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掌故演义
6285800000003

第3章 好姻缘生离死别

大将军起义投诚话说北京城内有个姓田的,单名一个畹字。他的女儿就是崇祯的妃子。这田妃看见皇上因为流贼猖狂,日逐的愁闷,他就对他父亲说知,想出一个计较来。田家有一班女伎,内中有个陈圆圆,非但相貌超群,并且智谋出众,就把他装束好了送进宫去,要想拿女色去解崇祯的愁闷。那知崇祯倒大大的生气,马上把他退到田府里去,那田畹只得罢了。

这天,田畹请客,请的是一个倜傥风流的公子。这公子姓吴名三桂,生得相貌堂堂,更兼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前年在边疆上立了些军功,挣了一个平西伯的封号。他父亲吴襄做了封翁,就全家住在京中。田畹也因为他有些本领,所以时常来往的。这回请他,就把家中的女伎叫他来行酒。三桂酒也有些了,及到看见陈圆圆,实在的心荡神摇起来,趁着酒意就问田畹要这个女子。田畹本是极敬重三桂,就一口应承了。明日,一乘轿子,把个如花似玉的人送到吴府中来。

乐得个三桂出于望外,真是个佳人才子美满到十分了。忽一日,平西伯上朝回来,只见他愁眉泪眼,短叹长吁。陈圆圆正在摸不着头脑,不免问他一句。只见他道:“我与你好容易弄到一块儿,不晓得那一个冤家对头在万岁前保了一本,平白地放了我山海关的总兵。

这山海关离京还有七百多里,又正在打仗的时候,这一去凶多吉少,倒也不用管他。只是我那里舍得掉你呢?”陈圆圆听到这里,呆了半晌,又恐怕他伤心,只得劝道:“事已如此,也无可如何了,但望你马到成功,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做了一世的英雄。”平西伯也明知这桩事体,实实挽回不来,只得别了父亲,带了军器,一直望山海关进发。

话分两头,却说李自成得了陕西全省,僭称皇帝,国号大顺。自己领了大兵望京而来。不一日攻破河南省城,一直到了平则门。京城共有九门,分扎三个大营。营官看见贼势浩大,多投降了。这个信息传到崇祯帝耳中,着急异常,不免出宫,登煤山上远远一望,只见火光连天,知是城破了,赶紧奔回宫中,拿了一把剑,要斩长公主,恰巧削去臂膊,昏晕去了。

急忙走进正宫,逼着娘娘上了吊,自己仍复步上煤山。只听得喊声越发的近了,叹了一口气,把身子扭转来,面朝北,背朝南,拣一枝坚固的银杏树,解下腰带,套了活扣儿,把头钻将进去。可怜一个英明的皇帝,到底殉了社稷。这且按下不表。

再说李自成手下有个将官,叫做刘宗敏。进了京城,走到一条胡同里,在一家门口经过,猛见一个女子立在那里,生得十分的颜色。他本是色中的饿鬼,便呐喊一声,叫兵丁横拖倒拽的抢了去。这女子却不是别人,正是那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他公公吴襄虽在家里,知道是李自成的将官,那个敢去惹他?只好眼睁睁的任他摆布。那知祸不单行,话犹未了,忽又来了十几个大汉,一见吴襄,也不言语,把他捆了,叫两个人抬着往外就跑,把个老头儿吓得魂不附体。不上一刻,把他抬到一个地方,睁眼一看,不是别处,却是金銮殿上。

只见当中坐了一个杀气腾腾一只眼睛的人。他也曾听人说过,这李自成是只有一只眼睛,这必定是的了。他就定了定神,跪在地下说道:“臣吴襄不知陛下进城,不曾迎驾,罪该万死!”说罢,就磕了几十个响头。只见李自成说道:“你们这班人本该处死,现在恕你无罪。但是你那儿子在山海关,你速速写封信,叫他回来。他若肯来,还要给他一个大大的官儿;若然不来,先把你一刀两段。”吴襄听说,连忙磕头说道:“这个使得。”当时就在殿上取了笔墨,写一封书信,递给自成看了一遍,派一个得力的差弁,拿了这封书一径投山海关来。

这日三桂正在关上料理些文书,只见探子报道:“京中有个差官,带一封老太爷的书信在此。”

三桂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吾儿知悉,自尔去后,朝政日乱。幸大顺皇帝以聪明天之圣,为吊民伐罪之师,业已燔柴告天,即皇帝位。

旧君自知罪重,缢死煤山。今天子度量宽宏,尔若悔罪投诚,必能从重录用,不仅区区一总兵官也。尔幼读诗书,略明大义,须知忠臣、孝子本出一源,况旧国已亡,新君有庆,但能谨遵父命,则在家为肯堂之肖子,在朝为开国之元勋,岂非千载一时之盛事乎?书到遵即束装就道,万勿汪延观望,自取灭族之祸。是为至要。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日父襄字三桂看罢说道:“这老人家也忒煞糊涂了,国也灭了,主也没了,难道我还做那不知死活的忠臣么?就这么噜里噜苏的写了一大篇,怎么家里的事情倒一句也不提呢?不知我那爱妾怎么样了。仔细一想,横竖我明日就要起身,一天赶他两三站,不到三天就到家了。若论起我这才情,那怕不给我个宰相做做呢?想到这里,倒也十分得意,就吩咐收拾行李,早早的睡了。到明天,天才有些亮,只见一个京中的老家人乞喘吁吁的跑进来说:“不好了,老太爷被人捉去了。”三桂起初还当做什么大祸,及听这句便道:“原来这个事情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我且问你那陈姨娘好么?”那老家人道:“不要说起,李自成是十九上午进城的,那天晚上就被他抢去了。”

三桂不听犹可,听了此言,犹如头上起了一个霹雳,半晌才咬牙切齿的道:“啊呀呀!你这个千刀万剐的反贼,我与你是不共戴天之仇了!”说罢,忙忙的走到中军帐内坐定。那些千把总知道主将今日进京,多要想跟去,做个新朝的大官。只听三桂说道:“你们多是大明朝的官。自古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如李贼这等猖狂,正是我们尽忠报国的时候。本帅即刻要带领兵马誓灭此贼。”众人听了,诧异道:“怎么睡了一夜就变成两个人了?”倒弄得面面相觑,没了主意了。就有一个将校跪禀道:“我们这里不过二万多兵,况且大家听得都城已破,那个还敢去送死呢?请主公还要三思。”三桂将令牌拍了一下道:“我意已决,敢有阻挠者军法从事。”随即吩咐,立刻拔队起行。

只见又有一个人说道:“小将却有一条妙计在此。现在满州清国兵精粮足,那摄政王就在关外,只要派一个能言舌辩的人,主公写一封求救的信,借得几万兵马,一直到京,管教那李贼魂惊魄散了。”

三桂道:“此计大妙。”作速差人前去。这时候我摄政王正在宁远得了三桂的信,就催动前军往前进发。方到沙河,只见前面尘头大起。探子报道:“吴三桂带五百骑在外请见。”王爷吩咐,摆齐队伍,命三桂进营相见。三桂穿了素服,走将进来,见那规模严肃,两旁的兵丁多是长身大面,个个有将相王候的气概,不觉汗流满面,战兢兢的望上跪下,把来意说明。摄政王道:“我朝从前本与贵国约为兄弟,今贵国有难,那有不救的道理?就是将军忠心为国,也着实的佩服。只是将军还是真心呢,还是欺我呢?”话未说完,只三桂在袖中拿出一把剪刀,往自己头上就用力的一掠,吓得两旁军士面如土色。欲知究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