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6273800000022

第22章 服用抗结核药物警惕肝损伤

现象描述 Xianxiangmiaoshu

医学研究发现,年龄越大,产生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机会越高。在年龄小于20岁的人群中,几乎观察不到肝毒性的发生,而在20~34岁人群中约为0.3%,35~49岁人群中约为1.2%,50~64岁人群中约为2.3%。

一句话点评 Yijuhuadianping

导致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毒性的因素包括年龄、应用期限、性别、酒精、慢性肝病、艾滋病毒感染、营养状态以及结核病的严重程度等。

专家解析 Zhuanjiajiexi

1.应用期限有些药物引起肝损害与用药持续时间有关,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多在用药3个月以上时发生。

2.性别研究发现,女性特别容易出现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毒性,尤其是老年女性。

3.慢性肝病患者及酒精成瘾者本身有慢性肝病的患者代谢药物的能力可能下降,所以抗结核药物的半衰期会延长,容易出现肝毒性。酒精成瘾者较容易出现肝毒性,因为酒精会造成更多的肝毒素产生。

4.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有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比较容易出现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毒性。

5.营养状态有关营养状态与肝毒性的研究认为,营养差的人发生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毒性的风险较高。

6.结核病的严重程度有报道指出,如果结核病的严重程度比较高(例如结核性脑膜炎),发生肝毒性的风险会升高。

7.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①异烟肼(雷米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多发性神经炎、感觉异常、发热、皮疹及消化道反应等。

②利福平:主要的毒不良反应是对肝脏的损害和消化道反应。

③利福定:对肝脏和血液不良反应较轻,无致畸作用。

④链霉素: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耳毒性反应、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

⑤吡嗪酰胺:不良反应较大,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肝功不良及3岁以下小儿禁用)及胃肠道反应,也可因减少尿酸排泄而诱发急性痛风。

⑥乙胺丁醇:可引起视力障碍,多在用药2个月后发生。

⑦氨硫脲: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肾脏损害、过敏反应等,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⑧卷曲霉素:不良反应与链霉素近似。

⑨卡那霉素:不良反应与链霉素近似,但对耳蜗作用强,易引起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