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市长纪事
6285100000041

第41章 东坡村的困惑(1)

这些天,又在为东坡移民新村的安置忙活,东坡村原来是大峪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1500号人,规划的安置地点是市区东侧二十多里处的梨林乡。要接收这么大一个移民村,作为安置乡,原计划把东坡村的人员分散一下,可以安置300人的地方就安置300人,可以安置500人的地方就安置500人,根据可能划出地块的大小决定安置人数。这种办法,在移民工程中称谓分散安置,或分散插花安置。没有想到,东坡村却不接受这种安置办法,他们要求,一定要整建制地安置东坡村,即1500人的住宅群,要建造在一处宅基地之上,为他们划出的耕地,也要在宅基地附近且连成一片。实际上,这也是移民乡的主意。这样的安置,移民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人多势众,不怕当地农民欺侮的自信心;然而,作为安置乡,却对这种整建制安置接受不了,特别是周边的村民,他们认为,这帮山上人都粗莽,没文化,叫他们聚在一起,不会干出啥好事,甚至对周边的村民是一种威慑,必须将他们拆散打乱,这样他们才会老实,安置地的村民也才觉得平安无事。一开始,两种规划方案就碰撞起来,本来,在人均土地并不富余的城郊平原乡,很难一下子构划出大片的土地,最早东坡村的方案是在梨林乡的两个小村子中间,划出一片宅基地,这方案一露面,两家小村子就火冒三丈地蹦将起来,指责这方案是胡球弄,仔细听听人家说的道理,也在谱,人家说,他个东坡大村的宅地,插在我们两个小村子中间,用尺子量量,从他们那到俺们这,中间才百十米,以后他们喂的猪啊、羊啊、狗啊、鸡啊的乱跑起来,就一头扎到俺村子里,到时候不惹事才怪哩。还有,跟他们划的耕地,他们去种地就得踏进俺的地里,从俺的地里穿过去,才能到他们的地,这怎么行?这不是故意找事吗?还有句话小村子没公开说,他们只是在背旮旯里说,以后要碰上争夺利益的事,就凭咱俩村子里的五六百人,能打过他们1500人的村子?他们山上的人,又野!

好说歹说,东坡人还是坚持整建制的搬迁,坚决不让把他们的村庄拆散打乱。也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梨林乡让步了。当然,也是政府对其施加压力的效果。这种时候,作为市政府一方,不论采用什么手段,必须要见效果,见行动。梨林乡终于为东坡村选择了一方宅基,是在乡养猪场东南方向100余米的地方,这方土地距原先东坡村看好的位置(夹在两个小村之间)并不很远。可是,东坡人在看过地点之后,却提出新的意见,嫌这地方距养猪场太近,担心猪场粪便的臭味要“袭扰”移民新村,还怕到了夏日有苍蝇蚊虫之害和污染。梨林乡的干部却说,怎么可能呢,猪场的臭味也只能到夏季才有,夏季从来是刮东南风的,这位置就在猪场的东南方,那是上风口,即使有点味道,那味道也是往下风口跑的。再说,那猪场附近就有村庄,我们乡的农民能在这地方生活,你们移民为什么不能?我们的农民从来没说过猪场有什么臭味有什么污染的话,你们山里的农民,就这么金贵。一时间,工作陷入僵局,一方的态度是,你移民村若想整建制地过来,我们安置乡就只有这块地方可用,否则,就别想整建制地搬迁。另一方的态度是,你安置乡若不跟我另找地方另划拨宅基地,我们就不搬迁,要想叫我们村分散安置,我们一万个不答应。怎么办?东坡村搬迁日程早已定了,他们必须在限定日期离开即将淹没的库区。此刻,能动用政府行为,强行指令梨林乡重新划宅基地吗?不能,划地这事,是不得了的,一旦动手,就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应。稍一疏乎,就会有成群结队的百姓闹腾起来,一旦把事闹大了,捂都捂不住的。也是因为划地实在太难,而划出供1000多人赖以生存的大块土地,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我能强行指示,东坡村必须分散插花进入梨林乡安置吗?这事也难!当下移民的心态很怪,特别是移民村的干部们,一个个的像居功自傲的人物了,他们的心思是,这种搬迁不是我们自愿的,是国家叫搬迁的,我们是为国家的大工程迁移的,所以我们移民就是功民。那么,在搬迁过程中,国家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干部们不仅自己这样想,他们还对众多移民这样说。这样一弄,移民工作就难做了,他们手中就有这样一张底牌,你政府不把事弄好,我就不搬迁,看你咋办?这种态势下,若向移民村施加压力,叫他们让步,弄不好就会有捅了马蜂窝的恶果。因为时间太短促了,之间没有回旋反复的余地。

针对这种现状,我以政府名义组成一个论证小组。这是安置方与移民方都“逼”我表态的结果。当时我就在猪场附近拟定的东坡移民新村宅基地。

“焦市长,你说说,这地方距猪场能说不近?能不受污染?”这是移民村的人讲的。

“焦市长,你说说,这地方与猪场的距离能说不够,猪场这么远了,还会对他们村有啥污染,看看人家××村,××村,不也是在这方圆一带嘛,怎么人家都没说过污染!”

