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岁方案:现代人科学怀孕育儿方案
6272900000008

第8章 日常护理

1.宝宝的打扮

适当的打扮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漂亮,更加活泼可爱。怎样打扮才能达到恰到好处的目的呢?

首先,宝宝的服装应整洁卫生。整洁与卫生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本身就给人以美感、快乐。如果孩子的衣服整洁,即使质地、式样一般,也会引人喜爱;反之一个孩子的衣服质地与式样都非常华丽,但看起来是皱巴巴的,脏兮兮的,照样让人觉得不舒服。

其次,孩子的打扮应适合孩子的年龄和活动,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给孩子的衣着要裁剪得体,美观大方,不要讲究质地高档,式样奇异。另外,孩子衣服的装饰品不能太多。如果让活泼好动的孩子戴着装饰品爬、跑、跳、攀登、做游戏,孩子的活动将会受到限制,孩子的自然美也会减色。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家长不应追求时髦,给孩子穿“宽松式”、“紧身式”的服装,这些式样的服装不利于孩子的活动和生长发育。

再次,宝宝服装的色彩要鲜明、协调,色彩对比不能过于强烈,以免孩子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最后,孩子的穿着打扮应符合孩子的身份。有些家长因为喜欢男孩,就把自己的女孩打扮成男孩样子,剪短发,穿男孩的衣服;也有些家长认为女孩好,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样子,给孩子扎辫子、穿裙子。这些打扮不仅有害无益,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孩子不宜留长发,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和大人都带来麻烦。

2.保持良好的睡眠

有些孩子喜欢将头蒙在被窝里睡觉,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被窝里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氧气浓度逐渐减少,时间长了,人就会感到胸闷,憋气,影响睡眠的深度,还容易做恶梦。天长日久,就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也有些孩子睡觉时喜欢摆弄物品,如摸被角、枕角、衣服、玩具等,还有些孩子咬着被子、衣角或手指头睡觉,甚至有些孩子养成不摆弄物品就睡不着觉的习惯。对于这些不良习惯,家长不能视之不管,但也不要责骂,而是要帮助孩子纠正。睡觉时可让孩子两手放在被子外边,用讲故事或哼催眠曲等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之较快地入睡。等孩子睡着后,再将孩子的手放进被中。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2岁半的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开始萌芽发展,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事都不会干的“小孩子”。这种意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锻炼孩子的意志。大人应该理解并满足孩子这种心理,从小就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孩子从小单独睡等。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能在大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自己穿脱衣服,自己铺床铺被,自己关闭电灯,然后静静地睡觉了。这是独立生活能力很好的表现,大人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做的不适当的地方也不应完全责备,关键是要增强孩子的信心。

孩子毕竟年龄小,仍有照顾自己不周全之处,大人要给予关怀和一定的帮助。首先要保证孩子睡觉的安全与健康,小床应有栏杆,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冬季被子要宽大些,这样被子不易被踢开。刚开始单独睡时,大人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最好半夜起来看看孩子的被子是否盖好,以免孩子受凉感冒。也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胆小,刚开始单独睡时有些害怕,大人可在旁边陪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惯单独睡了。通过睡觉方面的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将日益增强。

3.教宝宝刷牙

为了让孩子有一副洁白、整齐、健康的牙齿,当他们长到3岁时,就应该帮助他们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尤其是睡前刷牙对保护小儿牙齿、预防龋齿非常重要。在教小儿学刷牙时,应先让孩子观察大人刷牙的动作,模仿大人的样子来刷牙。小儿年龄幼小,开始时总是达不到刷牙的目的,这时候不要着急,要耐心地教他们。在教小儿学刷牙时,应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刷上牙时要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要从下往上刷,里外都要刷,保证每个牙面都要刷到。在教孩子刷牙时,还应坚持督促检查,因小儿的自觉性、持久性比较差,一两次的早晚刷牙并不能形成习惯,所以需要家长的督促提醒,才能使小儿刷牙的良好习惯不断强化,并逐渐变成自然的行动。每天坚持刷牙就可以帮助宝宝保持口腔卫生、促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牙齿更为牢固及健康地生长了。

4.为宝宝选择牙刷

儿童开始学刷牙时,家长应为小儿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从口腔卫生保健的角度来讲,应选择儿童保健牙刷和含氟防龋齿的牙膏。适合3岁小儿使用的牙刷是2排毛束,每排6~7束,毛质较软,牙刷头和牙刷把的长度均适合小儿使用。另外还要注意定期更换牙刷,一般以三个月为宜。牙膏是刷牙的辅助用品,目前牙膏品种较多,但总的来说含氟牙膏是预防龋齿比较好的药物牙膏,它的作用机理是,利用牙膏中的活性氟促进牙齿的再钙化,增强牙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牙齿保健。同时应注意不要长期固定使用同种牙膏,应经常更换,这样才能避免因常用一种牙膏而产生的耐药性。

5.把握进食心理

进入幼儿期的孩子,愿意自己做事,不愿按成人意见办事,但喜欢模仿别人动作。心理活动受外界的影响,是被动的。开始有语言和思维,开始形成习惯。在进食方面,喜欢自己吃饭,用自己固定的碗和勺,并坐在固定的座位上。3岁以下的幼儿对食物的花样变换没有兴趣,喜欢吃已经习惯了的食物,如每天蛋羹、面片。菜粥也不会厌烦,对没吃过的食物持怀疑态度,喜欢菜、饭拌在一起吃,还喜欢吃包子、饺子等带馅食品,特别喜欢自己用手拿着吃。因此,对3岁前的幼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给予多种食品,接触各种味道。以免挑食、偏食,不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6.让宝宝少串门

在节假日里适当地带孩子走走亲戚朋友家,既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可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但有些家长却喜欢有事无事地带上孩子走东家串西家,漫无目的地带孩子串门,这样就对小孩不利了。

首先,过多串门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好动,抵抗疾病的能力又低,到了别人家喜欢到处乱抓乱摸,容易感染上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各种传染病。可以说,串门的机会愈多,孩子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愈大。

其次,从小串门可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性格和走东串西的不良习惯。这种孩子一旦被要求呆在家里,就不容易集中精力坐下来做成一件事,从而不能养成专注、认真做事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具有关键作用。许多大人意识不到这一点,等到孩子一天到晚喜欢到别人家去,不愿呆在自己家里时,就简单地责备一番,就是没想到这是自己造成的。

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对许多事似懂非懂,如不加选择地带孩子外出,当着孩子的面和朋友乱加议论,或出于自己的某些需要,如求人办事、送礼、拉家常、打牌等,就会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一些不良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能生长在健康、文明和有意义的环境中,努力摒除一些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7.让宝宝少去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是人群密集、嘈杂的地方,空气污浊,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汽车、火车候车厅,人群密集的商场、医院、剧场去。公共场所环境嘈杂,噪音大,空气又不新鲜。如果孩子长期呆在这种环境里,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会受到损伤。

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智力启蒙时期,对什么事都感到新奇,看到什么都喜欢摸一摸,动一动。而公共场所是各类传染病广泛传播的场所,如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公共场所里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都可能沾到手上,而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的免疫力又低,因此极易患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麻疹等都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染的。越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含有病毒、细菌的浓度就越大,孩子就越容易感染。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应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