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来自威慑,权威来自实力。”这是真理,无论是期盼世间和平,或是期盼拥有权威,仅只有愿望,只是乞求,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
在纷繁杂乱又艰辛困难的移民工程中,倘若主持这种工作的人物缺少了权威,那是万万不行的。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教诲我,只有那些能够决定定夺人物官帽的人,在诸多手中拥有权力的人物心中,他才有权有威,他的指示才能不打折扣地被下级变为行动。否则,即使你是领导人物,一旦你的指示与官员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他们会生着法儿跟你捣蛋……这些人物之所以敢跟你捣蛋,是因为他们与那些拥有人事权的人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一个副市长,你根本晃不动他。为了工作,倘若你在市级班子会议中说出了有损这些下级人物利益的话,会议没有结束,这些人物就知晓了你的言语,别看他们不在会议现场,有在现场的人物会及时传达他们,传达时还可能对你的话加以歪曲或加油添醋。
政界的工作和关系是很微妙的,微妙的使你永远不知道这风是从哪里透出的,“透风漏气”即使是铁的实事,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在表面上,大家却十分友好,一团和气。
工作是艰难的,许多好的想法变不成现实。********是位敏感的人物,我称他为地市领域的政治家,原因就在这里。他最懂政治,又最会做政治工作。我与他不同,我虽然对有些事也懂,或者说略知一二,但是我不会做政治工作。所以我这人,只是个能做事、会做事、能做成事的人。倘若让我与人去斗心计,一斗准败。所以,压根我就不想“斗”。
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大概是我分管移民工程几个月之后的一天,台下坐的是市各局委的一把手,各乡镇、办事处的两个一把手(书记与乡镇长或主任)。********坐在主席台居中位置,他特地让我坐在紧邻他的坐椅上,他是这样对大家说的:
“同志们,我们市的移民工作已接近高峰状态,工作的强度日益增加。大家知道,移民的事是硬任务,死任务,也是国家的政治任务,来不得半点马虎,耍不得半点滑头。大家听着,焦市长是我市主管移民工作的领导,你们要听从他的指挥,服从他的领导,支持他的工作,配合他的一切行动。如果有人不听从焦市长的指挥,不服从焦市长的领导,焦市长,”此刻高书记将正对着台下听者的面庞转到我这一方,说,“遇到这情况,你直接告诉我,”他将右手的食指指着自己的鼻梁,左手掌轻轻的又是果断地拍一下案面,“我有办法叫他听从你的指挥,焦市长。”然后高书记又将面庞转过去,正面对视着台下,说,“最近我听说有人喊移民这活难干,就推诿扯皮,想撂挑子,好,你们谁觉得不好干,干不好,就跟焦市长说。”这时,高书记又转向我,“你把这些人的名字告诉我,我给他换个地方,这很容易。你不是觉得不好干吗?干不好吗?这好办,我们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就是想干活、想做事、想负点责任的人。你不想干,你干不好,有人想干,有人能干好……”
权威是这样树立起来的。济源人知道了********很支持焦市长,信任焦市长,谁要是惹了焦市长,他把谁报到书记那里,可就惨了!其实,我并没有到********那里告过什么人,也没有说过任何人的不是,只是当有些事实在叫我过不去,实在太不像话时,我在无奈的情况下会客观地摆一下实事。自从********在那次会上说了那番话以后,我确实体会到了一个书记在一个城市的镇慑力和推动力。也是由于移民工程的时间表刻不容缓,哪里有时间去勾心斗角,扯皮推诿。仅移民工程里的各种活计就难为得人们够呛了,仅对付成千上万的农民就叫你口干舌燥,手忙脚乱了。自发现关阳村的房宅问题之后,我又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凡二期移民,准备建房的村子,移民户的住房一律自己建,村里和乡里别再关心移民建房了。实事证明,这种事,你越关心,事就越多,房子的问题就越多,上访的移民就越多。你不关心了,反而没事了。
与此同时,小浪底移民局局长告诉我,经过他们的调查研究及得到的信息,整个小浪底库区的移民住宅(包括孟津县、新安县、沁阳市、孟州市、温县、渑池县等)都出现了大量问题,移民们普遍要求,改原来的公建房为自建房,他们正在考虑,准备倡导这种做法。
是的,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歪理却不能让人服气,倘若有人想从中弄事,甚而以权谋私,他能把歪理说成真理,且能为这种“真理”找到根据。因为这号人手中有话语权,权力一旦注入了私欲,他们往往把活人说死,将死人说活!