这是安置乡干部讲的。而移民村的人讲的则是与之完全相反的话,他们还在一味的说这地方离猪场太近……双方都注视着我,等我表态。此刻,我只要一表态,肯定有一方会火冒三丈地蹦起来……

也是我灵机一动,道出个连我自己也不曾准备的方案。

“这样吧,这是个技术问题,咱们请市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农业局三方组成个评估小组,经科学的测试和论证后,再下结论。”

其实,这是为我的最后定夺赢得时间,也是缓冲双方的碰撞力度罢。但是,这出戏必须得唱,还得快唱。一个有特别职能的小组成立了,组长是移民局局长,成员有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和农业局的资深专业人员,任务是论证这个猪场对东坡移民新村的选址有无污染,对这里的居民生活有无损害。

双方的论争暂时划个逗号,似乎都在等待“专家”的结论,梨林乡有人对我说,这样弄事就好办了,你市长叫他们(论证小组)怎么说,他们就会怎么说,明明没有污染嘛,他们净是胡搅蛮缠。的确,事实是这样,这大概应该说是政府一方的优势,凡不合政府口味的论调,政府总是能否定它的,政府毕竟是强势的一方,在与诸多社会团体、平民百姓的纷争时。但是,当政府明明要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时候,老百姓的内心是不会服气的,由此导致的后果是非常恶劣的。所以对这出戏,我必须真唱。同时,我与同仁及安置乡的干部再次深入现场调查,看看究竟能不能将移民新村的宅基地划得距猪场远一点,再远一点。

在现场深入的勘测和观察之后,终于发现原来划的宅基地周边还有调地的余地,乡干部终于说了心里的苦衷。那地方不是不能再向东南方靠一靠,只是那么一靠,土地的调配工作量就太大了,在农村,啥最难,调地最难,调一次地,至少要换掉几个生产队长(居民组长)。调地是惹人的事,谁出面调地,谁就是众矢之的,谁就犯了众怒,谁就落个替罪羊的下场。

我说,比起让移民没有意见,一劳永逸,我们就是“牺牲”个把生产队长,也值。再说这次调地,开始我们就把情况讲明说透,这是市政府叫调的,不是生产队长要调的,把矛盾的火力集中到了市政府,安置村的农民对他们的生产队长还会有那么大的怨恨吗?其实,乡里的干部并不是没有这样说过,为了保护他们的干将(生产队长),他们早就知道,把怨恨的火力引聚到上一级政府,以企消除和淡化农民的怨气和怒气。可是,效果不佳。是的,世上你见过哪一个刽子手是自己决定去杀掉他刀下的死鬼的?刽子手不都是在执行上边的权力机构的指示吗,难道因为他是一个执行者,死鬼的亲人好友就不痛恨刽子手了吗?对于安置移民的乡和村,他们提出的问题会更难回答:

济源市这么大,何以把他们(移民)安置到我们乡;我们乡这么多村庄,何以把他们安在我们村?我们村有这么多居民组,为啥要把这帮山里人塞进俺的家园……你要跟他们讲小浪底工程的巨大意义,讲为了全局利益,应该有点奉献精神,讲大局意识之类的道理,他们才不理睬这一套大道理哩,趁早收起。这些理论和道理,是对干部讲的,农民只看眼前的得与失。

安置乡与移民乡,安置村与移民村,安置一方的农民与移民一方的农民,无疑的形成两个阵营,犹如买卖双方,都在抱怨对方的不是,诉说自个的有理和委屈。在十分现实的利益争夺中,双方就避免不了交手过招。作为主持这项工作的我,真像位居双方之间的裁判,又像指挥比赛的教练,有时候,又像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操心,反复嘱咐交待应该怎么办;有时候,又像他们的儿女,有时候,还像一个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经济人,以使那价位的法码摆的恰在好处,最后的结果是使双方都不大满意,双方都有些意见。其实,这是最好的结果。倘若结果是一方十分满意,另一方十分愤懑,这就糟了,糟透了……

有人说,为什么不使双方都十分满意呢,那才是一个应该的结果。其实,说这话的人都是纸上谈兵的人。

作为居中的裁判也好,激烈赛事的教练也好,父母或儿女也好,首要的工作是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也许有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要当机立断。

是一个阴沉沉的天气,天要下雨了。安置乡、移民乡、移民局的一把手都进了我的办公室,大约是下午快下班的时间,东坡移民新村的位置敲定了,在原来拟定的方位处向南移动200米。可想而知,为这200米的移动,其中做了多少工作,生了多少点子,搞了多少调研,花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口舌,个中酸辣一言难尽啊!

