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发现内蒙古:全域到全球的新丝路
62985400000002

第2章 引言

为未来探寻过去,从内蒙古走向世界

我们可以放弃追逐,却不能停止思考。

我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这一哈姆雷特式的命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紧要,如此迫切,如此攸关地困惑着每一位国人。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门槛上,放眼今日之中华大地,大至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至这个国家的未来命运,小至一个区域或城市的发展趋势,不论你是否情愿,是否理解,是否承认,只要想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就必须要科学、准确地做出回答。

欧美三百年,中国四十年。中国用四十年的变革之旅,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三百年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个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时代,中国的迅速崛起必然伴随着电闪雷鸣与石破天惊。今天,当中国这艘巨轮开始驶出内河,进入浩渺的海洋,必然要面对无数的风险与挑战,不断上演无数沧海桑田、风云际会的翻腾与震荡。

此时,中国正在转大弯,面临严峻的考验,正如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必定备受煎熬。然而,危机无疑是当下最好的一副清醒剂。那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做法终于可以停下来,世人需要厘清思路,寻找新的出路。

今天,人类正花费巨额财富在太空探索未来的发展空间;国家正在全球寻找经济的增长空间;企业正在市场上开拓全新的利润空间;个人则在社会上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

然而,我想这所有的空间都应当取决于人的思想空间。因为我们始终坚信,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改变世界。

今天的中国就像一条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龙头已经开始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最前沿对接,龙身正在工业化的浪潮之中翻腾,而龙尾还深深地扎在农业文明的泥土之中。巨龙翻身,三种文明同时交织转换,由此不知将给我们带来多少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哥德巴赫猜想。

于是,面对一个个前所未有、错综复杂的时代命题,我们选择了“一带一路”与内蒙古,因为前者是中国全球化的战略路径,而后者则是中国全面“走出去”的桥头堡和试验田。我们试图通过解剖一个点——内蒙古,来解读一条线——草原丝路,然后解决一个面的问题——大远东共同体。通过“点—线—面”的延伸与扩展,探索一个区域从全域到全球的战略发展之路,从中发现中国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一头纵贯历史,一头引领当下,不仅抒发着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魅力,而且充满着日新月异的时代活力。内蒙古见证了万里草原丝绸之路发轫于此,并成为世界草原文明的集大成者;同时,内蒙古雄踞祖国北疆,转承“三北”,连接中俄蒙,对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和国际开放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犹如雄鸡一样的版图上,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了近30个经度,从东北到西北画了一道弧线,正如厚实坚韧的脊梁挺立在中国的北方。正是凭借这种边连两国、横跨三北、毗邻八省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才具备了开创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区域协作与国际合作新格局的优越条件。

内蒙古作为引领“一带一路”,践行中国全球化战略的典型区域,正是我们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们选择内蒙古的主要原因还不是来自地理空间上的跨度,而是历史时间上的深度。因为五千年来,内蒙古所经历的三次全球化冲击,在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无可比拟的壮举,其历史价值与借鉴意义不可估量。

第一次,全球化的序幕。公元前2000年左右,亚欧草原带上的青铜之路,引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全球化的世界文明大交流。现代考古证明,大约在五六千年前的青铜时代,东西方世界以亚欧草原带为桥梁不断加快交流融合的步伐。当时,西亚、中亚、东亚之间存在着一条西东文化交流的青铜之路。青铜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青铜技术和青铜器,还包括动物的迁徙和农作物的传播。因为,青铜冶炼需要跨地区的合作,西亚及其附近地区五千年前就形成了以红铜、锡、铅、青铜和粮食为主要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网,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心—边缘”关系的古代世界体系。

第二次,全球化的高潮。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开创了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打下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领土可从现在的越南一直到匈牙利,欧亚大陆的大部分都归入其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疆土连贯,面积最大的帝国,它把原来相互隔绝的东西方帝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正是在人类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蒙古人为通向新时代铺平了道路,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秩序,从而带来了“地球村”的概念,人类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的意识。

第三次,全球化的复兴。公元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草原丝绸之路。在这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经略周边战略的深入实施,内蒙古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打造升级版的重要窗口期,不开放没有出路,开放徘徊不前也没有前途。只有通过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把内蒙古的潜力和优势充分释放出来,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

正是透过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优势、历史魅力与发展历程,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往昔中国、现在中国与未来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脉络,重新思考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战略抉择,重新探寻中国全面开放,加速融入全球化,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之道。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在一个个纷繁庞杂的命题面前,有幸一次次扮演了领航员和破冰船的角色,让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也许,我们只是一批探路者,一批摆渡者,但我们充分燃烧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三个人的探险,却借助了无数人的智慧。衷心感谢为本书提供素材、图片、观点的广大师友们。也许,我们素未谋面,但从你们身上我们汲取了无数的营养,获得了突破的力量。因为技术原因,恕我们不能逐一罗列原著出处及作者姓名,在此只能一并致谢。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本书并不是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但它贯穿了一个团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至于社会价值的评判,有待于广大读者的检验。

房晓

2018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