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三)
6261700000086

第86章 人事调整,邓小平领导核心确立

1978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憧憬,也有一丝神秘,因为人们还不知道,随着“两个凡是”的跌落,中国还将发生什么变化。真是挑战与机遇共存,期望与疑惑同在。

12月15日,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圆满结束。仅过了3天,也就是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共290人。华国锋仍作为党的主席作了关于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报告,提请大会讨论。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各项决定都在此次会议上得到确认。全会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会经过认真酝酿,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为中央委员;选举产生了由10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为副书记。

邓小平和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2月22日,全会闭幕。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根据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讨论的意见,对人事问题做出如下决定: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长;任命胡乔木、姚依林为中央副秘书长;宋任穷为中组部长;免去汪东兴的各项兼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段时间,尽管华国锋仍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只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副主席,但就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看,在此次全会时,邓小平就已经成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家希望邓小平当党的主席、国家主席,他都拒绝了。在1980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许多同志曾提议邓小平担任中央主席兼军委主席,因为这是众望所归。但邓小平认为由他担任中央主席不相宜。从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直致力于比较年富力强而又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他认为,在60多岁的同志中,胡耀邦担任中央主席比较适当。至于军委主席,暂时没有其他适当的人选,他可以担任一段时间,以便培养新的比较年轻的同志将来接替。他的意见得到政治局委员的认同。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接受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同时,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规定取消党的主席、副主席的设置,只设党的总书记,并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对于自己担任党的主席(总书记),胡耀邦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闭幕会上作了这样的说明,他说:

“我是在我们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推上现在这个岗位的……本来按全党绝大多数同志的意愿,中央主席是要由小平同志来担当的。除小平同志之外,无论从水平、从能力、从资望上来说,还有好些老同志都比我更适合。就是年纪比我小一些,而且确实是我们党的优秀干部,也不乏其人。前面我说过,这些年常委起主要作用的是剑英、小平、先念、陈云4位同志,特别是小平同志。这不是什么秘密。连外国人都知道,小平同志是现今中国党的主要决策人。有时候他们还用另外一个词,叫‘主要设计师’。不管是哪个词,意思是一样的。现在的中央领导核心,政治生活很正常,真正恢复了集体领导。好几位老同志就说过,现在中央的政治生活,算上去是我们党历史上最好的年代。我是同意这个话的。老一辈革命家仍然是中央起主要作用的核心人物。这个情况可不可以告诉全党呢?我认为,不但可以,而且应该。”