情地用一条无情的情感绳索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还有意无意地提醒孩子:“别忘了,你还欠着我们的‘情感债’呢,你要怎么还!”

我不是教导大家不应该对父母尽义务,但是赡养老人是我们的道德感使然,绝对不是因为其他难以名状的微妙之情或羁绊。大多数人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一部分与母亲分开,另一部分还与母亲连在一起,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成长。但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母子“千年羁绊”,只为互相融为一体。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界限意识的人就像“鬼”一样是“无形”的,它只想找一个人“附体”,因为只有当他感受到两个人的心理完全融合之后,才会有安全感和满足感。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健全的人能够接受被另外一个人完全融合,丧失独立自我。但“鬼”的病态母亲“魔”就不一样了,这位母亲常常是一位焦虑的母亲,独自承受莫大的内心冲突,一方面是与孩子的原始羁绊,而另一方面是来自道德的谴责。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同时我们也有爱,有良知。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最早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第8~9个月。在那个时候,婴儿已经学会通过观察母亲的表情,搜寻母亲的情感信息,来理解不确定的环境和事件的意义,并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相当复杂的社会性能力,通过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婴儿学会理解特定情境之下行为的意义。对于那些已经长到足够大,能够运用社会性参照的婴儿,如果他们接收到来自不同亲人的冲突的非言语信息,就会产生混乱。比如,对于婴儿的探索行为,婴儿从母亲的面部表情中搜索到赞赏的信息,而从父亲的表情中搜寻到厌恶的信息,他就会变得十分不安。

从他人的非言语信息中搜寻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去弄清楚一个不确定、模糊的情境的意义是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类的需要,也是我们生而具有的能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习得了许多社会情绪。比如,在周末祖母家的家庭聚会中,你看见母亲是高兴的,就会学习到家庭聚会是一件好事,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母亲对周末的家庭聚会颇有微词,你就会认为周末的家庭聚会是不必要的烦恼,讨厌这样一件事情。

依恋

依恋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连结。依恋关系的形成始于婴儿期,产生于母婴的互动关系之中。一个好的依恋关系的形成来自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对婴儿的需求敏感,能够对婴儿主动发起的行为给予良好的回应,让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婴儿时期与母亲所建立的依恋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

婴儿的依恋类型主要分为4种。

安全依恋型: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把母亲当作一个可信赖的、安全的基地。在陌生的情境当中,这样的孩子只要看到母亲,就能够独立地探索环境。母亲的暂时离开不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知道母亲只是暂时离开,她还会回来。

回避依恋型:回避依恋型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体验比较淡漠。在陌生的情境下,他们并不会主动地寻求接近母亲,在母亲离开后看起来并不难过;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又似乎回避她。

矛盾依恋型:矛盾依恋型的孩子寻求接近母亲,但是接近母亲之后又产生不良的情绪。在陌生的环境当中,这样的孩子会紧紧地抓着母亲不放,不能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如果他们的母亲要离开,他们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如果母亲真的离开,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哀伤情绪。而当母亲回来之后,他们相当矛盾,寻求接近,又十分愤怒。

混乱依恋型:这种依恋类型的孩子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对母亲的行为和情感十分混乱、不一致。

在生命早期,情绪沟通是母婴唯一可以沟通的方式,虽然后来发展了言语的交流,但情感交流仍然是亲密关系的首要特点。我们就是在早期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互动之中,在头脑中建立了关于自我和依恋对象的工作模型。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自我应该如何发起反应,以及自我如何回应来自亲密关系中另一方的反应。这种工作模型会延伸到我们与未来建立亲密关系的对象的互动之中,并影响未来的家庭生活。

思考题

你尝试过与配偶真诚交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