走出办公室时,我注意到,移民乡的人物流露出一种惬意,但咀上还在嘟哝着什么,意思是他并不满意,而安置乡的人物则是发着牢骚离去的,但那牢骚的声音显然不是很大,也不很强烈了。

我把移民局长留下来,推心置腹地说,今天的事,凭良心说,咱有点偏向移民了,有点叫安置乡为难。可是,不这样,行吗?东坡是个有1500人的大村,他们搬迁的时间已进入倒计时,倘若不稍稍向他们倾斜一下,他们闹着不搬迁,那费劲就大了。

移民局长点点头,他很明白我的意思,他知道,在东坡移民新村的问题上,安置乡已让步到了底线,移民村基本达到目的了。下边的事,就应该稍稍往安置乡倾斜倾斜……

我说,待东坡移民新村安置好后,我设宴为大家庆功。不过,眼下的任务压头,千万不敢有一点松懈。

东坡移民新村终于在他们认可的位置奠基建房了。不过,谁要以为事情至此,东坡村的问题就解决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不妨用意识流的手法把东坡村开始建房以后的画面剪裁并联接起来。

【画面之一】是1998年11月13日,一支由十四辆三轮车组成的奇特车队,每个车上插着三角形的小红旗,100多人分别乘坐在十四辆三轮车上,在大街小巷招摇过市之后,云集到市移民局大院。这支特殊的队伍招来许多围观的群众,他们是来向移民局讨说法的,我闻讯赶到现场,面对面地听他们提出的问题:

一、电和路啥时能通?

二、移民款为啥不能一次到手?

三、宅基地垫土的钱咋解决?

四、建房材料价太贵,咋办?

五、有移民户实物补偿的钱不够建房,咋办?

六、抓阄(宅基地)抓住了距猪场近的几户,有意见咋办?

……

一共提出了十三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竟然是“今天我们来说事(上访)造成的损失咋办?”他说的损失是乘机动三轮车的油费、误工费、误餐费等。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还有几个,我对身边的移民干部说,你们先回答能回答的问题,不好回答的问题最后由我来说。

东坡村的移民新村建房是由移民局干部与大峪乡的干部直接操作的,具体的事他们最清楚,当然由他们先讲。

他们由上访移民提出问题的顺次一一回答,电的问题进展的还算顺利,高压电已到村口,只是低压电的问题,正抓紧协调,很快就能进村。路的事,也已没有问题了,大路(干线)已修到村口。只是通往村里边的路,现在不敢修,怕修好后各家各户盖房载料的汽车超重,把路轧坏了,所以要等到房子框架弄好后,再修进村子的路。

下边要回答移民款的事,这事很有趣,如今的东坡村,已不再怕有人截流他们的实物补偿款了,因为新的发钱办法开始实施了,每户一个存折,只有户主才能到银行取钱。可是,并非这种改为存折发放移民款的办法就一劳永逸。实践证明,这种钱是不能一下子叫移民户取走的,不然,他们会(当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移民)毫无计划的花费,做不到“专款专用”。还有个别的移民户,敢用盖房的钱打牌赌博,买酒喝,待他盖房的钱不够了,就会来找政府要钱,遇上这事,咋办?还是那一条,预防为主,压根就不叫这种事发生。这样,又弄了个土政策,移民户的钱只能分期取走,只有看到上次取的钱确实树起了工程形象,才能取下一批钱。最后,移民户的钱当然是一分不少地都取他们手中了。当然,操作这事是有制约措施的。虽然移民款已如数存入移民户的存折上,但是,银行的人只有见到移民局有关的批示,持存折的移民才能取款。移民干部耐心地回答了移民款何以分期发放,其实这些原因他们也知道。

有人知道,从移民个人实物补偿款的发放找不出啥毛病,就从另一个角度发出质问,“树木款呢?”移民户都有树木赔偿款,先前,是根据移民户原住宅的院落里,还有院前院后的实际树木来评估价格的。说起来,这是很合理的办法,根据你家里的树种,是枣树,还是苹果树,还是槐树什么的定出价位,然后再看你那树的高低粗细及它的年龄,定出最后的钱数。谁知这么一弄,不得了了,移民家与家,户与户相互攀比,都觉得自家的树赔的钱少,人家的树赔得钱多,同样是一颗枣树,张三家说李四家的枣树没他家的粗,为啥跟他家的枣树补一样的钱?李四闻悉这信息,就说张三家的枣树粗是粗了点,可是他那树没俺那树高,再说,俺那枣树结的枣比他那枣树多得多了,都赔一样的钱,俺还吃亏哩,真是恶人先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