所谓自建房,是由房子的业主自己找施工队,自己购买材料,自己管理建房过程中的事务,这样的做法,效果当然要好。因为建的房子是自己住的,房主就不会偷工减料,房子是自己掏钱盖的,就会尽可能地节约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房子建好,以后出了什么问题,都得自己负责,他不会因为房子漏雨了,裂纹了,变形了再去找政府。那是你自己干的,你只能自己想办法修理作罢。自建房的办法就这样推开了,实践证明,自建房的质量大大高过了公建房,成本又压低了,因为他们购买的建材价廉质优,盖房时又找来亲戚朋友帮忙做小工,仅请几个技工就行了。凡是自建房的移民村,再没有因为房屋质量问题跑政府上访纠缠了。
这种好事,倘若没有********对我的支持(自那次会议的那番话),恐怕不会那么顺当。
然而,移民工程中的问题依然很多,困惑一个接一个地依然不断,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
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上班我就乘车下到市郊轵城镇的××村,移民们正在这里热火朝天的建房,这个村计划安置邵原镇的一个小村庄的移民。小村庄位于深山区,村子西边与山西的山峦接壤,北边也是绵延的高山,南边是滔滔的黄河。长年生活在这方偏远的环境的山民,一下子来到市郊的平原村,高兴的心情自不必说。可是,安置村的百姓并不欢迎他们。自己好好一座家园,以及安居乐业的丰衣足食生活,就要被这班山民打乱了。山里人来了,一要分他们的耕地,二要划出宅基地建房,三要用他们的水和电,走他修成的路。而且,这些山里的娃娃还要进他们的小学读书。本来,市郊的土地就不富足,人均最多只有一亩了,怎么又杀出这班程咬金来,来瓜分自己的家园,所以村民们并不怎么配合移民的建房,他们只是在市、镇、村各级行政力量的压力下,无奈地同意接收移民安置,对这种态势,我已十分了解,越了解就越不放心。这些时,我总是在移民安置点上巡迥、观察、了解情况和工程进度。移民搬迁的时间表是定死的,小山村搬出老家的时间早已敲定,因为时间一到,黄河水就把那地方变成一片汪洋了。
开始时,别看这些身在深山老林的山民,他们没有哪一个人想下山,想搬家的。他们对老家有感情,不知有多少辈子了,他们在那地方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种田打鱼、扛锄背舟,无论城里人怎样看着他们不舒服(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却自我感觉良好,他们甚至认为,全世界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老家故园美好温馨。是的,真是这样。因为压根他们没有见过世界,外边的天地到底咋样,他们一无所知。所以,动员他们下山,动员他们搬迁,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生存的这方依山傍水的“宝地”,真比刨他们的祖坟还叫人愤怒,比割他们的肉还叫人心疼。
真正打动了移民们的心,使他们愿意搬迁的原因,还是现实,因为他们发现,政府为他们安置的新村,确实比老村好,山里人不傻。特别是当他们踏进移民新村的沃土时,竟然看到这地方能开着拖拉机耕地,开着收割机收麦子,还有那窗明几净的小学,太好了。又距热闹济源的市区恁近,心闷的时候蹬个自行车,一二十分钟就进城了,哪里像在老家,进趟城得七八个钟点,早上出门,当天就别想返回家。确实为小山村安置的地方好,他们终于顺顺当当地来了,各家各户忙碌着盖房。房子虽然是自建,公用设施还得公建。当我走至村口路边,看到有一处边沟正在做护坡,护坡是用石块堆砌的,可是石块缝隙之间却没有浇灌水泥,这怎么行?与我同行的移民局长立即将工头唤来,责令他翻工重来。怪不得公建房问题多多,这些人就是缺乏责任意识。走进村子,我发现有一排老房尚未拆除,一个个房门被铁锁将军把持着。这是怎么回事?此刻,村子负责工程的人已跑到我面前,笑嘻嘻地说着“焦市长多多指导”的客套话。我问他,这么多老房不拆,新房咋建?他诉说了其中的苦衷,村子的头头讲,这十户人家根本就不在家,都在外边做生意,跟他们联系不上。眼下,安置在这十户宅地上建房的人家急得嗷嗷叫,我们移民村也没法子。唉——
我让移民局长立即通知轵城镇党委书记,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时间,轵城镇原来的书记调走了,新上任的书记情况还不太熟悉,不然,这些人也不敢这样的捣蛋。然后穿过村子往另一头巡迥,谁知又一件奇事摆到面前,在一方平平的宅基地上,大约有两户宅基的面积,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却无人施工。跟在身边的移民村负责人讲,这是原来在这块地居住的农户,因为村子没有照顾他的要求,划给他两块新宅基地,他就设障碍,不叫咱搬迁户施工建房。
为什么他要两处宅地?村子的负责人讲,是他为自己十二岁的小儿子要的,说孩子迟早要长大的,既然叫搬迁,就得跟他划两块宅地,好为孩子以后结婚成家用。
其实,这些事就不应该发生,做事总得有个规矩,总得讲个道理,怕就怕干部耍滑头,光想落好人,不管事,这就使本不是事的事成了事了。
从××村出去,我径直来到不很远的竹峪移民新村,移民局的工作组正在这里解决问题,我得看看事情进行的咋样。
竹峪村先前是大峪乡的一个村庄,如今他们也搬迁到了市效区的轵城镇,拿现在的移民新村的生活环境与他们先前在山上的老村相比,条件好多了。这新村位置真好,坐落在市区通往小浪底工地的宽阔公路的东侧,无论用水、用电、交通、孩子上学都极为方便。可是,这里的遗留问题却多得要死,解决起来又难得要死。每每有领导进村了解情况,就被围堵缠访得脱不了身,平时,三五成群的移民进政府,到市委上访,已成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派工作组进驻竹峪村,以干部下访和现场办公堵住移民上访。前些时,移民局专门下了一个《关于实行****“局长接待日”制度》的红头文件,文件规定每月15日和28日为移民局长副局长接待移民上访时间;另外,文件中强调,移民局长、移民乡长每月至少到移民村现场办公一次。实践证明,这办法很好,但是,现场办公的次数还得大幅度增加。
竹峪村的工作组由移民局一名负责安置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一名安置科长任副组长,另外有三名成员。
为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工作人员早来晚归,中午就在村中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