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6273800000236

第236章 老人缺少关爱易抑郁

现象描述

据统计,在北京每1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患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和普通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大不相同,非常容易被人忽视。

一句话点评

子女们要多关爱、重视父母的身体、心理状况,经常与父母聊天,尽可能早期发现老人的心理问题,防止老年抑郁症的出现。

专家解析

1.明显症状――身体不适和普通抑郁症不同,老年抑郁症的首发症状不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而更多的表现为身体不舒服,如食欲减退、睡眠不好、胸口憋闷等。老年人往往以为自己生病了,于是反复到医院去看医生,可总也不见病情好转。金弘敏说,患者和家属都想不到,这属于精神问题,“因为情绪不佳才是身体不适的源头”。

还有些老年抑郁症患者属于迟滞性抑郁,其症状是以假痴呆为主。这样的老人反应迟钝,考虑问题迟缓,不爱运动。丧偶老人更容易出现老年抑郁症。

2.主要原因――生活琐事许多一般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老年人来讲却很容易成为烦心事。比如乔迁新居,尹老太太因为房屋拆迁,从低矮破旧的小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中,全家人都欢天喜地的,只有她整天愁眉不展。“这是因为老太太对新环境很不适应诱发了抑郁症。”金弘敏说。据他介绍,生活中人们遇到的任何琐事,大到家庭失和、经济拮据、人际关系不好,小到连续两天大便干燥,都可能引起老人的焦虑和不安。另外,身体衰老、精神衰减和失落感的增加,也容易引发老年人不愉快的情绪。

3.严重后果――可能自杀老年抑郁症的外在表现是,没有缘由的不安、茫然、焦虑、担心,惶惶不可终日。老人整日情绪低落,以前喜欢的人或物现在突然不感兴趣了,并且不愿意与人交往。否定现在: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浑身是病,是家里人的“包袱”。否定将来: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只有死才能解脱。金弘敏说,自杀是老年抑郁症的恶性症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现自杀念头,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第二阶段是有了自杀企图,开始计划自杀方式。第三阶段是自杀行为,履行自己的自杀计划。由于凌晨是病人身体和心里最痛苦的时刻,所以,他们多半会选择在深夜或凌晨自杀。

4.预防措施――多说多听老年人需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学新知识,培养新的兴趣和爱好。还要学会倾诉,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要向儿女诉说。另外,老年人要尽量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少看情节过于激烈的电视剧,如儿女不孝、凶杀场面,这容易使老人联想到将来自己是否也会遭遇此事,给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儿女,需要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多和父母聊天,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因为老年人容易孤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所以,当老人向儿女诉说自己身体不适时,不管老人是否有病,儿女都要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这是给老人最好的心理安慰。另外,儿女还要经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说说新鲜事、有趣事,让他们有诉说的机会,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尽早发现老人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